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艺术品格的诗性升华

    时间:2021-02-25 07:56: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为乐需要灵性与敏锐,作诗呼唤至性与激情。一切艺术当具率真与禅心。凡能以诗入乐,乐萦诗性,诗乐偕融,文乐至臻,濡染相生而率性天成者,当称创造与建树。

    一、富含诗意的形象抒写

    毛泽东曾道:诗要用形象思维。我看举凡艺术都得穷究这一点。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美及其形象抒写是极其重要的——她既是主体呈现的根本手段,更是艺术创造中不可或缺的必然生态。作为诉诸听觉感受来娱乐、欣赏、消化的音乐作品尤其如此。

    数十年来,尹晓星为乐始终坚持把形象抒写与创造放在首位,摆在重中之重。他认为,一切文艺创作的终极目标在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在其所有的音乐作品中,从歌曲到歌剧,由单曲到套曲,自舞台音乐到影视音乐,无论其大小有别、体裁迥异、风格不同,他始终视形象为生命,把形象作彩翼,用形象架金桥,坚持在斑斓多姿的韵致中满载着诗情与遐想遨游,直达彼岸。

    1964年9月,17岁的尹晓星创作的二胡独奏曲《眼望北京唱山歌》曾以可唱性强的中段曲调为模本重新改编填词为同名歌曲(张崇纲原词、杨悠改词),于1972年1月由当时的邵阳地区歌剧团男高音歌唱家包思慰首唱录音报省,经白诚仁、张九等专家组成的评委遴选审定,成为湖南省向中央推荐上报的三首歌曲之一,很快就唱响大江南北,全国30多家电台播放,并入选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独唱歌曲选》出版,海内外发行,现已载入《湖南百科全书》等历史存卷;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热播并灌制唱片,又选入当时国务院文化组的《文艺节目》出版的《红领巾之歌》,是他满怀激情抒写的一代生气勃勃、激情活泼的少年儿童艺术形象,至今仍勾起人们对那个年代的回忆思味;洋溢着浓郁奶味、诗意的《我把白云当马骑》,1981年荣获湖南省文艺创作大奖,那灵动唯美、活泼俏丽、富有童趣的旋律今天还萦回耳际;曾被选作全国小学音乐统编教材的《送柴火》《大雁歌》,近年又入编全国《少儿歌曲经典》,生动的艺术形象激荡起烂漫的童真与涟漪,为我们活画出一幅少年风采放歌图;更有其抒情艺术歌曲《沙枣花儿香》(党永庵词)、《苗山的月亮花》(岳永祥词)、《湖边渔火》(刘士贤词)、《走在故乡的土地上》(岳永祥词)等被选作《中国民族声乐教材》(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征歌大赛中获奖的不少作品,如《透过竹篱笆》(杨悠词)、《生命之歌》(刘振彬词)、《老师的爱》(张名河词)、《祖国的形象》(王致铨词)、《思念武陵源》(金沙词)、《春天是支歌》(邝厚勤词),等等,均各以其深沉雄迈热烈和淳朴亲切深情的旋律为特质而自显机杼,各亮其彩。为人们展现出律动的鲜活形象与多彩的生活画面。

    去年,尹晓星与其儿子尹颂军,创作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型声乐套曲《张家界大合唱》(金沙词),更显旋律精美,形象突出,词曲和融,诗意盎然,为人们留下了新美难忘的深刻印象。全曲15个乐章,在作曲家的匠心独运和精心营构下,毎个乐章各以其精美的乐韵在凸显特点前提下始终围绕着“神奇张家界,绝美赛天堂”这一倾情描绘和塑造的共织主体与大美形象,灿发其声,共情歌唱。其独唱的缠绵高亢,对唱的美妙回环,童声合唱的亲切明快,无不滋人以慧,娱人以心。其中第三乐章女声独唱《迷人的宝峰湖》,便以其调式调性的和融交替、色彩纷呈的富丽清越唱出了人们对“人间乐园”的深情礼赞;第六乐章《歌唱八大公山》高迈不俗,以其风格的独特、气度的雄浑深沉地咏颂了“你是历史的丰碑,你是永恒的浮雕”的缅怀真情; 特别是开篇首曲《登上高高的天子山》与末尾结章《这里的花儿四季开》两首合唱更是意绪饱满,情感充沛,应和相呼 。她抓住“山”奇“花”美这一典型具象,以音乐的炽烈诗意和纯美的韵致,气势磅礴而倾情地咏颂了大美张家界的神奇胜景。全曲跌宕起伏,脉络鲜明,形象丰美,浑然一体。透过那悠扬回环的旋律,那流动的山水音画与桃源仙境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由于尹晓星富含诗意的形象抒写,他的多部大型声乐套曲如《山花童谣》(李幼容词)、《军徽与红领巾》(刘志毅词)、《放歌夫夷江》(邓永旺、曾祖标词)等,也都赢得了甚高的赞誉。如对大型童声合唱套曲《山花童谣》,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傅晶曾撰文评说:“尹晓星是位以音符抒写艺术形象的诗人,在他的笔下,孩子们的纯真比山花还要艳丽夺目,还要清新诱人,主调、复调技法都成了淳朴、平易、典雅形象特质与风格表征的自然音响的流露。人们唱(听)这些动人的歌,祖国花朵的形象便展现眼前。”

    除了歌曲,他还创作了大量舞蹈音乐,如《月夜童梦》《春》,等等,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与舞蹈的动态性、象征性、造型性等融为一体,将舞蹈所载荷的思想与情感,“精神与灵魂”演绎得更易为人们所理解接受,特别是为舞蹈点描式的背景与基本情绪的渲染、烘托,使舞蹈这“无言的诗,立体的画”,真正蕴含并呈现出无穷的“看得见”“听得见”的诗意美形象!

    尹晓星在音乐创作上是如此为塑造完美鲜活的音乐形象而矻矻求索,他在研析别人作品时亦同样注重“形象”。尤其在创作笔会讲课时,只要发现初学者的习作中某个乐句乃至一个动机,蕴含着捕捉音乐形象的意蕴,他便会按捺不住激动而予以热情肯定。不是说“好,好在灵巧地反映了生活,吟唱着这样的旋律,脑子里就能唤起某种生活形象的感觉,基本乐思中便蕴有灵魂!”就是说“妙,妙在酝酿作曲时不仅思考了生活的表现技巧,更重要的是艺术地表现了生活思想内容!”有时甚至还击节直呼“佳作,佳作!”他的这种重在以褒扬和鼓舞为主的激励之法,却常常为一些人不太理解,甚至反感。

    对此,尹晓星却不为之顾,始终葆持“形象论”这主宰作品的准则与圭臬。也正是这种所谓的“吹”“捧”,让不少作者尝到了甜头,树立了信心,明瞭了作曲之关键在于以诗境、诗性之“乐”而达到“艺术形象”上的圆美塑造与再现。由此也促使一些作者在较短时期内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良好“气场”。从似玄非玄的乐“道”中,让初学者“法”“化”“境”归结于“形象”营造抒写,让初学者从生活中觅到“桥渡”与“正道”。恰如司空图所云“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启发受业者进入到了随心所欲的自由创作境界!

    二、凝注诗情的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中以融情为要。常说:诗贵乎情,有情才有诗。其实包括音乐在内一切艺术皆然。那诗情何来,我觉得其主要来自心境与情操,来自一个人的内心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挚爱与敬畏。鲁迅说过:“从喷泉里面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诗与诗情“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

    在艺术创造生活中,尹晓星的诗情就是这样葆有、喷涌的,缘情而动,因事而发。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读师范时,他就与音乐、文学结了深缘,使一些豆腐块式的新诗、歌词、散文常见载于报刊。如发表于《湖南日报》的诗歌《运肥船》《嫂子扶犁织彩霞》《运茶果》以及油印诗集《耕耘集》《培育诗钞》《向阳花开》等等都是出自其手笔的美丽歌章。其时,一部与同学梁荣明合作的近两千行长诗《琴声铮铮》更破土拔节,小荷初露而摇撼校园。借诗中女主人翁在送郎支前后带着郎君相赠的月琴、于悠悠琴声中在后方坚持斗争直至牺牲的动人故事带来的真情碰撞而引发出沸腾的诗情——那燎原的诗焰、那开闸的诗潮、那奋飞的诗翼一发不可收。长诗中诗人用滚滚滔滔的倾诉、栩栩如生的描绘、虔诚的咏赞与歌颂,以多维的视角和靓丽的色彩为我们艺术的塑造和呈现了一个形象高大、风采鲜活的女英烈形象而让人缱绻难忘。

    在早期的文学历练中尚且如此,而在歌剧音乐的创作中更是情钟一域,诗化于心。他认为歌剧是音乐戏剧性起主导作用,歌剧之音乐,是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诗情、诗趣孕育于音乐神韵之中。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姚林合作、曾两次荣获国家级大奖的歌剧《相亲亭》,是一部以抒情笔调描绘农业科研中苗寨青年的爱恋故事,融诗、乐、舞于一体的喜歌剧。要写好这样一部歌剧的音乐绝非易事,没有浓烈的诗怀与激情,没有过硬的真功与学养,没有坚毅的韧性与担当是难以成功的。为了写好这部歌剧并写出特色,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尹晓星胸海中燃烧着如炽的诗情和乐思,学习参仿国内民族歌剧及传统戏曲的成功实践,吸纳借鉴西洋歌剧的可效因素,择取湘西南、桂东北苗族民间音乐为基本元素,他三次踏入城步苗寨采风体验。他向伢利学吹木叶,跟奥达学打油茶,随阿巴学“庆堂鼓”,了解“赶歌”盛况,同时采集收录了不少可资创作参用的原始音乐素材。可谓盆满罐满,收获甚丰。剧中吸取《贺郎歌》《尼那你》《溜溜歌》等诸多乐汇独特、曲趣诱人的原始音调,创作了以领唱、合唱融合、风格一新的主题歌《相亲亭会有情人》。并“依剧设歌、因情度曲”,流变发展、创作衍生了以主人公李明生(男高音)、杨玉贞(女高音)二重唱《唱得凤凰飞拢来》等为重点的一系列动人唱段。生活的厚爱、馈赠与痴心追求,终于换来了歌剧《相亲亭》音乐的圆满成功。《中国戏剧年鉴》发专文美赞:“《相亲亭》乃风物画,抒情诗,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抒情风格,艺术地刻画和颂扬了一代兴农新人。”此剧演进了中国海,并在京城召开了研讨会,赢得了业界与观众的热议关注,好评如潮。

    与此并提的还有他24岁创作的歌舞剧《传宝》以及与林绿琪合作的大型歌剧《赖宁》均相继取得成功。尹晓星与我聊歌剧时曾说过“中国歌剧必须突出中国人的精神情趣、理趣与志趣。必须精彩地演绎中国人的情感。”我认为他的歌剧音乐,真正是属于凝注诗情并演绎“中国人情感”且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创造。其音乐的剧情与诗情浑然一体,诗性与音乐戏剧性凝注于诗情中,不仅高度融合,而且相互感化、相互渗透,升华了歌剧艺术的综合美感。

    尤其让人感佩的是:《相亲亭》《传宝》《赖宁》这三部歌(舞)剧的主要唱段,竟然于时过二三十年后的今天都编入了《中国歌剧优秀唱段选》,为那个年代的文艺舞台塑造并留下了光彩照人的群英谱,其影响可谓深远。

    同时,尹晓星的电视剧音乐,也体现了其饱含炽烈诗情的艺术创造特性。他于1990年作曲的上下集电视剧《山河通大道》,曾成为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向全国党员推荐的“形象教材”。我国当代乐坛泰斗吕骥观看了这部摄自家乡湖南的“党教片”后,对尹晓星说:“音乐写得很有情……为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下了功夫。”电视连续剧《湘中剑》音乐是尹先生1993年创作的,贺绿汀先生特别关注这部写他家乡湖南邵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地下党领导的湘中二支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片。1996年6月,贺老在接见该剧部分主创人员时说:“这部作品拍得不错。我认为全剧音乐充满了诗情画意。”2005年该部电视连续剧又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了VCD,一直列为优秀影视片大量发行。2007年11月,由云南省张金云教授撰写并刊载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电视》的《哲理化作情意出》,也盛赞尹先生曾获得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的上下集电视剧《小小蒲公英》音乐写得很成功,文章说:“自《小小蒲公英》在中央电视台与全国省(市)地方台热播后,该剧音乐深刻的表情性,留给广大观众无限思绪、万千感慨......”

    由此可鉴,无论是尹先生早慧勃发的文学才思,还是其后一系列音乐作品以及在“以道树人、以乐化人”的发掘传承中所喷薄的浓郁诗情,他都依凭并得益其融合共济、各展风华,化用它为我们和时代创造、刻画了许多鲜明深刻、富含诗情诗性的艺术形象,盈积起丰实的创造成果。

    三、满载诗思的理论耕耘

    理论是思维的高标与结晶。换句话说,理论是人们探究物理,认知世界,改造社会所累积的智识与真知。在艺术的范畴内理论显得尤其重要。刘勰的经典论著《文心雕龙·论说》云:“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言不持正,论如其已。”可见理论重要。没有正确的理论支撑是行不远的,且“理”“论”与持“理”秉“论”同等重要!

    尹晓星深谙其道。其为乐从文、办刊立说的数十年来,正是这样科学地对待理论修为与研究的。他始终如一“两手抓”,“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双管齐下,坚持把理论摆在与创作同等地位,连年不废。在他看来,奇妙广博的理论阵地,虽然枯燥沉闷,但其深深学理与悠悠哲韵、泱泱诗思与绵绵情味却更蕴涵着曼妙与乐趣。只有不畏险途,勤奋攀登者方能极临绝顶,一览众山,尽阅春色。山东省一位评论家说:“尹晓星的音乐评论文章,总是在情理交融的字里行间,灿射着思辨性的睿智之光,以高檐滴水的情势大胆立论,不囿成说,文采斐然地诗意呈现。”然而到达此境绝非易事,非得铁杵磨针,日积月累。钻理论弄文字是清苦的。但只要有了精神储备和境界的升华,有了追梦之心与献身之志,便自化苦为荣,满载着如潮激情,高扬出奋飞翅膀,在理论天地里潇洒悠游。一直以来,尹晓星总是自觉地站在理论前沿竭己之力,尽己所能,在传递时代精神之正能量艺术实践中,踏实耕耘,奉献作为!

    他敢于立论,敢于坦诚、率性地谠言探析;善于批评,善于诱导、科学地寻求真知。今从其刊发于全国一流大刊200余万字的诸多文论中采其万一,则可以蠡测海,体其学力的厚重与风采的别异:

    他首撰学术专文,第一个大胆提出总结、推介我国著名民歌演唱大家何纪光创立的新型高腔唱法。在发表于2003 第4期《人民音乐》的专论《美在超越》中他精辟地指出其唱法:“绝在哪?绝在新、奇。以奇制胜,以新代雄,其艺术美魅力无穷。仿摹者众,然目前尚无人能望其项背。他成功之妙谛,窃以为在于其始终着眼于审美价值上的超越。”“评价其在继承湖南高腔唱法的艺术实践,应坚持的原则是: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超越历史;只有真正寻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才能认识并吸取传统精华进而提升创新之品位……”并科学理性、高屋建瓴地归纳阐述了何氏唱法“两三一为”的艺术实践的成功特色,为何纪光创立的高腔唱法及其艺术人生进行了理论界定、高度论评与鸣锣正道。因而,促使“何氏唱法”获得了全面的理论归依和技法论定,亦更确立了“何氏唱法”在中国声乐史上的显著地位。

    在聆听“理想之歌·傅庚辰作品湖南音乐会”的感言《大美的追求与创造》哲文中,他论赞交融地从三方面展开了科学理性、宏富深刻的论述。首先他认为“傅主席的音乐,具有高格的艺术境界美。”他强调指出:“审美创作,乃一切文学艺术创作实践的最高目标。尤其是音乐,要想成为艺术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音乐家自身人格必须不断完善,有着良好的艺术心境与艺术心态。”“只有在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心灵交响,物象创化,按照‘美的规律’,形成诗意的情感与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傅主席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中的艺术张力,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与立体感,境界高远,物我同一,灿射着诗意的光芒!”他认为“傅主席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理交融美”在论述中指出:“他的作品,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皆为科学发展思维艺术化体现……并注重于情理交融中韬光养晦,笃信情感的衍蔓本身即蕴含着合理的结构走势,而且情在理的科学规范与包容下抒发。”继而他在评价“傅主席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美。”中写道:“在我看来,他的作品特有的气质乃民族气质,凸显出中华文化的独立品格,是以他自己独特的感悟,在汲取民族民间音乐‘共性’养料的基础上,以新颖别致的‘个性’匠心独运地表现出来。”

    在评论本土作曲家岳瑾的艺术实践之《正气·勇气·灵气》一文中,他也曾精辟地阐评其新创歌剧《以青山的名义》的音乐:“一是以情感的发展脉络作为结构全剧音乐的主线。二是匠 心地将整个音乐创作的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放在剧中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与对比上。其三,唱腔紧扣汉语言规律,且灵巧的应用了符合汉语声调的吟唱等传统意脉的音乐元素,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听(唱)。其四,表现技艺颇具灵气,在关键之处他善于运用复调手法,巧妙而精当地以重唱、合唱段落不断激发戏剧矛盾的推进……”给了原创作曲家以极大鼓舞和热忱呵护,惜爱之情发于腑衷。

    在尹晓星看来,只有崇仰理论,襟怀宽广,才能诗思绵厚,真情向人。不然他怎能为众多名家前辈和全国630余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与基层乐人写下大量研究论作与推介文章呢? 如《品若松竹 艺为人民——评德隆望重的湖南师大储声虹教授》《论“九爷”的研究与创造》、忆白诚仁的《诚心不古 仁艺永恒》及创作研论《能唱能走又能飞的诗,歌词也》等等,皆无不具有学养之重。

    “不积跬步,无以致高远;不积小流,无以成大川。”正是由于尹晓星不畏艰辛、恒久探索,艺术至上、勤于实践,才能在“以乐为诗”的艺术生涯与为民创作的诗化追求中乘风踏浪,揽月摘星;才能在当下音乐家和音乐文化人中领先捧出一套六卷七部、内容丰富、学术专精的个人音乐艺术“选集”献给社会和时代!

    责任编辑 孙 婵

    相关热词搜索: 品格 的诗 升华 艺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