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论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时间:2021-03-27 08:00: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一大教育难题。中学生数学的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中学生数学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就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培养的有效措施做出简要分析,旨在促进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中学生 主动性

    一、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老师始终应该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任务只是听从老师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太强,没有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价中往往过于注重成绩的高低,当然,在这个大环境下这种做法也有其自身的无奈之处,但是这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不仅抹杀了孩子空间几何的想象能力,也不能提高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无法真正的做到探索式的主动性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成长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传统教学模式急于需要打破与更新。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培养的重要性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外因,起到的作用甚小,学习成果的产生主要是由内因决定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它作为一门抽象思维和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单靠在老师的指导下背背几个公式就想学好这门课是不可能的。在初中数学的几何学习中,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初中数学的代数学习中,需要学生的探索性思维,然而这些思维能力往往不是天生的,需要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有意识地主动培养,在脑海中形成一套严密的数学系统,才能轻而易举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三、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数学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主动的探究数学学习,就要培养他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因为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研究数学中的奥秘,乐于追求数学学习中的真谛。

    建立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在最初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把数字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教授数学的累加和减法时,也会利用手指或苹果等实物进行类比,这个就是简单的数学情境。所谓建立数学情境,就是将初中数学中复杂枯燥的数学模型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方便学生学习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在建立数学情境式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和学生默契的配合,首先,老师需要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要有耐心和幽默感;其次,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进入老师设定的数学情境中,认真理解老师讲解的数学知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手段,如提问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增强学习参与感,跟上老师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形势下,不能再以老师的单方向授课方式为主导,而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主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不再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定理,而是通过剪纸的方式,根据现有条件,分别剪出两个三角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定理的正确性,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记忆。

    初中数学除了复杂的几何定理难以理解,各种数学公式的学习也是最令中学生苦恼的,以前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黑板上推导公式,学生只需要记住结论就可以,这样偷工减料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公式的真正原理。所以,在学习初中的数学公式的时候,不能再过分的依赖老师,而应该学会通过自己的推导,验证课本上数学公式的正确,从而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以后的解题中做到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方式方法的正确性非常重要,动手实践固然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什么问题都能靠动手实践来验证,要做到适量、适度。比如,初中数学中的统计部分,全面调查法费时费力,抽样调查法的验证也需要多轮试验,而且对于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根据自身生活经历完全可以理解统计数学中的思维方式,也明白抽样检验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所以在这部分学习方面,动手实践已经不适合作为教学方式,也无法做到提高课堂效率。

    (三)注重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从小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性格、思维方式、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各种因素都不尽相同,其实从孔子时代,就开始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国人口比例极其不均衡,中学生人口所占比例是初中老师人口所占比例的几十倍,所以中国教育的因材施教迟迟执行不下去。在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方面,因材施教也非常重要,有的学生比较擅长也愿意学习数学,而有的学生因为不擅长数学就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也不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就是老师需要着重关注的了,调动这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班级整体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首先,要打消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其次,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他们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

    (四)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进步意识

    在这种应试教育下,中学生往往无法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明白学习的原因和目的,对学习缺乏兴趣,不能主动的去学习。尤其是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懈怠迎战,缺乏进步意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去制定一些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能太过远大,不切实际,要短时间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目标的制定方便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学习中的缺陷,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确努力方向。学生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通过自身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随着不断努力,自身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当一个目标实现的时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也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进步意识,这样在面对下一个目标的时候,会形成一种成功模式,努力也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会自信的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短小目标,久而久之,会提升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正所谓日积跬步,以致千里。每一小步的努力,最终会积累产生巨大的进步。

    四、结语

    中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老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老师是授课人,是主导者,但是学生才是需要为自己学习负责的责任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作为学生,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以友善的态度对待老师的努力,不要把对老师的个人情感转移到对待这门课的态度上,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配合老师的学习计划,要有进步意识和上进心,才能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这门课。

    参考文献:

    [1]孙晓红.对新课改下数学课堂的几点反思[J].学生之友,2011,(07).

    [2]薛守队.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1,(10).

    [3]秦如庆.新课改下初中教学模式初探[J].数学大世界,2010,(05).

    相关热词搜索: 主动性 中学生 数学教学 培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