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海南黎族织锦的艺术特点与文化价值

    时间:2021-01-17 07:56: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黎锦鲜明的艺术特色与其所生活的环境、审美情趣、本民族文化传统有紧密的联系。黎锦的文化价值不仅表现在艺术审美价值,而且还在于它所传达的社会认识价值,在于能够促进本民族经济发展的经济开发价值。对黎锦的文化价值的认识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抢救和开发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Abstract: The Lebanon brocad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with the environment which, the esthetic appeal, this national culture tradition its lives has the close relation. Li Jin the cultural value not only displays in the artistic esthetic value, moreover also lies in the society which it transmits to know the value, lies in can promote this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economical development value. Will be helpful to the Lebanon brocade"s cultural value"s understanding research in us rescues with the development inheritance outstanding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关键词:黎族织锦民族文化 艺术特点 文化价值

    Key words: Li national minority brocade national cultur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value

    作者简介:①周国耀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宣传处主任、中文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与文化学。

    ②吴晓雯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与旅游美学。

    一、黎族织锦以其先进的织造技术、精美的图案和艳丽和谐的色彩而闻名于世,充分体现了黎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鲜明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作为黎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黎族织锦的价值并不单纯的在于其高超的织造技艺,其在艺术上的审美价值和所传达的社会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民族文化研究学者的重视。2006年6月,黎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黎锦所传达的黎族原生态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的被认可。与此同时,通过当地政府的重视及促进,黎锦的旅游观光价值也在逐渐被挖掘、开发和推广,使它与黎族人民的生活习俗、船型屋、民歌等一起成为了黎族文化的显著标志。黎锦犹如一位“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美丽纯情的少女,正在逐渐撩开其朦胧的面纱,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学者及旅游观光者展示其迷人的真面目。

    二、艺术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一个被艺术发展史及艺术实践所证明了的著名论断。黎锦实质上是黎族文化的一个符号,它的用料,织造工艺以及装饰图案是黎族民众生活和民族审美心理的集中表现,以下我们将从黎锦主要的艺术特点来探求影响黎锦艺术特点的主要原因。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丹纳(H.A.TAINE)在他的艺术理论巨著《艺术哲学》中提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的理论。丹纳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1]丹纳用欧洲艺术发展史的历史事实,具体诠释他的论断。丹纳所说的“种族”指的是特定的民族及其血缘关系,如希腊人、罗马人等民族特有的性格特点和审美爱好;“环境”则主要指该民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及气候,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关系等;“时代精神”包括了该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习俗、爱好、宗教、审美观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在具体的文艺作品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与表现。这种观点甚至在中国似乎也能找到强有力的佐证。例如,中国盛唐时期的服饰具有雍容大度、华丽开放的特点。这与时人以“丰腴”为美,与社会安定、疆域宽阔,与对外关系“容纳百艺”是有直接关系的。黎锦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的艺术品,它是一种文化符号,传达了民族习俗,与环境的关系及审美心理和趣味爱好。它在艺术上的选择以及创作特点,充分反映了黎族的生活、地理环境、民族审美情趣和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在黎锦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上,我们可以发现如丹纳所论断的“种族、环境、时代”的影响因素。

    以筒裙、头巾、花带为代表的民间常用的黎锦,则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选择与创

    作。总结起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图案的抽象性;黎族服饰以女装的图案最为丰富。这些图案或以黑色布为底,或直接织缀而成,多源于日常农耕生活及身处的山野、河流及动物、日月星辰、云彩,但又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抽象为直线、图形和几何形状的“花纹”。这种抽象性不仅表现了黎族妇女惊人的观察力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因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这也许与民族审美传统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二)色彩的单纯性。黎锦在色彩选择上,总体上以黑、红为主,间配以黄、白,粉、橙、褐、紫等中和色较少出现。这与黎锦在色彩上的制作受条件限制有直接关系。黎锦棉线染色原料基本上采其山区植物或矿物,这些植物和矿物,红、黑、黄、白等基本色采集较易,且数量颇多,能满足需用,而其他中和色则需要调配,数量亦较少。因此,黎族民众选择了以黑为底,以红为主要装饰,另根据需要间配黄、白等颜色,对比十分鲜明。之所不是选择以白为底,主要因为生活环境多为山区,且农耕狩猎劳作,白色不耐污脏,浣洗亦不方便。红黑配对,亦有鲜明效果。故多选黑色为主要底色。这一点也说明了环境对艺术创作之影响,当然也体现了黎族民众的聪明与才智。

    (三)织绣的多样性。黎锦及服装,一般在织造过程就已经完成基本的图案与饰纹,故大多数黎锦及妇女服装为单面织,但也有“双面织”,如黎幕及“崖州被”。从织造技术上讲,“双面织”较“单面织”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但其经久耐用,美观性亦更强。笔者曾在博物馆中观赏触摸“双面织”的黎锦,其色彩绚丽华美,图纹精细、抽象,实在不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誉。

    如上所述,黎锦及其服饰的艺术创造与选择,除了受到地理环境、风土习俗和传统之继承等因素的影响外,特定的民族审美心理是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黎族生活在环海的亚热带地区,宜人的气候、品类繁盛的植物与动物,依靠自然环境生存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发育成一种自给的农业自然经济。这种生态环境对黎族人的审美心理影响极深,集中表现为人同自然之间和谐协调的亲密关系。

    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均与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黎族人顺应自然又试图征服自然的努力,一是通过勇力和智能等社会实践活动认识和改造自然,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劳动成果中确证自身,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二是凭借幻想和想象征服自然力,通过把自然力人格化的形象思维,培育和寄托审美情感。海南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传统服装的美有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认识。她们对服装的制作手法上,不是单纯摹拟自然景物,而是首先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然后利用自己精巧的手艺,进一步形象化和抽象化,最后完成作品。

    三、学界对“文化”的概念有多种理解。但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底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2],黎锦是黎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黎族民众的集体生活和文化活动与传统,它的价值可以在艺术审美、对社会与历史的认识和经济开发几个方面得到证明。黎锦作为黎族特定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具体表现了黎族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民族审美观,而且体现了黎族文化的艺术创造力和多层面的价值。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审美价值

    黎锦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各种织物在图案及色彩上的艺术处理。黎锦,尤其是妇女衣装在图案的处理上,大多数是将生活中各种现象进行抽象化的艺术再创作,而不是完全的写实,现实生活中的劳作歌舞等形态经过妇女们的想象和艺术处理,已经以一种直线、折线、点、圆等几何图案得以呈现。在色彩的搭配上,因受色料采撷制作的局限,黎锦色调较为单纯,但单纯并非是呆板,通过织造者的别出心裁的处理,即使是简单的黑、红、黄、白,也编织出一片丰富而令人遐思的天地,同样符合人类审美上对“简约美”的视觉要求。概括起来,黎锦的艺术审美价值鲜明地体现为:

    1.图案的处理体现了黎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追求的理解,具有明显的东方民族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特点。受到这种哲学观念的影响,黎锦图案不仅有写实性也有抽象性,尤其后者更显示了黎族人民惊人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证明其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2.色调的搭配处理体现了黎锦对艺术辩证法的理解。不仅根据视觉美感和审美的习惯与要求来处理色彩的搭配与选择,而且也和谐地处理了繁复丰富与简约抽象的关系。表现力黎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3.黎锦将生活艺术化还充分体现了黎族群众对生活的乐观的理解。黎族地区及族群几千年来其经济状况并不是十分发达,生活条件亦十分艰苦穷困。但黎族群众在织造服装饰物时并没有把这种苦难加以强化,而是艺术化,这并不是粉饰现实生活,而是对未来怀有憧憬与追求。

    黎锦早在唐宋时期便蜚声中外,主要是因为其织造技术巧夺天工,还有其图案之精美,色彩之艳丽,它所表现出来特定民族的艺术审美观念,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黎族的历史传统和艺术成就。黎锦的艺术审美价值也在于此。

    (二)社会认识价值

    黎锦世代传承,记录黎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样也是黎族特定的社会生活的艺术化。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包含三个层次:第一是器物层次,国家、社会用什么样的工具、器物来生产、生活。第二是组织层次,包含很多内容,比如政治组织、宗教组织、生产组织等等。第三是价值观念的层次,人怎么想,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各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选择标准不一样。三个层次不可分割,是构成文化的有机整体。”[3]我们从黎锦这个文化符号,可以窥见黎族悠久的文化发展史及丰富的黎族文化内涵,可以从中了解黎族的生活环境、风土习俗、文明进化及文化传统,正因为如此,黎锦的社会认识价值应该得到肯定和发掘。

    黎族因聚居在孤悬海外的琼岛,向来不被中原地区的文化学者所了解,民间甚至有“黎族为未开化之蛮族”之鄙称,故有些文化学者因黎族无文字而认为“黎族无文化”,甚而由此推断:“海南是文化沙漠”,凡此种因不了解黎族文化的内涵而对黎族文化的价值知之甚少进而做出几近荒谬的推断,黎锦丰富的文化价值即可给予回答。说到底,海南文化实质上是由以黎族为代表包括其他民族的土著文化和汉族地区的移民文化所构成,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价值。唐宋之后,海南汉族地区文人才俊辈出,明代的丘俊、海瑞以理学硕儒、刚直之士名满中华,近代陈序经、岑家悟、卢鸿基等学者独树一帜,当代海南以原生态的旅游文化令趋者慕名而至,流连而忘返。“文化沙漠”之论可以休矣。

    我们通过黎锦的织造和艺术创作过程及使用,通过它在黎族地区各个支系的流传与影响,可以增加对黎族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对黎族的社会组织、文化传统、生产水平,对自然的认识和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的认识与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传统与经济活动、生产力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又不是对等的。在世界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生活欠发达,生产力水平也相对低下,但这并不影响特定民族及部落的文化意识及艺术创作水平,因此,人们才发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一个被人类文化发展史证明了的真理。黎锦所呈现的黎族社会群体惊人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使我们见识了这个少数民族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传统,这便是其文化价值之所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生态的保存和反映。但是这些东西可能存留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生活情感态度、科学发达程度、风俗信仰禁忌等社会历史文化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和研究的价值。”[4]

    (三)经济开发价值

    1.黎锦作为一种先进的纺织印染技术,代表了黎族在生产方面的技术创造和创新,尽管这种创造发明与黎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许不平衡,但它集中体现了黎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黎族地区的经济生活产生了促进作用。研究并总结黎锦织造技术,不仅对保护、传承黎族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而且通过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有利于外界对黎族地区的了解,进而“筑巢引凤”,形成以旅游产品开发为主的经济产业,打造黎族地区旅游品牌,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吸引海内外旅游观光客慕名而来,使之充分领略黎族文化之魅力,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2.黎锦与黎族建筑民居、山歌等特有的文化形式是黎族地区原生态生活的产物,它反映了黎族的历史、社会形态和结构、民族文化传统。对黎锦的开发利用,首先必须立足于它的社会认识价值,然后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完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潜能的开发,并实现了文化保护和经济开发的良性循环互动。在这个方面,日本、韩国、瑞士、芬兰、英国等国的经验和值得借鉴。他们积极发掘本国民俗文化资源,保护、恢复传统礼仪节庆仪式,以此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由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浪潮已经波及了黎族地区,促使黎族出现了“汉化”趋向,本民族文化的价值的发掘,以黎锦为代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专著《中国黎族》主编王学萍,在他的著作中表达了他对黎族文化保护现状的忧虑。他认为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面临着传承的压力。海南岛独特的原生态黎族文化中,很多宝贵的技艺和文化形态正濒临失传。保护璀璨的原生态黎族文化刻不容缓。

    然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拒绝市场经济不是保护和发掘黎锦的根本办法。黎锦真正的出路在于充分利用和开发其经济价值,通过参与市场经济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提高生活水平,进而使黎锦等黎族文化标志物得到充分的保护,传承而发扬光大。黎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保护遗产”已经说明国家对这一集中黎族文化精髓的文化艺术产品的重视。

    “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条件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反过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又要发展,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5]这种观点应该成为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黎锦的保护开发利用的一种共识。

    参考文献:

    [1]丹纳(H.A.TAINE)。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2

    [2]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31

    [3]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山东:文史哲,2003,(3):15-16

    [4][5]王宝权。论服饰文化唤醒文化自觉意识的价值与开发[J].转引自http://

    相关热词搜索: 黎族 织锦 海南 价值 艺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