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2007年,创业投资风向标

    时间:2020-11-24 08:03: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市场前瞻】

    餐饮食品

    【关键词】餐饮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快餐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专家点评】市场细分化和个性化使餐饮业多种所有制并存,快餐业发展裂变速度加快,使快餐成为中小投资者加盟亮点。

    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以1987年4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北京市场为契机,揭开了中国现代快餐快速发展的序幕。在9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的背景下,中国快餐业以20%的年递增率迅速增长,行业利润率在1 5%一25%之间,快餐业成为支持餐饮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996年底,全国专业快餐公司已有800个左右,连锁经营企业超过4000家,快餐网点近40万个,快餐业年营业额达到400亿元,约占餐饮业营业总额的1/5。到1999年,全国快餐企业及经营网点达80多万家,快餐业实现营业额7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高于餐饮行业7个百分点,占餐饮业营业总额的1/3。

    2004年,中国全社会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净增1330亿元。根据初步测算,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有100多万个,年营业额可达1 500亿元,分别占到餐饮业营业网点数的22%、年营业额的20%左右,快餐行业规模继续扩大。2005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为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2004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 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2005年快餐业发展迅速,中式快餐开始走向专业化、连锁化。

    2006年,餐饮业市场运行将继续以1 7%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全年营业收入将超过9000亿元而直接突破10000亿元大关,达到10400亿元。在餐饮业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快餐业也加速发展。东部省市快餐的营业规模明显超过正餐,以广东为例,快餐业已占到餐饮业市场份额的90%,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浙江、山东等东部省市也已达到50%以上;同时,中、西部省份除四川外,仍以正餐为主。

    中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将使快餐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更趋成熟,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并以年均增长7-8%的速度向人均GDP3000美元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不断改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日趋加快。快餐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

    【关键词】食品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专家点评】受消费影响,中国食品制造业整体效益上升,未来几年间,中国食品业显示仍会出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2005年,中国食品行业运行状况良好,消费升级、政策推动、标准重建以及外资涌入、内资合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传统的低集中度现状加速改变,行业并购不断上演,食品行业版块加速整合。食糖市场高开高走,饮料市场风起云涌,乳品市场结构调整,调味品市场新品不断,罐头市场品牌培育,糖果市场多元变化。

    2001年中国食品进出口规模为225.4亿美元,至2005年中国食品进出口规模达到了44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 6%,5年间的年均增幅为18.4%。其中进口速度明显放缓,全年进口200.8亿美元,增速由2004年41.9%转为2005年的下降0.1%;出口速度则明显加快,当年出口242亿美元,增长19.1%,较2004年7.7%的出口增速高出11.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由2004年的2.1亿美元迅速扩大至41.2亿美元。

    2006年1—2月食品和农副食品制造业产销两旺,效益稳步攀升,一举摘取39个工业行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的冠、亚军。1—2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工业产值、销售收入以及利润总额继续2005年稳步增长的势头,行业亏损额虽略有增长,但增速较小。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59%和26%,利润增长高达55.26%。食品制造业工业产值、销售收入以及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8.76%、31.75%和42.27%。

    当前中国食品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的程度比较低,正处于成长期。食品行业为完全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比例高,技术水平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的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重任。

    农业是食品业发展的基础,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食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3:1,中国仅为0.5.1;发达国家深加工用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在70%以上,中国只有8%;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80%以上,中国不足50%。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之所在。根据“十一五”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今后中国食品市场将朝着方便、快捷化;营养、保健化;多样化、功能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消费档次将逐渐提高。未来国际食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将集中在加工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方面,即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美容 保健

    【关键词】美容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护肤品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专家点评】大多数城市女性护肤品市场走势良好,个别城市男性护肤品市场迅速扩大,防衰老肤品将成为主流疗效型护肤品未来需求旺盛。

    现阶段,全球护肤品市场的销售规模大约为287亿美元,占到化妆品销售总额的1 5%以上。其中,日本占领了整个市场份额的20%。美国以19%的占有率坐上了第二把交椅。美国化妆品中护肤类占21.2%。护肤类化妆品占化妆品总销售额的36%。日本护肤品销售额为57亿美元,比美国还要高出3亿美元,销售额约为中国的3.6倍。欧洲近几年护肤品市场增长迅速,其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已达31%。

    从市场表现来看,中国护肤品市场国产与合资、进口护肤品品牌竞争愈发激烈。国外及合资品牌大多占据着高档市场,而国产品牌则以薄利多销,更多地将力量集中在控制中低档市场方面,从而呈现出各踞一方的竞争格局。现阶段,中国护肤品种有1300多种,但是各地区的护肤品销售额却占到化妆品的26%一35%,这是因为相对而言在中国护肤品的购买率和使用率比较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国内名牌已日趋分化,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全国

    主要品牌或已消亡,或已退缩为区域性品牌。大多数国内化妆品企业困难重重,正在苦苦挣扎。而以上海家化、北京三露厂、深圳丽斯达为代表的注重品牌价值与缔造强势品牌的化妆品企业在市场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中低档化妆品市场上一展身手。目前国内品牌虽然有价格与网络优势,但随着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基地进一步占领市场以实现全球扩张战略目标,这些优势将不复存在。

    2006年的护肤品市场出现了崭新亮点,其引领了2006年度化妆品、护肤品的全新时尚趋势,特别是抗老化的护肤品有了新的发展速度,并且持续走俏,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大事件。未来中国护肤品、润肤品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而且主要集中在消费者细分、产品功能诉求和渠道建设上。随着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基地进一步占领市场以实现全球扩张战略目标以及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雅芳等的进入已经大大冲击了国产护肤品产业,特别是随着中国直销法的出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外护肤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关键词】保健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保健酒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专家点评】中国传统保健品行业发展依然存在挑战,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中国保健品行业还需要加快创新渠道和发展海外市场

    保健酒在以前统称药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历代医药著作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有药酒治疾健身的记载。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中药浸酒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已发展到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现代化手段,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制成高含量的功能药酒。当人们的保健意识日趋增强,一些药物成为食用保健品时,保健酒这一新名词便开始走红。

    2003年,中国白酒消费总额1500亿元,保健酒占25亿元。2004年白酒消费总额基本与2003年持平,但保健酒的消费总额达到35亿元。2005年底至2006年初,保健酒行业掀起新一轮市场争夺战。保健酒市场增长率在30%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虽然目前整个保健酒市场容量仅为50亿元,与中国白酒市场5000亿元市场容量相差很远,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保健酒市场2006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70亿元,并且每年还将以高达30%的速度增长。

    2006年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老牌保健酒企业、白酒企业以及业外资本纷纷发力保健酒市场,刮起了一股“保健酒”风。此种现象预示着“保健酒”将会流行起来,而且在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保健酒将会有~个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随着国家对保健酒GMP认证的实施、酒业大品牌的介入、现代高科技对传统酿造工艺的改革,使得保健酒作为日常消费品进入大众生活。保健酒产业也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保健酒正逐渐成为酒业第四势力。

    从保健酒消费情况来看,国际上保健酒的消费量占酒类消费总量2%,但在向来注重养生保健的中国,这个比例还不到0.5%。从市场容量和市场成长性分析,中国保健酒市场成长空间很大,到2010年保健酒市场容量将达到130亿元以上。

    文化 体育

    【关键词】体育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专家点评】受奥运经济影响,中国体育用品行来进入转型时期,在已经进入小康生活标准的农村地区,对中低档体育用品的消费也将逐步形成新的需求。

    目前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有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体育竞赛转播权、体育博彩业、体育广告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上述5个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但已初具形态。

    从体育用品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来看,整体上呈现混合所有制特征,既有国营也有民营,既有中资也有外资,且非公有制经济占有很高的比重。

    半个世纪以来,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各项优惠政策,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从小到大、从仿制到创新、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的自给自足到走向国际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了境外业界人土的普遍关注。由于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起步和进入市场较晚,存在着结构体系不合理、企业营销规模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和品牌效应差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再发展。

    为推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首先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我国目前的体育用品企业已经超过400万家,但产品结构不合理。而且有些企业习惯于拿来主义,重生产、轻研发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把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前瞻意识。其次,由于营销一直是中国本土企业的软肋之一,中国本土企业应当在营销手段上有所突破,在实践中学会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方法来推动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另外,针对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规模小、管理分散、科技研发力量薄弱、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不畅通等不利条件,同类产品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当考虑进行资源重组或跨部门的联合,整合资源,打造联合舰队,

    体育用品在整个中国体育市场份额的版图,甚至在整个世界版图的变化会越来越大。根据2004年的分析,目前在世界体育用品领域中,美国的品牌占了全球45%的市场,欧洲占差不多30%,。在未来5年或是10年版图可能会发生变化,美国的全球市场份额可能会降到1/3,欧洲也是,而亚洲则会上升到1/3,亚洲主要的部分是中国。2005年1至10月份连云港口岸累计出口体育用品及设备价值总计达91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

    预计2008北京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等,价值接近1.7亿元。我国目前体育用品一年的销售额在300亿—400亿元。到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年产值占GDP的比重有望增至0.3%。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体育用品设施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未来体育用品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城市居民对体育用品的消费已经从低档为主向中高档方向发展,农村居民尤其是已经进入小康生活标准的农村地区,对中低档体育用品的消费也将逐步形成新的需求。

    【关键词】文化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专家点评】创意产业潜力巨大,前景无限,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改变现在行业发展现状。

    2004年,中国共有属于文化产业的单位34.6万个(其中法人单位31.8万个),个体经营户36 2万户,从业人员996万人(其中个体从业人员89万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中国全部从业人员(7.52亿人)的1.3%,占城镇从业人员(2.65亿人)的3.8%。文化产业当年实现

    增加值3440亿元,占G D P的2.1 5%。属于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共有资产1.83万亿元,个体经营户共有固定资产235亿元。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其中个体经营户收入426亿元。

    2005年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总结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入利润调整、完善、反思的阶段。2005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较2004年增长幅度更大,2005年全年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总量在830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在41 50亿元左右。2005年,中国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260部,连续第3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其中只有90多部在主流院线上映过,而观众真正能在主流电影院看到的只有30多部。同年,中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为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海外票房超过16.5亿元人民币,电视播映市场11.5亿元,电影综合收入共达48亿元。2005年,国产影片共在国外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举办了27次电影展,共选送263部次国产影片参加了101个国际电影节,其中有18部影片在24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32个奖项。2005年,中国国产动画实际生产数已突破4万分钟,超过1993年~2002年中国国产动画片产量之和。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和拥有资产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69%和78%,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收入情况看,东部地区的营业收入占全部的82%,而中西部仅占18%;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从对G D P的贡献看,东部地区实现的增加值占2.56%,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28%和1 35%。

    “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一、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其增速将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化,将会极大地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给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将大幅度增长,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空间巨大。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成为发展趋势,各个文化行业将会出现非均衡增长的局面。三、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将逐步形成。

    风险投资

    【关键词】风险投资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专家点评】未来五年外资创投机构仍为中国市场主导,风险投资开始掘金中国企业。

    风险投资是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投入风险资本,待其发育相对成熟后,通过市场退出机制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以收回投资,取得高额风险收益。风险投资的经验是靠长期实践得来的,从某种意义说是从失败中学到的,没有失败就不是风险投资。一个风险投资家没有专业知识、没有几年经验包括失败的经验是根本不可能的。有的创投公司,投向太散,信息、医药、材料、环保,这样下去事必造成专业弱化。实际上创投公司普遍地已朝专业化发展,虽有一定难度,但发展趋势是多元化走向专业化。

    2005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3916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达2453项,约占累计投资项目总数的63%,累计投资额达到326.1亿元。其中,累计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49.1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46%。从2005年创业风险投资金额的行业分布看,半导体行业、传统制造业、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物科技、IT服务业是创业风险投资最为集中的5个行业,其投资集中度为48.7%,比2004年前5大行业的45.7%略有上升,但是与2003年的56.3%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06年上半年风险投资在国内完成投资已达7.72亿美元,与2005年完成投资的3.39亿美元相比,增长128%。

    “十一五”时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仍呈快速发展之势,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也将加快发展:“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速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发展风险或创业投资,是中国高科技产业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及相关领域在近一个时期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认识继续深化;制度不断得到规范和创新;政府在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定位趋于合理;创业板蓄势待发:“三板市场”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将推行期权制;技术资本化进程将继续加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有所加强;一大批专业风险投资咨询及管理公司将涌现;专业创业投资人才的培养将提到议事日程。

    经济型酒店

    【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专家点评】旅游业升温带动经济型酒店获益,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的连锁扩张增速。

    经济型酒店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近几年才在中国出现。经济型酒店的特点之一是功能简化,它把服务功能集中在住宿上,力求在该核心服务上精益求精,而把餐饮、购物、娱乐功能大大压缩、简化、甚至不设,投入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2004全年中国入境的旅游、商务、探亲等人数达到1 090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9.O%。其中,外国人1693万人次,增长48.5%:港、澳、台同胞921 1万人次,增长14.8%。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4176万人次,增长26.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7亿美元,增长47.9%。2004全年国内出境人数达2885万人次,增长42.7%。其中因私出境2298万人次,增长55.2%,占出境人数的79.7%。2004年全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1 1亿人次,增长26.6%;旅游总收入471 1亿元,增长36.9%。

    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92.96亿美元,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 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为7656亿元,公民出国(境)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各项统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2006年上半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较2005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长。入境旅游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上半年入境旅游人数5973.20万人次,比2005年同期增长2.40%;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2356.81万人次,比2005年同期增长4.36%:全国旅游外汇收入1 46.83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4.10%,国内

    旅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春节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7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8亿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13.5%和17.6%:“五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4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5亿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20.5%和25.2%。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中国经济型饭店部分品牌扩张速度达到200%-300%的增速,新品牌也不断出现,2004年以来,国外品牌进入和国内自创品牌两种方式新出现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就有近十家。这说明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跨国投资者的抢滩登陆,这是一场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国际知名品牌的美誉度和积累多年的管理经验正是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所缺乏的,但在建立国内销售网络,中国经营者具有本土化优势。

    纸品 包装

    【关键词】生活用纸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生活用纸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专家点评】国内生活用纸市场潜力得到空前提升,生活用纸市场高档品风头强劲。

    近年来,生活用纸正迅速成为与消费者关系最为密切的消费用品,日常用的卫生纸、餐巾纸、面巾纸,婴儿用的纸尿裤,女士用的卫生巾、生活用纸等在各大商场、超市都随处可见,生活用纸广泛使用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生活用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球每年大约消费3000万吨生活用纸,人均消费大约为3.4公斤。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活用纸消费量则远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北美、北欧地区的人均消费生活用纸量已经超过了20公斤,西欧大约13公斤,日本人均消费量也达到了14公斤左右,而其他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八十年代初期的人均生活用纸消费量仅有0.4公斤,近10年以来,中国的生活用纸行业发展迅速。

    2005年中国生活用纸产量为39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进口量为3.26万吨,出口量为26万吨;消费量为368.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3%;人均年消费量达2.82千克,比2004年的2.65千克增加0.17千克;2005年生活用纸销售额约为283亿元(含出口产品),同比增长14 1%,吨纸平均价格达7228元,比2004年的6851元增长5.5%。

    2006年1—7月份中国生活用纸生产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达到97,705,539千元,同比增长28.06%,累计利润总额达5,020,630千元,人均销售率为301,365 11元。

    虽然中国生活用纸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着产品消费结构不理想、地区消费水平不均衡、企业品牌建设和技术研发薄弱等问题,这些弱点的存在制约了中国生活用纸行业和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国生活用纸人均消费水平仍然很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生活用纸消费量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这将为中国生活用纸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在另一方面,国内市场蕴涵的发展潜力也必将吸引跨国巨头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外资企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本土生活用纸企业将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包装

    【财富指数】★★★

    【数据来源】2006-2007年中国包装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专家点评】纸包装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未来的纸包装产业发展空间大,未来绿色塑料包装成为发展主流。

    一个国家包装工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包装设计研发理念,是该国经济生活中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包装产业不仅涵盖了包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印刷,包装原辅材料供应,包装机械以及包装设备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其包装制品还参与到第一至第三产业,货物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对使用后的包装产品进行处置、回收和再生利用是包装工业永久性的社会责任。因此,包装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包装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必将对全球制造业发展及其产品的国际间流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包装业近年来飞速发展,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产值不足100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4100亿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包装大国。当前,中国包装工业正处于转轨升级的关键时刻,经历了由小变大的发展历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单一包装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六大包装门类俱全。今后再用20年时间,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包装强国。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微波食品、休闲食品及冷冻食品等方便食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这将直接带动相关食品包装的需求,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业在今后的一段长时间内将维持正增长。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包装工业的总产值可望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并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从2011年到201 5年,总产值可望突破6000亿元,每年平均增速约维持在16%的水平。以产品分类,中国纸包装制品产量到2015年可达3600万吨,塑料包装制品946万吨,金属包装制品491万吨,玻璃包装制品1 550万吨,包装机械1 20万台套。预计未来循环经济将成为包装行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包装废资源回收利用将实现产业化、绿色包装材料将获得大力开发和发展、包装基础工业也将加快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风向标 创业投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