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重庆市垫江县农业改革成效、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1-09-26 16:25: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垫江地处渝东北平行岭谷区,幅员面积1518.37平方公里,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县现辖25个乡镇,农业人口78.94万人,耕地面积109万亩,农村劳动力45.4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狠抓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使一些关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7.47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3.71的39.97%,农民人均纯收入2614元。
      一、我县农业各项改革成效
      1、农业结构得到优化。近几年来,我们把调整结构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努力促进了粮经比例的改善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2004年农民粮食生产实现人均增收99元。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了优质稻、优质玉米生产,大力发展了油菜、果品和蔬菜生产。从98年至今调整压缩了小麦种植面积5万亩,红薯种植面积7万亩,优质稻从无到有发展到2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67%,优质玉米发展到80%,蔬菜种植由7万亩发展到12.4万亩,增加了5.4万亩,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大幅度提高,粮经比例由98年86:14下降到60:40。农产品质量得到改善,与98年相比,粮油产品优质率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50%,果品优质率提高25%,达到38%,蔬菜优质率提高20%,达35%。
      2、优势产业形成规模。通过抓农产品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方案,引导优势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向适宜区集中,初步形成了规模布局。一是大力发展垫江白柚,形成了6万亩、300万株的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突破7000吨,较98年翻了一番;二是大力发展牡丹种植,牡丹由98年零星种植发展为规模种植1万亩,由一个普通植被发展成为了县域经济的一大产业,同时还带动了我县药材种植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每年为国内外市场提供700吨优质丹皮,产值达700万元,而且年创旅游收入在2000万元左右;三是发展油菜生产,建立了优质油菜制种基地3000亩,全县推广种植常年在5万亩以上;四是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也初步形成规模化格局,曹回乡建立了酱瓜加工企业2个,发展花瓜基地500亩;高安建立藠头企业1个,发展藠头生产基地3000亩;今年全县种植榨菜达5万亩,产菜头10万吨,产值3000万元,已建榨菜加工厂42个,带动了裴兴、三溪、坪山、合尤、白家、包家、砚台等乡镇的榨菜生产,年加工能力4.2万吨,加工增值1260万元。
      3、百万工程实现阶段性目标。我们把实施好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作为农业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在全市实施的11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中,我县入围了9个,特别是农业部门抓紧油菜、粮食、柑桔、花卉、榨菜五个百万工程的项目论证、规划和实施,使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百万工程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一是建立了五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夯实了基础。其中优质油菜“渝黄一号”制种基地5000亩,全县推广种植5万亩;无公害优质中稻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再生高粱3万亩;优质加工型柑桔基地0.4万亩;牡丹生产基地1万亩;榨菜生产基地5万亩。二是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利农一把手公司发展成为了国家级龙头企业,嘉乐米业、高峰米业、仙鹤米业、坪山粮油公司、恒利食品、永平榨菜加工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品牌,利农一把手牌菜籽油、明月山牌大米、仙鹤牌大米、富山牌大米等品牌相继注册,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推进。我县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作为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紧抓住我县入围农业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首批50个试点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县的机遇,积极组织培训,使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一是培训农民工,提高转移就业能力,整合了11个教育培训单位,2004年共培训结业学员10558人,其中已通过职业介绍就业或自主择业实现转移学员9523人,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0.2%,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我县农村还有近11万富余劳动力未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并且每年以1万左右的人数在递增。在已转移的18余万农村劳动力中也还有相当数量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住所,由于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5、“富民生态家园”建设初见成效。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改变过去以户为单位的经营方式为以村或乡镇为单位的规模化经营方式,成片集中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加强了“富民生态家园”建设工作。从98年至今完成了国家计委和农业部生态建设试点县、桔杆汽化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累计新建沼气池2400口,节柴灶2729户,农村改厕2400户,改厨2700户,改院坝2400户,发展庭院经济2550户。与此同时,2004年按市局要求培训合格沼气生产工219名,其中经过市级培训考核合格并颁证的中、初级沼气生产工有83人,高标准建设沼气池近720户,为正在实施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健全。目前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体系健全,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294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53人,本科毕业以上43人,农学、植保、土肥、农机、良种繁育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齐全,具有丰富的生产和科研经验。近年来年均推广优质水稻面积80万亩,推广肥床旱育技术90万亩,推广旱粮间作套种技术50万亩,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达80%,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达80%,推广轻型栽培技术方面:水稻上推广机插秧、抛秧等已在全县大力推广,另外大力引进试验示范优质新品种,促进粮油品质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二是农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科技含量低,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还不够宽;三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转移就业压力大;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亮点不多,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五是县级财政困难,投入严重不足。
      三、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六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途径,通过优化品种布局,推广实用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作物,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行城乡联动,逐步形成一个协调、高效、开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民增收。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多种经济成份,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力争我县在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总体目标
      1、粮油作物:在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确保粮食常年播种面积109万亩及粮食产量36万吨。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开展病虫害防治可视化预报,促进优质稻向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绿色、产业化方向发展。到2010年,全县建立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基地50万亩、优质水稻制种基地1万亩、优质粮食质量检测站1个和粮食流通商贸网1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3个,年加工优质稻谷5万吨;培育和打造市级优质稻米品牌2—3个,年销售利润1500万元以上。油料逐步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渝黄一号”制种地以沙坪为基地,到2010年达到0.5万亩,年创产值980万元以上,年创纯收入达740万元;推广“渝黄Ⅰ号”双低优质油菜,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创产值3100万元以上,年创纯收入达454万元。
      2、多经作物。按照“发挥优势求发展,壮大骨干成规模,提高品质占市场”的原则,优先发展商品率高、附加值高的名特优新产品。提高白柚品质,扩大白柚产销量。突出发展酱瓜、藠头、丹皮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蔬菜要扩大面积,以裴兴、三溪、坪山、永平、鹤游、白家、包家、砚台八乡镇为榨菜重点发展区,发展优质返季菜、精品菜、耐贮菜,积极发展无公害和营养保健蔬菜,开展对蔬菜农药残留定性检测。到2010年全县发展榨菜10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3家,年产菜头20万吨,产值6000万元。建榨菜厂年加工能力达18万吨,加工增值达5400万元。食用菌产业以太平、沙坪、新民、澄溪等乡镇为主要生产基地,2010年发展到1万吨,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3家。牡丹规划地以澄溪、太平、桂溪、新民、沙坪为发展区,到2010年全县牡丹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丹皮500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力争成为西部地区牡丹盆栽花和鲜(干)切花供应基地,年制售牡丹盆花10万盆、鲜切花10万篮、干切花100万朵,年花卉产值700万元;力争成为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牡丹花海旅游景区,年旅游观光收入2000万元。柑桔规划从2006年-2007年改造垫江白柚低产园1.7万亩,2008年-2010改造垫江白柚低产园2.3万亩,累计改造4万亩,160万株,主要在黄沙、长龙、杠家、高峰及五洞等5个乡镇高换沙田柚、徐家白柚授粉树10万株,在新民、永安、永平、大石、砚台、周嘉、桂溪等7个乡镇高换琯溪蜜柚等良种柚50万株,同时进行土壤改良、道路及灌溉设施建设。同时加快实施市百万吨柑桔产业化工程,从2006年~2010年,在我县白家、包家、高峰、砚台等10个乡镇建设3.6万亩优质甜橙基地(以加工为主,兼顾鲜食),其中新建3.5万亩,改建0.1万亩。建好果品批发市场,拟建果品综合市场1个,建筑面积20300㎡;果品通风贮藏库1个,建筑面积4000m2。规划年产优质柑桔30万吨,年产值2.651亿元,年创利1.655亿元,年创税0.26亿元,果农年人均增收550元。同时利用我县广阔的水域资源,大力推进天然水域水产养殖建设和名特优水产品苗种基地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县实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
      3、劳动力转移:到2010年底全县劳务输出要达到24万人,年劳务收入预计达到18亿元。其中,跨省劳务输出每年新增0.8万人,到2010年底全县力争达到17万人,年劳务收入预计达到12.5亿元;市内跨县流动就业每年新增0.25万人,到2010年底力争达到4.8万人,年劳务收入预计达到3.8亿元;县内就业每年新增0.2万人,到2010年底力争达到3.5万人,年劳务收入预计达到1.7亿元。以绿色证书培训为契机,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规划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劳务输出1.2万人。
      4、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实施以“一建三改”(即建一口沼气池、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新改建户用沼气池6万户,容积48万立方米。到2010年全县户用沼气池总数为12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53%,总容积为96万立方米。可获沼气近4000万立方米,农户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节约原煤1.5吨,节省开支300余元,全县12万户,每年可节约原煤近20万吨,节省开支3600万元。现行推广的猪—沼—果,猪—沼—鱼,猪—沼—卉,猪—沼—蔬等模式,其综合利用更是明显,每年户平可增收1000—2000元。
      5、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我县目前自上而下已建立了基本配套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充实现有的服务机构,多形式的开展农技服务,加大技术服务力度,通过开展农技110服务和科技大赶场提供农技咨询;农技人员与优质粮经基地结合、参与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开展技术;面向农村不同的科技需求,创新经营性服务的新机制,原则上采取“民办民营”的体制,切实放活经营性农技服务,无论是政府办的农业中心,还是社会民营的服务主体都可以平等竞争承担项目;根据国家资格准入标准对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农技推广机构及农技从业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建立农技体系动态信息数据库,实行执证上岗。农业科技示范场集“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于一体,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实施科技兴农,应当大力发展,争取到2010年,建成部级农业科技示范场2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场5个,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场10个,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五、主要措施
      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整体效益。重点抓好完善一个体系和实施五项工程。完善一个体系就是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乡镇农业服务建设和完善,形成层级配套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稳定、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增强自我生存能力。实施五项工程:一是种子种苗工程。一方面要加快对粮油、瓜菜、柑橘、牡丹等现有农产品的提纯复壮,提高质量和档次,重点采取无公害栽培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来保证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甚至绿色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推广新优品种,根据发展需要大力推广大众化、二、三级优质米标准的优质稻。二是科技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列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区发展壮大,把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区建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富民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加强宣传发动,注重能源技术队伍建设,大力推广和应用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的有效结合。四是农业机械化工程。要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机械和水稻收割机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五是农业信息网络化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使每个乡镇的农技站和农村种养大户电脑都与国家和市的农业信息网联网,使之成为生产、技术、流通等信息的重要桥梁。
      2、加大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将继续贯彻“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技术含量。通过培训、考核,颁发全国统一的技术等级证书、上岗证,增强外出劳务人员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巩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部大中城市市场份额,加强与西部省区的劳务合作,扩大境外劳务输出规模。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务中介组织,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包括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稳定的劳务输出网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工作,降低农民工学员的培训收费标准,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用人单位招收农民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整合我县农业、劳动、教育、建委等职教培训资源和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分工明确、协作发展、务实高效的农民工转移培训就业机制,增强学员就业能力,创立我县劳务品牌。鼓励和扶持外出劳务人员回乡创业,对带回资金、技术、项目返乡创业做出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达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
      3、实施品牌战略工程,促进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产业化经营中必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我县“十一五”期间在促进产业化经营水平方面着重搞好以下工作。①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尤其要加快我县优势农产品(稻米)认证申报工作,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我县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使更多的优势农产品抢占大中城市市场。②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建设优质稻、优质油菜制种、优质柑橘、酱瓜、丹皮等商品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农户+企业的合作形式,突出特色,注重规模,培育和发展骨干产业、优质名牌产品、绿色产品。并将其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产品产业化经营。③针对我县现在的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大部分处于粗加工阶段的现实状况,政府应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倾斜,培植壮大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力争进入市级龙头加工企业行列,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④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经纪人队伍和营销网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逐步建立起以农民及其经纪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拓宽投资渠道,强化政策扶持。适应新时期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首先,县、乡镇政府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并用好用活农业专项资金,积极投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第二,采取政策优惠等措施吸引外来资金,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三高”农业基地,实行龙头企业和基地带动。第三,积极吸收民资,引导他们以股份制等形式,或自办家庭式农场,共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第四,增加农业信贷。特别是对农业企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争取灵活的贷款政策给予扶持。第五,严格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全面落实粮改政策。逐步实行粮棉和其他农副产品优质优价政策,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第六,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扶持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支持。第七,发动农民集资投劳,高标准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对农业、农村的领导。一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坚持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探索以农民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新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鼓励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扩大,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家庭农场。二是逐步完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坚持土地承包长期不变,承包期内允许承包经营权的依法处置和流转;允许和鼓励农民承包开发“四荒”地,并保护承包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指导及宏观调控。依照政策法规,加强和改善对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尤其是种子种苗、饲料肥料、药物、农机、产品质量和职能监管,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四是切实抓好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逐步推进财务电算化。及时解决农村突出问题和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我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服务。五是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保持我县耕地总面积基本稳定。六是切实加强对富民生态家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

    相关热词搜索: 垫江县 重庆市 存在问题 成效 对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