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山楂树笔记

    时间:2021-03-26 08:15: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 在山顶

    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夜。晴。天上看不到一颗星星。

    只有那座四合院还笼着薄雾似的灯光,仿佛黄昏里安静的荷塘,而荷塘里的花朵都敛起白色的翅膀藏到荷叶里去了。我站在山顶,就像一只单飞的鸟落在屋脊上,夜风似有似无地拂过,微醉的感觉一如晚宴上的山楂红酒,清澈,透亮,无一丝杂质。夜空浑然一色,微微透出麻一样的灰白来,抬头凝望,苍穹仿佛一块将要黑透却又没有黑透的轻纱,凭空多出几分静谧和安详。山林隐没在夜色里,远近皴染在麻白里,漫步在山顶空地,我仿佛一条潜入黑色中的鱼,夜色便是无际无涯的水。没有一丝声音,山林里的虫子睡去了,四合院里的朋友们入梦了,只有我摇晃着身躯走出大门,独自来到山顶上。山顶的空地是停车场,却罕见地没有灯光,如若不是四合院透出一片光亮,我此刻便彻底陷落在一片黑里。这黑是宁静的、柔软的、安闲的,这丝绸一样的黑下面竟无一丝恐惧。山林里的山鸡哪儿去了?山林里的野兔哪儿去了?四周寂然,似乎只有我在呼吸,似乎只有黑在流动,高远的静谧凌空铺展开来,我不觉融入自然的肺腑当中,一呼一吸随着自然的节奏而翕动。这一刻,我是夜色里的一滴水,如果我枕着双臂躺在空地上眺望夜空,我还是一株草,我被自然拥入怀中,我多么希望自己像婴儿一样酣然睡去。

    终于理解了没有灯光的好处,只有在这纯净的黑里,你才不会分神,你才能全身心地去倾听和感悟。高高低低的天空是朦朦胧胧的,远远近近的事物是若有若无的,在天地一色的时空里,万物的心灵都是打开的。我置身万物之中,浑身的每个毛孔都舒展地张开,仿佛期待着与自然进行一次敞亮的对话。夜色浑厚而熨帖,夜风细微到几乎不存在,我宛若一个裸体的婴儿潜入缓缓的流水中,只要竖起耳朵,身边所有的声音都如手指轻柔的触摸。

    这次泽州采摘山楂之行,是应李杜先生的邀约而来的。离开太原的时候,正是莫言和他的红高粱再次烧红整个中国甚至世界的时候,一路上的话题也多与莫言有关,与红高粱的传奇有关。红高粱像山楂一样,是北方并不起眼的植物之一,可当它突然红遍全球的时候,我反而觉得无趣了。或许年龄的缘故,我对安静的事物越来越有兴致,能够在周末跳出城市的樊笼,远离城市的喧嚣,我当然求之不得。我毫不犹豫地收拾好简单的行李,跟着李杜先生踏上了行程,到达彤康庄园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坐在车上迷迷糊糊进入山中,虽然来不及端详山的模样,可此刻能够独自坐在山顶自由地呼吸,也算一件惬意的事了。

    2 山楂林,山楂林

    闻鸡鸣而起,这是多么久远的事了?

    昨夜有些贪杯,觉睡得很沉,睁眼看时,阳光已从窗帘的对接处倾泻进来,细细的雨瀑一般。彤康庄园的建筑设计借用了上党地区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客房像上个世纪的民居一样高大宽敞,窗户却比那时的民居阔大许多、敞亮许多。家具都是实木的,家电都是现代的,房间里浮动着沉稳的木质气息,房间设施虽宾馆一样时尚,却没有宾馆彻夜沉积下来的浊气。我拉开窗帘,推开窗户,看到阳光水珠般滚动在地上,听到鸡鸣在院墙外此起彼伏,突然明白了通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简单用过早餐,一行人走出院门,满山坡的山楂树便高低错落在眼皮底下,看上去虽不甚壮观,枝头深紫色的果实却着实招人喜爱,怪不得当地人称这种玛瑙似的果子为红果。

    这座山距晋城约20公里,山下的村庄叫大兴村,山的名字叫财圪垛,山脚的河流叫文殊河。村庄、山与河流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这组地理符号在地图上却是很难找到的,除了村庄会出现在泽州县地图上,我甚至怀疑河与山的名字是否有过官方记载。这样的地貌在太行山地区普通得无法再普通,不过,再普通的山也会有自己的传说。据当地人讲,财圪垛与财神赵公元帅有关,文殊河与文殊菩萨有关,赵公元帅偶经此地,看上了财圪垛的风水,便在此地立地成佛。文殊菩萨晚到一步,只得伤心地留下一条河,远赴五台山另寻了道场。财圪垛被财神赵公元帅占去了,却一直很穷;文殊河前些年干涸了,文殊一去再没有回来;大兴村一直盼着兴旺一回,几百年来似乎一直不曾兴旺起来。

    在上党方言里,“圪”是一个语气词,譬如圪蹴、圪垴、圪廊、圪台儿等等。圪蹴者,半蹲也;圪垴者,脑袋也;圪廊者,房廊也;圪台儿者,台阶也。“圪”站在名词或动词前面,就像四合院里的照壁,仅是遮蔽视线的助词,并无实际意义。以此方式类推,财圪垛应是财垛的意思,寄语财富山一样高高地垛起来。可遗憾的是,财圪垛既不算大,也不算高,财富更没有山一样堆积而起。别说山一样的财富了,倒退回彤康庄园收购这座山之前,这儿就是典型的荒山野岭,除了恓惶的荒草、荆丛和偶尔窜出的野兔、飞起的野鸡,山上几乎什么也长不大,什么也养不活。当然,你还不能把这样的山叫做童山,在太行山南麓,你是很难见到寸草不生的山岭的。太行山的土壤说厚不厚,说薄不薄,却盛产古老的传说。在上古时代,上党一带的神话可谓独领风骚,神话渊源之深厚、密度之集中、内容之详实,令人叹为观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发生在上古的每个神话故事、每个神话人物,都可以在上党的山川河流中一一寻找到对应的遗迹,譬如“神农尝草”、“女娲补天”、“羿射九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有学者称华夏文明的曙光初现在太行山,我对这个论断毫不怀疑,支持这个论断的依据更是俯拾皆是。我的故乡就坐落在发鸠山的西北脚下,那儿是“精卫填海”的地方,那儿的河水向西进入安泽县境汇入沁河,再南经沁水、阳城、泽州流入河南境内,在武陟县西营附近注入黄河。那儿一直很穷,不过那儿也生长着很多的山楂树,那儿的山楂果皮粗、肉薄、籽多,还特别酸。去年春天,我突然想起老家院子里的那株山楂树来,便信手写了一首小诗——《院子里的山楂树那么高,那么小》。

    那些果实藏于枝叶中间,与叶子一起青、一

    起红

    那些果实宛如风雨剥蚀的石子,毫不显眼地

    悬挂在枝叶中间,有隐隐的棱角,有隐隐的

    筋骨

    慢慢咀嚼,舌尖便生出淡淡的甜来

    在深秋,在桃杏消失之后;在寒冬,在梨果

    腐烂之后

    山楂才被摆上待客的八仙桌。仿佛民间匠

    人的手艺

    或母亲手指上光亮的顶针,等到农闲时节

    才能

    排上用场。山楂与新纳的鞋底一起摆放在

    针线簸箩里

    它是存放在年节下的果子,是消遣时光

    和消化积食的药丸。我不曾把节俭当成一

    治疗贫穷的药材,如果算作药材也甘草般

    甘苦自知

    其实,我最回味的不只是他酸涩中略带的一

    丝甜

    它的酸涩是绵长的、低调的,就像白色的花

    就像伟岸的身躯,看似十分高大,却安静得

    十分渺小

    安静得与世无争。树冠可以罩住整座院落

    却不欢迎喜鹊或乌鸦在树顶上筑窝、生育、

    聒噪

    麻雀常在树阴下觅食,麻雀的灰很像它经年

    的树皮

    我与山楂是有感情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隆冬,村子里能吃到的果子就是山楂和杜梨了。山楂不怕磕碰,便于储藏,不像苹果和梨娇贵,山楂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却极高,可配制50多味中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肝经。”《本草纲目》则曰:“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医学衷中参西录》又曰:“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在村民眼中,山楂既是水果,也是食材、药材,过年的时候,家家的笸箩里都会摆放一些,用来待客。农民似乎天生就是干活的族群,一旦冬季闲暇下来,便时常闹肚胀、积食,而山楂就是消食的天然药丸。杜梨则属于野果,刚摘下来时又酸又涩,乡亲们便把它放在砂锅里,藏在炕洞里,待到腐烂的时候再拿出来。这时的杜梨透出一股腐烂的异香,味道非常特别,其奇特的口感与臭豆腐的臭中奇香应是一样的道理。不过,那时候冬天常见的还是山楂,口袋里能装几包山楂片的就是有钱人了。

    我们沿着山梁去往沟底,山路两边都是一人多高的山楂树,据说有3000亩之多。山楂树适应性强,耐阴,可在山谷或山麓的半阴坡处生长,即使在海拔 1800 多米的山巅上或石隙里,它也照样能够开花结果。站在山梁上眺望,财圪垛虽不险峻,却是典型的山岭纵横、沟壑交错的土山石地貌,这样的山地通风、透光,是最适合种植山楂树的。山上的山楂树树龄最小的也有3年,全部开始挂果,我们来的时节虽稍晚一些,但还是能看到一树一树的山楂果一嘟噜一嘟噜地悬挂在秋风里。山楂树下忙碌着穿着工装的农人,这些人都是本地村民,是庄园加农户这条产业链条上的另一环。看到一筐一筐的山楂摆在路边,无人看管,李杜先生便打趣说,知道什么叫路不拾遗了吧?我们晋东南人就是这么纯朴。李杜先生祖籍晋城高平,与我是乡党,他固执地认为晋东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在。我会意地一笑,旋即从筐中挑了一颗个头大的,在手中掂了掂,感觉足有30克重。擦掉表层浅浅的灰尘,发现果皮上的斑点较少,光泽很匀称,轻轻一咬,果肉竟是粉红的,味道酸中带甜。这里的山楂与我老家的山楂相比,个头大,棱角少,果肉厚,味道也甜了许多。我当即从筐中挑出几个来分发给大家,俨然主人似的。

    上党地区多为盆谷相间地貌,有种植山楂的传统,尤以泽州一带的山楂最好。泽州山楂人称“泽州红”,以果实饱满、味道独特远近闻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泽州是晋城的古称,现为晋城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东经113°,北纬35°,平均海拔1100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纬35°被地理学家、史学家称为“神奇的黄金纬度”,在这个纬度上屹立着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藏着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皆分布在这一地带上,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幼发拉底河也都在这个纬度入海。北纬35°的神奇是无与伦比的,埃及金字塔、北非火神壁画、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玛雅文明遗址,以及我国的半坡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都璀璨得珠子一般,齐刷刷地镶嵌在这条金色腰带上,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本已足够绚丽夺目,世界上著名的酒庄又几乎都棋布于斯,让这条黄金缎带显得更加生香活色了!文明的神奇或许源自自然的神奇,科学研究发现,因受地球自转、地球磁力线偏角、地心引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位于北纬35°的地区四季分明、风调雨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

    老子曰: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之告诫可谓现代科学的最好灯塔。

    所谓上党,意即“与天为党”之地,古有天下之脊之称,似乎天生就是上天最合意的地方,物华天宝,气候宜人。在我的印象中,上党的四季是分明的,就像它早晚错落的温差;上党的空气是湿漉的,漳河就是天然的氧吧;上党的春秋是潮湿的,庄稼地里和屋子里都泛着露水的气息;上党的冬天是安谧的,一如白雪覆盖下的松柏。泽州位于上党南部,背靠太行山,南临黄河,境内有沁河、丹河自北向南蜿蜒而过,四季更是分明:春季少雨,日照充足;夏季温差较大,雨量集中;秋季多雨,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风少雪。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就是山楂的天然故乡,或因这个缘故,“泽州红”才应时应地落户于此吧。

    深秋时节,风从山梁上轻轻吹过,感觉满山都是山楂的味道。其实,山楂的味道是不会这么清冽的,它就像路边的野菊花,就那么寻常地开着,就那么任人随意地踩着,它的低调、它的不张扬是长在骨子里的。山坳里不时传来几声鸡鸣,那儿是一座放养的鸡场,远远地望去,能隐约看见鸡们在院子里散步。鸡的步态从来都是悠闲的,想象它们在树林间、在草丛中觅食的样子,我的心底竟生出几分羡慕来。鸡们虽然喜欢高声歌唱,可它们的步态从来都是低调的,仿佛餐桌上个头小、蛋壳暗紫、蛋清稠、蛋黄大的土鸡蛋,外形朴实,内涵却丰富而密实。或许这座山不够高大的缘故,站在山梁上一眼望去,所有的植物和风景都是低调的,如果说到张扬,恐怕只有地边的碱草了,在风中飘摇的样子竟似一片片芦苇似的。下山的途中,就有朋友误把碱草当作了芦苇,可那一片片白茫茫的景色不是芦苇的杰作,而是蒿草一样寻常的碱草招摇出来的,而在村民的眼中,它只配做烧火的引柴。碱草柔软的身段有点像悬挂在青石上的细流,可惜山底的文殊河已经干涸了,在沟底,我们只看见两座人工修建的砚台状的荷塘,荷塘里的睡莲虽绿出几分生机,可花儿已经败了。我们在荷塘边小憩片刻,便沿着一条小路返回。小路隐伏在草丛中间,蜿蜒在林地之间,朋友们兴趣盎然地跑到地里采摘山楂,我却还在惦记山坳里那10000多只放养的鸡,惦记它们在树林里自由自在的样子。在林地里,在山楂树下,大家一边采摘一边品尝,脸上的笑容就像一嘟噜一嘟噜山楂果似的。田园的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这样的日子最是城里人向往的,可遗憾的是,我们只是这座山的过客,这样的日子像睡莲的花期一样,眨眼就被翻过。

    3 酒窖里听到《大悲咒》

    大兴村东西各有一座小山,我们的住地位于西山,是彤康庄园的山楂种植基地,也是彤康庄园的“别院”,而真正的彤康庄园则坐落在东山。庄园大门由太行山石堆砌而成,形似两棵隔河相望的千年古槐,奇石上栽种了松竹梅,这类植物在北方并不多见。庄园大院不像厂区,倒像生产队队部,院前有树、有花、有荷塘,塘边立着一块手掌状的巨石,石上镌刻一文,名曰《莲说》:“人之爱莲,不惟其身姿优雅、香气幽静;更因其至美至善之品性。莲之精神,一曰‘净’,出淤泥而不染;二曰‘舍’,花、果、茎、叶皆供人饮食、入药;三曰‘和’,不拘荒野、皇家,依水而生,大俗大雅。”这块碑石显然是有很深寓意的,与其说它在说莲,倒勿如说它在说山楂,“净”、“舍”、“和”之品性与彤康庄园“净天、养地、裕民、利己”之愿景一脉相承,莲之心与山楂之身昭示的或许就是庄园的立世精神。碑石前的荷塘不大,倒也雅致,想起山脚笔砚一样的莲花池,我似乎明白了主人我以我笔写我心、我以我心写人生的志向。

    院子里整齐堆放着一筐一筐的山楂,员工们正忙着分拣,这场景让我恍惚回到了1970年代秋收时节的打谷场,回到了生产队的库房。那是农人辛劳而温馨的记忆,可物是“事”非,复兴的庄园文化与新兴的现代农业携手跨越了农耕时代,那座队部模样的建筑便是一座现代化的酿酒车间。步入车间内,安静的流水线赫然眼前,清洗脱核、预煮软化、生物酶解、离心取汁、控温发酵、澄清过滤等工序俨然高科技的产物。说到酿酒,泽州是有传统的,而以山楂为原料酿酒的历史就更悠久了。考古者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古人类遗址发现,早在9000年前人类就开始酿造山楂酒,而泽州的山楂酿酒史则兴盛于宋代,据资料记载,那时的泽州酿酒业已成规模生产态势。改革开放之初,穷极了的晋城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丰富的地下矿藏,作坊式的山楂酿酒业渐渐没落,工艺也几近失传。2007年秋,彤康山庄独辟蹊径,开始购置荒山野岭种植山楂树,并自主研发“泽州红”山楂酒系列产品,经过5年努力,开发的山楂红酒为全国独创,山楂白兰地则是世界独有。地域的历史一如个人的历史,总是断断续续前行的,走进检验室时,看到化验台上的瓶瓶罐罐,我仿佛重回大学的实验室。我是学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做的就是色谱分析,再次看到滴管、蒸馏瓶和各种分析仪器,我不由多了几分亲切感。可遗憾的是,毕业不久我就弃理从文,青春期时曾经形影不离的瓶瓶罐罐也变得生疏起来。

    体验室宛如一个时尚酒吧,一行人坐在展台前,按照讲解员的演示逆时针方向轻轻摇动高脚杯中的宝石红液体,便见杯壁上呈现出杯裙,漩涡中绽放出酒珠。我将鼻子凑近杯口,一股浓郁的果香飘溢出来,沁人心脾。我小口品尝着澄清透明的液体,感觉入口顺滑,果香与橡木香浑然一体,酒体协调醇厚,味觉层次丰富,仔细分辨,尤以山楂果酸中略涩的自然味道最为纯正。山楂酒中独特的果酸味道源自“泽州红”富含的天然有机酸,恬淡的涩味则正好迎合了国际顶级干红的流行趋势。清冽的酒液在口腔里流转,在舌尖上流转,津液似若有若无的火苗,舌尖上的酒性隐约收敛一起,令人愉悦。平日里喝惯了烈性白酒,此刻任这红色的液体在口中缓慢流转,顿觉舒适清爽,余味绵长。山楂果本来就以富含多种有机酸著名,以“泽州红”为原料酿制的红酒不仅柠檬酸、苹果酸、山楂酸等有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丰富,总黄酮含量更是远远高于所有果酒类饮品。有机酸和多酚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健康元素,其不仅有健脾开胃、活血化瘀、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等保健作用,还有抗菌消炎、抗癌防癌、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或许这个缘故,当地百姓一直视半果半药的山楂果为大自然的馈赠,而山楂酒只不过是采用现代工艺进一步提纯和转化了这种馈赠而已。自然是平淡的,又是神奇的,对于自然的恩赐,人类不仅要学会坦然接受,更应懂得善待。

    走出车间,回头望着这栋外观极其普通的建筑,我心底竟有些不舍。那些现代化流水线让我兴奋,那些化学仪器让我怀旧,那些宝石红一样的液体让我回味,但真正让我留恋的,却是那座依山而建的酒窖。“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走向酒窖的时候,我在心底哼着这首儿时熟悉的歌曲,那一刻,我还沉浸在山楂红酒的回味当中,我的心底是温馨的,是平和的,是淡定的,可当酒窖的大门缓缓打开的时候,我却被震撼了!空气湿润,酒香浓郁,灯光柔和……此情此景固然令人迷醉,但让我惊讶的并非恒温恒湿的藏酒环境,并非整齐一律的法国橡木桶,并非古朴典雅的景德镇酒缸,而是酒窖里低低回荡着的梵乐《大悲咒》。

    橡木桶并排睡了,空气活着,空气中的微生 物活着

    酒的魂活着。石头砌的城堡没有苔藓

    它醉卧在《大悲咒》里,山楂果出世的味道

    浓郁

    在秋天,在北纬35度,在太行山南麓的一

    座酒窖里

    采摘或坠落是一次投胎,蒸馏或提纯是一

    次投胎

    桶装或窖藏是一次投胎。橡木桶人一样睡

    去了

    那些被当地人叫作“泽州红”的山楂还活着

    《大悲咒》一直滋养着微小的生物。这是味

    道的纪年

    它活在太行山的青石里,转生没有休止

    于一座山或一座酒窖而言,酒的味道就是

    生命的味道

    笙、管、笛、云罗、木鱼、铙钹……品味着沉潜在音乐中的慈爱、悲悯、清净和祥和,呼吸着漂浮在酒窖里的酸中带甜的空气,我不禁有些痴了。我低声对李杜说,酒窖里听到《大悲咒》,这是一首多好的诗。梵乐缭绕一如黑暗中的明光,这酒窖里储藏的不只是酒,还有大悟、大净、大化和大空。李杜点头感慨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世界虽大,无处不遇佛,无处不可禅,这就是大境界,大智慧。

    虽早知山楂乃“食之有道,补而不伤”之物,可总觉这是一种形而下的品行,仅与民生有关,似乎是入不了道的。而此刻,我居然在一座酒窖里听到了《大悲咒》,仿佛醍醐灌顶一般,我突然觉得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太过拘泥了。事实上,只要用心,世上之物皆可抵达空灵之境的,在俗世里,物之形态呈现的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或者物质和精神兼而有之的,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隐藏在物之后的人心和欲望。一个产业经营者竟然会在酒窖里播放《大悲咒》,这是我平生闻所未闻的事,不由人不吃惊,而讲解员的诠释更让我生出几分感慨来。我是学化学的,我知道微生物也是生命,可让酒和空气中的微生物聆听梵乐,以梵乐之慈悲心度化酒性,让酒的味道更绵长,让酒性更通人性,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大智慧,更是一种大悲悯,惟通透了万物之人方有如此之出世境界。这些年来,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的劣根性越来越遭人诟病,人性的话题仿佛空气一样缠绕在我们周边,深入到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找不到方向的我们备感痛苦和纠结。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因欲望的无处不在,而常常忽略掉身边的真实生命,有时甚至把物质与精神对立起来,这是何等的悲哀。作为企业管理者,追求利润并在逐利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本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值得尊敬的,可仅仅是把赚取的利润施舍般回馈给社会,这也太简单化,或者说物质化了。利润是有原罪的,我们追问过利润获取过程中可曾破坏过什么吗?如果曾经破坏过,仅仅奉献出一部分甚至少部分利润就可以与社会达成和解吗?很多时候,我们早已把企业与社会割裂开来,把社会虚拟化,把社会利益狭隘化,其实,真正的社会利益就是自然利益,惟有自然是社会的根本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一个社会若想达到真正的和谐,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应该是双赢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应该是双赢的。在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人类必须学会敬畏自然,学会顺从自然,学会呵护自然,惟有如此,人类才有可能与自然达成真正的和平共处。可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多数时候是对立的,尤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对立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科技是生产力,是创造力,同时也是破坏力,科技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科技之功过与科技本身是否先进无关,与应用科技的人类动机是否亲善自然和生命有关。人类一直试图从自然中攫取更多的东西,一直试图发现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获取回报,却常常忽略自然的承受力,或者对自然的承受力心存侥幸。人类一直不去考虑自然的感受,一直在与自然讨价还价,却忽略了自然是最大的生命体,它是不会讨价还价的,也是不能讨价还价的。任何对自然的掠夺性行为,不管其过度或不过度,最终都是要偿还的,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如果说有疑问的话,也仅是何时偿还而已。人与自然对时间长度的定义是不同的,人的生命是以年计量的,自然的生命是以世纪计量的,如果你认为你可以戕害自然,亏待自然,如果你觉得你有办法侥幸躲过自然的惩戒和报复,那么,就请你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吧:将来还债的人必将是你的后人,且代价更大!不要以为自然是温驯的,是可以任人欺凌的,自然其实最是睚眦必报的,自然只是不愿轻易发怒而已,自然一旦震怒,一切都悔之晚矣!

    徘徊在这座酒窖里,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生命,什么叫自然,什么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一直在讲敬畏自然,其实,敬畏自然不只是一种襟怀,不只是一种养成,不只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必须抱持的态度,人类对待自然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

    4 古树下

    午饭之后,我们稍事歇息,便乘车去二仙掌村寻访百年山楂古树。

    严格地讲,二仙掌村南边的那座山根本算不上山,仅是一块较大的坡地而已。沿着村口的小路蜿蜒而上,便见一片茂密的山楂林,这儿便是泽州最有名的山楂古树基地。这儿的山楂树蓊郁高大,每棵足有5米高,与财圪垛的山楂树相比,显然都是爷爷辈儿的。看见这片山楂林,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山楂树之恋》中那棵蓬勃的树来,毫不夸张地说,这儿的山楂树多数可与电影中那棵山楂树媲美,如果说此地的风景与电影中的风景有什么不同的话,便是这儿不是孤零零的一棵,而是上千棵!

    泽州是全国山楂道地产地,与河北兴隆、山东益都、河南林县和辉县齐名,而“泽州红”是这几大产区中的山楂之王。据资料记载,泽州至今存活的最老的山楂树在陈沟乡,已500多岁,而泽州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方则是巴公镇的二仙掌村了。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二仙掌村周围的三座山上都是山楂树,二仙掌村的房前屋后、地头塄坎也都是山楂树,当时仅二仙掌村就种有山楂树5000多棵,年产量达到100万斤。上世纪80年代,山楂树与土地一起分到了家户,村民们精心养护,一斤山楂果能卖到2元钱,一年下来,几乎家家都是万元户。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就是小康的标杆,二仙掌村自然就成了仙人居住的地方,村民们不愁吃不愁穿,过着神仙般悠闲的日子,外村的姑娘也抢着往二仙掌村里嫁。坐拥满山满村的摇钱树,便不去想别的赚钱法子,可到了1993年,市场行情急转直下,山楂价格一落千丈,最低谷的时候,一斤山楂几毛钱也无人问津,一到秋收时节,满地满坡零落的都是山楂果,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果子任由牛马践踏,慢慢腐烂成泥。风水轮流转,落水的凤凰不如鸡,二仙掌村的光景大不如前,指望山楂树发家致富的村民反受到山楂牵连,渐渐陷入贫穷的泥淖。村民再也无心打理那些曾经红火的树木,许多山楂树或自然死掉,或被砍掉,到最后仅剩下3000多棵,徒为可惜。村民们习惯了靠天吃饭的日子,山楂树指靠不上,便纷纷出门打工去了,那些山楂树只得听天由命。2007年秋,彤康庄园决定开发山楂酒后,便把此地确定为山楂古树保护基地,那些存活下来的山楂树被庄园全部领养,并委托给当地村民管理。有了固定收益,村民们自然乐得重操旧业,这片曾被遗忘的山楂林便焕发了第二春。自然界的故事总是令人唏嘘,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这些存活下来的树中,树龄百年以上的竟有2000多棵,也算一道独特的风景了。

    坐在一棵古树下,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老院子里的那株山楂树下。我在这样的土地上长大,我对沁河流域的土地是熟稔的,在我的记忆中,沁河两岸的风很大,很干净,不管春夏,还是秋冬,这片土地上的风都是浩荡的。尤其夏季,正午曝晒的阳光从晴空直泻而下,沁河两岸仿佛一个火炉,火炉里浮现的脸庞红彤彤的,很有些山楂果的味道;可一到傍晚,风从田间和树木之上吹拂而来,掠过乡村的上空,白天还骄阳似火,此刻的温度却骤然降了下来,顿感凉爽了许多。或许眷恋这块故土的缘故,我一直觉得沁河的风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带着树木、庄稼、泥土和水的湿漉和清新,风吹过的夜色仿佛干净的瀑布,徘徊在屋脊上和马路上的热浪刹那间跌落到山那边去了,即使在最炎热的夏天,这里的夜色也是惬意的,安详的,不带丝毫闷热的。沁河两岸的秋季就格外舒适了,山坡上、庄稼地里、村头、院子里到处都是挂满果实的树木和藤蔓,即使三年困难时期,这儿的秋季也是饱满的,是令人向往和感念的。可这都是遥远的记忆了,阳光从树枝间落下来,风从林间静静穿过,《山楂树之恋》中纯净的爱情便如隐约在枝头的几枚山楂果,纯朴,健康,深紫色的脸蛋红扑扑的,一点也不招摇。那是一个年代的爱情记忆,其实那个年代的乡情也像爱情一样温馨、甘美。穿越在古树林中,仿佛溯着沁河走回我的故乡,我甚至觉得这儿就是我的故乡,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家园,可惜我是一个精神漂泊者,我再也回不到这个地方了。

    5 山楂树下想到一个人

    阴历八月二十八夜。晴。天上依然看不到一颗星星。

    懂得了山楂红酒的好处,晚饭时便多喝了几杯。这时候的心境与其说在品尝,倒不如说在欣赏。是的,在欣赏中品尝,在品尝中欣赏,心情自然十分愉悦。遗憾的是,席间依然没有见到庄园的当家人,据说是到内蒙考察旗下公司去了。这位当家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就像一位寺院住持一般,隔些日子就会去云游天下,归期是不定的。也好,看到他写在墙上的《心经》,也算睹字如睹人了。

    饭后,我照例独自来到山顶。白天熟悉了周边的环境,胆子便大了起来,虽然依然不见月光和灯光,我却走进了停车场旁边的山楂林。空气水洗过一样,林间愈发静谧,我在一棵树下坐下,半靠树干,眼睛微眯,我想听听树的声音,或者自然的声音。没有风,我什么也听不到,可我又似乎听到了。我的眼前出现一个链条,宛若花环一般,宛如芳香烃一般。在有机化学课上,我就被芳香烃神奇的闭合结构吸引了,想起山楂树的故事,我觉得这里面也藏着一条神秘的生命链条。植树——开花——结果——采摘——生产——窖藏——瓶装——品尝——收益或再投资植树。这是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的背后站着的是土地、庄园和村民,植树,采摘,酿酒,一切瓜熟蒂落一般,即使四季不断轮回,即使岁岁自然更替,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损耗的只有时间,而被保护的却是土壤和植被,给人带来的却是富裕和健康,如果说到循环经济,这才是真正的、无穷尽的循环,自然不曾受到丝毫伤害,而人类却获益多多。在这个看似原始的大循环中,最受呵护的其实是生命,大到自然,中到人类,小到微生物,哪一样不是最终的受益者?所谓的经济学,其本质上还应是人学,经济学只有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才是尊重了事物最要命的发展规律,否则,人类对自然欠下的账早晚要还的。在这个循环中,其实最奇妙的还是那些树,树只要活着,就每年都结出果实来。这些果实被采摘也罢,被弃之荒野也罢,树都不关心,树只管每年结出果实来。人类最早就是依赖这些自然的果实生存下来的,现在还要依赖这些果实生存下去,以后也将依赖这些果实生存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无私地奉献着果实,人类无偿地享用着果实,这是多么和谐的相处啊。如果说人类是有智慧的,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应该真正地用在保护那些植物上,用在让那些果实变成更好的产品上。这样的智慧不破坏什么,却又创造着什么,这才是人与自然最伟大的和解,是生命永恒存续的生物链条。遗憾的是,人类的智慧有时常常显现出贪婪而残忍的一面,更多的时候,人类都将目光投在了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上面,滥挖滥采,企图一夜暴富,长此以往,自然一定会对这种短视行为实施报复的!

    庄园的大门上挂着一幅匾额:“道法自然”。其实,所谓自然之道,也是人之道,世间所有的学术归根结底都是人学,而人类就是自然之子。

    突然想起庄园的当家人来。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当代的隐士,一个真正的隐士。“隐而不出世,逸而忧苍生”,这样的情怀不仅仅一个悲悯就能概括得了的。一个通透的人,其实也就是一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了,有这片土地为伴,有这片山林为伴,有这样一条周而复始的产业链条为伴,人生夫复何求?

    有风轻轻吹过,我似乎感觉一个人正在穿越这片山楂林。无需月光,无需虫鸣,一个人独自穿越在一片山楂林中,那是多么惬意的人生啊!

    相关热词搜索: 笔记 山楂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