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历史回声重话徐訏青壮年时

    时间:2021-02-23 07:56: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鲁迅、杨丙辰、朱光潜等文坛前辈对徐訏寄予温厚期许。30年代末,左翼作家巴人发动了以徐訏为靶心的“反个”文艺运动。40年代,民间对徐訏剧作与小说反响如潮,邵洵美、林徽因等自由作家表示认可徐訏,左翼作家对徐訏在批判中有所兼容。在以社会斗争实践为主潮的现代中国的任一时期里,作为思想型的独立作家,徐訏作品中深远的精神建构远未获得真正理解。在当下批评中也仍存有沿袭旧弊的现象,对于徐訏作品中的启蒙价值、超越性以及徐訏对抗战的贡献认识不足。

    关键词:时代语境;以人为本;暴力斗争;改良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5)5-0094-08

    作家徐訏果真已被识得?打开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馆藏,有些史料已在坊间传说,有些史料杳无声息地静候开掘,一个新的历史碎片即能开启一种新的理解。越多碎片越能窥见原型——徐訏是怎样的一个历史在场?具有怎样的多维属性?从中也可窥知时代语境、评价者价值取向等因素与徐訏评价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30年代上半期:承载前辈厚望的新秀

    徐訏在求学时代已小有文名,时为北大教授的德国文学学者杨丙辰对他的诗甚为激赏,1932年徐志摩逝世时,与徐志摩与徐訏二人相熟的杨丙辰写了文章《大诗人、天才徐志摩和他的朋友们》评徐志摩,文中提到:以伟大的天才诗人所应具备的条件而论,徐志摩与徐訏相比而逊色。该文以求真压倒情感的态度,针对当时悼念徐志摩的排场,以及盛赞为“伟大的天才”、“空前的大诗人”,一味说其人品如何“可爱”的诸种现象,杨丙辰戆直地指出,虽然徐志摩有才华,但当前种种已是言过其实。他激烈地指出徐志摩以内容迁就形式、性情浮动、才智不够深刻等缺陷。进而认为,伟大的天才诗人的条件是富有创造性的幻想力、热烈真挚的情感、一点灵明的判断力,就此而言,徐志摩不仅无法与世界级大诗人歌德等媲美,便是与当时的年轻诗人徐伯訏、孙毓棠等相比,也还逊色[1]。徐訏即文中的徐伯訏。文章发表后引发了一场辩论,吴其昌专门撰文驳斥杨文,为徐志摩辩护[2],而胡适身在的北大当局更以匪夷所思的“过分亲近学生”(其时徐訏为北大学生)为由,将杨丙辰从北大除名[3]。当时刊发文章的吴宓说:“我个人心中确是袒护志摩,然而编辑的天职,遇有好文章,必须以公平的态度急为刊登。”[4]对此笔者认为杨丙辰并非否定徐志摩,只是从制高标准上作出要求并且态度过分激烈。诚然,徐訏比徐志摩更沉郁深刻,其诗在音乐性上也并不逊于徐志摩[5],不过惟其深沉而不如后者清澈轻灵,二人可谓“各有千秋”的“天才诗人”,但在当时徐訏更显出了“伟大诗人”潜质。

    此后激赏徐訏并引为挚友的是文坛前辈林语堂。徐訏初登文坛之时已初具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风范,因此林语堂尤其青睐徐訏来稿,进而于1934年任用徐訏为《人间世》编辑,此前还曾就徐訏文章写过评论。那是1933年,先是徐訏发表《谈中西艺术》一文,说西洋研究学问讲究分析而中国讲究综合,至于艺术则刚好相反。林语堂读罢写出《附跋徐訏中西艺术论》[6]一文,文中称他并不赞同徐訏关于中西艺术分析与综合的区别,他认为中国艺术在细处用笔时已超乎局部(分析)而顾虑到了整体(综合)的意境。不过,他对于徐訏关于中国艺术是取乎自然而融入自我一说则表达了共鸣。诚然,徐訏在此文的立论上有些极端,林语堂的意见正是有益的修缮。

    1930年代,由于徐訏的编辑身份与林语堂的因缘,鲁迅与徐訏曾有一面之雅,并有过几封书信的往来。显然鲁迅虽能看到徐訏个性,但还是基本视为林语堂门生。1934年鲁迅曾为徐訏文章作过补论。先是徐訏在《人间世》上发表杂文《“□□□□”“……”论》,批评国人为了虚荣或利益之属常违反灵性,不说真话而以“□□□□”或“……”代之,认为这是病态社会的产物,而文化的兴盛与健全全赖于把这些被人排挤掉、忽略掉或是不敢说的话经过深思之后说出来。同为求真者,鲁迅与徐訏文章深深共鸣。很快,鲁迅便以曼雪之名为该文写了《“……”“□□□□”论补》[7]。一开篇鲁迅便谦称其文较之原作“浅薄”。接着说那些能把“□□□□”或“……”未尽之言说出的是中国罕有的《皇帝的新衣》里的孩子——有嘉许徐訏之意——但鲁迅因顾虑于政局而颇有深意地说“然而天气是要冷的,光着身子不能整年在路上走”。最后他将这敏感话题消解在对市场的嘲弄中。由此可见,鲁迅在嘉许徐訏之余,认为他略有些戆直。三个月后,鲁迅在与曹聚仁的通信中先是对他规劝林语堂无效表示“无话可说”,接着说“以我的微力,是拉他不出来的。至于陶徐,那是林门的颜曾,不及夫子远甚远甚,但也更无法可想了。”[8]。“陶徐”即指陶亢德与徐訏。联系到鲁迅与徐訏在人生哲学上的歧异①,且鲁迅曾夸赞曹聚仁“赤膊上阵,拼死拼活”[9],可推知此处鲁迅是认为徐訏不如曹聚仁“奋勇忘我”。且他认为徐訏既与林语堂同为胡适一派,而自己又与徐訏交情尚浅,更无法言及相劝一事。由此可见出另一侧面。及至1935年3月,徐訏为其新居向鲁迅求字,鲁迅赠予墨宝“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等两幅[10],又可见出其中褒赞。总之,鲁迅对于徐訏是有所保留的嘉许。

    美学家朱光潜对徐訏的评价在王一心的《30年代徐訏与朱光潜的通信往来》[11]中已有述要。总之,当1936年徐訏为创办《天地人》杂志而向朱光潜约稿时,朱光潜因对小品文风潮既欣赏又不无忧虑,因此亲切不失严正地在公开信中对徐訏说:你们身在影响力可胜于大学学府的著名刊物,为社会着想,有必要往“坚持的努力”与“高度的严肃”两方面加强。有必要补充的是,尽管当时徐訏因顾念于人力之微而更愿作历史观潮之人,但他在回应朱光潜诤诫时也阐明了自己干预文化的深层用心,他说:中国目前还缺少“坚持的努力”的民众,也缺少交流智识的“亲切的空气”,为此他才有意往此经营,并“期待,同时也在推动伟大的东西出来”②。后来当《天地人》办到第八期时,朱光潜在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③,此举表明朱氏对于徐訏的《天地人》多少是支持的。

    相关热词搜索: 青壮年 回声 历史 重话徐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