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海报艺术“意境”内涵的文化学阐释探微

    时间:2021-01-19 07:55: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在文化学的学术视野中论述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用华夏传统美学“意境”解释了当下海报艺术中“意境”存在的必然;第二,阐明了“意境”观念注入海报艺术的具体原因;第三,本部分是主要阐述部分,笔者从文化学的角度,着力分析了“儒家意境”、“道家意境”、“释家意境”和“民俗意境”在海报艺术中的具体呈现方式和相互关系,力争站到较高的层面对海报艺术进行阐释与探索。因此,本文在海报艺术的创新型构架上有着前瞻性之特点。

    【关键词】儒家意境,道家意境,释家意境,民俗意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高度浓缩的结果,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首倡以来,经历了各个时期文化艺术大家的无数总结和概括,始无定论。但其中对于艺术诸如“意境”的几个层面还是基本一致的,在“情景交融”这点上更是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作为当代设计的海报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自然在华夏文明的影响下,逐步构筑起了以创作者人格和情怀为主体的创作意识。

    海报艺术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历了从单一的迎合受众审美心态到兼收抒发创作者内心情怀的发展过程,这正是海报艺术创作品味在受到华夏本土文化影响下进行的自觉演变,而这场演变的重要推手就是一种西方艺术设计界无法理喻的“意境”观念。

    “意境”范畴的出现,是中国史前文化到上古文化长期孕育的必然结果。“意境”是一个丰富的文化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中的一个纽结。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人的艺术观、人生观等,都可以与“意境”联系在一起。而海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虽然在当下很大程度上受到过西方诸如图形观念、构图方式之类的干扰,但在华人的视觉理念与文化寻源观念下,受众依旧摆脱不了对母体文化情感的眷念。

    而中国文化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网络中走出来的文化。在华夏的传统文化中,自然物无论在形体上还是在气韵上,都积淀着丰富的人化内容。对于人类而言,大自然不仅是其生存的环境和舞台,而且是人类文化的原始产品,即自然物成为人类心灵观照和加工的对象,也于是成为人类情感的象征和寄托心灵的家园;而对于自然来说,人类又成为它的灵魂和主人。于是“意境”就在这种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自然呈现了。而海报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同其它艺术形式在传达观念上如出一辙,这就使得海报艺术的图式呈现自然要充当人与自然的桥梁。

    在传统艺术形式中,艺术家对于大自然不只是浅层的“感”,而在于“悟”。儒、道、释都提倡“悟”,因为“悟”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审美的心态。而艺术化的海报形式传达出的更多感受也是作者内心对于生活的独立认识,它剔开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海报范畴,将对客体的审美转变为对创作主体内心的探索。

    创作主体的人之情感与自然的统一,既是“意境”的本质,也是中国文化的本质,意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作为当代海报艺术家为什么要借图言情,创造意境,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海报艺术缺“情”将丧失生命力,创作之“情”自然揉入。更因为“情”是一种内在东西,只有外化出来,才能成为审美的对象。在(图1)中,艺术家靳埭强先生把对祖国的深深依恋之情通过载体“荷花”与“九九回纹”巧然构接在一起使之自然流露。

    二、海报艺术缺“情”将变得抽象,只有将其具象化,才有审美的价值,如(图2)。

    三、海报艺术“情”寄托于“图式”之中,是受传统“美”的观念所决定的,如(图3)。

    四、海报艺术借“图”言“情”,还与传统的文化“比兴”手法的广泛使用有关。在(图4)中,艺术家对传统的以“竹”喻“神”进行了重新阐释,将汉字竹的笔画与英文“BAMBOO”进行了融合,并把郑板桥的《咏竹》介入其中,这正是作者本人所要表述的一种情怀。

    五、海报艺术中,“图式”本身的美,不仅造就了人类的审美感官和审美心理,而且成为创造者情感的载体和符号,如(图2)。

    除了以上几点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儒、道、释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对于自然的重视,以及渗透在这些文化主体的心理世界中的普泛的热爱自然的满足文化心理,一起熔铸了意境这个美学规范。从这个文化学的视角,我们可以将“意境”划分为:“儒家意境”、“道家意境”、“释家意境”和“民俗意境”。现阐释如下:

    一、“儒家意境”在海报艺术创作中的方式

    所谓海报艺术的“儒家意境”,就是在海报图式与韵味显现过程中以儒家文化精神为指导的艺术意境。

    儒家意境”在海报艺术的具体呈现中,将天、地、人贯通一体从而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它既是审美的“意境”观,又是人生的“意境”观。在海报图式中,构筑了“比德意境”基本形态。这是在孔子的自然比德思想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意境。具有强烈创造者个人情怀的作品,如咏物图式、写意图式多有“比德意境”。

    诸如依据“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儒家语录、梅兰竹菊比德之物、山水星辰松柏寄志之体,等等以此为图式构筑出的视觉呈现,并使之图式具有创作者的人格精神,这正是对儒家文化“意境”的一种全新解释,并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在(图5、6)中。

    以“儒家意境”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当“图”成为儒家文化领域讨论的对象时,它的历史、传统精神以及儒家文化内涵便占有很高的比重。它被注入华夏民族传统审美理想,它的造图方式、图所呈现的类型和图式的效果,正是传统之“图”与隐藏在其背后儒家文化的“重拾”,当现代新锐法则介入其中,并且还构筑了新的图式体系。那种彰显华夏民族审美精神的情感溢于物表,这就是作为现代海报艺术创作者那种深深地“儒家意境”感受。由“物”的集合,构成“景”,“景”之美感,形成了“境”。“景”是客观实在的,而“境”则是主观的反映,是心灵的感受。

    在这类海报的创作中,创作者更趋向作品感受能如同传统“文人画“一般的直观效应,创作的“图”与“物”均不是目的、他们的目的是要创造出具有“意境”的境界。在这里,“图”是“物”成型的依据,“物”是“境”发生的基础、当“图”的儒家文化精神得以表达时,最终由主体引发的意境营造问题便自然凸现。传统文化的意境主要形成于文人心境,宁静悠远。广大海报艺术的创作者,面对现代都市的喧嚣,身处物欲横流的环境之中,能否在海报艺术中为自己营造一个冲淡的高妙“意境”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道家意境”在海报艺术创作中的方式

    所谓海报艺术的“道家意境”,就是在海报图式与气韵显现过程中以道家文化精神为指导的艺术意境。

    承载着道教思想、演化大“道”意象的道教图像是一个巨大的图像艺术宝库,尤其是道教所创建的庞大而神秘的符咒和神真图像系统,是世界宗教文化和图像艺术中的奇葩。符咒图像以(图7、8、9)中结合图形符号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国道教最鲜明、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神真图像隐喻深远的神仙信仰反映了先民超越生存局限的生命律动,推动了道教文化的发展。

    道家文化精神可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便是“道”。道家文化的宇宙图式中,“道”是最高的存在,而“天”、“地”、“人”都是“道”的派生物。较儒家而言,道家文化更强调伦理中的平等亲“情”、强调“无”、强调“母性感知”、强调“物我不分”、强调“如梦感受”等等,将自然和人以一种对等的方式进行无我体验。

    在海报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将个人对于“道”深刻感受以一种无形之“形”进行气质上的描述,似乎一切都没有,又似乎一切又说出来了,这就是其最佳“意境”在(图9)中,作者将一种对于到感受描述在无法言传的图形上,既无物,又无我,但却衍生出一种美妙的意境。

    (三)“释家意境”在海报艺术创作中的方式

    所谓海报艺术的“释家意境”,就是在海报图式与韵味显现过程中以儒家文化精神为指导的艺术意境。

    “释家”文化虽是一种外来文化,但由于东方文化的共性规定,所以,它与中国文化一样,也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在佛教看来,自然风景就是佛的象征,佛的境界。在佛学中,大多是从人与境、心与境和意与境的关系里,论述佛性的境界。佛学意境的最高范畴,便是“空”。在佛学意境中,有二空说,即我空和法空。但是,佛教的“空”不等于道家的“无”。因为“空”中含“有”,而且是含着“万有”。在长期依托道家的发展中,“释家意境”逐步独立,形成了空境、梦境、幻境、虚境等形态。而在空境大师王维手中,依托他的绘画中的意境更多呈现的是“白”之体现,而这正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那种不是没有,而是隐藏在“有”之后的那种观者的自我感知(如图11、12)中。在禅理之中,风花雪月自然万物无一不可入禅,喜怒哀乐人世百态无处不含禅机。

    值得注意的是,禅机在海报艺术中之用图形,并不仅仅与自然现象相连,更重要的是借自然万物,传达思维智慧之心(图14)中,艺术家借助了佛手,并刻意将两手作大小呈现,使得作者要反映的佛之博爱、互助之哲理自然呈现。而在(图12)中,艺术家用了观音妙手、轮转图式以及百家姓的首句姓氏,将世间无常和作者自身对人世的看法很客观的表达出了,这种意境正是佛家哲理中所有表现的一切皆“空”的常理。

    总之,儒、道、释文化与“意境”的密切关系,已为当代学界所公认,特别是在今年海报艺术的创作中,用现代图式构成方式体现其格调的作品越来越多,这正说明海报作为一

    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了视觉、心理佳品。虽其从发生发展看,儒、道开其先,释子助其成,由于华夏文化艺术的兼容并蓄的特性,它们在各自的成长中,虽有独立的图式感受,但越来越多的作品中已经难以界定三者何为。这不能不说是“意境”在海报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一大特性。

    四:“民俗意境”在海报艺术创作中的方式

    所谓海报艺术的“民俗意境”,就是在海报图式与韵味显现过程中以民俗文化精神为指导的艺术意境。(图15、16)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舞台便在农村。在对民俗文化的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鱼水和谐”、“鸳鸯戏荷”、“彩凤双飞”等等民间刺绣里,积淀着十分古老的民俗文化内容。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洋溢着热爱自然文化精神。

    “民俗意境”主要表现在民间艺术中,不仅表现在民歌中,在民间绘画、刺绣、剪纸和装饰图案的主题。如北方民间婚俗中的窗花、鞋花、枕头花、箱柜花和裹肚花中,多有“凤凰戏牡丹”、“鱼戏莲花”、“蛇盘兔”等暗示爱情的意境。类似的“民俗意境”很多,诸如民间绘画中,将儿童、鲤鱼和莲花画在一起,表示“连年有余”的意境;在民间剪纸中,将鱼表示“富贵有余”的意境。

    “民俗意境”也多表现在文人的作品里。因为中国文人大多来自民间;即使出身上层社会的文人,一旦失意,也常常到民间去寻求安慰。在文化作品中,如将公鸡与灵芝画在一起,表示“吉祥如意”的意境;将佛手、桃子和石榴画在一起,表示“多子多寿多福”的意境。

    综上所述,所谓的“儒家意境”、“道家意境”、“释家意境”和“民俗意境”,都是相对而言,即是指它的主导方面和特点。其实,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和民俗文化往往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意境。因此,与西方不同,中国只有文化,而没有宗教。所以,正如皎然所云那样,在“意境”范畴里渗透着儒、道、释文化的内容,几者互相融汇,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古风.意境探微[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2]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

    [4]朱良志.大音希声-妙境的审美考察[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5]李浴.中国美术史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

    [6]张法.美学的中国话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注:本文系“基于海报设计向文化性艺术性意境转型的实践探索研究”项目申报铺垫性子论文

    作者简介:

    戴萌(1976 -),女,湖北武汉籍人,硕士,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讲师,主要从事视觉形与设计理论态研究。

    叶佑天(1976 -),男,湖北孝感籍人,硕士,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设计理论、实验动画艺术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学 阐释 意境 海报 内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