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时间:2021-12-10 15:02: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www.zqwdw.com)要按照“政府全程抓培养、立足社情育人才”的思路,着力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素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建设提出了专门要求。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战略工程,就是要按照“政府全程抓培养、立足社情育人才”的思路,着力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素质,培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品德优、作风实、能创新、形象好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更新思想观念,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紧迫感

    社会工作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因此,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必须突出强化三个观念:

    一是破除“推着干”的思想,强化“主动培养”的观念。这几年,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所提高,但真正把社会工作者作为亟需人才纳入规划主动培养的并不多。有的认为社会工作是简单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没有大学问,边干边学足矣;有的觉得社会工作是新的学科和专业实践,国家还没有出台明确的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社会工作者能随大流完成基本任务就行了;有的“只点灯不添油”,使社会工作者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对此,各级领导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论述,深入思考“迎接社会变革抓什么,实现社会和谐靠什么”的问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社会工作人才建设重大部署上来。要有“宁让人才等变革,不让变革等人才”的主动超前意识,扎扎实实地构筑好社会工作“人才方阵”。

    二是避免“低循环”的倾向,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现在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层次普遍不高,有的以“包装”代替武装,认为人才培养就是办这个班、补那个课;有的把学历和能力划等号,集体组织函授、自考,只求快步实现学历升级,忽视所学知识的专业适用性和含“金”量等。各级领导应在思想上积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变革的需要,注重时代性和前瞻性,切实培养一批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群体。

    三要克服“等靠要”的现象,强化“出人才是出政绩”的观念。一些地方或部门不是按照社会工作人才生长规律主动培养人才、积极造就人才,而是等上级给人才、找基层要人才、靠人才自然成长,不仅影响了社会工作的协调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些社会工作“有位置挑不着人”、“想来的人却干不了”、“能干活的人哪个单位都争着要”的怪现象。为此,各级领导要树立“培养人才是责任、多出人才是政绩、不出人才是失职”的思想,真正做到“为官一任,育才一方”。

    拓宽培训渠道,丰富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招法”

    各级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组织机构,在抓好社会建设的同时,必须调整思路,拓宽渠道:

    一要借助院校培养人才。应建立并扩展专门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院校,广泛吸引有志于社会工作的青年学生报考,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为社会工作提供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在我市现有的高等院校中建立社会工作学科体系,扩大招生对象,积极吸纳有社会工作愿望或在社会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军嫂、军转干部、下岗失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进行自考、函授及进修深造等职业系统教育,满足社会工作的人才需求。各区市县可以在党校、教师进修学校、社区学院等教育部门设置实用可行的系列训练课程,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逐步形成“育人有院校依托、培训有专门平台、实践有专家指导”的育才网络。

    二要依托岗位锻造人才。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锻炼社会工作者,通过多交任务、勤压担子,叫响“给任务就是给机会、给荣誉、给政绩”的口号,激励社会工作者岗位成才。要提倡和鼓励自主提高,通过明确目标、指定科目、难题会诊等方法,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履行职责所必须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采取以上带下、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方法搞好传帮带,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要加强交流催生人才。根据各地需要和不同社会工作者的经历、素质状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广泛的交流见习和换岗锻炼,促进社会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建立社会工作者出国考察培训制度,借鉴吸取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先进经验,提高社会工作者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水准;健全社会工作者异地挂职锻炼机制,使社会工作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资源共享、工作共振、人员互动,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要完善社会工作者岗位交流互换工作,使机关和基层、街道不同社区、社区多个岗位的社会工作者得到充分换岗交流,提高社会工作者一专多能的工作能力。

    四要设立机构提升人才。建立有专门从属的社会工作团体及下属从事各类服务的机构,既让经历专业教育的从业人员有专门的实践部门,又为社会工作者提供职业岗位。在壮大专门从事社会工作专业骨干队伍的同时,为热心于社会工作的义务者提供投身社会大服务的有利环境,使全体社会工作者在参与和体会中逐渐得以成熟,提升素质。

    三、完善运行机制,补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动力”

    要使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就必须建立既能维护他们利益、又能实现他们价值的培养制度:

    建立考察准入、人尽其才的选用机制。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工作者录用和聘任制度,规范考察和准入标准,用好的作风选思想好、作风实、业务精的人才;制定公认的职业守则和专业审核与证照制度,通过从业资格认证,明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身份;坚持惟才是举、才尽其用,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回报,形成靠能力立足、靠政绩进步的良好导向,调动社会工作者自主提高素质的积极性。

    建立工作考核、服务评估的评价机制。建立社会工作考量及服务评估制度,在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下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同时,将社会工作者的评价结果与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绩效考评挂钩,推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大对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力度。

    建立尊重人才、凝聚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政策体系,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地人才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其职业定位和社会地位;加大工资、保险和补贴改革力度,建立费随事转制度,提高其福利待遇,保证其正常工作费用;建立职称评定及使用交流机制,对优秀工作者可交流到机关、优先录用公务员或提前晋升职称;加强精神激励,通过宣传典型、立功受奖等形式,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调动广大工作者立足岗位提升素质体现价值的积极性。

    建立惩罚严明、流动有序的管控机制。确定社会工作者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制定惩治处罚规定,对给社会工作造成损失、产生不良影响的,严格按照规定给予惩处,对不具备社会工作能力素质或在工作中犯有严重错误的,坚决予以淘汰出局。同时,对工作政绩突出的,也严格控制其非正常流动,确保社会工作者队伍长期稳定。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 浅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