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时间:2020-03-31 07:55: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传统的日语语法教学往往只重视句法的讲解和语法结构的完整性,这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相脱离,不符合当今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认知语言学理论将语言形式与意义概念联系起来,揭示了人的思维与语言的内在联系,在日语语法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探索说话者在表达一件事情时大脑中所进行的认知过程的话,就能很好地理解学习中的难点和“特例”。本论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使役句讲授中的导入为例,探索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语法教学中的导入方法与功效。

    关键词 日语语法教学 交际能力 认知过程 使役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40

    Research on the Introduc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Japanese "Causative Sentence" Teaching

    ZHANG Y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 on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syntax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which is divorced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does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today"s society.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will link the language form and meaning concept, reveal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mind and language, in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 if we can skillfully appl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y to explore the speaker in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expression of something in the brain of words, can very well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and "special case".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Japanese causative sentence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ase, to explore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s into the effect.

    Keywords Japanese grammar teach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ognitive process; causative sentence; effect

    0 緒论

    认知语言学是以亲身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寻求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合理解释的一门新兴跨领域学科。由于认知语言学将语言形式与意义概念联系起来,揭示了思维与语言的内在联系,在日语学习中巧妙地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探知说话者的“认知过程”“思维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的难点和“特例”。这种通过设置语言的使用背景,推测说话者的思维模式,来探知语言本质的学习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囫囵吞枣”式的日语学习法。通过理解语言的内涵来掌握和使用语言,可以减少在语言交流中的误解,促使语言的正确使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

    传统的日语语法教学侧重于从句子结构对语法进行讲解。语言表达并不是单纯地对语言符号进行排列组合,而且会受说话者的立场以及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学习者要想灵活正确应用日语进行表达,就必须理解日语母语者在应用某种句式进行表达时是怎样的一个认知过程。本论文将以日语语法“使役句”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语法教学中的导入方法以及其导入功效。

    1 高校日语语法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及资料研究发现,现在的高校日语语法的教学仍然侧重于语法规则的讲解,注重语法体系的完整性。在讲授语法规则时,往往会出现较多的例外条目,当无法给予合理解释时,就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就造成学生记住语法规则但并不会应用的“哑巴外语”现象。例如,传统的日语教科书中对使役句的解释可概括如下:

    所谓的使役句是指「お父さん(NP1)が彼(NP2)を学校へ行かせた」「お父さん(NP1)が彼(NP2) に学校へ行かせた」「お父さん(NP1)が彼(NP2)に部屋(NP3)を片付けさせた」这样的包含有使役者(NP1)、被使役者(NP2)以及动作对象(NP3)的表达方式。主要表达以下两种意思。

    A 无论被使役者(NP2)是否想做该事情,使役者(NP1)对被使役者(NP2)施加影响,使其去做该事情。

    B 被使役者(NP2)正要做(或者已经正在做)该事情,使役者(NP1)对其不予干涉,而使被使役者(NP2)做(或继续做)该事情。

    根据上述的语法解释,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基本可以正确使用使役句进行表达,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会发现一些特殊的日语使役表达。比如以下的日语使役句:

    (1)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蔬菜腐烂了的时候

    日语母语者:あっ、しまった。野菜を腐らせた。

    汉语母语者:あっ、しまった。野菜が腐った。

    (2)读者在面对作者时

    日语母语者:この本を読ま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汉语母语者:この本を拝読いたしました。

    如例(1)(2)所示,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虽然语法上并没有错误,但是日语母语者在(1)(2)这样的场景下更倾向于使用「野菜を腐らせた」和「この本を読ま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这样的使役句进行表达。如果仅仅依靠以上的教科书中的分析,似乎并不能给予充分的解释说明。因此要想使学习者正确理解日语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仅仅依靠句子结构等传统的语法解说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探明说话者在应用该句式进行表达时的认知过程。

    2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使役句讲授中的导入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原本是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达,只有把语言看成是按特定的规约建构起来的观念内容,才能对语言结构尤其是语法结构做出重要的概括和合理的说明,只有分析语法所反映出来的不同认知和理解外部现实的独特观点,才能对句法规则的解释给予合理的说明和归纳(Lakoff,1987;Langacker,1987)。

    “认知语法”的出现象征着语法研究的钟摆又由注重形式转向注重意义。语义描写不仅是对客观的真值条件的描写,而且是对主观形成的“意象”的描写。句法不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也不再是语法的中心。一定的形式约定成俗地代表一定的意义,词汇如此,句法也是如此。语言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认知系统,人的语言能力与一般认知能力密不可分。认知语法旨在从认知上对语言结构做出系统、严格的合理解释(卢殖,2006)。

    也就是说,说话者在面对一件事情如何进行表达,不仅受句法的制约而且要受到说话者的认知过程的影响。比如设置如下场景,根据说话者的认知过程的不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当说话者面对「お父さんが彼に木を倒させたこと」这件事情的时候,事情的“参与者”有「お父さん(NP1)彼(NP2)木(NP3)」。如果说话者想传达的信息是“树是他推倒的”,造成事情成立的“主导者”是NP2时,那么说话者采取的表达方式只会是「彼が木を倒した」。但是如果说话者认为该事情成立的“主导者”为NP1时,那么说话者就会采取使役句「お父さんが彼に本を倒させた」进行表达。如果说话者只是关注事情的结果,不追究造成该结果的“主导者”,或者认为没有“主导者”时,就会采用自动词句「木が倒れた」进行表达。由此可见,说话者是怎样认知该事情的,认为事情的发生是“参与者”的哪一方主导作用比较大,或说话者想把哪一方看作事情成立的主导者等等,这一认知过程会直接左右说话者在表述时是否会采用使役句。笔者把此认知过程假设为“主导权认知”,当然“主导权认知”只是说话者在认知一件事情时的众多认知过程之一,但笔者认为该认知过程在使役句表达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以“主导权认知”这一说话者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基点,对日语使役句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试将分析的理论与结论在日语使役句的讲授中导入,以探索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语法教学中的导入方法与其功效。

    2.1 日语使役句所体现的“主导权认知”

    在日本語记述文法研究会编(2009)中,从使役句的含义角度,把使役句分为以下几类。

    种类A:使役者间接参与事件成立的类型

    (3)母はこどもたちに言いつけて、(子供たちに)窓ガラスを磨かせた。

    (能动使役句)

    (4)私は遠くから訪ねてきたお友達を先に風呂に入らせた。

    (能动使役句)

    (5)社長は希望どおり従業員に休みをとらせた。(受容使役句)

    (6)それでは、祝電を読ま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受容使役句)

    (日本語記述文法研究会編(2009:263-265))

    种类B:使役者直接参与事件成立的类型

    (7)鈴木の突然の来訪がみんなを驚かせた。(原因使役句)

    (8)私は母を泣かせてしまった。(原因使役句)

    (9)私は気持ちよく車を走らせた。(他动使役句)

    (10)鈴木は足をすべらせて、転んだ。(他动使役句)

    (日本語記述文法研究会編(2009:266-268))

    种类C:使役者在事件成立中无主动参与行为的类型

    (11)私は飼い犬を死なせた。

    (12)私は不注意で水道管を破裂させた。

    (日本語記述文法研究会編(2009:269))

    本论文将依照以上的分类标准,从“主导权认知”的角度,对日语使役句的特征进行探索分析。

    2.1.1 使役者间接参与事件成立的类型

    以下例句为本类型的使役句,如下所示:

    (13) 母は子供に言いつけて、子供を買い物に行かせた。

    (14) 社長は希望どおり従業員に休みをとらせた。

    (15) この本を読ま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13)是能动性使役句,这样的使役句表示NP1「母」完全不考虑NP2「子供」的意愿而促使事情成立。表明说话者在认知这件事情时,认为事情成立的主导者为NP1「母」。与之相对,如果认为主导者为NP2「子供」时,则会采用能动句「子供が買い物に行った」来表达。

    相关热词搜索: 使役 日语 导入 认知 学理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