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兴职教高潮筑庐陵新梦

    时间:2020-03-12 07:59: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4年9月11日,在吉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吉安市委、市政府斥资9.8亿元重点打造的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终于正式挂牌并举行了首届新生开学典礼。吉安市职业教育发展中一所里程碑式的高职院校由此诞生了。吉安市市委书记王萍在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挂牌典礼上说:“这是一所承载着500万吉安人民期盼实现小康梦的大学,是一所支撑吉安发展升级、产业升级的大学,这还是一所增添城市魅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大学。”

    记者了解到,目前,吉安市共有中职学校38所、高职院校1所。其中,有国家改革发展建设示范校2所、国家级重点职校5所、省级达标中职学校9所;共开设专业66个,其中省级精品专业23个;全市中高职院校专任教师1610人,在校学生共达4.26万人。近三年来,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5万多名实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获悉了吉安市职业教育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后,亲笔批示,要求“设区市除义务教育外,要重点抓好职业教育,并且在办学体制上要勇于改革创新”。这既是对吉安市近年来发展职业教育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吉安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期望。

    吉安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和我国许多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一样,身处革命老区的吉安市因为基础弱、底子薄,区域内许多职业学校都存在着“缺血”甚至“贫血”的现实问题。

    2008年以来,吉安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吉安市新型工业化进程,这为吉安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成为吉安职教人的共识。近年来,吉安市各级领导更是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吉安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2011年,吉安市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要与吉安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及吉泰走廊工业园区建设相协同的战略性发展目标,通过优化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促成职教发展新格局。吉泰走廊位于吉安市的中心地带,是指包括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水县、吉安县和泰和县部分区域在内的经济区域,走廊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2950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建设,吉泰走廊区域内产业加速集聚,基本形成了以电子工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廊内的六大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达30平方公里,已投产的工业企业有489家,吉泰走廊的区域优势日益突显。一手抓职业教育,一手抓区域发展,以吉泰走廊为核心推进发展职业教育,体现的正是吉安市委、市政府这两手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高远目标。

    吉安市市委书记王萍多次对职业教育工作开展调研,2013年年底点题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从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全力办好一所高职院校、加大扶持民办职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校企对接、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七个方面明确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在优化职业教育布局这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要以吉泰走廊为核心,集中打造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职教高地。以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园区为依托,组建以华忆中等职业学校为骨干的吉泰走廊南区职教园;以吉州、青原工业园区为依托,组建以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为骨干的中心城区职教园;以吉水县工业园和金樟新区为依托,组建以井冈山经贸学校为骨干的吉泰走廊北区职教园,尽快形成吉安市中等职业教育聚集区。

    为确保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目标得以落实,吉安市政府又于2014年年初制订了《吉安市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从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办学条件、投入保障、办学效果四个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年度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各县项目建设申报、项目资金分配、职业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县,市里将给予表彰奖励;对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县要通报批评,并由市长对该县县长进行约谈。

    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是吉安市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吉安市政府要求各县县长为联席会议的召集人,常务副县长和分管教育及工业的副县长必须参加,同时各县教育、发改、人社、财政、农业、工信委、编办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均要参会。联席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两次,集中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吉安市政府要求所辖各县要重点办好一所与本地主导产业相衔接的达标中等职业学校,并在校园建设、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生源数量和质量、办学水平等方面作出了达标的明确规定,重点对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提出了要求:工科类专业实训设施设备资产值生均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不低于2000元,计算机拥有数量不少于每百位学生15台。实训课开出率要求至少达到90%。职校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吉安市政府重点关注的方向,市政府要求各县要逐步按照省定标准配齐配足职校教职工编制,职校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60人,与学生比应达到1∶20,专业教师数(含聘用兼职专业教师)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工程师)不低于3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低于20%。吉安市政府还明确提出,各县对职业教育要加大投入和保障,每年教育附加费中的30%要用于职业教育。

    吉安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及职业教育的政策,促使吉安市各级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吉安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吉安市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014年之前吉安市尚无一所高等职业学院,这对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高职衔接政策多有不便,更对为吉安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极为不利。为改变这种局面,吉安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斥资近十个亿,创办了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吉泰走廊职教发展规划中的龙头院校,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一开始就是一所高起点、高质量的高职院校。

    然而,如何在落后本省其他高职院校近十年的情况下,办成一所不仅起点高、质量高,而且水平高的职业学院?市委书记王萍认为必须“借船出海,借梯登高”。2013年8月,王萍书记抱病亲自带队前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洽谈委托管理事宜,经过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方领导和深圳市政府的多次会谈,该事项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4月1日,吉安市人民政府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正式确立“深度合作”式的合作办学关系,这意味着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之初便占领了高职教育的制高点。

    所谓“深度合作”是指由吉安市人民政府提供办学的所有保障条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遴选在职领导和专家组成管理团队赴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院长、副院长等关键职务,全面负责学院的管理、教学工作。吉安市人民政府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深度合作办学期限暂定为9年,分3阶段进行。通过深度合作办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将重点建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数控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与地方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全力使之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

    “一院四校”运行管理模式是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另一项创新举措,即吉安市人民政府委托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管理吉安师范学校、井冈山应用科技学院、吉安市高级技工学校和井冈山附属艺术学校。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对“一院四校”的人事、财务、教学、资产、后勤等实行统一管理,其中人事、财务、教学实行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四所学校两级管理。继续保留和发挥四所中职学校原行政主管部门在业务指导和经费支持等政策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巩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吉安师范学校等四所中职学校保留独立法人资格,其学校性质不变,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对“四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这种“统分结合”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院、校各自的优势,保证了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模范作用。2014年9月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开学,首批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数控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6个专业,招收新生1848人,发展态势良好。

    华忆职业教育集团是吉泰走廊南区职教园的骨干。在吉安市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吉安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华忆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和壮大。2014年1月,吉安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华忆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由华忆托管吉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县政府给予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华忆自行投资建设的项目,县政府给予20%的配套资金;允许县内公办教师到华忆任教,其身份、编制、岗位不变,任教合同期满后,可以继续聘用,也可以回原教育系统,由教育局重新安排工作;给予华忆40个公办教师编制,并且允许华忆以供需见面会的方式自主招聘教师,招聘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工资、社保、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县财政补助华忆的教师部分工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350元;鼓励扩大职业专业办学规模,以职专生1500人为基数,每增加10%的学生,财政每年增加补助5万元;每招一名外县籍学生,财政给予华忆500元补助;实施职业教育券制度,优惠就读学生,减轻群众负担;加强评估考核,县教育局和财政局每学年对华忆的办学成效进行考核评估,评估为优秀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以提高办学效益。

    吉州扶园职业教育集团是吉安市获得批复成立的又一个职业教育集团。它依托吉安市第十二中学、吉安市扶园职业高中两所公办学校,以专业为纽带,由相关企业、职业学校组建产教联合体,实行“公建民营”办学管理模式。集团将在三年内借助公办学校现有的师资、设备、场地等公共设施,并由上市企业合力泰投资5000万元在樟山新区兴建一所省级达标中职学校。

    除吉安市、吉安县外,吉安其他县(市、区)也都加大投入,并出台相关支持职业教育政策,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其中,安福县投入5000万元建成的一所占地100亩的新职业学校已于2014年9月顺利开学;新干县投资近2000万元收购的一所民办高中已改造成为一所省级达标中职学校;永新县将原永新三中的260亩校园用地,正规划为永新职业中专的扩建;万安县投入700万元规划了一个占地30亩的实训建设基地……吉安市正迎来职业教育发展又一个春天。

    老职教人、华忆职业教育集团校长彭裕庭办职教20余年的经验是:“办职业高中不能随普通高中的大流,挤高考的独木桥。”他的办学目标就是“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这16个字。“校企合作”则是他找到的一条职业教育成功之路。吉安市发展职业教育也借鉴了这样一种理念。

    目前,吉安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已达60户,其中30亿元以上的达15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对“高、新、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吉安市按照“立足园区企业,设置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产业,服务一个企业”的办学理念,引导中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市场,对接企业,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设有区域经济特色、人才需求量大的骨干特色专业。截至今年4月,吉安市政府重点支持了20所高水平校企合作建设和园区20家企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和深度对接。彭裕庭将职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具体阐释为“五个对接”,即校长对接厂长、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教师对接师傅(工程师)、实训基地对接研发基地。这种校企“五对接”的模式得到江西省教育厅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彭裕庭说,“五个对接”,“校长对接厂长”是关键。华忆的校长室内,座上宾往往是各个企业的老总或是负责人,而彭校长自己也常常到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去走访,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产销状况和用人需求。“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就要被市场淘汰。”彭校长说,“这就是职业教育学校的生存法则。”“另外,课堂对接车间,并不是华忆职业教育集团的独创,这其实正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精妙所在。”在华忆的校办车间,记者看到了“课堂对接车间”的教学形式:一边是轰鸣的车床上正在飞速旋转着加工的机件,另一边平静的课桌旁,学员们正在绘制图纸,测量计算。这种强烈的反差其实正是职业教育培训学员最佳的方式。学员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实际操作,书本上的东西有没有掌握,不依据老师作业本上改的对与错,全凭实际操作上的真功夫。

    “职业学校的老师不能仅仅是老师,还应该是工厂车间里的师傅(工程师)。”彭校长在解释“教师对接师傅”这样对记者说,“我们学校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从企业车间里聘请来的技术骨干,他们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学员才是企业工厂真正需要的。”不仅如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华忆采取的办法则是将普通教师送进工厂,让他们到车间最关键的岗位上去定期轮训。“既有理论水平,又能实际操作的教师才是我们华忆最需要的教师。”彭裕庭校长如是说。

    吉安市发展职业教育践行的是“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振兴一方经济”这一办学宗旨,走的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这一道路,把职业教育作为平民教育、技能教育、就业教育来抓,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树立德育为先、素质为本、技能为重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构建“招生——成才——就业——跟踪管理”的职教服务体系。近几年来,吉安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大部分中职毕业生都能在本地就业,一些在外创业成功的职校毕业生看到家乡良好的发展势头也陆续返乡发展。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要通过学生所学的技能技术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效果,为个人创造价值,为家庭产生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老百姓对职教的认识,才能让社会真正接受“学好一门技能,培养一个技工,就能实实在在为家庭脱贫解困”的观念。

    相关热词搜索: 职教 高潮 筑庐陵新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