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旅游地研究中的“联系”和网络

    时间:2020-04-24 07:56: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采用“联系”视角将旅游地及其要素结构作为网络结构进行研究是旅游地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社会网络理论是最常用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以社会网络作为旅游地研究思路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采用“联系”的属性为分类依据,将以联系和网络为内容的旅游地研究归纳为旅游流、旅游政策、旅游地知识管理与创新、旅游地产业链和集群、旅游地营销与品牌、旅游地一般性网络等研究领域,并对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社会网络;旅游地;联系

    0 引言

    旅游地是由旅游者旅游企业,管理部门,地方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NGO)等形成的复杂多元动态的开放系统不同空间范围内业态类型功能作用的各类旅游组织和个人,通过交通组织技术与信息传递资金和人才交流等,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相互分工协作互补交流和竞争的旅游地发展要素系统这其中以各种“流”为基础的多种“联系”贯穿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因此,以“联系”和“网络”视角研究旅游地系统,将有助于识别旅游地发展中的重要行动者旅游联系旅游产业链等,并能够将传统的旅游利益相关者旅游社区参与旅游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等研究整合到统一框架中,进而揭示旅游地系统的构成特征运行机制和过程,并为旅游地系统的协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然而,从“联系”视角展开旅游地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领域(Morrison,et al.,2004)。直到近年来才出现将“联系”作为理论支点对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网络结构和网络现象进行剖析的文献,其中,社会网络理论成为旅游地各种“联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基础

    社会网络理论作为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已被广泛地运用到众多学科领域,并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对旅游地研究而言,作为“他山之石”的社会网络理论则提供了一种结构性视角构建系统结构的理论方法通过对“联系”“结构”而非个体属性的分析,强调行动者(actor)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作用,并从行动者之间的“联系”切入进而实现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使得这一研究范式能够对旅游现象中存在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国外最早的旅游社会网络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Allen(1980)最先分析了游客的社会网络关系对其出游旅伴的选择(Allen,1980),不过这只能算是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对旅游问题的偶尔触及真正涉及旅游地内在联系性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对旅游政策网络的关注,随后拓展到识别企业间协同组织间学习,知识管理企业社区等方面早期研究虽少,但也为其他旅游地研究提供了大量定性和定量的成果贡献(Morrison,et al.,2004;Costa,et al.,2008)。随着旅游学者逐渐认识到网络分析用于旅游地研究的良好效果(Dredge,2006;Hall,1999),便开始运用网络理论来分析各种旅游地发展和管理问题(Dredge,2006;Hall,1999)一例如使用网络集群和集聚等理论分析旅游在影响区域增长和刺激区域发展中的作用(Morrison,et al.,2004;Gibson,et al.,2005;Tunsley,Lynch,2001;Scott,et al.,2008;Baggio,et al.,2010),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以Scott、Baggio和Cooper等为代表的旅游地网络研究的学术团队,他们的大量成果以专著和科学论文的形式发表在重要旅游研究刊物上(Scott"et al.,2008;Baggio,et al.,2010;Scott,et al.,2010)。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国外旅游研究领域中一个时尚热门的话题,围绕旅游流旅游政策旅游地营销与品牌等重要领域,出现了大量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国内旅游研究中网络方法的引入则较为迟缓。陈秀琼和黄福才(2006)杨兴柱等(2007)最早将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于旅游流研究,掀起了国内旅游流网络研究的热潮不同尺度的旅游地和不同类型的旅游流被当做新的案例和研究对象(刘法建,等,2010a,2010b;吴晋峰,潘旭莉,2010a,2010b;周蓓,2008),旅游流网络模型和分析指标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开始同旅游地角色等研究进行结合(刘法建,等,2010a,2010b)。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旅游地网络研究出现了国外网络理论的介绍和述评(刘法建,等,2009;王素洁,2009)旅游系统的网络理论研究(赵磊,2011)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过程和机制研究(杨效忠,2009)跨界旅游区组织的社会网络分析(杨效忠,等,2011)等研究领域,但整体而言,国内旅游地网络研究数量仍很少,且集中于单一的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等少数方面,以网络视角剖析其他旅游现象尤其是旅游地发展问题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1 旅游地网络及其体系构建

    旅游目的地(destination)是同旅游需求相对应的(包含旅游吸引物、促销、交通、信息、服务等成分)并受到众多外部因素影响的旅游供给系统(Gunn,2005)。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各供给要素的全面积极参与,更为关键的是实现系统结构的整合协调优化与创新其中,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旅游地网络研究是阐释这一系统问题的得力工具(Strobl,Peters,2013)。旅游地网络是指以旅游价值链为导向并以资金技术信息产品旅游者等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横向与纵向的、正式与非正式的、稳定与短暂的“联系”(relations)并且将旅游地内外的旅游企业组织政府居民旅游者(actors)组织形成的特定网络结构因此,即使小规模的旅游地内部,其旅游地网络都包含了众多不同类别的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交织着复杂冗繁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联系,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旅游系统的复杂性,在给旅游地网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的同时(如旅游地政策旅游企业旅游流等关键网络类型都成为重要的素材),也决定了很难有效地归纳梳理构建出一个清晰的旅游地网络研究体系。目前,国内外分别有研究者对社会网络范式下的旅游研究进行了梳理(Baggio,et al.,2010;赵磊,2011),但是,一方面尚未聚焦于旅游地发展,另一方面分析的重点放在了网络本身,没有将关注点汇聚于旅游地网络形成的基础“联系”上作为社会网络理论的基础,首先要对联系进行界定和分类,已有的几种重要分类方法都是从联系的类型和属性展开的。如最常见的是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分为情感情报,咨询信任4类(罗家德,2005)。此外,从联系的强度(互动的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入手,可将联系分为强链接和弱链接(格兰诺维特,2007);依据联系的性质,可分为工具性联系和情感性联系等(Lin,2001)。因此,本文主要按照旅游地网络的联系内容和属性差异,将旅游地网络研究分为旅游流互动网络。旅游政策网络。旅游地知识管理与创新旅游产业链营销与品牌合作旅游地一般性整体网络等研究领域

    相关热词搜索: 旅游地 研究 网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