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初中作文训练不必“谈仿色变”

    时间:2020-05-19 08:00: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近年来高考、中考作文评卷不断加大对套话作文的打击力度,2010年和2011年全国18份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别有10份试卷在作文要求中规定“不得套作”,有些没有明文规定的也在评卷时给予压制。各地中考作文也纷纷跟着高考走,加入“不得套作”的行列。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不敢再指导学生仿写,大有“谈仿色变”之感。甚至有人认为作文不必指导,这样才能写出真情作文来。但笔者认为,初中作文训练不必“谈仿色变”。

    一、仿写是现实的需要

    仿写不等于套作。

    仿写是模仿。古人谓学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真正的仿写不应只停留在“偷字”这一层面上,而应是“偷意”乃至“偷气”,最终“得意忘形”化为己有。因此,仿写是对他人作品进行内化、吸收后的再创作、再创造的过程。

    套作则是抄袭,是学生直接或变相地抄袭别人的作文。前几年高考、中考作文卷中有些考生很喜欢套用烂熟的历史材料,一段苏轼,一段屈原,一段李清照,事先做好准备,临考时就套用现有材料,套用现有结构,然后根据文题在开头结尾略加修改。整篇文章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脱离自己的生活,意假情虚。这种套话作文不能列为仿写。

    仿写是现实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就是获得完美的原料并把原料写成文字的过程。大部分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还不知道怎样写作。不妨先来看看刚入初中的学生谈到写作时的一些真实的感慨:

    学生甲 每次写作文我都是刚开始时不知从何下笔,后来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凑足字数勉强上交。

    学生乙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积累的素材也不少,但是,就是写不好作文,看到作文题目就发愁,妈妈说我这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

    学生丙 我最大的问题是每次作文我都不知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中心突出,语言生动。

    “积累—理解—消化—运用”,体现了学生写作的一般规律,也说明写作应是有梯度的。中学的起始阶段,作文首先应教给学生的是基本的规范,比如文体的规范、语言的规范、表现手法的规范。学生了解了规范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而学习规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仿写。

    套话作文的根源,可能就在于少了规范。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在高考、中考中只好机械盲目地照搬别人的习作,东施效颦,生搬硬套了。

    其实,不仅初学写作者应从仿写开始,就是著名作家也并不摒弃仿写。唐代的韩愈,曾学《史记》而得《史记》之气;宋代的欧阳修,曾学《史记》而得《史记》之神。他们先后成为继司马迁之后的杰出散文作家。鲁迅《野草》中的《过客》就是借鉴了屠格涅夫《门槛》的写作技法;《狂人日记》就是模仿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冰心写《繁星》就是仿照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形式。知名作家都不摒弃仿写,对于刚学写作的初中生更不应摒弃仿写。

    二、仿写不影响创新

    作文仿写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前人早有精辟的论述。刘纳先生曾说过:“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活动都从仿效开始,他们最初的艺术构思总是发轫于从阅读中的启迪。前辈作家的作品对他们走上文学道路起着引领作用,不但开拓着他们的心智,滋润着他们的感受力,而且常常借给他们一些感情模式和表述模式。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的创作实践证明,仿效是一条有可能通向创新的道路,是一种可能实现独创的手段。”胡适先生对此也曾有过论述:“凡富有创造的人必善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创造是一个最误人的名词。其实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从前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仿写与创新不相悖,在模仿中创新这是人的一种艺术本能,所以不必担心模仿会阻碍我们的创造力。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也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来看两篇学生习作。

    一篇是一位八年级学生写的《暑期记忆》。以下是其正文的一部分:

    在高楼林立、人头攒动的小城呆久了,来到广袤无垠的大西北,好似长舒了一口气,整个人的身心竟无比轻松。在这里,太阳格外地精神,铆足了劲去散发光和热;黄河像个自由散漫的小孩,吹着口哨儿向前奔去;行驶于平直的公路上,与你竞逐的车辆竟寥寥无几。打开窗,热浪袭来。放眼望去,那全是连绵的群山和茫茫的戈壁啊!于是,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里自由、随意的气息。

    饶有兴趣地望着窗外。突然,荒芜的戈壁上惊现一堆堆的干草!莫非……我赶忙将发现告诉了导游。没想到,她“扑哧”一笑,说:“这些‘干草’啊,有个贴切的名字,叫‘骆驼刺’……”

    …………

    望着车窗外看似羸弱得不堪一击的骆驼刺,不得不叹服于它们蕴涵的巨大生命力。

    这使我不禁想起一批可爱又可敬的人们:他们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来到西北这片广阔却又贫瘠的土地上大展拳脚。上世纪,他们叫“知青”;如今,他们叫“志愿者”。他们不乏社会的支持,却很少得到家人的理解。他们也爱西北的粗犷与豪迈,但更多的是忍受严寒与酷热。他们怀揣着梦想,希望在这片广阔的天空展翅高飞,为此,他们付出了很多,甚至宝贵的青春。可是,在物资相对匮乏,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北,他们的翅膀略显沉重。有的人,离开了,但更多的,选择坚守。

    这是一群可亲可敬的人们!他们就像是骆驼刺,默默地选择坚守,缓缓地吐露芬芳,最后无怨无悔地奉献青春。

    感动,来自最诚挚的心底。骆驼刺,在我的暑期记忆里,书写了什么是奉献,诠释了什么是最美的坚守。

    车窗外,一株株骆驼刺以傲然的姿态挺立着。它们举着笑脸,摇着巴掌,仿佛在对我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懂得奉献,懂得坚守的人……”

    这是学生在暑假时随父母去新疆旅游后写的一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模仿了学生在七年级时学的张晓风《行道树》托物言志,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写法,但其内容来源于生活,是独创的,情感也是真挚的,源于内心的。

    再来看一节语文公开课上,学生学完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后当堂写的一小段诗歌: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幻妙的城堡。

    生活在城堡中的人们,

    定然都有纯净的心灵。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城堡中欢笑。

    不信,

    请看那片明星,

    是他们眨着快乐的眼睛。

    这节诗歌形式上模仿了《天上的街市》,它是仿写的又是创新的。

    从两位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仿写与创新相对而不相悖。让学生仿写不会阻碍学生的创造思维、影响学生作文的创新、张扬学生作文的个性。

    三、仿写训练的注意点

    (一)仿写应与课文和阅读训练相结合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可以模仿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进行描写的技巧;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借鉴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可以仿效其传神的心理描写。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也不妨提醒学生注意学习借鉴阅读材料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在自己作文时进行仿写。如在指导学生阅读2009年上海市的中考阅读材料《月光启蒙》时,我们可提醒学生学习其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学习回忆式文章开头由现实事物引发回忆的写法,运用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使行文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的写法。在阅读《无价的奖赏》一文时,让学生注意模仿其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的写作技法。

    (二)仿写的作品不一定单指一篇文章

    有人把“仿写”片面地理解为让学生照着某一篇作家作品或学生习作进行作文。其实,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在学生广泛阅读好书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学生就等于请来了很多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有意无意地就能仿到各家各派的长处,厚积薄发,写起文章来自然是下笔如有神助。另外,仿写最好与作文序列训练结合,但也不要刻意地要求其一定要运用哪种写作技巧,如一定要用倒叙、一定要用排比段的形式等。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规定的写作技巧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样做往往会限制学生思维,可能会走入“套话作文”的怪圈。

    (三)仿写应与背诵相结合

    冰心在《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中说:“我还觉得要想写好文章的人,最好能把词句变成你的精兵,用兵的时候,做到指挥若定,心到笔到,想写什么就能够写得出来,这是不容易的。”这确实不容易。要使词句变成你的精兵,就应对一些精美的文章或其中的一些精彩段落进行背诵,这样文章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立意方法就能潜移默化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心中也就有了成功文章的影子可资借鉴,这些成功的因子便被深度迁移到作文中,写作教学就有了起码的精神底子。

    总之,我们在进行作文训练时,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绝不能抄袭,同时也不必“谈仿色变”、摒弃仿写,而是要善于借鉴前人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来丰富学生的表达技巧。指导学生文有所思,笔有所指,从而让他们做到“我手写我心”,尽可能写出个性鲜明、语言生动、活力张扬、事理深邃的好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作文 色变 初中 训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