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王羲之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1-02-06 07:54: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是由《中国书画导报》总编辑黄金亮先生主持的首届中国中老年书画家班结业主题讨论整理,书法专业讨论主题是“王羲之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王羲之;书法;影响

    边崇明: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慕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至厕所的外面,都摆满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字迹,印的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称为书圣。

    唐朝书法因唐太宗爱好王羲之书法,亲为《晋书·王羲之传》作赞,以重金收购王羲之墨迹。临慕并慕拓《兰亭序》以赐王子及近臣。所以初唐人的笔法,都是王羲之风格,继承了王羲之遗风。到了盛唐,颜真卿变法出新,以端庄丰美的字形、沉厚雄健的笔法,陶铸万象、隐括众长。元和以后,沈传师、柳公权、裴休等人又趋于瘦硬的风格,大约是想矫正玄宗、李隆基以来过分丰腴的失误。柳公权在书法受颜真卿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此唐代的颜体、柳体、欧体的楷书己臻至完善。

    此后的善楷书的书家,除元代的赵孟頫外,虽都有个人的风格,但很难称得起什么“体”了。

    明初以章草法入楷书,以后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多以小楷见长。清代中叶以后,院元、包世臣、康有为相继提倡北碑,为书坛带来了生机,出现了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等书家。他们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曹艳:

    王羲之的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自觉化的产物,他的书法表现出东晋文人的精神风貌。他之所以成为东晋书法艺术的标志,在于其继承传统和开创新体两方面的杰出表现。楷书在钟繇手里得到定型,以后楷书成为最重要,也最实用的书体,王羲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北魏书法里,基本上找不到行书、草书,王羲之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张芝所开创的稀若星凤的草书风范大大发扬,并且派出新的书体——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展示出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技法、性情、趣味以及潜在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意象。他的书体美轮美奂、笔法精致,有如行云流水、点画遒美,蕴含着后人无法超越的极丰裕的藝术美。

    王羲之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最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能够为后世文人书法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王羲之的书法被后世尊称为“书圣”。他擅长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精通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为一家,他在笔法上极尽用笔使峰之妙,影响深远,可见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深厚,让后人沿着他的书法继续攀登高峰。

    陈静:

    字体是在造字的时候就有了的,书体的产生,则主要集中在秦汉时期,开始只是一种实用性的书写。魏晋开始,书法得到提升,书法家努力创造书风,表达自己的个性。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产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这就是王羲之,王羲之是从书体向书风转折点的关键人物。

    魏晋新书风,从书体上说,指草书、行书、楷书的书风。新书风的演进,以代表人物命名的话,大体分为“钟张”、王羲之、王献之三个阶段。纵观新书风整个发展过程,关键是王羲之阶段。“钟张”书法“古”,献之书法“今”。羲之书法,比“钟张”今妍,比献之“古质”,居古今之间,亦古亦今。书体方面,羲之兼善草、行、楷三体,而且变古制今,树立了“今体”样式。

    在东晋,王羲之书法改变了魏晋的书法格局,即如东晋书家王洽所说,羲之“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南北朝时期,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力由南渐北。唐朝以来,一直处于独尊地位。从长远的历史角度看,王羲之书法的出现,也是中国书法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从此开启了延绵千年的王书时代。

    王羲之的书法,极为丰富,有严肃,也有飘逸;有对比,也有和谐;有情感,也有理智;有法则,也有自由。各种倾向的书法家,古典的、浪漫的、唯美的、伦理的,都把他当作伟大的典范,每个书家都可以在其中汲取他所需要的东西。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标志”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池其乐: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书法就存在了三千多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是中国十大国粹之首,这都是历代书家努力的结果。王羲之就是一个典范。王羲之出身于文门家庭,自小就喜欢书法,拜卫铄、王敦、钟繇、张芝等为师,博采众长,他的刻苦的治学态度遍访大江南北,搜寻各家真迹,开阔眼界,又以大胆的超越精神不蹈古人窠臼,脱离成法羁绊,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就《兰亭序》来说,在书法上“得其自然,而兼具众美”,写来从容不迫,神闲意畅,得心应手。字与字大小相济,长短配合得体,字势欹正相间,错落有致,气脉条贯,有一气呵成之妙。为“之”字最多,有二十多个,复转悉异,无一相同。

    通观王羲之为世人所重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说,虽然唐太宗为王羲之《兰亭序》撰写了《王羲之传论》赞扬,肯定王羲之的书法,为王羲之奠定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被称为“书圣”,但若王羲之的书法没有深刻的美好内涵,即便皇帝再吹捧也没用,后世书家也不会承认和热衷学习临摹他的作品。如:王献之凿开楼板偷看王羲之写字;欧阳询最初也是学习王羲之书法;还有孙过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黄庭坚、苏轼等都以《兰亭序》为膜拜和临摹的真品。唐太宗还出钱在全国购买王羲之墨迹,传说最后在一和尚手里骗到《兰亭序》真迹,视为国宝;而明成祖把书法写得很好的沈度称之为“我朝王羲之”,就现代书家也主要以王羲之《兰亭序》为帖来临摹学习。

    相关热词搜索: 王羲之 后世 书法 影响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