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谈职业教育的“拿来”理论

    时间:2020-09-08 07:53: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首先对拿来主义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拿来”应成为职业教育的理论和行动共识。重点探索了职业教育“拿来”的途径与学习机制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指出借鉴应该多渠道、有选择,而包括消化、吸收、实践、创新等四方面的“用好”是检验“拿来”效果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职业教育;拿来;理论

    作者简介:李峻峰(1977-),男,安徽蚌埠人,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评估工作。米岩军(1972-),女,吉林长春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13-0082-03

    在《职业教育的教育原理论》一文中,姜大源先生指出在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社会里, 不可能存在一个唯一而封闭的职业教育理论。无论是解放论(将职业教育学视为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的学说)、预期论(视为传授未来行动资格的学说)和主体论(视为促进个性发展空间的学说), 还是整体论(综合上述三种观点辩证的概括职业教育),都将会互认与共存于当今范式多元主义的平台。[1]这充分表明职业教育的学说不仅是多学科的,而且是跨理论的。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广泛借鉴、吸收其他领域、不同区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我所用,从而壮大自我。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先生首倡。《拿来主义》一文深刻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教育国人要采取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创新”。[2]因此,拿来主义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创造性的拿。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拿来主义其实一直广泛而深刻的存在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尽管这其中有自觉或不自觉,显性或隐性,承认或否认。所以,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职业教育的“拿来主义”,对于丰富职业教育理论,指导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拿来”应成为职业教育界重要的理论和行动共识

    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只有近20年的时间。其间理论研究很受重视,研究成果也很多,但经归纳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多以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为主,如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美国的社区模式以及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双师型职教师资标准等。借鉴和学习是职业教育的必经阶段和可行方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需要更多的理论创新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职教事业的实践和发展。所以,我国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既要认识到自身理论基础不足和实践条件约束,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发现、利用好自身的后发优势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使“拿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重要的理论和行动共识。

    “主义”是强力推行的主张或学说,它具有极强的排它性。“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所以,对于“拿来主义”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实践检验和现实运用,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职业教育的“拿来理论”。

    职业教育拿来理论的完整体系应该包括借鉴、消化、吸收、实践、创新五个部分,同时这也是实践检验该理论的五个阶段。黄炎培先生说过“办职业教育,万不可专靠想,专靠说,专靠写,必须切切实实去做……譬如学游泳,是要真会游泳,单说一大篇游泳的理论,那里行呢?”[3]从这个角度来看,“拿来”过程进行的五个阶段本身就是在扎扎实实“做”的过程。

    二、探索“拿来”途径的过程就是构建学习机制的过程

    前述对国外先进经验的“拿来”是拓宽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思路,迅速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但这不是唯一途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的过程,是借鉴和学习的过程;拿来的途径越多,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越宽。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各个办学层次都应属于职业教育系统下的子系统。职业学校本身是由学习个体组成,所以从系统角度而言,职业教育本身更需要建立学习机制。不难发现,拿来途径的探索过程,同时也是建立职业教育这一系统学习机制的过程。因此,职业教育的拿来途径即为师法对象:

    (一)师外

    以往国外职业教育被时间和实践检验过的成功经验,我们要积极借鉴;目前国外发达国家职教在做什么,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因此,我们要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理念、课程、教材、教法,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吸收、改造、利用。如对德国“双元制”,要着重学习它的企业参与和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原则;对加拿大CBE-DACUM模式,就要研究岗位对能力的要求,设计针对提高学生能力的课程与训练;对澳大利亚TAFE证书,要研究职业技术岗位就业资格的培训课程设计,特别是企业岗位实习课程的设计与操作等。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学习国外教学的趣味对话多、理解记忆多、考查能力多的特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评价上,要全过程全方位考查学生能力,避免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思维与做法。在教材选用上,要博采众长,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避免一本教材讲到底,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收集、分析、组织资料的能力。

    (二)师古

    从中国古代的生产实践和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用批判的精神加以继承和吸收,从而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注入民族血液和本土灵魂。尽管缺乏完备系统的理论著述,但是中国古代有关工艺思想和工艺规范的阐发却十分丰富,从圣哲的经典文论到工匠的口传艺诀,从《考工记》、《营造法式》、《陶说》、《绣谱》等工艺专著到《辍耕录》、《燕闲清赏笺》、《闲情偶记》等文札笔记,都记录了中国古人有关工艺本体、工艺创造、工艺美学、工艺规范的思考,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精神。如中国古代有关工艺创造的主张,丰富而精辟,包括“因地制宜”、“量体取材”、“因才施艺”、“天工开物”、“审曲面势”等。此外,从古代的孔子、墨子,到近代的黄炎培、陶行知等也都曾从不同侧面对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过可贵的探索,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重新研读这些职教文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师企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同时也应是学习的榜样。职业教育要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变化的把握,对产品需求的准确预测和判断等,吸收内化为职业学校对市场变化的适应,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的准确把握等。此外,行业的标准意识和规范意识,企业的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都是职业教育可以“拿来”并根据职业学校自身条件和特点加以利用,从而打造成为彰显职业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的重要特色。更重要的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要制度性、经常性的到企业深入生产一线实践,将生产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技巧“拿来”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四)师教

    这里指的是职业教育要向其他类型教育进行各有侧重的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总体是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所以与其它类型教育相比,无论理论积累还是实践经验都有着较大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作用和特色,决定了它应为多层次、复合型教育。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中职、大专两个层次外,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性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成为上下贯通的宝塔型体系,从而形成不断向更高层次教育纵向生长的空间和可能。因此,职业教育既要善于吸收其他类型教育理论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消化、吸收和创新,又应在实践层面进行借鉴,如向普通高中、初中的精细化管理、德育工作学习,向高等教育的弹性学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习,甚至可以向幼儿园学习对校内资源的集约利用等。

    (五)互师

    职业教育要大力推动职业学校广泛与同行间进行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根据需要,选择针对专业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技能训练、创业等方面工作突出的学校进行专题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启发思路,不断提高。此外,这里的同行,既指纵向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学校间的交流和互通(如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间、高职高专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间),还应包括不同区域间职业教育学校的横向交流与学习(如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区域内与区域间、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对于职教同行间的先进经验与成功模式,既要敢于拿来,又要尽快拿来,还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基础和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创造性地进行利用。这种互师途径的拿来,还有利于职业学校校内升级意识的提高和校间你追我赶竞争态势的形成。

    三、“用好”是检验“拿来”效果的唯一标准

    上述途径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借鉴空间,但借鉴只是拿来理论在职业教育领域运用的第一阶段,也是相对轻松和浅层次的阶段。消化、吸收、实践、创新是体现用好“拿来”成果的必经阶段,也是更为艰苦的阶段。所以,“用好”借鉴来的成功经验在整个拿来过程中至关重要,“用好”也是检验“拿来”理论效果的唯一标准。

    完全照搬的拿来,就如同鲁迅《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全盘西化。如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教育体制和企业制度,如果没有像德国那样为双元制提供支持则难以成功;学习加拿大的CBE模式,如果职业学校与社会需求脱节而导致市场需求的职业和职业能力需求信息渠道不畅,这一成功经验也难以兑现;学习国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如果人事制度在用人体制和工资待遇还存在重学历而轻能力的倾向,即使许多行业制定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难以很好执行。所以,如何用好“拿来”的成果,需要政府、企业、职业教育三方面的共同思考和共同努力。

    因此,在职业教育运用“拿来”理论的过程中,“师外”不能不根据中国国情,“师古”不能不分析时代背景,“师企”不能不尊重教育规律,“师教”不能不考虑职教特点,“互师”不能不衡量自身条件,否则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有选择、会分析、创造性的“拿来”为我所用。

    最后,我们应该再次体味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同样的,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拿来,善于用好,勤于创新,这是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和重要出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育原理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鲁迅.拿来主义鲁迅杂文选集[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3]尹民.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读札[J].苏州教育研究,2008,5.

    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教育 拿来 理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