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院士郑守仪:“海底小巨人”之母

    时间:2021-02-18 07:55: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有没有想过,在海边散步时,脚下踩过的小小沙粒,竟是有生命的?在显微镜下,一颗看似普通的白色沙粒,居然是个表面布满珍珠的膨胀小星星。那些珍珠,就有孔虫的贝壳。这些小东西,可是超级耐压的“潜水员”,能帮人们勘测石油。“国字号”的有孔虫,几乎都是郑守仪发现的。

    郑守仪是中科院院士,曾为菲律宾华侨。

    1931年出生的她,兄妹6人,她是唯一的女孩。在商店打工维持生计的父亲,观念很开放,那个年代几乎没有女孩子上学读书,他却把郑守仪送进了学校。

    考入菲律宾商科夜校时,郑守仪已经18岁了。父亲做了个更大胆的决定,把她送去小学学中文。在小学里,郑守仪第一次对中国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当她从商科夜校毕业后,留校讲的第一堂课,便是向学生介绍自己说:“我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可是,这话竟让她丢了这份薪水优渥的工作。因为菲律宾当局规定,在政府机关和公立学校任职的,不能是外国人。

    她愤懑地想:“我也有自己的国家,我要回去。”

    1954年,郑守仪免试进入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专修生物学。小弟绍隆有朋友归国,郑守仪极为振奋,暗中做着回国准备——一旦走漏了风声,父母阻拦是小,国民党特务来找就麻烦大了。

    1956年,郑守仪匆匆离开家门,背着父母,直飞回国。不久,她拆开了第一封来自菲律宾的家信时,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回国后,她被分配到青岛现在的海洋研究所,参加有孔虫研究。那时候,国内连本可以参考的书都没有。这时,家人给了她全力的支持。没有研究书籍,他们就从国外订了专刊寄给她,研究中要描绘显微镜下的有孔虫形态,弟弟就给她寄绘图用的专业纸,最早的照相机,录音机,甚至电池,都是家人提供的。

    那时,国外的有孔虫研究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国内却还是一片空白。郑守仪的探索,简直就是在万里海疆为有孔虫做“人口普查”,而且,这些小家伙们还不是单一种类,工作相当繁琐。郑守仪却热情高涨。研究所与青岛最大的天然海水浴场仅一路之隔,郑守仪都无暇去享受。

    直到“文革”前,郑守仪独自完成了500多种底栖有孔虫的分类研究,绘制了2300多幅形态图,完成了我国第一套研究底栖有孔虫的基础资料。

    “文革”开始后,莫须有的罪名接踵而至,科研工作被迫中断。然而,正是这段“空档期”,让她找寻到了爱情。

    1977年,郑守仪第一次带着女儿回到菲律宾。这时,父亲已经病故。拿出父亲的遗嘱,看到“守仪能为国家效力,殊堪嘉慰”一句时,她忍不住潸然泪下。

    此后,她陆续研究了北起渤海南至南海诸岛,从潮间带至几千米水深的上千个检测站采集的有孔虫,这在中国是首家。

    如今,她亲自绘制了1500多种有孔虫的8000多幅形态图。世界公认的有孔虫研究权威对她的专著评价甚高,甚至用她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新种。2003年,郑守仪荣获有孔虫研究领域的国际最高奖,她终于使中国有孔虫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1980年8月,郑守仪当选为青岛市副市长。1983年,郑守仪参加了中国致公党,同年当选为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不久又当选全国政协常委和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后来还一直兼任中国致公党山东省委主委等职务。她说:“这些不是荣誉,而是职责。”

    编辑 赵萍

    相关热词搜索: 院士 海底 之母 小巨人 郑守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