•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聋声与艺术教育初体验

    时间:2020-03-26 07:54: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大学的艺术教育,无论是设计还是纯艺术,学生首先学到的是系统的艺术规则和运用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有统一的计划、统一的实施步骤和统一的评价标准等,而严谨、规划的课程是以训练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技法和观察方式为目的教学,是对艺术必然性的实践。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能够很快地掌握技巧,并导出与之相匹配的作品,但仅仅是掌握技术肯定是不够的。大学更需要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特别是在聋声的教育中。当听力缺失时,在视觉上是有一定的弥补作用。所以教师更因该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将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精彩。

    【关键词】教育;艺术;聋生;绘画

    【Abstract】The art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either by design or pure art, students first learn the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ules of ar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steps and unified planning, unified standards for the evaluation, planning, and rigorous curriculum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properly use the skill and observ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he practice of the art of necessity.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University of learning can quickly grasp the skills, and are matched with the works, but only to master the technology is definitely not enough. University needs to inspire students’ potential creativity,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think, to innovation. Especially in the education of deaf sound. When hearing injured, in the vision is a certain bridge. So the teacher more should arouse their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They will be in their works in some beat all the wonderful

    【Key words】Education;Art;Deaf-mute students;Painting

    聋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而对聋生的教育更是特别的。笔者作为一个新入职的教师,在这条路上还有很多要探索的地方。在这段时间的短暂接触中,笔者试图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我对艺术的理解与聋生教育结合在一起方法。在对健全学生的教学中,我们有很多教学手段和引导方式去调动学生对艺术的体验,但对于聋生来说,教师需要更加细腻的安排课堂。

    1 大学艺术教育的特点

    首先要谈到的艺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特点。

    大学的艺术教育,无论是设计还是纯艺术,学生首先学到的是系统的艺术规则和运用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有统一的计划、统一的实施步骤和统一的评价标准等,而严谨、规划的课程是以训练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技法和观察方式为目的的教学,是对艺术必然性的实践。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能够很快地掌握技巧,并导出与之相匹配的作品,但仅仅是掌握技术肯定是不够的。

    技能和经验的习得对于艺术教育很重要,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学生无论今后从事任何职业,所必须拥有的是独立的人格。“选择”是每天、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如果能够在一次次选择之后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而不是越来越迷失,则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和耐心地启发。每一个人能够独立思考看起来是一件很必然的事情,可对于现在的学生相当缺失,大家更习惯于被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做笔记。这种方式对于知识的速成是有效的,而于学生本身则是一种僵化的教学,学生会因此逐渐放弃自己思考的能力,也放弃对老师教授内容的反思。教师并不是权威,所以也不需要学生将之所说的每句话当作真理来供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程中来,通过直接动手制作或者间接口头描述来体验所学的内容。而且,这种体验一定是开放性的,不要给学生有任何标准上的暗示,不要对学生有明确的好坏、对错之分。同时,在教学中应尽力削减理论知识中条条框框对学生创造力的约束,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强调未知和偶然性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以此逐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给出多样性的答案,重视思考过程,而不是必然的结果。

    回到艺术教育中,艺术本身就是一个边界不明的范畴,除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之外,拥有敏感的发现美的直觉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直觉是无法以逻辑和经验来解释的,算是一种天赋。它的呈现没有原因,没有规则,不可复制。这不像知识是教授可以传授的,但它作为一种意识需要教师来帮助激发。当教师发现学生无意中所创造的精彩作品时,要多加鼓励,并提示学生将之保留并继续发展下去,不要让学生错过任何可能性。因为,所有不成熟的开始都可能导向一个未知的、新的风格。

    在保证学生思考的独立性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艺术学习的包容性,这其实也是独立性的前提。不要过于拘泥绘画的材料和作品的风格。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素描等等都只是一种媒介,为作者的意图服务,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也不需要在每张画上区分的非常清晰。只有当所有的艺术风格和手段都被认可时,学生才更容易放开手脚地自由发展。

    2 大学聋生教育的困难

    关于聋生的大学艺术教育,相对于普通健全学生而言更是特别的。首先是教育本身,聋生教育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沟通。在接触聋生之前,笔者一直认为手语对于聋生是通用语言。但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才发现,这其中非常复杂。首先,每个聋生的残障程度不同,有的人有残存的听力和语言能力,而有的人是完全不能用声音沟通。有语言能力的聋生也分为不同的程度,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即有些语言能力好的同学,可能由于家庭等原因没有学习过手语,但他们的语言能力又没有好到足以正常交流。这样上起课来,就要求老师的口语、手语还有文字的注解一起同时使用。再者,手语在现实使用中并没有一门真正的、像普通话一样的通用语言。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方言,每个聋生也都有自己的手语习惯,所以即使上课时教师使用统一的北京手语,但实际上并不是所以的聋生都能真正明白的。沟通上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不少的误会和障碍。

    有别于中等教育,大学是连接社会工作的最后一站。当学生毕业后,站在社会中,他必须接受的一点是在所有机会面前,他其实是和健全人平等无差别的。在工作生活中,没有人会因为他的残疾就会降低对他的要求标准,别人的怜悯更是要不得的。所以,在大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中学时学校的保姆式看护只会让学生对社会越发地依赖或者抗拒。大学生需要解决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学会独立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其次,聋生由于听力和语言能力的缺失,在接受知识时比较缓慢,而且极容易出现错误和误解。例如曾经在某素描节课后留过一个素描练习:将白纸揉成纸团,然后对着纸团进行铅笔写生。这个作业的本意是让学生练习如何来分开黑白灰关系。而交作业时,就有同学交来了各种揉成团的纸球。这个案例明显显示出,同学在对信息的提取上有很大偏差,且并不容易理解老师对这个作业的设置原因和要求。

    所以,聋生教学中第一步就是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所有的教学速度都需要慢下来。讲课时特别要注意在逻辑上要阐述清楚,避免出现在对基本问题的错误理解和误差。此外,聋生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从众心理,他们经常会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模仿他人的举动。这可能由于听障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导致的,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可以减少错误发生的几率。这就使得学生在这方面更像是中学生,习惯群体性活动;习惯任何事情都有教师或者家长安排;遇到问题即使是生活中的琐事也会很依赖教师而非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在学习上也十分被动,行动力差,需要不断有外力的压迫,甚至还在为了别人去学习,不认为自己已经是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体。例如上课时,班里如果有一个学生举手上厕所,马上就会引发更多的学生举手上厕所,即使他们本身并不是非常需要。他们更认为团体性活动可以确保自己没有错过任何信息。或者绘画课堂上,如果老师给某一个学生改画了,其他每一个学生就都会要求老师改画。他们会认为这是自己的权益,如果有和自己相似情况的人享有了这一权益,他也是应该能够同样享有的。这种从众心理使得学生容易养成不思考的习惯,以他人的头脑判断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积极主动地独立学习。这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非常小心,尽量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

    3 聋生的艺术教育

    人们常说,“当上帝关上门的时候,总会留下一扇窗户。”那么艺术和绘画会是聋生的天赋之窗么?这是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之处。相比较健全生,聋生对绘画方面的理论知识在接受和理解上非常困难,特别是抽象的关于空间的名称,会很难真正明白。所以课堂中,侧单纯讲解叙述性的知识点的方式很难真正让聋生理解,直接的操作则会是更好的方法。在实践中,抽象的感念就可以通过具象化、实体化来加深理解。实际动手绘画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无法将几个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将理性的描述转化成感性的表达等。这时候,教师就很容易看出学生到底在哪方面的理解不够或者出现误解。在一遍遍的练习和纠正中,加强聋生得理解,使之逐渐掌握并运用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需要注意,就是学生的模仿。模仿是一个中性词,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负向的。聋生的从众心理是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必须考虑和规避的因素。

    笔者一直认为艺术、绘画的大学的教育应该是以启发和引导为主的,而不是给学生画好条条框框去复制。对于聋生,他们有一个隐藏的优势,就是因为听力的原因导致接受信息较慢,故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更加自我。这也正是我所期待能激发出他们潜在能力的地方。他们的观看角度会非常不同,更加关于直觉而不是概念,很难去复制已有的经验。当然,只有直觉的驱使去绘画和创造还不足够,理性的引导能够让感性的释放更加持久和有效。这需要教师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破坏他们的天性。在这个问题上,我其实依然在探索中,但有一点是绝对明确的,那就是不要轻易给学生改画。诱导他们自己画出来和老师直接改画有很大区别:前者是自己不断探索尝试的过程;后者是老师给学生的一个结果。因为对于学生,教师相当于权威,老师演示会被他们当做是一个绝对正确的示范。而艺术这件事是相对个体化的,每个人在每个作品中的表达都在变化,老师的演示也只是多种选择中的一个,不是唯一的答案。但聋生的从众心理很容易就将此简答的当成模仿的对象,而不去思考老师演示的目的。于是很容全班最后都画成一个样子。所以,做范画和直接为学生改作品都是需要慎重的。我倾向于个体化的辅导学生。在他们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自己的风格和艺术倾向,对每个学生个性化、有针对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走的更远,而不是在课程结束时复制成一个个完全形同的个体。

    4 小结

    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应该是每个人的天性。当然,有些人已经觉悟到,而有些人依旧在沉睡中。教师的神圣就在于他是唤醒人们潜在能量的敲钟人,让他们正视自己的能力,并且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对于聋生的教育和教学体验我才刚刚开始,我同样也是在自己摸索中前行。但这份职业的光荣和使命感是我力量的来源,让我用更大的激情去为这些学生们引路。

    【参考文献】

    [1]王枬.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

    [2]王彦.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3]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4]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5辑,2004.

    [5]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10-21.

    [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辑,2002.

    [7]陈桂生.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汤静]

    相关热词搜索: 初体验 艺术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