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核心素养养成视域下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构建

    时间:2020-05-10 07:56: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浙江省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政策息息相关。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59号)文件精神,目前浙江省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整体发展现状良好,但仍存在传统教学方法过多等不足。这不仅影响了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影响了课程实际效用的发挥。本文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出发,结合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体会,对如何在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构建中落实核心素养要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使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更加完善合理。

    〔关键词〕普通高中;核心素养;生涯规划;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8-0026-04

    一、前言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期。在高中生群体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掘学生对未来个人生涯发展的真实需求,同时能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减轻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对升学缺乏规划,对未来发展缺乏目标的现象。

    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同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被提上日程。如果说生涯规划教育回答了“选什么、怎么选”的问题,那么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则回答了“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二者一体两面,共同为青少年在打好“文化基础”的同时,使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并以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各种形式充分发挥出“社会参与”的本质属性。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的高技术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若早期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并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合其中,可以让学生大大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帮助学生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里,对时代发展的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现状与不足

    浙江省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较早,生涯规划课程已逐渐成为高中的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特别是在高考改革的模式下,应试教育中只注重分数,不注重个体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在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上“随大流”的现象正在不断转变。

    (一)现状

    整体来看,浙江省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课程有以下几大特点:

    1.生涯规划课程较为系统

    目前已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的学校均配有专兼职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教学内容大多围绕“选科”与“升学”两个重点展开。通过分析学生的职业倾向、职业能力,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价值观,以及未来人才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学生在“选什么”“怎么选”的问题上提供系统的参考与帮助。

    2.有一定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生涯规划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目前省内有条件的学校已通过各种形式来为学生提供不同专业的体验活动。同时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为学生提供操作性场所,如浙大附中的生涯发展规划创新实验室,内有潜能挖掘室、职业体验室、专业体验室等多个功能区,创造性把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360度全景拍摄等技术引入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3.个性化咨询的引入

    目前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的学校,大部分教师是具有心理学背景或是接受过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咨询与辅导。

    (二)不足

    尽管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和目标已经比较清晰,但由于实施时间不长,且这一课程与高考改革政策的调整有密切关系,大部分学校在开展课程的实践中,更多地将其作为高考的另一种出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未能将学生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并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1.传统课堂教学过多

    目前的生涯规划课程依然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注重讲解如何“选择”,而没有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对课程进行设计。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使生涯规划课程成为强化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手段,导致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兴趣不大,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意识不强。

    2.创新实践形式较少

    各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不一,职能管理机构存在差异的同时也比较分散。同时对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渠道开发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發现有将生涯规划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等同的趋势,因此生涯规划教育往往被限定在一个并不重要的辅助范围内,使其效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3.贴近学生实际不够

    生涯规划教育对专业性要求很高,并不能“一测定终身”,而是必须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兴趣和增长能力进行全时教育。但在实践中,很多学校往往通过一两次“职业兴趣测评”来为学生提供“指导”。这种“指导”较为片面,并不完全适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影响了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的认可度与信任度。

    三、应对策略

    解决好目前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应围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夯实课程规划基础的同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从而使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使高中生涯规划学科更加合理。

    (一)有教有学,夯实规划基础

    教学相长,通过设计更加合理的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训练纳入生涯规划课程,而不仅仅是将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导性课程来实施。在夯实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从生涯规划课程中真正受益。

    (二)创新形式,贴近学生实际

    创新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形式,合理分配安排课程中传统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的比例与内容。通过发掘学生优势与特长,不断对生涯规划课程进行创新,将抽象的理论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核心素养要点,转化为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各类多彩活动与实践,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从而让学生从接受主体的角度更充分地感受到生涯规划对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三)多位一体,完成教学构建

    根据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点,在生涯规划学科的教学中提高其“社会参与”素养,提高其认识自我、发展身心、创新实践、规划人生和职业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挑战以及处理压力方面的能力,从理性思维、自我管理、健全人格等方面进行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构建,从而使核心素养培育与生涯规划课程相得益彰,互融共进。

    四、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构建的实践运用

    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架构与要点,在满足学生“选科”“升学”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更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夯实基础。

    (一)实施背景

    浙江省温州市某普通高中的高中生群体,家庭背景以基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民营商户等人员为主。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大部分家庭对子女未来的生涯有相应的规划。

    考虑到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在引入课程之前与各部门进行了良好沟通。在彼此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决定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二)设计思路

    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与要点为基础,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重点提高其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以及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构建高一必修课程

    在高一年级开设“生涯规划”必修课程,由具有心理学背景或是接受过生涯规划教育方面专业培训的教师任教。

    2.开发校园活动资源,构建学生体验课程

    针对不同年级,通过开展生涯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注重自我实践,使生涯规划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加力器和新动能。

    (1)高一年级:“生涯人物访谈”实践活动。通过访谈,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的资格标准等内容,并以此为据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所选科目及相关专业。

    (2)高一年级:学业规划报告大赛。“学业规划报告”是学生对其高中三年学习情况的设计。通过高一必修课程的开展,学生从“自我认知”“专业决策”“明确学业目标”“专业发展”“计划与路径”等五个方面分析自己,帮助个体寻找到适合高中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了解现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制定目标达成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高一、高二年级:“大手牵小手,共筑未来梦”活动。学校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分享高中成长经历、大学专业的学习体验、大学生活的切身感悟等内容,以自身的体验牵手学弟学妹,给他们更多个性化的人生指导。

    (4)高一、高二年级:“大学修学旅行”之体验课程。学校统一组织班主任在固定时间带领学生一同前往当地职业技术学院,体验多种专业课程。

    (5)高三年级:“三位一体”模拟面试大赛。“三位一体”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新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及肯定。通过模拟面试大赛让学生体验“半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面试”场面,了解面试礼仪,提高面试技巧。同时通过比赛,学生更清晰地剖析自己,弥补不足,发扬优点,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及自我锻炼搭建平台,以提高个人在未来道路上的综合竞争力。

    3.开发家长职业资源,实施自主选择性课程

    (1)学校每学期组织一定数量的“家长有约”活动,利用优秀学生家长资源,使全体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各种类型的职业及其内容,了解工作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产生职业向往。该项活动也进一步拉近了学校、家长与学生三方的距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生涯社区。

    (2)学生到家长职业岗位实践体验。实践体验可安排在学生寒暑假期间,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赋予一定的学分。

    4.开发导师制,开展基于学科学法指导的生涯教育

    (1)每个学生需配备生涯规划导师团队,逐步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指导队伍。学校需聘请专业人士对该队伍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的疑惑可在公开的指定咨询时间内预约任意一名指导队伍里的教师进行个性化咨询与辅导。

    (2)学科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将各学科学法指南汇编成适合本校学生的学科学法指导手册。学法指导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考试答题、知识积累等方法。

    5.落实生涯规划教育宣传工作,制作学业规划手册

    学校可利用每学年的“生涯规划活动月”,制作并向全校学生分发有关“学业规划”的宣传手册。手册内容可包括“我的一周时间管理卡”“目标的管理与达成”“21天习惯养成记”“学习方法小贴士”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使日常活动更具条理性、计划性、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質量。

    (四)实施与构建过程

    1.前期准备

    根据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需提前将方案和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2.方案设计

    围绕生涯规划教育与核心素养的目标,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同时注意设计方案的趣味性,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效果评估

    提前做好评估方案,做到每课必评估、每活动必评估、每阶段必评估,包括月度评估、学期与学年评估,并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改进具体的实施方案。

    五、总结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构建过程。生涯规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未来的人生方向与职业选择。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既不能将生涯规划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新高考政策指南,也不能过于迎合学生而忽视对其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点进行细化,使学生提前进行生涯规划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科学习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等综合素养,从而使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发挥出对不同学科教学的统领作用,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平川.新课改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6):36-38.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3]吴军,乐颖.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真正关注学生生涯发展[J].浙江教学研究,2015(3):8-1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温州,325000)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素养 养成 生涯规划 构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