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时间:2020-10-05 07:55: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曾有人评论过,仁义是中华民族最深的性格基础,也是传承了上千年关于中国人民所特有的伦理纲常。历史的脚步不紧不慢,跨过了秦汉的烽烟,迈过了盛唐的旖丽,走过了金元的烈风,越过了明清的终结,时至今日,我们不禁好奇,何为仁义?为何这样的思想会影响这个东方的泱泱大国数千年之久?纵然明确了仁义的内涵,又当如何进行代际传承,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会对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仁义;儒家;德育;内涵;传承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当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只余古老的中国,携着厚重的历史积蕴,依旧以醒狮的状态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坦然地接受岁月的洗礼。其余的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只能通过仅存的断壁残垣或者是于厚厚沙土中偶尔发现的文物,去追忆它们昔日的辉煌,去表达未能传承的遗憾。从古至今,无数的外邦人士通过各种途径走近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不论是从驼铃声声的丝绸古道还是披荆斩浪穿越茫茫碧波,一代代来访之人都好奇于这个古老国度的长久不衰,无论王朝如何更迭,无关谁主天下,不计是外邦来朝或是列强入侵,这个国度厚重而坚实的脊梁从无弯曲,更遑论断折。无数人惊讶于,平日看起来谦谦有礼的礼仪之邦的国民,在强敌面前,宁折不弯,舍身取义,慷慨赴死,用行动书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前方是他们一往无前的使命,身后,是他们深爱的故土。如曾经撰写《九歌》的屈子,纵白衣飘飘宛若仙圣,虽旨远辞高,于风雅并举,却行廉志洁,足矣于日月争辉。从综合的分析而言,中国人是普通却有着独特气质的。说普通,是因为与世界其他各国人民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追求着富足幸福的生活,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也会谈论周围每天所发生的事件;而独特的气质,却是延续千年,历经历史的沧桑,仅可被效仿却未曾被超越的精神归属感,这是精神的德操积淀。一步步地走进这种精神文化,会发现其中复杂的内涵:仁孝,忠悌,中庸,义善,包容,中庸……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是及其多样而复杂的,但当我们一步步地去探究,会发现,历来为人们所看重的当属仁义。古来之,忠义之士,仁孝之君,是会颇得敬重与拥护的。那么,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何为仁义?

    分开来说,仁,本义是:爱人、仁爱,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是一种含义很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个人毕生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同时也是孔子第一个把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并在这个基础上予以道德内涵的发展和扩宽。《论语·颜渊》篇中曾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能够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乎礼,就是仁。提到礼,就不得不提到各国学习风雅颂时的顺序,各国习诗皆先习颂,颂多为宗庙祭祀之内容。习颂时,习礼仪,通音乐,做人以礼行天下。然后习雅,通晓周天子历代之功业,而知王朝兴废;同时,雅言在当时为周天子都城所用语言,同时也是各国通行的官方语言。最后,再学习风,了解各国的风俗和语言。但在表述上,依旧以风雅颂的顺序流传后世,是因为,风为感化人之良心,人心正而后有正论,风在前,雅在后,朋友正而后君臣正。君德正而后成功,故颂次于雅;雅颂皆起于风而次于风,由此可见,当时对于人心正的看重,对礼的尊崇。这种重视礼的论述,在《论语·季氏》中以“不学礼,无以立”中可见一斑。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讲仁的内涵概括为:恭,宽,信,敏,惠。在古代汉语的解释中,恭:肃敬,谦逊有礼貌,“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由此可见,仁所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有礼,笔者认为,这种精神,也是谦谦君子最初所包含的意蕴吧。其次,孔子讲仁的含义包含“宽”,在《说文解字》中,最初将宽的含义定义为屋宽大,但在《诗·卫风·淇奥》中却可看到“宽兮绰兮”传:“宽能容众。”这应当是宽容一词最早的来源。宽,则能容纳,故引申为包容,中华文明本身就具有包容的本性,集采众家所长,包罗万象。纵然是先秦百家争鸣之时,虽然各家为了突出彰显自家学说的地位,不惜诋毁其余各家,但是,从流传后世的文献中依旧不难看出,在争与辩的过程中,都有所吸收借鉴充实自己学说的做法,容则长,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包容变化中,得以延续千年,依旧生生不息,令世界瞩目。对于个人而言,容人就是宽己,世间之事,如不知灾难和明天哪个先来,不妨常怀宽人之心,一笑泯恩仇,是气魄,也是魅力。内心强大才能道歉,但必须更加强大,才能原谅,我们都需要强大的内心,才可成为这世间无可替代、堂堂正正的人。再次提到了信,“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依据《论语》所提,信近乎义,道义信义本为不可分离的内涵,义在古语中,可以理解为道义规则,因此,守信的前提当为遵守普适性规则。这样的境界,在当下亦适用,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诺不轻许,故人不负我。在仁的内涵中,还提到了敏,敏的本意是指动作快,这点在《论语》中可以看到,例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告诫我们,多行少言,古语曾说,言多必失,中国的文化涵盖哲学中庸的思想,因此,不急言,三思而后言,毕竟一言一行都是承诺,别人会看在眼里,也会记在心上。同时,在古代汉语中,敏还兼有思想敏锐,反应快,例如: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最后,提到了惠,在翻开厚重的历史典籍时,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字眼,在作为帝王谥号,或者高品级后妃尊号时屡有提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将惠定义为:仁也。同时,惠还兼有恩惠好处之义,例如:小人怀惠。——《论语》。此处的惠就作为“恩”来解释。笔者认为,此处惠也可有施人恩惠的含义,若行有余力,不妨惠以待人,也许在己身看来是小事,对于困境中的人们,那是难以忘怀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义利兼能,崇仁厚德,必能温暖他人。

    在明确了仁的含义之后,接下来对于义字做以下分析阐述,儒家的思想中,推崇五义,是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笔者认为,这里的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道义和规则,遵守规则和道义,当是君子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义,本作为“仪”最初的含义是合乎礼仪,后来慢慢演化为义谓天下合宜之理,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与仁一同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中华传统文化中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提出:“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义”还有情谊: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同时,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一个人,如能做到仁义,必会亲君子,远小人,《论语》多处提及仁义,其实是在规劝人们清醒地明确小人同利之时,暂相党引成为朋党,等到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时,则互相贼害,由此害人害己,实为不智。故而,义可喻为高岸深谷,值得我们去探究,去体会,去于实践中获得。

    在明确了仁义的含义之后,接下来,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将仁义的德育思想进行传授,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七个字进行概述:

    一、益

    古代汉语中,含义为好的,有利处的。故而孔子推崇学习好的道德行为,完善自身。“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语出《论语·里仁》的名言,很好地表现出孔子对于学习好的言行,改善自身不好德行的态度。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由此可见,将改过看做足以获得尊重的资本。

    二、履

    所指的是道德实践,通过道德实践培养行为和习惯。道德的认识,必须转化成为道德的情感和意志。在孔子看来,道德实践重于道德认识和学识掌握,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明确的道德品质指导个人行为,将道德认识贯穿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当中,“行己有耻”,通过道德的培养,明确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当可为时则为之。同时,孔子主张,多实践而少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先有行动,而后再通过行动中的感悟而立言。正如当下所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三、困

    所谓的困,指在困难中磨炼心性,提升自我。有坚定的道德志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纵身处困境,亦不改初衷,坚定自己的道德理想,是谓之君子。

    四、恒

    持久经常的恒心。古语有云:“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道德行为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可一蹴而就的,必要有恒久的定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行品性的磨炼,方可为之君子。《论语·泰伯》有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因为他负担称重,任重而澳元,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作为自己的任务,不也沉重吗?这个理想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在《说文解字》中,毅,有决也。树立有坚定的信念,恒久的坚持,至死方休的执着,才可达成德育的目的。

    五、井

    在《说文解字》中:井,八家一井。在此处,可以引申为养人利物,无私忘我。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见《论语·宪问》:义:公正台宣的道理或举动。授:给一付出。这两句大意是:遇到有利于自己的事,要考虑合不合乎道义,谈不该得到;遇到危险的事,要敢于挺身而出,付出生命。这是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才算是“全人”时,孔子答话中的两句话。孔子认为: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可以算是“全人”的表现之一。这样的人和见利忘义,见危苟命的人相反,表现了廉洁正直的人格和忘我奉献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

    六、谦

    有而不居,不盈不骄谓之谦。人们日常所说的谦谦君子,当是这个意思。在《论语》中,关于谦的内容不少,例如“礼之用,和为贵”,谦和有礼,谦中有和,和中有礼,礼中知谦,辩证统一。所以,一方面,谦和有礼就是谦虚、平和、和顺、大气、有礼、有节、有度,是对人的一种道德要求。另一方面,谦和有礼又是一条处世真理。

    七、损

    去除那些妨碍品德发展的道德情感。《论语·子张》有云:“过,勿惮改”要求在别人指出自己行为过失的时候,不忌惮,坦然的接受,自省自查,积极改正。用在现在的德育论中,就是促进学生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八、结语

    千年之间, 千秋梦断情愫可懂 ,不知千年之后, 谁的面容, 重塑此时月正浓, 历史跃出书中, 叫嚣重重, 还原一世梦, 梦里金戈铁马, 热血战枭雄。纵然已经无法追溯那个遥远的时代,那些古人如何潜心的思考道义的真谛,又是如何身体力行的将这些实践中得出的最美好的东西,身体力行的示范,口耳相传的教授给他们的子女。但我们却可从流传下来的竹简中,清晰地看到那些今天的言语只能阐述,却无法概括的那样精准的论述。道德的薪火代代传递,不论起落荣辱,不计锦衣华服或是衣衫褴褛,不论身居庙堂还是混于市井,不谈万贯家财或是清贫寡淡,道德的特性表现于每个中华儿女身上,中华民族有大爱,有宽宏,亦有坚毅,不论当誉满天下的盛事之时的淡然面对,还是谤满天下的困境的坦然面对,这里,是那些已经浸透在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精神体现,泱泱大国,悠悠华夏,今天的我们在圆梦的路上快速奔走,身后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千年文化的支撑,我们立足于辉煌的文化传统,纵然淡去华丽的色彩,却愈显厚重刻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这份情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强盛所依,足以支撑我们绘制更为灿烂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仁义 为师 道德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