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马克斯·韦伯对“现代官僚制”的解释

    时间:2020-08-28 07:54: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提到“官僚制”,很多人可能会马上联想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并将其归结为“官僚主义”。事实上,“官僚制”又称为“科层制”,是一个中性词,与贬义的“官僚主义”是两码事。在社会科学领域,“唯一能同卡尔·马克思相提并论的思想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对官僚制的论述最早、最系统,他认为现代官僚制有几个明显特征。

    专业化分工。自亚当·斯密(Adam Smith)以来,分工原则一直是经济学体系的基石。与斯密不同,韦伯从社会学意义上探讨分工,将其与人类理性紧密相连。他认为分工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够消除等级社会的人身特权,解构依附性的社会关系,改变整个社会结构。官僚制组织成员的选拔必须采用考试的方式,以专业素质替代个人忠诚,权力和责任附属于职位而非个人,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化,真正实现了“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地位高下、贵贱之分”。

    等级制。古往今来,等级制不胜其多,但官僚制的等级与众不同。传统上由国王、贵族、自由民、农奴等构成的社会等级,基于人格身份,存有普遍的特权。贵族即使家道中衰,依然可以在荣誉、地位等方面享有平民不敢奢望的优待。官僚制组织中,不同层级的职位按照权力大小和“命令—服从”关系形成金字塔形序列,制度规章赋予不同等级相应的权力,组织成员摆脱了传统的人身依附,实现了人格、身份上的平等。因此,官僚制打破了不同阶层依赖社会等级形成的上下悬隔,为近代以来人人平等的契约型社会创造了先决性条件。

    对法理化规则的遵从。官僚制组织成员服从共同认可的规则,而不是因人而异的举措或领导喜好。组织的构建形成、部门分工、职位设置、成员选拔和奖惩、运作方式都由相关的法律制度(包括成文制度与不成文制度)明确规定。法规要么由组织成员协商达成,要么由上层领导提出,下级成员经过理性权衡而接受。官僚制的规则充满理性,任何成员都要依据规则行事,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无一例外。该特征决定了官僚制组织从本质上说是行政的或执行的工具,而不是政治的或情感的载体,其整体必须服从于民选的政治领袖或所有者(如股东)。

    非人格化。非人格化又称理性化。官僚制组织是规章的体制,而不是个人的集合,所以个人魅力没有用武之地。职业官僚接受上级的指挥和命令,是因为他们要服从法律和规则,而非命令者本身的人格魅力、身份地位和传统习俗决定的社会等级。官僚制的理性特征,消解了传统社会中的个人忠诚,使组织各部门像机器部件一样严丝合缝,减少了运行阻力,大幅提高了效率。

    官僚制组织的管理是以“书面文件(‘档案’,以原件或草稿形式保管起来)及各种文员为基础的”。全体成员及其物资、档案构成“官署”。官署与私宅分离,便于职务活动与私人生活分离,公款公物与个人财产分离。上述分离是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具体体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定历史时期,为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等学科划定了研究范围。

    “一旦获得官职,职务活动就会要求官员付出全部工作能力,不管他在官署中的义务工作时间是否已有规定……公家和私家官职都是如此。”官僚制组织成员是职业的专职人员,他们以自己的工作获得工资并享有工作保障,其生活不再依赖上级的恩赐,可以执著于自己的专业义务。官僚制组织成员接受专业培训,据此得到任命,比其余类型组织中的成员拥有高得多的效率。中立高效的官僚制组织,客观上能够在完成各种任务时保持公正,为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显然,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性的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与中国传统的“官僚政治”几乎完全不同。事实上,官僚制诞生于西欧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迎合并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官僚制满足了工业大生产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复杂化的需要,“普遍的经验表明,从纯技术的观点上看,纯官僚制类型的行政管理组织即独断的官僚制可以获得最高的效率”,而且在精确性、快捷性、可预期性等方面远远超过其他社会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它以非人格化、制度化的特征得到科学理性时代的文化认同。这些都是对传统社会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任人唯亲、下级对上级的人身依附、领导决策的任意性与不可预测性等弊端的纠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遍观现代社会各类组织,“教会、军队、政党、企业、群体、社团、基金会、大学,等等,毫无例外地被官僚制化”。官僚制无疑已经成为20世纪组织理论领域的标准范式。

    官僚制使人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促进了社会平等。然而,官僚制绝非完美无瑕,组织的等级管理原则,往往会造成信息扭曲;法规明确规定了成员的权限和职责,可能会导致对职责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互相推诿;处理公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意味着对事不对人,往往导致官僚式的冷漠态度;强调履行职务活动必须在文件形式上齐全,可能会使文牍主义蔓延,降低处理公务的效率……不仅如此,官僚制更严重的弊端在于解放个人的同时,又把人类抛入了新的“铁笼”,把人当做“齿轮”,摧残人性。韦伯充满悲观地写道:“每当想到世界有一天将会充满着这样一些小小的齿轮——一些小人物紧紧抓着职位不放并极力钻营更高的职位——就像埃及历史的景象重现……真使人不寒而栗。这种对官僚制的追逐真使人绝望透顶……我们已经完全被卷入了这样一种进化过程,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怎样促进和加速这一过程,而是设法反抗这个机器,免于灵魂被分割标价出售,摆脱这种至高无上控制一切的官僚式生活方式,以保持人类中一部分人的自由。”

    韦伯一语成谶,整个20世纪的组织理论及其实践,可谓官僚制发展、完善、解构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工业社会来临,原有的组织不能有效处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纷纷诞生,泰罗(Frederick W. Taylor)、法约尔(Hei Fayol)、威尔逊(T. Woodrow Wilson)、古德诺(Frank J. Goodnow)等管理大师不约而同地主张克服原有组织的散漫无序,提高管理效率,客观上促进了官僚制的建立和完善。自此,组织理论及各类组织在理性化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企业所有者逐渐隐退,职业经理人迅速崛起,各大高校争相设立商学院,MBA学位受到青睐;立法和司法部门的权力受到挤压,行政部门的权力扩张,产生了“行政国家”。

    与此同时,理性化的弊端日益凸显,在许多人眼里,官僚制组织已经成了机构膨胀、效率低下、管理僵化、精英集权、否定民主的代名词。1956年,美国社会学者威廉·H·怀特(William H. Whyte)出版小说《组织人》(The Organization Man),深刻描绘了官僚制组织对人性的扭曲,广受读者欢迎。管理学领域,帕金森(C. N. Parkinson)、本尼斯(Warren G. Bennis)、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等人或者描述官僚制组织的职场百态,或者试图以人性的光辉消解理性的冷峻。韦尔奇(Jack Welch)、乔布斯(Steve Jobs)等企业家的贡献,就在于以其自身的魅力,成功克服了组织的过分理性,缔造了兼顾人性与理性的伟大组织。公共行政学领域,德怀特·沃尔多(Dwight Waldo)描述的“行政国家”不仅未能有效解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问题,反而使社会动荡不安,自身也陷入了严重的思想危机。于是,揭露官僚制内幕、主张公平优先、或者以市场克服官僚制弊端的论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揭露也好,批评也罢,仔细考察就不难发现,无论是现实中的管理运作,还是书斋里的理论探索,实质上都没有突破韦伯式官僚制的理论框架。管理学、公共行政学诞生至今,官僚制就像如来佛祖给孙悟空展示出的广阔世界,各路管理大师在里面纵横驰骋,最终却无奈地发现自己始终没有真正跳出官僚制的手掌。 □

    相关热词搜索: 韦伯 官僚 马克斯 解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