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浅谈对托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0-05-04 07:55: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定阶段,幼儿所受到的教育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好的习惯能成就大事业,而坏的习惯能毁掉人的一生,而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正是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刚入园的托班,孩子都在2岁半到3岁间,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对托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托班的核心课程之一。

    【关键词】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刚入园的托班孩子都在2岁半到3岁间,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对托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托班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托班的一名教师,我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一、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简单的说,就是让孩子明白要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时,不拥挤、不打闹。吃饭时做到没有声音,安静就餐,保持桌面干净,无饭粒。饭后,擦嘴,漱口;午睡时,能自己脱衣裤,不打闹,安静入睡。像这些琐碎的小事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基础。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例如:喜欢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有的小朋友在洗手时,不认真洗手,在水管前玩水、嬉笑、打闹。这时我们就不能对他强声呵斥,既要保留幼儿的自尊心,又能使幼儿能够集中精力认真的洗手。在平时或开展活动时,时时提醒,事事提醒幼儿注意习惯的养成,通过潜移默化的行为示范和讲解,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好的习惯。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一)利用游戏,逐步养成习惯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中,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看书时,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教师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要给他们讲请浅显的道理,采用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说服,教育,要以理服人。如: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开展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日常活动中,时时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宝宝回家”的形式,把玩具收好。还有一次,我看见在播放中班间操音乐《健康歌》时,我班的幼儿都非常感兴趣,硕硕竟能一字不拉的唱下来,我当时就在班里表扬了他,并且又让他给小朋友们唱了几首歌。硕硕很高兴,从那以后,硕硕改掉了不少的坏习惯,多次实践证明,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自编儿歌耐心施教幼儿正确简便的方法

    针对孩子年龄小,我们老师就自编了一些简单的儿歌,使幼儿即掌握了儿歌又掌握了操作的步骤,从而培养了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幼儿安全儿歌“小朋友,排队走,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别乱跑,十字路口看信号;乘车安全要注意,手、头不能出车窗。拿穿衣服来说,成人认为很简单,可在3岁的孩子看来却十分困难,当幼儿一时学不会后,我就又换了一种方法教,先让幼儿把穿衣服的方法掌握熟练以后,再在午睡起床时演练一遍,每天重复:比如穿脱衣裤中的穿裤子,把裤子放平,裤子正面向上,先把一条腿,转进“火车洞”露出小脚丫,再把另一条腿也钻出洞,双手先提前面,整理一下裤缝在中间,再用双手提后面整理一下等等,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好习惯。

    三、幼儿园要帮助家庭实施素质教育

    作为幼儿园,既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的素质,更要加强家园合作,提高家长的素质,全面有效的进行素质教育。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家园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尤其当孩子入托或进入幼儿园后,应多与园方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二)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1.通过“家园直通车”、“温馨提示”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家园直通车”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2.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不良習惯的原因。例如:孩子在午睡时常蒙着头睡,教师可把这个事实告诉家长,让家长在家也要观察孩子的睡眠时的姿势,向家长宣传蒙头睡的不良后果,让家长配合纠正,共同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3.家长座谈会打破了以往的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的传统模式,现在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家长会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家园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四、结束语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首先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其次是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教育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生活习惯 幼儿 培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