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做强特色产业,提升脱贫质量

    时间:2020-11-24 08:10: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近年来,海原县针对精准施策不到位、产业扶贫薄弱、组织化程度低、贫困群众增收动力不足等问题,着力在“离土”转移就业上下功夫,培育形成了“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剪纸刺绣、特色餐饮”四大特色产业。2018年全年“离土”创业从业人员达到8.9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13.63亿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9.9%,从根本上确保了贫困户稳定可持续脱贫。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劳务产业稳中求进。一是抓培训促技能提升。筛选确定培训机构,按需开展精准化“靶向”培训。近3年,累计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79万人,1.68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劳动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抓政策促转移就业。出台了《海原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奖励补贴办法》等优惠政策,建立县乡村三级宣传网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激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9年第一季度,全县转移就业4.2万人,创收2.1亿元。三是抓协作促全民创业。依托闽宁劳务协作就业扶贫项目、四季鲜自治区级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扶贫车间等平台,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力度,鼓励和帮助农村劳动力向产业工人、小老板及三产从业人员转变。目前,累计培育劳务经纪人535人、劳务中介组织53家,建立500人以上劳务基地22个;建成运营扶贫车间8个,吸纳658人就近就业(建档立卡户361人),平均月收入1500元。

    交通运输产业初具规模。全县有普通货运经营企业29家,货运车辆8600余辆,从业人员2.7万人,年工资性收入4亿元以上,交通运输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一是优化布局,凝聚合力。构建了“两园多点”(海原联富汽车商贸物流园、海兴开发区李旺物流园,4家货运公司、1个汽车货运信息平台、5个运输专业村)交通运输产业布局,初步解决了汽车运输组织松散、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二是政策扶持,提振信心。县财政筹措资金补贴培训B证建档立卡贫困户4061人;以政府筹集为主、运输户自主缴纳为辅,设立道路事故风险救助基金,对缴纳风险救助金并购买车辆全險货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给予一定风险救助,提振贫困户脱贫信心。三是创新模式,推动发展。采取“互联网+信息部+运输公司+运输户”模式,搭建货运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6个乡镇为节点的运输服务网络,实现了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刺绣剪纸产业稳步推进。全县有刺绣剪纸公司和合作社12家,专业村24个,从业人员近5000人,年产值2000多万元,有6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创业增收。一是建基地,促进产业发展。改造完成集刺绣剪纸加工、展示、销售、培训和旅游购物电商平台为一体的海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创业基地,年培训人员4200人次(建档立卡户2650人次)。该基地先后被自治区文化旅游厅授予“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和“优秀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二是育龙头,提升竞争力。引进上海牡丹缘非遗文化有限公司,成立宁夏牡丹缘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发展思路,形成了企业负责产品创意、设计、包装、销售,海原县负责人员培训、生产加工、质量认证管控、管理服务的“前店后厂”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产业扶贫新路子。三是树品牌,扩大知名度。注册“海原回绣”地理商标,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旅游产品展示等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刺绣剪纸在海原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有效提升了海原回族刺绣剪纸的知名度。

    特色餐饮产业不断壮大。海原县回族人口占69%,发展民族特色餐饮业优势显著。近年来,海原县将扶持推动特色餐饮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截至2018年12月底,海原籍餐饮经营主体开办各类特色餐饮企业及餐馆1967家(县内706家、县外1261家),稳定就业人员9653人(建档立卡户人员704人);创建示范店75家(建档立卡户19家、吸纳贫困户人员从业85人),特色餐饮业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劳务产业方面。一是县乡村三级对劳动力自身技能、培训需求、就业需求等基础信息掌握不精准,造成用工信息收集、筛选、发布不及时,有组织输出成效不够显著。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类企业的转型升级,培训对象掌握的初级技能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技能培训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农村闲置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过程缓慢,从业人员生产效率低、纪律意识淡薄,扶贫车间效益较低。

    交通运输产业方面。一是扶持汽车货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总体发展规划还不够完善,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二是全县物流经营主体多、规模小、组织松散、市场集中度低、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经营行为不规范,物流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三是物流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整体偏低,熟悉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刺绣剪纸产业方面。一是全县刺绣剪纸从业人员83%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较低,且大部分为分散式自行加工,随意性大,标准无法统一,质量不能得到很好保证。二是刺绣剪纸产品推介展示平台仅局限在中卫市,市外、区外缺乏有效推介平台,刺绣剪纸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不到有效宣传,市场占有率不高。三是刺绣剪纸重点企业创业融资难,资金支持力度、额度不能满足刺绣剪纸企业发展需求。

    特色餐饮产业方面。一是大部分餐饮业主经营理念前瞻性不强、普适性不够、稳定性较差,沿袭传统家族式、作坊式经营模式,提档升级连锁经营的意识和胆识欠缺。二是全县具有餐饮培训资质的机构仅有1家,基础设施落后且无职业技能鉴定资格,无法满足培训需求。县外餐饮办事处建设滞后,跟踪服务不到位。三是大部分餐饮企业忽视了对本地传统特色名菜名小吃的挖掘整理和研发,传统特色名菜名小吃逐年萎缩。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着力破解劳务产业发展瓶颈。一是在培训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整合培训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板块化培训,重点抓好中级及以上技能培训,加快由数量培训向质量培训转化,做到一手抓培训、一手抓鉴定,一手抓发证、一手抓输出,做到“人证相符”、持证上岗。二是在转变输出方式上下功夫。强化乡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职能,摸准劳动力就业基础信息,培育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多渠道收集劳务市场信息,建立多工种、多形式、组团化的劳务输出机制,提高劳务输出效率。三是在推动扶贫车间运营增效上下功夫。加大特色种养殖业、农副产品深加工、轻纺服装加工及工业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招商力度,促进扶贫车间建设运营。

    着力夯实交通运输业发展基础。一是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宁夏海原联富汽车商贸物流园项目建设,打造集汽车贸易、汽车维修、配件销售、二手车交易、商务办公区、酒店等为一体的商贸物流园。二是推动交通运输业做大做强。坚持走集团化、专业化发展路子,采取联合、兼并、重組等方式,规范提升已经建成的交通运输协会,培育交通运输示范村、专业村,鼓励成立运输公司,引导运输户抱团发展。三是加大培育力度,打造货运品牌。进一步优化提升海兴物流园区基础配套功能,健全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加大物流人才培育与引进力度,落实好新入园企业、投资人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海原货运”品牌社会公信度。

    着力提升刺绣剪纸发展水平。一是强培训提技能。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创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分类分层培训一批刺绣剪纸初级工,择优培育一批高级工,形成梯次跟进格局。二是强品牌促营销。加强与区内外重点艺术院校合作,研究制定海原刺绣材料标准、制作标准、产品标准等标准化细则,成立质量认定中心,确保作品质量,强化对外宣传推介,提升品牌效益。三是落实好产业带动和政策扶持。按照“公司+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的发展路子,以宁夏牡丹缘非遗文化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合作社为依托,全力打造一批刺绣剪纸专业村。对企业吸纳建档立卡户就业、建档立卡户开办实体店、合作社培育刺绣剪纸人员等给予政策扶持,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着力拓宽特色餐饮业发展渠道。一是在培训上求突破。实施特色餐饮业人才职业培训工程,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开展“名厨带培”工程,培养适应当前餐饮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把牢特色餐饮第一道关口。二是在特色标准上求突破。挖掘整理一批海原传统菜品,组织名厨名师研发推广一批新特色菜品,让海原特色餐饮更有特色、更有风味,走得更远更广。按照店面标识、装饰风格、餐具盛器、菜品风味、质量标准、店员服饰、礼仪服务、营销模式“八统一”标准,在区内外培育打造示范店,擦亮海原餐饮名片。三是在市场拓展上求突破。出台落实金融扶持和“以奖代补”政策,培育有实力的餐饮企业成立特色餐饮连锁集团,推动海原特色餐饮业进车站、进机场、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大型超市等,并延长产业链,实现海原特色小吃和牛羊肉等特色餐饮在全国各地“一起开花”的局面。

    (执笔人:田彦贵)

    责任编辑:章 立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做强 特色产业 提升 质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