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灾区产业:震后重生

    时间:2020-09-21 07:53: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重振

    踏上汉旺的土地。老东汽大门外的那座大钟,仍然停留在14:28。

    在地震遗址向南约3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座白墙灰瓦新房,庭院内的绿树、小桥、流水,美得令人想停留下脚步——在无锡的对口援建下,漂亮的汉旺新镇已拔地而起。

    车行“锡旺大道”。“锡旺”,确实无锡带给了汉旺希望,并让这种希望一直延续着。

    “其实,我们都很迷茫,不知道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望着汉旺老镇已经坍塌的镇政府门口,回想起地震来的那刻,绵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应光不禁感叹地震发生后,内心的无助与茫然。

    是的,曾经的汉旺,因为东方汽轮机厂的进驻,成了整个德阳市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2007年,汉旺镇GDP实现近38亿元。可以说,东汽,是整个镇上的经济支柱。

    “我的父辈,哥哥,姐姐都是东汽的员工。”东汽一分厂员工张扬欣告诉《新民周刊》。上世纪60年代,由哈尔滨和上海援建的东方汽轮机厂定点在了汉旺,创业者们携家带口涌进这个山镇。

    40余年后,东汽成了机械工业100强和全国三大汽轮机制造基地之一。号称“十里东汽”的东汽汉旺基地有正式工人7000多名,聘用合同工3000人左右,还有超过1万名离退休人员。以它为中心,镇上为其配套的企业达100多家。

    但一场地震,使得几代人的心血灰飞烟灭——东汽70%以上的厂房和全部围墙倒塌,职工及家属共308人遇难,1000余人受伤,2000余台技术装备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直接和间接损失达27亿元,成为此次地震灾区损失最重的央企。

    地震几乎摧毁了汉旺的工业体系,全镇经济水平锐降80%。东汽迁出,意味着汉旺必须跟从前的支柱产业道别了。

    “‘富人’走了,留下来的全是为富人提供服务的人群,所以媒体把东汽的外迁称为汉旺的‘第二次地震’。”罗应光说。

    但好在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汉旺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还在,水、电、气等生产要素充足。

    因此,为了弥补东汽搬走后汉旺形成的产业真空,在援建方无锡市的支持下,汉旺建起了工业园区,借此,汉旺可以重振工业,由被动输血变成主动造血。

    记者了解到,位于汉旺新城南端的汉旺无锡工业园,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未来该工业园将主要承接机械加工、环保设备生产、仪器仪表制造、物流等产业。

    “目前汉旺已经与东汽、二重、东电等重装企业达成一致意见,凡是在汉旺无锡工业园区入驻的机械加工企业,可优先与三大重装企业合作。”罗应光表示。

    据了解,今后作为交通节点,即将开建的成绵高速复线将进一步缩短汉旺与成都的通行时间,成兰铁路新干线通车后也将把汉旺到成都的行车时间缩短为1小时。而已开建的绵茂公路始于汉旺,途经九寨沟。

    再过几年,汉旺的交通格局将是,西北将直通九寨沟、阿坝红原和九曲黄河第一弯,向南将建成直达重庆经长江出海的快速通道。

    “谁会想到,曾经因为‘三线建设’而形成的交通死角,未来将成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而在此基础上串联起来的九寨沟——汉旺地震遗址——三星堆旅游线,将使汉旺未来的旅游业一片光明。或许,将来还能在此发展物流业。”罗应光低头沉思了一下,“所以,我们说危机有时会变成一种机遇,活着的人更应珍惜。”

    升级

    文化馆、图书馆、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去过上海的人来到都江堰市壹街区仿佛还能看到些许的“上海风情”。这个由上海援建的壹街区项目不仅外表美观、居住舒适,而且在都江堰人手中正在发挥它的配套功能。

    据都江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刚介绍,“壹街区”的规划是将上海文化元素与川西风貌相结合。有的建筑有上世纪30年代上海大世界的外形设计元素,而有的建筑则融合了上海石库门的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

    “例如,我们身处的图书馆主体部分则是由同济大学设计,将原青城造纸厂120米长的大厂房改造而成。”刘刚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造纸供人读书写字,现在上海将这里变旧为宝,建造成图书馆,也算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延续。”

    “都江堰定位已经明确”。不管是地理位置、资源形态还是发展方向,都决定了都江堰无法走工业第一的发展道路。

    作为成都市的水源涵养地和青城山—都江堰双遗产所在地,也是成都“龙门山旅游产业带”上的核心地带,旅游是都江堰的不二选择。早在地震前,旅游业就已经成为都江堰的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

    而震后除了继续发展旅游,壹街区还将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同时,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正在建立。通过与四川外语学院、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的合作,都江堰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城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

    YBC(Youth Business Center)是都江堰青年(大学生)创业中心引入的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简称。通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资源,为那些想创业的青年提供从咨询、辅导到资金、技术、网络等“一条龙”的支持。

    刘刚介绍说,引用这种模式,都江堰用来扶持18岁到35岁之间有创业愿望、好的商业点子,但缺乏创业经验、筹措不到启动资金的青年。“为创业青年提供3万元到10万元的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的创业启动金,并配备创业导师。”

    就在不远处的上阳大道上,都江堰青年创业“孵化园”也吸引着创业青年们的目光。如今,在93个青年创业申请中已经有16个成功获得YBC扶持,解决就业200余人。

    转型

    需要再一次强调,重建不是简单复制。

    在汶川采访期间,记者更深地体会到了这些话的含义。从汶川县城的西羌文化街,到映秀镇的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再到水磨镇的禅寿老街,一条很有吸引力的地震带文化旅游线路已布局成型。

    旅游,一个很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产业,其服务产业的带动性特别强。在特定的环境下,旅游业是解决民生最广泛、最迅速和最有效的产业。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汶川县选择用旅游来统筹全县整体发展进程,创造“灾区变景区”的重建奇迹,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据汶川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郭素梅介绍,与2007年地震前的经济统计数据相比较,除了投资以外,汶川各项经济指标都还没有达到震前的水平,但服务业的增加值却已经超过震前,就是因为旅游在服务业里面占了很大比重。

    在映秀镇,记者看到,安置房都是上下两层,上面居住,下面是门脸房用来做生意。随着全国各地参观旅游者的到来,居民的生意越来越好。在水磨镇的老街上,一位店铺老板告诉记者,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他这个月的收入预计比上个月会多3倍。据悉,水磨镇平日的游客在五六千,周末达到一两万。而今年春节期间水磨镇就已接待游客20多万人。

    “以前水磨镇没有正式打造旅游,更不具规模。地震后为了产业发展,我们实现了产业转型。以前这里是我们阿坝州的工业基地。为了要发展旅游,我们把这里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都实行了转移,合并到其他工业园区去了。”郭素梅表示。

    地震前,汶川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震后,遭受重创的汶川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借恢复重建之机实现全县的跨越式发展。三年时间里,围绕“精品景观、精典村寨、精致农庄”的发展方向和开展“观田园风光、赏藏羌风情、品农家风味”旅游的目标,汶川县逐步把每一个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旅游景点、把每一个生态村寨建设成为旅游景区、把每一个特色魅力乡镇建设成为旅游集散地,推进全域景区化进程。

    截至目前,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旅游收入1320万元,同比增长689.27%和1636.84%;2011年清明节小长假,接待游客258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80万元……这一切,得益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汶川的居民收入比震前有了大幅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灾区 重生 产业 震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