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时间:2020-03-26 07:57: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从1994年至2003年,白银区、景泰县、靖远县、平川区、会宁县分别实现“两基”达标,白银市基础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白银市“两基”起点低、跨度大,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就成为“两基”达标后的主要工作。近年来,白银教育人用智慧和汗水精心描绘的白银教育新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在“两基”达标后,为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教育改革的重心就转移到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让偏远乡村的孩子享受到与城镇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成为各县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

    ——李作壁

    “‘两基’解决了学生有学上的问题,‘两基’达标以后,怎么样巩固提高,怎么样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谈到近年来白银市义务教育工作重点时,白银市教育局局长李作壁说,为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教育改革的重心就转移到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让偏远乡村的孩子享受到与城镇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成为各县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

    然而,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成了其中最首要而关键的内容。

    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

    镜头一:

    武川中学新校区是白银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为解决武川移民子女上学问题而兴办的一所学校,在校学生931名(不含小学),其中寄宿生730名。

    由于学校大多数学生是移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了初中阶段,控辍保学的任务十分繁重。武川中学校长崔正德给记者讲述了一件老师成功挽回一名面临失学学生的感人故事。

    这名学生叫王国路,他出生在武川乡独山村八社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父亲残疾,常年在外以乞讨为生,母亲因病早逝,他由年迈的奶奶照顾。由于自小贫困,在与同学的相处时,他极其自卑。再加上他不太适应寄宿制学校的学习生活,学习成绩很差。他几次离校出走,都是老师们深更半夜把他追了回来。

    为此,学校根据“两免一补”政策,考虑到其家庭情况,免除了他在学校的一切费用,还另外补助了他一部分生活费,好几位老师多次为他资助了回家的车费和生活费。老师们还针对他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疏导,不断鼓励他,使他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初三最后一学期,他不知何去何从。为此,学校及时多方联系,将他顺利送到了白银职专学习。现在他在南方一家公司做电焊工,每月有二千多元的收入,不但自己能独立生活,还有钱接济家里人。

    讲述这件事时,崔正德和学生的班主任金祥孔老师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色。

    镜头二:

    景泰县兴泉小学是一所乡中心小学,学校面对近年来留守儿童增多的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抓弱势群体,促学生健康成长”的控辍思路,不让一个学生失学。在学生管理方面,开学初学校就对所有学生进行摸底,并建立了后进生转化档案、重大疾病学生保护档案、留守儿童档案和困难家庭学生档案,以便教师对这些“特殊群体”孩子进行跟踪辅导,经常与其交流并进行行为引导,尽可能地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从而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学校还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评选“留守儿童标兵”,并给予经济上的补助,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兴泉小学学生入学率、保持率都保持在100%。

    镜头三:

    白银区为了巩固提高普及程度,完善控辍保学机制,把动员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任务落实到乡镇街道和村、社(社区),把管理教育的任务落实到家庭、学校,建立了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教育监测机制,形成了“两基”工作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负责实施的局面。并根据外来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居住和分布情况,适时扩大了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和新建学校力度,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外,发挥“关工”委、家长学校以及老教师、老干部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家长学校和留守儿童之家,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在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之下,目前,白银市小学入学率为99.98%,初中入学率为99.9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0%,小学辍学率为0.03%,初中辍学率为0.21%,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68%,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99%。

    教师队伍:全员培训,交流学习

    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李作壁局长说,白银市确立了农村学校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近年来,在全市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市县(区)培训计划,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镜头一:

    近年来,会宁县结合“两基”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启动了会宁县教师“三年培训计划”,把教学基本功过关与“三年培训计划”结合起来,开展教材过关、教法过关、师德过关、三笔一话等基本功过关活动;推荐教师阅读教育部推荐的重点书目;要求所有在岗教师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育博客、教育故事笔记,教育局职工写工作笔记、学习笔记等。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培训,抓好县直中小学县级培训学科基地建设,以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式培训为重点,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抓好校本培训,主要是实施“青蓝工程”,重点抓幼教师资、农村小学英语、体艺类师资培训。

    同时,建立完善乡镇之间、乡镇内部、乡镇县城之间教师流动调配制度以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安置工作。

    镜头二:

    白银市为了促进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落实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长期选派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

    就拿白银区来说,教育局制订了《白银区农村学校管理人员挂职学习培训方案》,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村学校校长、管理人员在城区学校挂职学习培训活动。活动中,农村学校校长、管理人员深入城区优秀小学,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安排、教学研究、“两基”工作等方面学习交流,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校长、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目前,全市新进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校长持证上岗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初中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6.72%和99.57%。

    办学条件:布局调整,薄弱校建设

    如何改善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是白银市“两基”达标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在采访中,李作壁局长介绍了白银市在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白银市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坚持“四个集中”原则,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先建后撤,有序推进,把全市公办学校(不含幼儿园)总数整合为819所。

    白银区武川中学就是布局调整当中的一个典型。

    镜头一:

    白银区武川中学新校区是白银区教育布局调整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占地面积70亩,规划校舍总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2600万元,为标准化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随着当地人的移民搬迁,武川中学于2010年秋整体搬迁至白银西区新校区办学。

    记者采访时看到,现在的武川中学新校区交通便利,远离闹市,周边安静。学校校长崔正德介绍说,按照规划,学校将配套建设标准的跑道、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浴池等。武川中学的建成,对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08年以来,白银区教育资源整合和校舍安全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2.5万平方米。同时,无偿划拨土地150亩,用于区第八小学、大坝滩明德小学和武川新村学校建设。

    2011年,区委、区政府将教育资源整合和校舍安全工程列入了区政府“八件惠民实事”,计划总投资4310万元,改、扩建校舍3.1万平方米,改造操场6000平方米,排除危房1万平方米,涉及城乡学校8所。目前,白银区危房数减少到2000余平方米,农村学校危房比例下降到2%以下,城区下降到1%以下。

    镜头二:

    会宁县在“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0万平方米,配备教学及电教设备793套,图书29.2万册,寄宿生生活设备12443套,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有力地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

    今年全县规划建设项目36个,总投资11251.5万元,建筑总面积79616平方米,年内计划消除危房45000多平方米。另外,会宁县还把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同时还启动了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

    教育质量:抓特色,提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两基”达标以后,提高教育质量是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白银市各个中小学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真可谓“百花争艳”,按照各自学校的实际,用新理念、新思路打造学校的特色。

    镜头一:

    白银区第八小学是白银区一所新学校,长期以来,学校以常规管理和养成教育为重点。在采访中校长刘静说,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校应培养每个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立精神,把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因此,刘静校长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学生的仪容仪表和个人卫生。她说:“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教育不是要教给孩子多少知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白银区第八小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另一个特色是开展了“八个一”活动,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这“八个一”指的是每天背诵一首(一段)诗文,每天背诵一课英语单词,每天唱一首歌,每天踏步一分钟,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做一次口算练习,每天背一条养成教育条例,每天早、中、晚洗一次手。对“八个一”活动的开展情况,学校安排值周老师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每周流动红旗的评比中,从而促成了学生在学习、生活、读书等多方面习惯的养成。

    镜头二:

    白银区第四小学始建于1964年8月,是白银区一所历史积淀较为深厚的学校,学校形成了“艺术滋润心灵,经典滋养人生”的办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色文化——读书文化、体艺文化、绿色文化。

    校长寇翠香给记者介绍了学校“读经典作品,创书香校园”师生读书系列活动。她说,学校倡导“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同伴互读”,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以“晨诵、午读、周日大阅读”活动为抓手,每天晨诵、午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提倡学生和家长每天在家共同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要求教师认真上好经典诵读指导课,让中华经典深入课堂,让学生与经典为友。

    同时,学校提倡以健康向上的艺术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塑造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加大了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团体操、器乐和绘画等的训练力度,在每学年的“六一”节举办学生艺术展演及表彰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让学生沐浴体艺春光,绽放阳光笑脸,走向美好未来。

    另外,学校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出了“绿色文化”的理念。为推行绿色文化,学校利用植树节广泛动员学生在校园栽种花草树木,并创设绿色教育景点,开展“节约资源”、“爱绿护绿”、“野生动物保护”等专题环保系列活动,分阶段开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时间等专题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师生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并养成绿色学习、绿色办公的习惯。

    镜头三:

    景泰县各学区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学区的职能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了有一定特色且颇具效益的管理模式。

    景泰县教育局宋希才副局长给记者介绍了上沙窝学区的管理经验。他说,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上沙窝学区逐步形成了“十统一、六抓、六认真、五种教学基本功、二课题”的规范管理体系。学区坚持“开学查开设,平时查开展,学末查落实”的督查制度;坚持“平时督评抓常规、抓开展,定期督评促规范、促落实”的督评制度;坚持“目标验收”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实行“学校联办,中心主管,分片联管,教师走教”的办学模式,使学区从总体上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年段过关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学区系列管理体系的一大特色,是学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结的成功经验,并在全县进行了推广。

    而草窝滩学区推行的“新三好”学生评价体系,经过《甘肃教育》《未来导报》等媒体的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镜头四:

    景泰县兴泉中心学校是农村小学推进教育科研活动的代表。为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倡导研训结合,以培促研,以研促培,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搭建多元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堂教学校本培训中,学校坚持“八课制”( 汇报课、集体备课、示范课、精讲课、同课异构、领导推门听课、每周每人一节优质资源应用课、家长汇报课),全面落实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教研活动,使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长足发展。

    编辑:陈富祥

    相关热词搜索: 好学 有学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