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湖北省英山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0-10-27 07:53: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了了解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英山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现状,以英山县1956、1981和2014年3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普查结果中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作物品种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比较分析,以期为英山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为促进英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英山县

    中图分类号:S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0-003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0.00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For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Yingshan county from the third national-wide survey and collec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a 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ing structures, crop planting structures and crop variety changes a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1956, 1981 and 2014.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 consulta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which will establish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come level of mountain people in Yingshan county.

    Key words: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general investigation; Yingshan county

    英山縣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东与安徽省岳西、太湖交界;南与蕲春、浠水接壤;西与罗田相邻,北与安徽省金寨、霍山毗连。地跨东经115°31′53″—116°04′02″,北纬30°00′31″—31°08′58″。全县东西宽43 km,南北长约70 km,总面积1 449 km2。英山县全境以中低山为主,最高点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 729 m,最低点船形垸海拔90 m,高差1 639 m,平均坡度17°。英山县属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全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灾害。英山县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全县海拔每上升100 m,年平均气温降低0.53 ℃,无霜期缩短3.5 d。年平均气温16.4 ℃,1月平均气温3.6 ℃,7月平均气温28.5 ℃。英山县极端最低气温-13.5 ℃,极端最高温度42.0 ℃。全县全年平均无霜期241 d,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英山县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 403 mm,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年降水量的70%集中与4—8月。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966.1 h。英山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环境,为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该地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植被变化明显,保存着较多的古老、孑遗、珍稀和特有种属植物[1]。截至2010年,英山县全境有乔木树种172种,灌木树种236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树种25种,省重点保护植物15种。

    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物育种、理论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支撑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开展品种资源的研究是保障作物新品种不断育成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国家在作物育种领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3,4]。为了充分保护、利用这些珍稀的资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于2015年正式启动,英山县被列为农业部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县之一,按照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总体安排部署,英山县积极开展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茶、桑等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研究以英山县1956、1981、2014年3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结果为基础,对普查结果中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作物品种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比较分析,并对英山县特色茶叶资源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英山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为英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奠定基础。

    1  普查概况

    1.1  普查时间

    2015年7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启动会。2015年9—11月,英山县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1.2  普查对象

    1)农作物种质资源基础数据: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茶、桑等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数据,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野生近缘种和国外引进品种的数量、产量、种植面积与生境等变化情况。

    2)社会学基础数据:人口、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变化数据,重点分析其对资源变化的影响。

    3)农业结构与地理环境基础数据:种植结构、土地、气候等,重点分析其对资源变化的影响。

    1.3  普查方法

    1.3.1  制订资源普查总体工作方案

    1)成立资源普查领导小组。为使普查工作在全县开展,2015年9月25日成立普查领导小组。英山县农业局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业务副局长和执法大队队长为副组长,种子管理局和局相关股室及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为成员单位,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操作实施。

    2)制订工作方案。2015年9月14日,根据普查与收集工作的要求,结合英山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方案。精心挑选普查品种,确定普查区域,以94个山头、5个库区村和8个古村落为工作重点,以沿河、路边村、人口稀少垸组为辅助,科学规划普查路线,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普查与收集任务。

    3)组建工作专班。这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时间跨度长,普查范围广,涉及的部门多,工作量较大。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组建工作专班,从全县抽调业务熟练、责任心强、作风过硬、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10名技术人员组成了专班,负责全县数据搜集、技术培训、入户调查、取样、收集等工作。

    1.3.2  广泛宣传动员,开展技术培训  为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在全县及时展开,按照下面步骤进行:①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打滚动字幕,出动农业技术推广宣传车在全县轮回广播,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的重要性,深度挖掘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潜力。②开展技术培训。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一项深入细致,技术要求高,实用价值大的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技术规范和普查方法,坚持统一培训,主要抓三项培训,首先是工作专班技术人员培训,针对专业人员培训,这些人员要到县有关部门搜集历史数据和种质资源样品集,责任重大,必须了解这次普查与收集的重要任务和重大作用。其次是乡镇技术人员培训,主要是农业局召开乡镇农技中心主任会议,通过会议培训,使其及时掌握该区域种质资源分布情况,为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奠定基础;第三是乡镇中心召开重点村负责人会议进行培训,摸清种质资源具体情况,为进村入户做好准备工作。

    1.3.3  做好历史数据收集和实地普查与收集工作  种质资源普查历史数据收集涉及全县多个部门,由于历时长,收集难度大,工作人员先后到县统计局、县民政局、地方志办、教育局、水利局、縣档案局等单位收集数据,得到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时完成了历史数据的收集,数据真实、准确,为分析英山县人文的变化和品种资源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数据。

    种质资源实地普查与收集是这项工作的重点。县里组织专班、专车,用了5个月时间,先后深入到全县11个乡镇237个村进行6 000多项调查。普查所到之处,由村干部或老农民带队入户调查,取样农户也非常支持,并向调查组成员介绍了地方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方式、适宜范围以及利用价值等方面的情况,使这次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获得很好的效果。

    2  普查效果及分析

    2.1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1956、1981和2014年英山县的土地类型状况,初步了解英山县农业产业结构变化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耕地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1956年2.16万hm2下降到1981年1.73万hm2,2014年又增长到1.75万hm2。林地面积持续增加,从1956年6.77万hm2增加到2014年10.01万hm2,增长了47.86%。

    为了解英山县农业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1956、1981、2014年的农业、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等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从1956年到2014年,英山县农业生产总值、经济作物总产值、粮食总产值、畜牧业总产值、水产总产值均呈增长趋势。1956年,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总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54.77%、21.27%、9.10%、0.41%。到2014年,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总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10.30%、61.11%、22.59%、1.85%。由此可见,从1956年到2014年近60年时间,英山县粮食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严重下降,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增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英山县根据当地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油菜、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增长迅猛,特别是茶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56年的9.10%增长到2014年的22.59%。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后,畜、禽、蛋、奶等逐步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畜牧业也得到一定的发展相吻合。

    2.2  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受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种植习惯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平衡的结果,其时空分布和变化信息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5]。对比分析1956到2014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情况,英山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高粱、绿豆、大豆等。从图2可以看出,水稻、小麦是英山县的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从1956年到2014年,种植面积增长最多的是甘薯,到2014年种植面积甚至超过了小麦。由于甘薯品种适应性好,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因而在当地得到持续发展,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01万hm2,比1956年种植面积增长了3.5倍。

    从表2可以看出,1981年英山县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06%、31.99%。玉米、高粱、大豆、甘薯4种作物合计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10.95%。到2014年,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下降到40.15%、14.46%,而甘薯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比例由1981年的8.81%上升到2014年的33.14%。

    对比分析1956、1981、2014年英山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芝麻、花生、茶叶、蔬菜、桑树。1981年以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均在3.33万hm2以下,到2014年,面积增长较大的是茶叶、油菜和蔬菜。茶叶、油菜、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从1956年885.4、1 077、1 764.8 hm2增长到2014年的15 953、8 200、6 470 hm2,面积分别增长了18.02倍、7.61倍、3.63倍。种植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5 953 hm2,成为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

    英山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高峰期在1981年,到2014年,种植面积都有所下降。2014年经济作物茶叶、油菜、蔬菜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分析原因可能是1981年后,中国逐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山区农户发展多种经营,导致水稻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复种指数下降,机耕面积减少,茶叶、桑树、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增长。

    2.3  农作物种植品种变化

    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进化和选择而形成的一类资源,演化保留了许多优良遗传性状,对当地环境适应性非常强、抗逆性突出[6]。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地方品种资源逐步由一些选育品种替代。因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稀有植物资源丢失严重。到2014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6种作物种植品种全部为培育品种,没有地方品种种植。1956年水稻种植的品种为1个地方品种,8个培育品种,1981年增长到3个地方品种,11个培育品种,2014年,全部为培育品种,品种数量增长到25个,品种以扬两优6号、Q优6号等为代表,呈现出多样化态势。玉米种植品种由1956年的2个地方品种,变化成1981年的6个培育品种。1956年和1981年大豆种植品种均为4个地方品种,到2014年,大豆品种全部为培育品种,数量也增加到了6个。

    由此可见,到2014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全部实现良种化栽培,甘薯、高粱、茶叶、蔬菜等作物还保留了部分地方品种的种植。

    1956年,大力推广九跟头、霸王鞭、三道河等高产芝麻品种。1981年,大力推广中芝七号、中芝八号等品种,但芝麻品种的推广没有得到持续发展,2014年芝麻种植面积较少。

    2.4  英山县特色茶叶资源

    英山县的茶叶栽培历史悠久,1956年英山县茶叶种植885.4 hm2,品种为当地的群体种。1981年茶叶种植面积增长到1 998.7 hm2,品种仍然为当地的群体种。到2014年,茶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到13 953 hm2,种植品种以福鼎大白茶、鄂茶1号等优良选育品种为主导。2014年,茶叶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7.76%,当地群体种种植面积为1 533.3 hm2,占总种植面积的12.24%。英山的茶叶产业规模位居湖北省前列,茶叶已成为英山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不仅如此,茶叶产业还带动了英山县旅游业的发展。依靠茶叶走上富裕道路的英山县,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两型”社会。改革开放以来,英山县大力实施特色立县战略,茶叶产业迅速发展,如今,英山县已成为湖北省第一产茶大县,相继被国家授予“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和“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县政府荣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大别山深处的“小茶叶”已成为英山县建设“小康茶乡”的大产业[7]。

    3  小结与讨论

    3.1  现代农业发展迅猛,地方品种资源丢失严重

    通过对比分析3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结果表明,从1956—2014年近60年时间,粮食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严重下降,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英山县根据当地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油菜、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增长迅猛,特别是茶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当地地方品种资源丢失严重。英山县本地豆类资源丰富,有颜色丰富的黄豆、饭豆、豌豆资源,但到2014年本地的豆类资源已全部由选育品种替代。水稻、小麦、玉米、黄豆、棉花、油菜等作物种植全部实现了良种化栽培,几乎没有种植地方品种。

    3.2  加大地方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优良的品种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英山县作为鄂东大别山区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地形复杂多样,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也是大别山区南坡目前幸存的惟一一块较为完整的华东植物区系代表地[8]。但在长期的开发利用中,由于对天然植被破坏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资源的破坏和衰竭。因此,抢救性收集当地珍稀濒危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的实施,基本摸清了英山县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建立了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也收集了一批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迁地保存,下一步可通过构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并使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3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产业发展动力

    英山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田面积比例相对较少,水资源缺乏,因此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和文化、种植习惯,发展多种经营,可适当发展耐旱、耐贫瘠的经济作物。根据市场经济需求,通过多层次的经营形式,充分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在保持原有茶叶、板栗等特色产业优势的情况下,适当发展果树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以提高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

    3.4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茶旅结合发展道路

    目前,茶叶产业已成为英山县的支柱产业。英山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已建成大别山主峰风景区和桃花冲风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可以圍绕具有本地特色的茶叶、旅游等产业,充分利用本地自然生态资源,推进茶旅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鼓励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创建品牌,打造有特色的产业名片。以发展英山县茶品牌为载体,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英山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 司海平.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信息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3] 刘  旭,李立会,黎  裕,等.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J].农学学报,2018,8(1):1-6.

    [4] 张爱民,阳文龙,方红曼,等.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态势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3):377-382.

    [5] 刘珍环,杨  鹏,吴文斌,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作物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5):3238-3247.

    [6] 王亚娟,张正茂,王长有,等.陕西省旱区抗逆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5):951-956.

    [7] 胡艳生,胡兰捷.湖北省英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农业经济,2013,24(12):51-53.

    [8] 甄爱国,李世升,杨俊杰,等.湖北省英山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调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36(6):37-41.

    相关热词搜索: 英山县 种质 湖北省 农作物 普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