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红色旅游区生态园规划探讨

    时间:2020-09-01 07:54: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全国红色旅游一再升温,各革命老区纷纷开发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在红色旅游区中建设生态园,进行红绿结合的双色旅游设计,将大大扩展红色旅游的内容和内涵。文章结合江苏茅山乾元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探讨了红色旅游区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红色旅游区;生态园;规划设计

    全国红色旅游一再升温,各革命老区纷纷开发当地红色旅游资源。但是目前各地红色旅游还存在景观单一,缺少特色;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不够等问题[1]。如果将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双色旅游,则不失为一种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将结合江苏茅山乾元生态园规划方案来探讨红色旅游区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1红色旅游的内涵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路线[2]。例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是指凭借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传统革命教育,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2 红绿旅游结合的意义

    目前,红色旅游产品单一,时间固定,过程单调[3]。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把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共同开发,进行复合型的双色旅游新模式,既大大增强了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又大大演延长了旅游周期。

    对于参观者而言,红色旅游是让参观者收到精神上的教育;绿色旅游是让参观者愉悦身心,享受生活,亲近自然。对于当地百姓而言,两者的目的都是让他们通过旅游活动的进行获得经济上的实惠,获得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门路。将两种旅游方式联合发展,让游客在聆听革命故事,接受革命精神教育的同时享受一抹清新、自然的绿色,给游人一种意外,一份新奇。二者的联合发展,不仅会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而且满足了日渐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了整体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一种有红有绿,有松有弛的综合性双色旅游形式,进一步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3江苏茅山乾元生态园项目规划背景

    作为抗战时期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茅山已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委办局,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目之一。1938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茅山乾元生态园坐落在江苏省句容市东南20km处的茅山风景区三官洞地带,东环大青龙,南倚小青龙,往北直达老虎洞水库。以核心景区——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苏杭抗战胜利纪念碑景区为基础,规划建设建设茅山乾元生态园为主的绿色旅游基地,促进周边地区双色旅游业的发展。

    4园区总体规划

    茅山乾元生态园紧紧围绕“绿色与红色建设相结合开展双色旅游”的总体目标,高标准、高起点努力打造一个参观革命圣地的同时集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的生态园区。

    4.1规划设计思想

    以“科学发展,生态立园,历史展园”作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将红色旅游开发与绿色旅游、生态休闲统一协调发展,保证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利用茅山现有的旅游优势,大幅增加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供应量,扩大影响,吸引游客。充分利用抗战时期新四军在茅山遗留下的革命活动遗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宣扬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4.2 规划原则

    红色先行,整体发展原则。旅游资源的整合应该把红色旅游的精神与主题融入到不同的区域文化中,与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的思维相衔接,使旅游者亲近自然、调节身心、恢复心理和生理平衡的同时,还能够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和增加阅历。

    系统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与当地区域文化的协调,以利于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旅游资源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绿色旅游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更新能力和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永续利用。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原则。以园区中的新四军遗址为红色教育基地,以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使游客在观光赏景的同时,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养新的时代精神。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境界,营造一个具有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的新型景区。

    4.3园区规划主要内容

    乾元生态园核心区占地43.33hm2,预计辐射面积将达到133.33hm2,其中核心区包括:红色旅游区6.67hm2;休闲垂钓区6.67hm2;休闲会晤区3.33hm2;采摘休闲区26.67hm2(梨园10hm2,桃园10hm2,草莓园3.33hm2,葡萄园3.33hm2)。

    4.3.1 红色旅游区设计。红色旅游区是整个园区的核心所在,占地面积6.67hm2。现存留的战斗原场遗址,记录了历史的真实信息,具有级高的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此区域的规划必须遵从实际情况,依照历史材料记录进行重建。因此此区域设计局限性较大,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保护现状,尊重历史的原则。并在周边地区设定外围协调区,协调区内不得兴建大型景观设施,整体风貌协调一致,景观设施及道路建设不得破坏山体地貌及生态环境。

    景点景点分布不集中也是本区域规划设计的一个难点所在,初步定为在原有山林景观的基础上做适当改造,以山林景观来联系各景点。

    本区的主要景点有:茅山乾元观松风阁、宰相堂。这是当年新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规划对当年的历史风貌进行再现,展示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苦环境和英勇的革命斗争精神。

    4.3.2 休闲垂钓区设计。规划休闲垂钓区面积为6.67hm2,主要利用现状水塘适当改造,增加其面积、水深和保水性。在考虑水产养殖的基础上,开展垂钓及观光和游览。所有鱼类,植物提供展板介绍。除大池塘外,提供独立小池塘,大人钓鱼时,小孩可以进行喂鱼,捞鱼等活动。荷塘还可以泛舟,夏天可以采摘莲蓬。

    4.3.3休闲会晤区设计。休闲会晤区占地3.33hm2,处于整个园区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是游客进入园区参观的必经之地。全区采用仿古式建筑风格布置设计,并围合形成庭院景观,力求营造一种原汁原味的古典韵味。主要包括游览将接待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餐饮服务区、停车场等几个组成部分。

    4.3.4 休闲采摘区设计。休闲采摘区是集生产旅游于一体,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产业园区。采摘园可以很好的把自然景观、农业展示、产品加工和游客的参与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一个在旅游参观的同时可以切身参与其中的特色活动项目。

    采摘园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一个自然朴实的观赏空间,园中的建筑小品也自然纯朴,体现乡土民风。形态各异、花期不同的果树组合形成绚丽多彩的四季景观。

    该区按采摘的主要树种又分为一下几个主要景区:

    草莓园。句容市是全国草莓之乡,采摘园的草莓园区借助句容得天独厚的草莓生产优势,种植多种优良品种的草莓,并用温室大棚培养,可以让游客自由采摘。

    鲜桃园、梨园。依托园区的地形,辅之以其它植物群落配置,营造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朵,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和“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优美意境。在这里,游客既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又可享受采摘果实的乐趣。

    葡萄园。路过葡萄棚架,架内串串葡萄下坠,游人自由采摘,别有情趣。边品尝鲜食可口的葡萄美味,边观看凉亭里关于葡萄的宣传,不仅使游人享受到采摘葡萄的农耕乐趣,又可了解葡萄文化。

    4.3.5 园路规划。园路的规划设计要依据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路,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根据园区现有地形地貌、功能分区和景点的布置,结合考虑日常管理活动的需求,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的位置和布局应该既不影响园区系统的正常运作,也不影响园区内景观布置的和谐与美观。园路布置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布局,使园内景观美丽自然,突出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区主干道宽5m,用于车辆通行和游人集散;次干道宽3.5m,连接到园内个区域和景点;专用通道和游步道宽1.2~2m,用于园务管理和少量游人通行。

    4.3.6 滨水景观改造。园区内原有水库、溪流以及山泉,在规划设计中应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条件,从完整的生态系统把握设计,保护现有的水系,维持物种的多样性,实现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如局部水滩面积较大,则考虑建设湿地景观区;推行自然式的河道驳岸建设,以达到最少的人工投入和对环境的干扰;山泉则采用人工营造卵石滩,创造树林深幽,泉水叮咚的景观。

    4.3.7 山林景观营造。园区部分区域原为林场,所以原有植被覆盖率高,易于营造植物山林景观,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设计理念,保护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景观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环最小,充分保持土地养分和水体的有机循环,尽量减少地面的人工硬化、土地的无序切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植被和维持原有植物的生境, 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和服务功能。

    4.3.8植物造景设计。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地被;主干道和辅助性场地周边绿化采用观花、观叶树种为主,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以确保园内四季常绿。园内植物布置,既要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协调统一,又要避免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而造成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学初.生存与互补: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之关系[J].成都大学学报.2008(5)

    2 张启.浅析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7)

    3 袁书琪.论生态旅游资源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J].福建地理.2005(12)

    (责任编辑王蔓)

    相关热词搜索: 旅游区 生态园 探讨 红色 规划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