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论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1-02-25 07:56: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钢琴学习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讨论了在钢琴学习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钢琴学习;想像力;形象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J603

    文献标识码:A

    一位学人说过:“学琴的孩子最聪明!”话虽绝对,却也不无道理:学习钢琴的确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在钢琴学习中,形象思维的开发和运用是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也是钢琴教育的基本特征。钢琴学习可以为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可谓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那么,在钢琴学习中,采用何种方式去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下面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钢琴学习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路径。

    一、根据作品特征引导学生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钢琴音乐的体裁多种多样,但若从有无标题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标题性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一首钢琴作品,无论是大的协奏曲、奏鸣曲,还是钢琴小品,都会有其个性特征:或拟声,或状物,或叙事,或抒情,凡此种种,只要抓住其核心特征,适时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想像一下作品的意境和表达的内容,就不难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1、以“拟声”为主要特征的钢琴曲

    虽然音乐的声音不具备语义性,它“只能够最准确地体现和传达以情感为主的信息”[1],但是,音乐感性材料具备一定的模仿性却是音乐界的一种共识。用音乐中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其它声音,也就是用声音表现声音,是可以实实在在做到的。如对鸟叫的模仿、对流水声音的模仿等。当然,“音乐声音的模仿总是在声音属性范围内,总是对模仿对象的某些声音属性(诸如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的特征进行仿照”[2](p. 28)。因此,在钢琴学习中,钢琴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实时回忆,对未知的大自然音响展开丰富联想。

    这种对自然声音的模仿在钢琴作品中是不乏佳作的,如:储望华的《筝箫吟》,“利用钢琴黑健比较柔和、淡雅的音色来模仿箫的吹奏,并利用黑健的音阶及刮键来模仿筝的效果”[3];王建中根据民间唢呐独奏曲改编而成《百鸟朝凤》,紧紧结合唢呐的吹奏特点,采用各种各样的装饰音写法在不同音区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鸟儿的叫声,其中有清脆的、有粗嗓的、有悠闲的、又有受惊吓的……好似汇成一股百鸟和唱,争相而鸣的音流;肖邦的《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形象化地使用了一个固定的单音,伴以单调的节奏型,来模仿雨水滴漏的过程,等等。

    2、以“状物”为主要特征的钢琴曲

    除具备一定的“模仿性”外,音乐的声音还具有“象征性”的的表现特征。它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以富有特性的音调、节奏、和声、织体等,去表现某种客观事物或物质对象,如社会生活、人的动作、大自然的场景等。这一类的钢琴曲比之上一种要丰富得多,在钢琴学习中,钢琴教师亦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张开想像的双翅,对音乐和表达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

    譬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乐曲根据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而定名,以复调对位手法和富于拟人的音调,表达了两位牧童悠闲地骑在牛背上,信口对吹,无拘无束的情景。乐曲的中段,音乐采用了跳跃向上的音调进行,快速活泼的节奏和明亮的音色,表现了牧童在田野里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喜悦情绪。

    又如,丁善德的组曲《快乐的节日》(作品9),以简洁、洗练的笔触,拟写出一幅新中国儿童的聪明伶俐、健康活泼的形象。全曲共五首:《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都富有童趣,未弹曲时,脑海已有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的形象。

    外国乐曲中也不乏此类作品,钢琴套曲《四季》即是典型代表。柴可夫斯基根据每年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活情景,以俄罗斯著名诗人的短诗为题诗,以每一个月份突出的景物特征为聚焦点,为每个月份写就了一首钢琴小品,为我们展现了一组俄罗斯的大自然景观图,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画面,可谓情景交融。“当你反复品味它的美的时候,流连忘返和回味无穷之感便会油然而生,配上诗人优美的诗句,使你展开想像的双翅遨游在梦幻般世界之中”[4]。

    3、以“叙事”为主要特征的钢琴曲

    虽然“不具备语义性”是音乐的声音的本质特征,但其“模仿性”和“象征性”的特征,可以使我们“通过音调和节奏的特征模仿或暗示文学中的抒情和叙述两种方法,通过象征性的音乐主题暗示情节发展的过程,通过具有特定含义的音调象征特定事物,通过音乐性的冲突象征文学性的戏剧内容,通过气氛的渲染暗示或象征某个概括性的文学主题。”[2](p. 113-118)这种模仿、渲染、暗示、象征与其对象间的非对应关系,对钢琴学习者的形象思维更是一种有益的锻炼。如:《兰花花的故事》(叶露生编曲),由主题和六段变奏(山歌、说媒、迫婚、秃坟、反抗、自由)构成,每个变奏都讲述了故事的一段情节。

    《南海小哨兵》(储望华曲),表现了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少年儿童朝气蓬勃、机智勇敢的精神面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全曲共分三段:一声螺号,小哨兵到海边操练;发现敌情,英勇战斗;战斗胜利,欢庆鼓舞。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周广仁曲),根据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改编,将原来小调性的民歌发展为带有一定叙事性质的钢琴曲。全曲由主题及八个变奏曲组成,按情节发展分为四个部分:艰深而苦难的岁月、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取得胜利、和平而美好的生活、热烈欢庆的场面。等等。

    针对上述“叙事性”乐曲,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当“电影导演”,对故事情节进行编排,让他们体会音乐是怎样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发展的,从而获得对乐曲整体上的把握,并从内心迸发出真情实感,相信对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4、以“抒情”为主要特征的钢琴曲

    “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本就是音乐语言的典型特性,而且,从广义上讲,所有的乐曲都具有抒情性。这里,笔者仅从狭义的角度出发,把与上列几类呈并列关系的、以“抒情”为主要特征的钢琴曲单列出来,以利说明。这一类的乐曲实在太多,譬如贝多芬的《热情》、《悲怆》、《月光》、《致爱丽斯》,“钢琴诗人”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等等。这类乐曲的学习更能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某一首乐曲是喜悦的,但喜悦到什么程度呢?是狂喜还是含蓄的喜悦呢?某一首乐曲是忧伤的,但有几分忧伤呢?是哀伤还是淡淡的忧伤抑或是愁眉不展的?这些都要靠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做出判断和适时的表达。

    二、通过作品的文化背景启发学生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钢琴作品浩如烟海,从巴罗克时期、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到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时期,

    不仅每一个时期、每一个乐派的风格不同,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也风格各异。即使是同一位作曲家,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其作品的特征也会有所不同。要把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演绎得既符合作曲家的意图和时代风格,又有演奏者自己的性格特点,实在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仅仅有较强的演奏技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尚不够,还必须了解作曲家其时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涵义很宽阔,可包括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等诸方面内容。把作曲家及其作品放在其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中去研究,演奏者才有了赖以展开想像的基石,也才能准确表达作品内容。

    譬如,钢琴协奏曲《黄河》(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曲),虽然是一部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都富有影响力的伟大作品,但若对其创作的文化背景不了解,难免在演奏中有表达上的偏差。这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控诉了历史的苦难,鞭挞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其次,还要让学生了解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的血脉关系,了解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烙印,通过作品的文化背景启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联想,这样才能真正展现作品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

    三、通过与其它艺术(如:美术、诗歌、舞蹈、建筑等)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艺术是联姻的。从中国远古时期的歌、舞、乐三位一体,到综合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的歌剧;从我国唐代书法家向公孙大娘舞剑学习书法,到近代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等受印象主义画派影响而改变音乐创作风格独树一帜,都说明艺术是相通相融的。音乐与其它艺术(如:美术、诗歌、舞蹈、建筑等)也是紧密联系的,相互都有借鉴作用。钢琴学习中,教师通过解析作品与其它艺术的联系,启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联想,有助于作品的正确表达,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下面以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为例,说明通过欣赏绘画对展开音乐想像的帮助。

    历史上与绘画有关的钢琴音乐作品已不在少数,此类作品的特点是:“作曲家完全按照绘画作品构思音乐创作,在音乐作品和作为构思对象的绘画作品之间有某种直接的关系。听众能够根据标题的提示,通过想像去捕捉某些具体的视觉形象,即具体的画作中所含的形象。”[2](p. 95)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其对亡友画家哈特曼个人画展的一篇侧写。全曲共分十首小曲,每一首乐曲的标题都是原画的标题。如:第六分曲《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单纯从音响上来看,它只包含两个主题。一个主题在低音区,深沉、稳健,节奏带有一定的冲击力;另一个主题在高音区,慌张、忙乱,节奏细碎并带有退缩感。假如没有任何标题在指示我们,我们将会对此产生多种多样的联想。但作曲家却早已告诉我们,他的作品是以一幅画为摹本,表现的是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所以,我们会很自然地跟随着标题的提示去进行联想:低音区的主题会使我们联想到一位趾高气扬的富人,神气十足、不可一世;而高音区的主题又使我们联想到一位胆小怕事的穷人,躲躲闪闪、可怜巴巴。这样,听众就似乎从音乐中感受到画中的形象。①

    其它如《月光》(德彪西)、《鱼美人》(吴祖强、杜鸣心)等作品亦类此,不再赘述。

    四、通过对音响图像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波兰钢琴家约·霍夫曼说得好:“音响图像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中。……学生应该首先致力于获得在大脑中形成音响图像的能力而不是音符图像的能力”[5]。从某一方面说,作曲家的创作过程即是把自己大脑中所获得或浮现的音响图像有效地记录下来,转化为音符图像的过程;而演奏者所要做的,无疑是一种“解码”工作,即把音符图像转换为音响图像的过程。因此,“当学生学习一首新作品时,有必要在机械的(或技巧的)练习之前,先在大脑中准备好一幅完整清晰的音响图像”。

    如何通过音响图像的联想,进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两个路径:首先,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奏或观看音像资料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正确的音响图像,学生在练习时,就会循着这个音响图像,边练习、边想像、边调整;其次,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的讲解和诱导,使学生凭借音响的感知和内心的感情体验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从而让学生先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音响图像,继而在练习中逐步去描绘,直至最后竣工。

    五、通过弹奏动作引起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现代生理学研究指出:经常性的活动手指或触动指尖能极大地刺激大脑皮层手指运动中枢神经。手指动作越复杂、越娴熟,就能与大脑建立越复杂、越敏感的神经联系,从而促使大脑思维更加敏捷、反应更加灵敏、想像更加丰富,而钢琴演奏正是这样一种技艺性很强的思维和实践活动。

    钢琴演奏是由特定的动作方式构成的动力系统,需要手、臂以及身体各部位动作的互相配合及协调。在学习非连音弹奏时,要想像大臂启动手臂自然落下,使指尖象是带着降落伞的飞行员降落到键盘上。学习快下键,富有“颗粒性”弹奏时,使掌关节快速下键,具有一定的爆发力。此时,指尖要像箭一样射向键盘,同时手臂力量也随之送到指尖上。学习手臂跳音时,想像拍皮球似的,整个动作柔软而富有弹性。学习短促轻柔的手指跳音时要想像手指在键面上的擦拭动作。在学习不同力度层次的弹奏时,要想像手指跟橡皮一样坚韧,象抚摸般地触键,手臂很松弛,手指贴近琴键,从P到PP,再从PP到P,感觉象坐电梯一样上升、下沉。学习弹奏气势磅礴、音量宏大的和弦时,手指与手臂要支撑全身的力量,有如作俯卧撑的感觉。学习远距离跳动时,手在键盘上要象样很有弹性地蹦乒乓球一来蹦去,等等。

    综上所述,在钢琴学习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路径和多手段的,即可通过作品的本体特征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通过对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其他相关文化作品的参照,使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更丰富,形象思维的幅射能力更强,又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觉图象的想象与外化动作的准确表达,使学生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以想象为中介,达到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更好地塑造作品的形象。可见,钢琴学习的确具有发展形象思维、提高科学创造力的功能。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四十多年来蒋英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正是这些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式。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的启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更活一点”。钢琴音乐把人们带入了无限的多维空间,将会使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开拓。在钢琴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适时引导学生联想,使其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一名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苏]莫·卡冈著,凌继尧、金亚娜译.艺术形态学[M].三联书店, 1986. 229.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3]张前.为了发展中国的钢琴音乐———储望华钢琴创作交谈录[A].钢琴艺术研究[C](中).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118.

    [4]赵屏国.钢琴套曲《四季》的演奏与教学[A].钢琴艺术研究[C](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316.

    [5]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6.140

    ①参见张前、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年版,第94-95页。

    相关热词搜索: 中对 思维能力 钢琴 培养 形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