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

    时间:2021-02-05 07:56: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新闻发布会是媒体接受记者就当前社会重大或热点问题提问的一个窗口,面对各种问题的回答,新闻发言人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和语用策略。本文以外交部专题新闻发布会的语料抽样为例着重分析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语用规避策略,从而揭示新闻发布会特定语境下的言语行为语用效果及其语言使用规律。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  答记者问  语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2-0034-02

    1   引言

    媒介场景与媒体人的形象塑造对社会角色及其行为的展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对话与交流越来越频繁,作为各国政府发布官方信息的外交新闻发布会是媒体接受记者提问的一个窗口。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前台言语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维护政治领导人和政府权威形象的展示。作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前台言语行为及其政治立场尤为重要,其语用策略的正确运用,能发挥新闻媒体与公众沟通的桥梁作用,消解各种社会问题的认知质疑,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作为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站位以外,还要求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知道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怎么说,用什么语气说。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对现行的国家政策,国家外交政策,国内外形势等有清楚的认知和理解,在回答记者的各种提问时,针对困难或尴尬的问题有意采用闪躲方式避而不答,或故意使用不明确的信息避免正面回答。

    因此,本文以外交部专题新闻发布会的语料抽样为例着重分析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语用规避策略。

    2   语料选取与主题问题

    笔者从外交部官网数据信息来源,在2016-2017年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和外交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中随机抽取了50场新闻发布会,以此作为研究分析的语料,其中涉及台湾问题、萨德问题、港独问题、达赖窜访问题、南海问题等主题内容。这些主题内容都是新闻发言人面对的敏感话题和棘手问题,有些需要全面真实地回答,有些则需要视问题的具体内容策略性地应对,那么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的言语行为必须遵循什么原则?采用什么不同方式的灵活应对策略?

    3   新闻发言人的言语行为原则与话语规避策略

    3.1 言语行为原则

    3.1.1 共識原则

    根据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Habermas)的交往行为理论(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共识需要满足语言的可理解性、表达的真实性、要求的正当性和意图的真诚性[1]。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是在非强制性的条件下进行辩论,话语表达的真实性标准是发言人和记者之间的话语主体达成的共识,而话语的正当性又是建立在自由认同的基础上,也就是,新闻发言人的话语必须符合普遍认同的规则,否则就不具有正当性,也不可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同样,新闻发言人也只有从合理的言语动机出发,以真诚的态度表达话语意向,才能让人们产生信任感,使自己的意图见诸于新闻媒体的顺畅交流。

    3.1.2 面子原则

    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Face-Saving Theory)将“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公众中的个人形象”[2]。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与他人的言语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根据面子理论,每一个交际参与者具有积极的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的面子(negative face)。所谓积极的面子是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而消极的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到别人的干涉、阻碍。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同时面临着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威胁。新闻发布会上记者的提问和发言人的回答都有可能是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面对记者的消极面子威胁,发言人采用某种规避的方式来回答问题。

    3.2 话语规避策略

    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相关问题往往会盘根问底,提出系列尖锐的问题,新闻发言人面对各类问题时的种种面子威胁,有些给予直接拒绝回答,有些则采取不同规避策略婉转回答,其中通常采用的规避可分为两类:一是明示规避(overt evasion),二是暗示规避(covert evasion)。

    3.2.1 明示规避策略

    所谓的明示规避策略,是指新闻发言人或多或少公开告知记者和广大受众对所提出的问题不做回答,如“对于……问题,无可奉告”、“对此不做任何评论”等惯用表述方式。

    新闻发言人所说的话必须是真话,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直接回答。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的提问,新闻发言人必须把握说话的分寸,所谓言多必失是有道理的,作为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尤其需要注意一些政治敏感性的问题或者属于国家机密等问题的回答策略。在我们所分析的案例中,在涉及到台湾问题或南海问题的提问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往往采用不予直接回答的规避策略,即首先表达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然后将问题转向其他相关部门回答,比如“具体情况请向国台办咨询”。这一话语策略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避免无限度地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二是可以避免由于身份等原因不便直接回答的问题。

    另外,在不清楚记者提问所举的事例或者记者所举的事例具有否定意味的面子威胁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往往首先表达没有听说或不了解,进而再给予一定原则性的话语回答,例如有记者问到新闻发言人能否确认“塔利班5位高级官员访华”的问题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采用“我不了解你所说的具体情况。中方一贯坚持……”的话语规避策略,既表达了明确的立场和观点,又不失礼貌和损害记者的体面。

    3.2.2 暗示规避策略

    暗示规避策略指的是表面上已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应答,但这种回答在语义上并没有真正提供记者所希望得到的信息[3]。这一规避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种策略方式。

    (1)避实就虚。有些记者喜欢提出一些尖刻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国家政权与方针政策等层面,新闻发言人不能随便回答。针对这类问题,新闻发言人就不作实质性的回答,而是给予一般原则性的表态。比如,有记者问到中方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发表声明与台湾“断交”有何评论时,外交部发言人对这一敏感性问题的应对策略是,首先表明“我们注意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当地时间20日发表声明,决定同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并且表示“中方对此表示赞赏”的态度。接着,阐明“一个中国原则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民心所向……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原则立场。

    这一正面应对策略,迎着问题上,有时是为了策略性地回避棘手问题的某些方面,先把话题引开,不知不觉暗渡陈仓,但话题不能走得太远,让记者明显地觉察到发言人在躲着他的问题。

    (2)化繁为简。有时记者的提问往往包含多個问题,或者多个记者同时提及同一问题,发言人可以把这些需要回答的问题包装在一起给予应答。例如,有记者一连问及“萨德问题、总统弹劾案、中韩关系”等多个问题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首先简要回答“关于弹劾案,这是韩国内政,我不作评论。”然后就“中韩关系”,强调“中韩两国是近邻,是搬不走的邻居。中韩建交25年

    来……”对于“萨德”问题,先声明中方的立场,同时针对其他记者问及有关萨德的具体问题,就重申回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回答过了”,这样就不需再一一回答。

    (3)化险为夷。有时候新闻发言人不一定是一个人面对记者,可能会与其他合作者一起参与新闻发布会。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化险为夷,从而提高新闻发布的质量。例如,“第一个问题,关于台湾方面有关反应,建议你向国台办去询问,这不是外交问题。” “第二个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发展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这样,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除了会把台湾问题转嫁给国台办,还会采用将细化的军事问题转嫁给国防部去回答的规避策略。

    (4)拖延搁置。有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遇到难以回答的棘手问题时会把问题暂时搁置拖延一个,不予立即回答。这一规避策略,首先是陈述一下问题的基本情况,给问题的回答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然后再对有关问题阐明观点。例如有记者问及中方对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评论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采用的话语策略是,“乐天集团将于……,批准同韩军方的‘萨德’系统部署……之后,韩军方将加快工作进程,争取在3-4个月内完成部署……美韩推进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严重损害……中方反复强调……我要再次强调,中方反对……我们强烈敦促……”这一话语策略,有利于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及时思考和充分阐述中方的坚定立场和强烈态度。

    4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交语用渐渐变得强硬起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作为党的喉舌,必须时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国家形象的塑造,面对外国记者的各种提问,应当采用恰当的语用策略,明确声明党和国家的观点立场,正确阐明自己的见解与态度,而不是一味退让和避免摩擦。尽管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与媒体记者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是合作的,但发言人与记者之间也存在不平衡的权利关系,发言人占据主导地位,遇到一些政治敏感性或棘手问题时,为了不直接伤害记者的面子,往往倾向于采用一些暗示规避策略,从而维护国家的权利益和政府的意志以及核心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罗金成.新闻发言人规避职业风险的策略[J].当代传播,2016(6):99-100.

    [2] Brown,P. & Levinson,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61.

    [3] 刘风光,曲韶颖.中美外交新闻发言人规避回答策略的语用研究[J].东南亚外语论坛,2017(4):21-26.

    作者简介:刘彩霞,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篇分析和外语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规避 新闻发言人 言语 策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