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总结

    时间:2021-12-11 15:38: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在去年徐古镇试点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全面启动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目前街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中层及以下干部竞职竞岗工作基本完成,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统一思想,下定改革决心。对于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不少干部群众思想比较复杂。有的认为通过2001年的街镇机关机构改革,近几年街镇编制控制得比较好,不需要改;有的认为目前财政还能兑现工资,没必要改;有的怕无功背过,不愿意改;有的怕影响稳定,不敢改,对改革有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针对这些思想顾虑,区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此同时,组织调查研究,分析**街镇现状。近两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农村减负政策和税改政策,尤其是在全区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负担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三乱”问题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僧多粥少,九羊十牧,全区94万总人口,吃财政粮高达2.48万人,远远超过市下达我区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在总人数1.48%的要求,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街镇。如果不进行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不解决收费养人、“三乱”行为,农民负担随时有反弹的可能。必须下定决心,通过改革走出一条既加快农村事业发展又不增加农民负担的路子。通过学习、讨论,全区广大干部认识到,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破除人多财乏、债重痼疾的需要;是建设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是破除官本位铁饭碗等陈旧思想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街镇干部的需要。
    2、加强领导,创造改革条件。为了切实加强对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领导,根据省市的文件要求和工作需要,我们成立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付明星同志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张侠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相应成立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指导组,由12位区级领导任指导组组长,每人负责指导一个街镇的全过程改革工作。真正做到了大员上阵,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切实加强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领导力量。
    3、加强宣传,营造改革氛围。6月4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动员大会,区“四大家”领导及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街镇负责人到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会议强调,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将会影响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巩固,影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会议还进一步明确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不是能不能改、要不要改的问题,也不是想不想改的问题,而是必须改、认真改。与此同时,各指导组到各街镇相应召开了动员大会,学习传达省市改革精神,明确改革目标任务。通过宣传发动,在全区破除了“等、看、靠”的思想障碍,营造了改革的氛围,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结合实际,依章依规,科学制定改革方案
    在全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制定中,我们始重注重坚持“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按照省17号、51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发了《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全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三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对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
    1、依照规定,规范设置机构。在各街镇设立党委机构、人大机构、政府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设立人民武装部。按有关章程设置纪检(监察)、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12个街镇的内设机构,统一精简为现在的“三大办”。即:党政综合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内设机构由原来的72个精减为36个,精简比例50%。
    2、坚持标准,严格核定编制。对12个街镇的编制核定工作,我们严格按照省委17号文件规定的分类标准,从严核定行政编制,不再核定工勤编制。12个街镇共核定行政编制521名,与原有的779名编制相比较,共精简编制258名,精简比例为33.12%。其中,精简行政编制187名,精简比例26.41%,原核定的71名工勤编制全部取消,不再重新核定。

    3、结合实际,合理配置职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职数的配置上,各街镇统一设置9名党(工)委委员,党政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任职。根据我区实际,对极少数街道实行了党政分设。文件规定新领导班子应形成梯次结构,并至少有1名女干部。通过调整配备,12个街镇领导班子职数由原来的158名精减为108名,精简比例达31.64%,进一步改善了街镇领导班子结构。
    各街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分别配主任1名,副主任3名。另按有关法律、法规设置干事5名。科级干部职数由原来的261名精简为204名,精简比例为21.83%。
    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认真组织竞职竞岗
    1、认真调研,科学制定原则意见。在充分调研和认真分析各街镇领导班子成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区委常委会研究制定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中领导班子成员调整配备的原则意见》,为了选准配好领导班子,又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和原则意见的精神,制定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核工作方案》。街镇领导班子的考核和调整严格按照原则意见和工作方案运作。
    2、规范操作,严格考核工作程序。根据《考核工作方案》,区委成立了12个区委考核组,对12街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考核。同时,实行了考察预告制度。考核工作严格按照规范的考核程序开展,采取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座谈的方式,对现任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全面的考核考察。按新核定的领导职数和公布的推荐职位及任职资格条件,进行无记名全额定向投票推荐和座谈推荐进入新的领导班子人选。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对得票相对集中的人选进行个别座谈考核。区委在讨论决定街镇领导班子领导成员时,实行票决制。考核工作还实行了考察责任制,考核组负责考核工作,并负责所考核的领导班子调整之后的干部谈话和改革指导工作。

    3、坚持《条例》,依法民主配备干部。在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中,始终把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贯穿于选配镇领导班子的全过程,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扩大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中的民主,全面落实群众享有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一是民主依法选干部。对整个班子成员人选的确定,由街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门延伸到街镇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参加的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推荐和个别座谈推荐。

    二是全区双推选正职。对于各街镇“一把手”的人选,采取在全区范围内公开职务、公开条件、公开程序的方式实行双推。先在区级领导和全区区属一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大会上推荐,再在所在街镇推荐。根据得票高低,确定了候选人,组织考察后,由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正式任命。

    三是“五个尊重”定班子。对于街镇领导班子成员的产生,充分做到“五个尊重”。在民主测评、推荐、个别座谈推荐、组织考察、听取党委书记意见的前提下,依据得票多少,从高到低依次确定新的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由常委会票决决定。

    4、严控编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区委、区政府对中层干部竞编竞岗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严密部署、严格程序、严控编制、严肃纪律,坚持四个统一,确保整个竞岗工作顺利平稳进行。

    一是统一思想。区竞岗领导小组召开全区街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部署会,对竞争上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总体动员,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上来,为稳妥推进街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统一部署。区工作专班对全区各街镇竞岗工作程序、原则、方式做到了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制发了竞争上岗文件,编制了统一的竞争上岗表格。

    三是统一行动。全区在相关部门抽调了36名机关干部组成了12个竞岗工作督导专班,对全区各街镇竞争上岗组织报名、职位公示、演讲测评及竞岗进行全程指导与监督,做到了统一步调,同期进行,注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是统一政策。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各街镇做到了严格以区委区政府有关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文件为政策依据,严格按照文件下达的核定编制职数进行竞编竞岗,确保改革的严肃性。

    目前,我区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竞职竞岗工作已基本完成,切实做到了机构规范设置到位、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到位、中层及以下干部定编定岗到位。

    一是机构规范设置到位。严格按照省17号、51号文件要求,全面规范了机构设置。设立党委机构、人大机构、政府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设立人民武装部。按有关章程设置纪检(监察)、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内设机构统一由原来的5-7个精简为现在的“三大办”。即:党政综合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计划生育办)。并且都已正式挂牌履行相关职责。

    二是领导班子交叉任职、职数配置到位。改革前,全区12个街镇共有领导班子成员276人,其中领导职务222人,非领导职务54人。改革后,实有领导职务干部108人,非领导职务干部43人,到企业、到重点项目协调专班工作挂任行政职务29人,精减分流96人(其中离岗退养79人,参加中层干部竞职17人)。

    三是中层及以下干部定编定岗到位。改革前,全区共有中层及以下干部385人,政策性分流55人。全区实有330名科级以下干部参加竞岗,共有308名中层及以下人员竞争上岗,有22名同志落岗。

    改革是一场革命,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我们在工作中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区级领导积极抓,把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突出位置,倾注精力抓好,真正做到了大员上阵,切实加强了街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领导力量。

    二是执行政策是前提。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非常敏感的工作,只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改革的政策交给广大干部,才能确保改革,平衡有序推进。

    三是部门配合是保证。必须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改革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办工作,组织、人事、编制、纪检监察、财政、社保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改革扎实有效地推进。

    四是理顺体制是目标。改革不是对原有改革的否定,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已有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是改革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精减领导职数,压缩机构编制,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要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还要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一方面要严格按政策办事,坚定不移地推进,另一方面要坚持有情操作,切实解决好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二是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执行政策不打折扣,实际操作慎重稳妥。

    相关热词搜索: 配套 改革 经验 综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