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1-03-26 08:00: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的人文精华,也是华夏文明的精髓。随着现代社会向科技发展转型,很多传统文化逐渐在青少年学生中淡忘或遗失。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思考

    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小学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共同任务,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要把它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到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重视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学科性质所担负的责任,更是历史所赋予的神圣职责。由此可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充分发掘与各学科有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语文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新课改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笔者结合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考。

    一、新时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处于一个向现代化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并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过的是洋节日,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造成用方块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1)母语教育逐渐弱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母语非常重要。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多年来,我们对这方面探索甚感不足。学习传统文化,使语文教育丰富多彩,不再是干巴巴的几条筋,还能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很多孩子在远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目前,外语学习越来越红火,许多大城市孩子从幼儿园起就上英语课,而对祖国语言文字却不能正确流利使用,甚至有的初中学生连写信都成问题,很多大学生、中学生阅读古籍文献更是感到困难,很多学生写字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

    (2)教育方式还存在不足。幼儿园和小学,本来应该培养孩子行为规范及道德规律为主,现在却以学习技能为主,导致有些孩子大学毕业了没有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能力,不懂基本的事物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更谈不上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人生方向了。

    二、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时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读古文,吟古诗,吸取古人思想的精髓,让他们走进迷人的童话、绮丽的诗歌、精彩的小说之中去体会美丽的生活情趣;让学生们在阅读学习成语故事中积累语言、在学习神话故事中感受神奇、在浏览学习寓言故事中明白道理;让学生们阅读神奇的科学、绵延的历史、丰富的人生等故事,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传播,不禁由衷的赞叹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乐趣。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国学基础。作为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近中国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另外,还可以安排书法教学进入语文课堂。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端正、工整,教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日常教学中可每周安排一两个课时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

    (2)经典诗词吟诵。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教学中开展诵读活动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人合一”“和为贵”中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和谐社会”都能在传统国学经典中找到渊源。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此外,还应该加强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注重传统节日的教育。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如果能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总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初中语文教学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畅游。

    参考文献:

    [1]柯丽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2年31期

    [2]拉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06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