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莱辛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和技巧

    时间:2020-05-07 07:58: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经这样评价过多丽丝·莱辛:“她即便不是在风格上,也能在精神上体现出时代风范。” (Bloom 1986:7)在布鲁姆看来,莱辛更多的是凭借其精神本质而不是写作风格跻身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行列。这也正是莱辛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莱辛作品的特质之一就是她用现实主义手法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文学创作的莱辛,写作风格和技巧多变,但大多数评论家都把她归类为具有浓厚人文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的形成

    莱辛为何对人类,尤其是老年人群、青少年和有色人种等边缘群体抱有深切的同情及关怀?这首先是由于她自身的特殊经历和身份:跨越黑白两个世界且深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困扰。其次,要归因于她的知识分子身份和意识。第三,是各种哲学和宗教思想对她的潜移默化,尤其是苏非主义对她的思想及创作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莱辛独特的生活经历有助于她现实主义人文关怀意识的形成。莱辛的一部分早期作品具有半自传性质,比如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1950)和小说《追寻英伦实录》(1960)就属此类。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她在非洲多年的生活经历,使她不仅对黑白两个世界都有所关注,也导致她含混不清的视角。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莱辛小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被压迫人群的关注使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对殖民地非洲的描写,她在这块土地上度过了人生的前30年。” (Bloom, ed., James 1986: 18) 除了非洲与伦敦的混杂生活经历,莱辛的作品还大量取材于战争。莱辛幼年时期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饱受一次大战摧残的父亲的影响,而她的青年时期则又笼罩在二次大战的阴霾下,这使得莱辛逐渐成为社会和政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她对政治抱有极大热情,在23岁时加入了共产党,几年后又退党。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再关注社会事务,相反,她更加执着地致力于在作品中反应人类的苦难和福祉。

    除了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莱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她身为一个作家和知识分子的身份密不可分。对她而言,作家同时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在我看来,一旦一个作家具有了一种责任感,认为自己是人类的一员,是对他人有影响的人,他似乎就别无选择,他必须成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必须把自己当作一种谋求好或者坏的改变的工具。” (Lessing 1974:6) 在对知识分子责任的认知上,莱辛与和她同时代的一些学者或作家的观点不谋而合,比如法农和贝尔·胡克斯等。莱辛进一步解释说:“发表小说是一种沟通,是把自己的个性和信仰灌输给别人的一种尝试。如果一个作家乐于接受这一责任,用我们社会主义学家的语言来说,他必须把自己看做灵魂的建筑师……”(Lessing 1974:7)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作为作家的良心和责任感,莱辛还深受伊斯兰教的苏非主义哲学的影响,这也促使她关心人类的福祉,尤其关注在社会依托下个人的进步。在探讨现实主义问题时,莱辛通常把个人行为与宏观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对她而言,个人的完善在于保持个人与社会的平衡:“她认为个人无法跳脱出社会力量的束缚。所以对个人来说,重在理解社会,理解他自己的行为以及他所处的文化环境,‘从而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取得平衡’。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或者苏菲式超越,摆脱社会及宗教束缚,摆脱苏菲主义者所认为的社会监狱。” (Lili Wang 2007:195)正是在苏非主义的影响下,莱辛更加坚定地认为,作家应该关注在社会或历史大背景下个人的成长和完善。

    二、对现实主义写作技巧的青睐

    尽管同时期很多作家都相当前卫,实验派写作技巧层出不穷,莱辛仍然站在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之列:“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新小说派开始在法国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美国出现的那段时期——很多英国小说家反其道而行之,重新回到传统的小说写作技法。这批新一代的作家排斥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沃尔夫以及其他一些现代主义作家的实验派技法,转而从19世纪的作家身上寻找灵感。” (Richetti, ed., Rabinovitz 2005:895) 事实上,不仅是在这段时期,莱辛几乎一直被看作是现实主义作家,尽管她的现实主义写法与19世纪的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很多自己的创新。

    莱辛曾明确地表达了她对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的推崇:“在我看来,文学的巅峰是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的小说,包括托尔斯泰、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屠格涅夫和契科夫……我认为现实主义小说是小说写作的最高形式,是表现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或任何其他主义所无法相提并论的。”(Lessing 1974: 4) 她进一步解释说,她在这些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中发现了“温暖、热情、人性对及人的关爱,这些照亮了19世纪文学作品,使这些小说成为人对自身有信仰的凭证。”(Lessing, 1974:6)

    莱辛不仅高度评价这些现实主义大师,也借鉴他们的写法,尤其是在她的早期创作中。她擅长对具体的场景做细致的描摹,也更愿意展现生活中普通琐碎的事物及人物。不过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琐碎的描写总是以宏大的社会或历史背景为烘托,从而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她的题材并不仅仅局限于英国,同时也涵盖了非洲。她不仅写爱情故事,同时也写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在大部分作品中,她的风格朴素而且直白。正如曾经为她写过传记的多萝西·布鲁斯特所总结的那样:“莱辛女士在早期的写作生涯中选择了直截了当的、宏大的以及直白的叙事风格——一种对19世纪伟大的小说作品的读者们来说并不陌生的风格。” (Brewster 1965:160) 正因为此,莱辛常常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了不起的现实主义作家”。(Fahim 1994:4)

    三、文本分析:《另外那个女人》

    《另外那个女人》最早被收录在莱辛于1953年出版的《五个短篇故事》里,是莱辛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几位年轻人在二次大战中伦敦大轰炸时期的生活及爱情。女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柔斯的普通女孩。和很多现实主义小说一样,莱辛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地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描摹。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略有不同的是,莱辛试图给小说中的空间赋予喻义。每一个空间都映射着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看法,每一处场景都为读者观察当时整个英国社会提供了一个特定的视角。就以酒馆为例,小说中的酒馆反映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在战争的巨大打击下寻欢作乐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类似于海明威小说《太阳依然升起》和《永别了武器》中的人物,都饱受战争的创伤。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并不一定是亲身经历过战场上的一切,而只是在精神上遭到战争的重创。这些人来到酒馆是为了寻求安慰、爱、避难所或者临时的关怀。同时也是为了逃避外部世界的压力,隐藏自己或者暂时把责任和良心抛在脑后。正因为如此,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每逢想要摆脱生活中的琐碎不堪时,就会来到小酒館,找人聊聊天,甚至和女招待珀尔调调情。

    和逃避战争的酒馆相反,小说中的军工厂则是作为战争机器一部分。尽管军工厂只是作为一个模糊的背景出现在小说中,它却一直贯穿小说始终,像一片阴影笼罩在小说人物的头上。和酒馆一样,它也提醒着人们战争的存在,只不过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如果说酒馆代表着暂时的愉悦和安慰,那么军工厂就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的危险性和迫在眉睫的威胁性。

    除了酒馆和军工厂,莱辛在小说中着力描绘的另一个空间是女主人公柔斯的住处。故事开始的时候,柔斯和父母一起住在地下室。“这是一间一半掩在地下的地下室;她一抬头能看见垃圾桶和栏杆,在街对面那些潮湿的灰色房屋的映衬下泛着肮脏的黑色。这就是她从记事以来眼中的世界。”(Lessing 1980:163) 尽管生活很艰难,但是柔斯看起来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她甚至试着把这间一半埋在地面之下的房间看做一种庇护。在母亲因车祸去世后,她成为地下室生活的主人,她享受这种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新生活:“母亲刚一去世,她就把屋子里的陈设全都按自己心意作了调整……”(Lessing 1980:164)地下室是战争时期一部分人心态的缩影。就像柔斯,她不愿意往前看,而是沉迷在自我欺骗和自我满足中,躲在庇护所一样的地下室里,自以为有了安全感,并且满足于这种虚假的安全感。

    然而这种自欺欺人的局面没能够维持多久,伦敦不久遭遇了大轰炸。柔斯的家被炸毁,柔斯的父亲不幸遇难。很多天之后,她依然蜷缩在这片废墟里,好像这里依然是她的避难所。幸运的是,吉米出现了,照顾着她。随后他们搬到了一套有着两个房间和一个厨房的小公寓。但这个公寓似乎并不能像地下室那样给予柔斯安全感:“柔斯这一辈子都住在地平面以下,公共汽车也好,小汽车也好,都是在她的视线同一水平面上驶来驶去的。地下室的上层是一幢牢固坚实的老楼,好像起着保护作用。可如今她却高高地住在街道和一片房子上头,她感到不安全。”(Lessing 1980:181) 事实上,尽管柔斯的生活比原先有所改善,有了男朋友,收入也多了,还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但她却再也找不到原先的那种安全感和独立感,她需要的是更多的保护,而这吉米无法给她。在故事的结尾,当吉米的前妻邀请柔斯搬到她家的地下室去住,柔斯答应了,就是因为她觉得地下室比自己现在的公寓“更安全”。为此,她甚至拒绝和吉米继续共同生活下去。为了所谓的安全感、庇护和独立,她不惜抛弃了男友,选择了地下室。由此可见,在小说中,房屋的不同状态不仅反映了其主人不同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们不断变化的精神状态和个性。

    上面所举的例子只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莱辛的现实主义技巧。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相对写实的描述,莱辛巧妙地把她个人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与历史情境融合在一起。尽管小说中出现的社会阶层有限,所涉及的时代症结却相当广泛,包括战争、贫穷、儿童的成长、性别问题、婚姻、老年人群以及政治问题等等都有所触及。莱辛充分利用现实主义写作技巧,描摹了一群年轻人的真实画像,这些普通人物的普通生活反映了一个非常深刻和严肃的主题:在战争胁迫下人类的生存境遇。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小人物柔斯讲述了一个独立自主和意志坚定的战争幸存者的故事。她不仅仅代表着女性,也代表着所有的战争幸存者。和这部短篇小说一样,莱辛几乎在她所有的作品中都实验性地使用了各种现实主义技巧,但无论技巧如何多变,有一点她始终如一,那就是坚持通过作品来传达出她对人类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Bloom, Harold, ed., Modern Critical Views: Doris Lessing,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6

    [2]Brewster,Dorothy,Doris Lessing, New York : Twayne Publishers, 1965

    [3]Fahim, Shadia S. Doris Lessing : Sufi Equilibrium and theForm of the Novel,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1994

    [4]Lessing,Doris. A Small Personal Voi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1974

    [5] Lessing, Doris. Storie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80

    [6]Lili Wang,A Study of Doris Lessing’s Art and Philosophy,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07

    [7]Richetti,John ed.,Robinovitz,Rubin, “The Reaction Against Modernism: Amis, Snow, Wilson”,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ovel,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作者系北京物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

    相关热词搜索: 莱辛 现实主义 关怀 人文 技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