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意境

    时间:2021-01-29 08:01: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信息传递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创设具有艺术魅力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意境,能达到形与神、情与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意境

    教学意境是指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创设具有艺术魅力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意境,能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迸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入境,实现形与神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中,惟有形与神有机统一,才能入境。形是离不开神的,“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优雅的教学环境、科学的教学形式、美观的教学板书、清晰的教学语言、端庄的教学仪态、和谐的教学气氛等,都能创设意境,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意境的创设,让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文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提高了教学效果。

    《周庄水韵》一文,作者带领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第一水乡”,去体会那里动人的水韵。作者曾经三次到过周庄,然而每次都有新的感觉:小雨中的周庄,隐约缥缈,如诗如画,小雪后的周庄,一片晶莹,令人目眩;节日里的周庄,光华四射,摇曳生辉……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展示出三个时节的图景,直观感受如画的周庄神韵。那飘摇的细雨、古老的石桥、静默的老屋;那质朴的小船、欸乃的橹声,还有流连其间、徘徊不去的云影、飞鸟……这一切无不显现着江南水乡的风致、情趣。

    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高度凝练的物化形态的教学意境。在音乐的流淌中,直观地再现诗词内容,从雪飘北国、长城苍茫、大河凝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江山多娇,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抗战英雄,一句诗词一个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体味诗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背会了全诗。再如,在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根据这首诗的特色,充分运用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设计一幅流动的画面:寺亭赏玩、西湖春水、 早莺争暖、新燕筑巢、野花遍地、浅草漫步、湖东沙堤,并配上一曲欢快的《春之圆舞曲》,让学生在体会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过程中,陶醉于诗人所描绘的初春美景,产生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背诵,且经久不忘。学生身临其境,并运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去充实、去丰富审美感受,从而获得教师创设的教学意境所独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入境,实现形与神统一的教学,师生和谐相处,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在想象的天地中驰骋,从而形成最佳教学意境。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达意,实现情与理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中,惟有情与理有机统一,才能形成意。教学意境中的情,即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观情感。“情者文之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即教学过程的原理和规律,即教学规律在师生主观上的正确反映,也即教学的思想性。“理者,成物之文也。”情是离不开理的,教学中必须情理交融、理在情里,情在理中,情与理的有机统一,也即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统一,教学过程中的真、善、美的统一。

    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幅水墨朦胧的湖山夜雪图,以及文字间流淌的寂寞的心境与淡淡的哀愁。文章如一幅朦胧的画,又如一首梦幻般的诗。我们慨叹张岱竟能以如此空灵之笔点染出中国传统艺术里的西湖之美。天低云重,山水朦胧,痕点芥粒,身处其间自会物我两相忘,但作者又怎能忘却呢?梦忆西湖,梦忆故乡,还是如此清幽淡远,只是多了几分沧桑,多了几分空蒙。与故国的“痴”情相连,这份凄楚的人情直教人魂牵梦萦,不能忘怀。张岱活在大明的江山里,活在自己的梦忆中。迷梦与现实交错,逝去与留恋交织,于是就有了亦真亦幻的《湖心亭看雪》。“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雪光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揣摩画之境,混沌的冰雪世界,苍茫的人生天地,让人恍若身处其中静静品得西子雪妆的丰姿神韵。课堂教学尾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念白:“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一个人,登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独钓寒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个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人,独往湖心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情理相生,创设出绝妙意境。

    中秋之夜,爽风吹拂。天上,圆月清澄,幽然照人;地上,一片静谧,旷远恬适。此时的苏东坡目睹这一切,情绪很不平静,他一边喝酒,一边赏月;一边赏月,一边遥想;情切切,感重重,一盏浓酒,一层激动;酒兴愈浓,情愫愈切,不能不发,不能不吟。于是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写月,月清美;写景,景宜人;写幻想,充满无穷韵味;写感情,饱含无限深情;想归,又不胜寒;念弟,却不能眠;感事,情重重;睹月,情达观;天上人间,过去今天,离愁别绪,自慰祝愿,在形象思维中悟出哲理,在感事怀人中蕴藏达观,将思想感情深深地、形象地寓于写景状物之中,把思想感情让景物特色传导出来,这是奇逸的,是健朗的,景有多美,意有多深。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人有悲欢离合”的艺术氛围中,深深感悟对天下离人的祝福。

    又如马致远的《秋思·天净沙》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昏鸦”,想象一下漂泊在天涯的游子身处其境怎能不睹物思乡,愁肠百结呢?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达意,实现语文教学的情趣中寓蕴发人深思的理趣,或揭示人生之哲理,或体察万物之规律,于诗情画意中,情与理自见,启人深思。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模,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无穷活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全面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运用微课模式,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程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教学《苏州园林》时,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巧妙借用《苏州园林》的微课程,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与视频图画相搭配,并同步插入教师解说词,融画文于一体。学生一边听着配乐解说,一边欣赏园林图画视频,研究它们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不仅强化了对园林景色的实体感受,并通过分析、解说等过程,使学生轻松体会到苏州园林画意美的特点,领略设计者及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高尔基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爱把自己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的更真、更好、更美。”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意境的创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觉地接受教学美的熏陶感染,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智力,实现精神的愉悦、道德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情感的激励、个性的陶冶、思想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高尔基.论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谭天丽,冯晨辉.初中语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点体会[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3).

    相关热词搜索: 创设 浅谈 意境 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