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从习近平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浅析当代纪实摄影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意义

    时间:2020-11-21 08:02: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亲自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并称此次是一场召集各领域的艺术家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座谈会。阐明了诸多文艺界当下的思想工作问题,其中既有褒扬,有鼓励,有批评,有教诲,有指引,有鞭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使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在中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在即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应该不为虚,只为实,深入生活,要接地气的理念,在摄影这一领域具体表现而来便是纪实摄影.

    在文艺座谈会上习总书记第一个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在中古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人们在享有一定的物质财富的时候也需要精神文化的提高,就像我们都熟悉的马斯洛理论.一个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首先是在最基础的条件满足了之后才会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的显著提高,也代表着人们在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多,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记录影像者在历史的每个潮流中总是能记录下来这些最经典的瞬间,而就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更多的这是依赖这些影像。换言之.其他的艺术门类和文艺工作也都会在各自的领域中作出贡献,散发光芒.习主席同大家一起分析现状、交流思想,共商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大计。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习主席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刻,很多留存下来的影像也都也都给我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纪实摄影作为一种记录的媒介,它就像一本历史画册,是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他先后多次访问中国,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一次旅行,马克·吕布在加尔各答结识了一位认识周恩来的人,于是,1957年1月,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为期5个月的长途旅行,由此也开始了他和这个国家的不解之缘。马克·吕布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地方,虽然他不会说中文,而且当时外国人是不允许和中国人随便说话的,但是马克·吕布非常喜欢以那种方式和角度观察这里。

    现在,马克·吕布已经先后20多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观察和记录了在这里发生的许多历史大事,用无声的照片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他相继出版了《中国的三面旗帜》、《中国40年摄影集》、《明日上海》等摄影集。当回过头来谈到对自己这些摄影作品的看法时,马克·吕布这样说道:“那些相片只是一些琐碎的细节,它们不代表任何观点或价值判断,更无法为中国历史变迁提供见证。”“而我喜欢拍摄很细节的东西,很多别人所不关注的细节,我觉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细节中的。那些细节和摄影本身都是源于生活的。”正因这么崇尚艺术的,这么接近生活的艺术,马克.卢布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来宝贵的财富.解海龙生于1951年,1990年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谢海龙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其中有广为人所知的《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解海龙的作品改变了中国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的命运。同时也推进了中国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污染》是卢广自2005 年开始拍摄的专题。近5年来,卢广的足迹遍布中国,从中国西部到东部沿海,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两岸,专题的内容不断壮大,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污染现状.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艺术家从生活的不同方面进行艺术的概括,纪实这一类摄影作品将目光投向最广泛的人类生活。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主流大众还是边缘个体,流行前卫也好,民俗风情也罢,善良的、罪恶的,高尚的、堕落的,欢乐的、痛苦的……都被凝结成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被观看,被感叹,被学习,被思考……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一个时代的作品必将是经典的,必将是符合社会核心价值放向,必将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必须是来源于生活的,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光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同时他也是有很高的感悟生活的能力,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习主席对文艺工作的诠释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贴近民族贴近大众生活的.20世纪80年代初,罗中立以一幅《父亲》震惊中国画坛,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引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共鸣,《父亲》中的这位纯朴的农人也许是作者对父亲及终年耕作土地的默默感恩.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历史的升华和反思,作为纪实摄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在我们所要表达的图像会因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而也有所差异,就像苏珊.桑塔格的《关于他人的痛苦》她独有的写作特点和锋利的解剖观点让我们观察摄影是作为一种多元和开放式的视角去评价。

    当一个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去搜集创作素材,并将其转换为具体的艺术形象的时候,一个艺术家的博识和素养以及生活创作环境都会成为其影响因素,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作者简介

    于海宴(1992.1-),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摄影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时代性 浅析 历史性 纪实 座谈会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