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后进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时间:2021-03-11 10:07: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体育后进生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为了切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贯彻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法和访谈法对转化中学体育后进生,培养他们体育兴趣进行了分析,期望为全面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一些积极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后进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83-02

    为了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转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学校各个阶段系统的课程标准。中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阶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体育学科是考试科目,是中学必修的一门课,是担负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兴趣和传授运动机能、健康知识的重任。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存在体育后进生,每个班级都有体育后进生。体育后进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分散了体育教师的大量精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大力转化体育后进生。如果不解决好体育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去谈素质教育和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将是一句空话,毫无意义。所以如何转化好后进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既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学术期刊网查阅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专著6篇,并查阅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2.访谈法:对我校和其它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各个学校体育新课标执行情况,了解各个学校体育后进生的情况,探讨如何培养体育后进生的体育兴趣;与部分体育后进生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的一些思想想法。

    3.逻辑法:对本研究进行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二、研究结果

    (一)中学体育后进生的特点

    1.对体育课片面的认识。体育课是室外身心活动,家长、学生一直认为体育课就是老师带着孩子玩;再加上,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朦胧的判断,而许多判断是处在错误的理解之上,许多中学生理解体育课就是玩,没啥学的,当老师教某些技术动作时,他便失去了所有的兴趣,练习散漫。

    2.对体育项目没有兴趣。体育课是室外教学,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毅力来面对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体育后进生往往对体育缺乏兴趣,从内心排斥体育运动,他们上课就像在坐牢一样。他们在异常的天气往往逃避体育课,像课体操、田径的长跑、障碍跑等项目他们更是逃避,这些项目无法给他们带来意志品质的磨练。

    3.体质状况普遍较差。体育后进生往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孩子,缺少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体能低下。另外,体育后进生还有一些是先天遗传性体质差、不自信,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

    4.自尊心强。许多体育后进生是身体肥胖或偏瘦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家人的宠爱,他们运动能力低,身体协调性差,在学习技术对老师和同学评价特别在意,稍不注意,就挫伤了他们积极性,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二)中学体育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存在体育后进生。自己走访了一线体育教师和部分体育后进生交流,了解到体育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最终可以归总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所以只有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后进生转化问题。

    1.造成中学体育后进生的主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学生内在因素(内因),也叫自身因素,是形成体育后进生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先天性体质不好,运动能力差,对自己运动信心较差,对体育运动理解迟钝;学生先天运动能力不错,但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失败,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去运动,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导致运动素质难以提高使自己沦落为体育后进生;学生身体素质不错,但意志不坚定,在运动兴趣上忽冷忽热,有时还随大流,没有形成真正的体育兴趣,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女生身上。

    2.造成中学体育后进生的客观原因。造成中学生体育后进生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出了主观因素外,学生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也是造成中学体育后进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界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电视、电子游戏、台球室、互联网到处都是,导致中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被非体育娱乐项目侵占,没有过多的课余时间从事体育运动,使许多孩子无形中成为体育后进生。

    (2)学校因素。现在各个学校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圈子,学校侵占学生大量的课余时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去学习所谓的主科。在学生仅有的体育课堂上,体育老师为了应付中招体育考试,让学生机械地练习考试项目,完全忽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使原本对运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也逐渐丧失了运动兴趣,最终加入体育后进生的行列。

    (3)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兴趣。如果父母喜欢体育运动,就会在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进行锻炼,如果一些家长不擅长体育,再加上忙于工作,就不会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无形中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体育后进生。

    (三)如何培养中学体育后进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体育后进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最终变成一个体育积极分子。如何培养体育后进生的体育兴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要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学校要本着为学生健康负责的思想开展学校全面工作。确保学校开足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时间,从制度上督促每个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体育成绩优异者和体育进步明显者给予表扬和奖励,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校在体育经费上应该给予照顾,在场地上、器材上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需要,尤其是保证体育后进生锻炼的需要。

    2.体育教师在教材、教法和成绩评定要照顾体育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体育的爱好。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体育后进生兴趣的重担。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尤其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体育后进生的转化上。

    (1)在教法上要灵活多样,区别对待体育后进生。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他们,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体育后进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体育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除了正常练习时间外,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使他们树立信心。在指导他们练习时,体育教师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2)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人们的认同感。这样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我不比任何人差”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在体育成绩考核上,体育教师要对体育后进生给予照顾,对于能较好完成动作要求的、进步明显的学生可以给好成绩,以此来鼓励和带动其他体育后进生。

    3.家长、社会要为体育后进生从事体育锻炼创造一个好的平台。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环境,社会和家庭在培养体育后进生体育兴趣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部门应该规范网吧、游戏厅等娱乐活动,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监督管理,确保中学生不进入盈利性网吧和游戏厅;另外,政府部门加大对社会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让体育设施真正走进社区,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家庭方面,家长积极参体育活动,给孩子做好表率。时刻告诫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锻炼,让孩子体育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在物质上,家长要在运动服装、运动器材上进行投资,保证锻炼的基本需要。

    参考文献:

    [1]戴勇,田志军.对体育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分析[J].西藏教育,2007,(07).

    [2]游勇.试析中学体育教育差生的类型及教学对策[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05).

    [3]徐广超.体育教学中要善待“体育后进生”[J].考试周刊,2008,(07).

    [4]刘震.浅谈“体育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J].科学教育家,2008,(04).

    相关热词搜索: 体育 新课标 学习兴趣 后进生 初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