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抓住机遇,走内涵发展道路,推动高等财经教育科学发展

    时间:2020-09-08 07:57: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高等财经教育处于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更新高等财经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构建人才分类培养标准和培养体系,强化办学特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财经实践教学和人才协同培养,全面提高财经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财经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等财经教育;内涵发展;人才培养

    从19世纪70年代举办近代高等财经教育算起,我国的高等财经教育已经走过了130多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财经教育经历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变迁,高等财经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科不断分化,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师资力量日趋雄厚,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财经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财经教育如何承担使命、把握机遇、顺势而为、科学发展,是摆在高等财经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1年9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安徽财经大学召开了财经类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暨高等财经院校第五届校长论坛。会上,与会校长、书记对当前高等财经教育面临的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推动高等财经教育科学发展,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走内涵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等财经教育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当代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与传统的专业教育相比,高等财经教育由于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重新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阶段,在学科专业发展初期很不成熟,多数教学内容从西方引进,本土化不足。学生对高等财经专业的出路不甚了解,各高校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差异很大。上世纪90年代,通过教育部实施的“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项目,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基本确立了专业教学的范式。基于对高等财经教育当时情况的认识,财经教育界提出了“入主流”的看法,认为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历史短,基础薄弱,融入我国高等教育主流是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

    经过十多年的迅猛发展,高等财经教育基本完成了“入主流”,并且隐隐有领导主流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等财经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据2011年统计,2010年,高等财经教育(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本科在校生人数约291万人,占全国23%,招生人数83.1万人,占23.6%,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高等财经教育生源情况持续向好,多数省份的财经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高居前列;在非财经类高校,财经专业持续受到热捧,是当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第三,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入职工资总体较高,在当前就业形势总体不乐观的情况下,财经专业对许多考生和家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第四,高等财经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迫切需要更多的高层次财经人才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五,从国际形势看,高等财经教育日趋重要。随着经济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可以轻易摧毁一个国家。从美国发端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我们对高等财经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占据主流的高等财经教育,如何抓住机遇,引领主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更新高等财经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是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高等财经教育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专业,是培养国家经济建设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高等财经教育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使命,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财经教育体系。

    首先是理论的创新。我们已经走过了“拿来主义”和引进的道路,计划经济的实践和西方自由经济理论的实践已经被证明具有自身的缺陷。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中国特色财经理论的创新,也呼唤财经教育理论的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为财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实践中及时总结,将引进的财经教育理论本土化、突破现有财经教育理论的限制,是我国高等财经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财经教育体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植根实践,消化吸收借鉴中外理论,推陈出新,中国特色的高等财经教育必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创新的教育理论,才能有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全方位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财经类专业是“显学”,是经世济用的学问,脱离了国家经济建设,就没有财经高等教育的发展。财经教育要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中大有作为,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经济实践中获得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三、优化高等财经人才培养结构

    在看到高等财经教育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潜在的危机。由于对高等财经教育人才的巨大需求,许多高校都开办了财经类专业,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专业数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从1998年修订专业目录至今,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从22(4+18)个增加到85(20+65)个。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专业不断得到培育,从原有的专业分化出来,这是可喜的;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对新专业论证不足,对原有专业进行简单修改或包装,就变成了新专业,导致部分财经专业就业市场重叠,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有人才过剩的危险。在这次校长论坛上,许多高校提出“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国际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在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可能过剩的同时,一些行业的财经人才短缺,如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设立征信管理专业,培养征信管理人才。因此,必须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教育部在今年进行的新一次专业目录调整中,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目前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征求意见二稿中,对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下的专业类进行整合,在经济学门类下设立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类,共17个专业;在管理学门类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工业工程、物流管理与工程、服务业管理等8个专业类,共42个专业,同时赋予高校更大的专业设置自主权。这种设计一方面体现了人才的分类培养思路,另一方面,使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加灵活,大大拓展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广度和深度。

    四、构建高等财经人才分类培养标准和培养体系

    高等财经教育要发挥学校的现有学科优势和学科的生态环境,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彰显人才培养特色,研究制定分类人才培养标准,分类培养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人才。据了解,教育部将在调整专业结构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专业介绍,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标准,高等财经教育应该以此为契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研究制定分类财经人才培养标准,让教学质量可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可比较,人才培养思路更清晰。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分类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高水平的一流大学是很多高校提出的发展目标。高水平主要反映在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办出特色,构筑核心竞争力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财经高等教育作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教育,一定要坚持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正确定位,进一步建设好特色学科群,锻造独特的大学文化,在特色办学的道路上,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不仅不同类型的学校财经教育要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在一所财经高校(院系)之内,也要体现分类培养的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培养各类有竞争力的财经人才。

    一些学校已经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例如,西南财经大学依托金融、保险、证券、期货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大金融学科基础教育+跨学科复合型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制定金融学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国际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三类人才培养计划,努力依托该校特色的金融学科群,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的高素质金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再如,内蒙古财经大学则针对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的现状,充分利用加减法,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减少重复、交叉的专业课程,增加斯拉夫蒙古语、公务员能力训练课程,构建完善的民族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五、推进高等财经教育教学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在这次论坛提交的论文中,许多高校认为,目前高等财经教育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教材重复建设严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对市场经济现象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照搬照抄国外教材的现象十分普遍,理论本土化不足,缺乏中国特色的案例分析,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还远远没有形成。在教学方法上,传统式的课堂填鸭式教学仍占比较大的比例,在某些高校,多媒体教学变成教材搬家,信息技术的正面作用还没有发挥之前,就显示了它的负面作用。

    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教师的参与只能是空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师一个人在讲台表演,变成教师当导演,全体学生当演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这就要求我们给教师好的脚本——教材,把生动的教学案例,科学的教学体系交给教师,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育部在新颁布的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充分表明了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高等财经教育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把生动的教学现场放在流动的经济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和方法跟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高等教育不是象牙塔,而是可以用来学习造福社会的训练场。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打破学生对知识和理论的神秘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有了好的教师、好的教育技术,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并最终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财经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

    六、加强高等财经教育实践教学和人才协同培养

    高等财经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发

    展结合更加紧密。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财经教育要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结构层次,在大学本科阶段对实践教学整体设计,建立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有相对独立、各实践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推动下,高等财经教育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人文社科类大学开展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教学管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各省、各高校也建立了一批财经类实验教学省级、校级中心。实验教学对培养训练学生的能力十分重要。如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新会计制度和企业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

    实习实训基地也十分重要,这是增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手段。许多高校按照开放性、共享性、开放性的原则,不断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依托经管学科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与相关金融机构、工商税务机关、企业等单位关系密切的有利条件,不断建设和拓展校外实践基地。

    强化实践教学还要注重人才的协同培养。实务部门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案例,对高校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推进实践教学,要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体系,引入协同培养的概念,即把实务部门作为人才培养的共同主体,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如浙江财经学院,请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完善课程设置和优化实践体系,探索校内外深度联动的阶段培养模式,不断密切高校与实务部门的联系,使财经专业的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高等财经教育处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办学特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财经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财经教育科学发展,不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周杨]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道路 抓住机遇 内涵 推动 科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