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老井与戏台:拙朴纯净的天籁之歌

    时间:2021-02-21 08:00: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老井和戏台,这个在农村并不鲜见的寻常之物,却羽化为撩人心弦的汩汩情思和无尽的故事。作者娓娓叙来,了无痕迹,来无踪,去无影,仿佛一位无形道人陪伴读者徜徉在冀中平原的某个村落。灵动但不虚幻,飘逸却不失真,脚踏厚重的泥土,吟唱着乡间的牧歌,这就是《村庄叙事》(见《辽河》2012年12期)所描摹的独特意境。

    作者以戏台开笔。它貌不惊人,老旧而破败,“或许是年代久远了,岁月的风雨把戏台佝偻成一张弓,斜倚在村庄脚下。”接着笔锋一转:在它旁边的古槐树上,吊着一口铸有符咒的铁钟,可以召集村里人聚会。画面沿戏台,古槐,铁钟延伸,渐聚家长里短和各色人等,让其轮番亮相,作者不急不火,任文思随想象的意识流自由飞翔,忽写人,忽写景,忽叙述,忽抒情。流无定迹,跳动着向前,直把小村庄的枝枝梢梢根根底底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由使人想起萧红的作品,那种惊天地泣鬼神抛却一切羁绊和藩篱的文学情感自由,曾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自由是高品位的风格。一部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对其创设的情景自由度的共鸣和认可。

    相比于描写戏台的简约,作者在“老井”的开掘上可谓不惜笔墨。先写老井的“老”,和戏台相映成趣。然形散神不散,最终都归结到老井和村落的血脉联系上,“老井从天地之灵性中汲取生命的水分,经受年深日久的浸泡滋润后,供应大半个村子吃上好甜水。”在作者笔下,黑色的苍苔,斑驳的井台,吱呀的辘轳,摇晃的水莦,都成为了这个古老村落悠悠岁月的见证者。继写老井的“奇”,推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乡情风俗画,“据说,这眼井里的水脉软,凡是吃这井里水长大的人都性子活,心眼多,舌头根子灵便,说出的话来让人听着也柔和。”这为后面的家长里短妙趣横生打下了伏笔,也从侧面展现出村庄“与时俱进”现代狡黠的一面。近读一些作者的散文,一写起农村,总钟情于封闭落后野蛮愚钝,好像这才容易出戏吸住读者的眼球。而张立国笔下的小村庄,绝非洪荒之地,不仅大食人间烟火,而且处处闪烁出人性的光华:聪慧、幽默和狡黠,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几样东西搅合在一起,上演一出出看似微不足道但也足以令人感叹唏嘘脸红心跳或哭或笑的活报剧,也就顺理成章了。以井水的品性来折射人的性格,作者的视角是巧妙的,如以少女为例:“吃着这井水长大的姑娘们,姣好的身姿各个体态丰腴,皮肤细腻,秀美的脸蛋上闪出两朵红晕,浅浅的,娇羞而妩媚,尤其是娇艳的阳光涂在她们的周身、面庞和脖颈时,让人似乎感觉到有些光芒如佛,闪闪发亮——难怪村上的那些馋后生们,在她们的身上递来许多酸溜溜、馋痒痒的目光——甚至,许多不怀好意的想法,如灶膛下初生的火,在心里偷偷升腾起来。”然而,想归想,做归做,想入非非的后生们终究得按村庄的文明规矩行事,彼此相安其乐融融,老井则继续着它的故事。

    在这幅偌大的乡村写意画上,年轻人永远是鲜活的主角,小伙们“骂出些表示亲热的话,开些亲热无比的玩笑”。小两口为给即将出生的小宝宝起名字发生了争执,“媳妇的嘴头子像画眉鸟,一说就是一串,振振有词,把个小丈夫说得一句话也没有,逗得其他人都在那里笑。”老人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作者用大段的文字,刻画了“老五爷”的形象:这位村庄的事中人,有着非凡的智慧,威信高,办法多,“他是夏天的一棵树,冬天的一盆火”。他会唱戏,会讲《三国》,会变着法儿给人们带来快乐。尤其是他对“日食”的解释,虽荒诞不经却不无哲理:日头爷看世上龌龊的事情多了就会伤心难过,便闭上眼睛不看打会瞌睡,否则就会流眼泪。 “老五爷”的形象作为村落的一种维系力量,使散文除了拙朴纯净之外,又增添了几分厚重与沧桑。

    写完了人物,又自然而然地继续着对庸常日子的描述,这是作者得心应手的地方。寥寥数语,跃然纸上,“村里从没有出过偷窃的事,白日里,鸡可满街乱跑;晚上,鸡是如数归窝——相骂的事也是有的,但在外人看来,那并不是相骂,都和声细语说着自己的理由至多到脸红为止。”和一些文友讨论,有人认为《村庄叙事》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王国,一个虚无缥缈的乡村世界,尽管提到了解放初、人们公社和“文革”等,但时代感欠强。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是一种乡间村落庸常日子的诗意氛围,并不在诠释某个年代的政治意味。其实,漫长的岁月是一条河,绵绵流长一脉相承,那种渗透在民族血液里的东西,不是某个年代的政治理念所能全然改变的。许多知名作家的创作实践就是最好的明证。萧红的《呼兰河畔》,沈从文的《边城》,直到今天,我们仍能感到作品骨子里的情愫依然存在。“生活之树常青”,不仅仅指作家的创作,生活本身更是如此!不错,作者的笔下没有物欲横流,没有金钱铜臭,没有欺男霸女,没有假冒伪劣。这些丑陋的东西尽管在社会上司空见惯,但不是生活的主流。否则,世界不会维系到今天。生活的本源是善良,正是这种朴素的品质,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一切浮躁的东西,不管它怎样轰轰烈烈喧嚣一时,终将被时光淘汰,平平淡淡才是真!何况作者所描写的,绝非乌托邦的缥缈,而是拙朴纯净脚踏实地的生活场景,那许多似曾相识的细节何尝不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至于“理想”,我不知道作者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寄托?即便有,也无妨!无论文学还是生活,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寻梦,总比混混沌沌过日子要强!

    还是回到老井和戏台吧。作者写道:“故事就像牛背上的牧童沿着父辈的步履,驻足或行走在村庄里,一步也不多,一步也不少,但却一步比一步沉重。”可沉重的是“故事”,与孩童们无缘。在散文的尾声,作者写了孩子们的欢闹,他们捉迷藏,“捉小鸡”,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和孩子们一块成长的,还有田里的庄稼,“风儿又吹来了一股香味,开着无题漫谈会的庄稼人,一皱鼻子,一鼓胸脯,快活地说道:‘庄稼秀穗了!’这些人们都是土地的主,早把庄稼的味道吃透了,他们知道,庄稼秀穗的时候是清香味,庄稼熟了是焦香味——”

    读《村庄叙事》,宛如走进了一片“绿色”的田野,这是真正的“乡村游”。不施化肥,没洒农药,不敷催熟剂,没有花花绿绿的产品包装,也听不到招徕游客的大喇叭。一切随心随意,想逛就逛,想歇就歇。因为未施化肥,庄稼并不块块茂盛;因为不洒农药,青棵上会伏着几只昆虫;因为不敷催熟剂,这里的果实失却了“时尚”甘愿沦为芸芸众生;没有眩目,没有热闹,唯有大自然的自由和宁静,这可否是真正的文学田野呢?

    相关热词搜索: 拙朴 戏台 之歌 天籁 纯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