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从义乌非洲客商感知的角度看中国形象塑造

    时间:2021-01-20 08:00: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中非关系在传统友谊基础上日益发展,双边经贸合作近十年来得到井喷式发展,在中非双边关系发展过程中“中国形象”塑造意义重大,而这一工作在非洲大陆面临西方媒体不利宣传、中非政治文化分歧等挑战。通过在义乌的非洲客商对中国的感知调研发现:多数非洲客商来华前对中国了解片面、陈旧,经过在中国的亲身经历,非洲客商对中国的感知变得清晰、立体,对中国人民、居住环境、商业机遇等认同感很强。我国应将这些非洲客商的中国经历和故事传播给更多的非洲民众,从而让更多的非洲民众了解中国,促进中国形象提升。

    [关键词] 中非关系;中国形象;感知;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 F820 [文献标识码] B

    中非关系在传统友谊基础上日益深化,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成效显著。特别是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双方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非全面友好合作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中非经贸合作以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出发点,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自09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和新兴投资目的地。2000年中非贸易额仅为100亿美元,2015年底中非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预计2020年中非贸易额达到4000亿美元。

    一、中非合作过程中的“中国形象”课题

    国家形象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即别国对该国的总体印象和看法,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政府观点、学者评论和民间(包括非政府组织)印象[1]。国家形象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全球传播时代的来临,世界主要国家国际形象的全球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良好的全球性形象对大国软实力的提升越来越重要。国家形象与一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内关系着国人对国家的整体认同感,影响着民族的尊严感、归属感以及凝聚力,对外关系着其他国家和民族对本国的接受与认同度,影响着一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2]。国家形象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资本,中国的崛起需要良好的国家形象,以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融入世界的认可、接受乃至欢迎[3]。在中非关系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强本中华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我国整体形象对非洲才就越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非洲国家是否愿意向中国供应石油,以及中国公司如何打入国际市场,这并不仅仅出于双方的经济考量,也同中国和谐文化的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非洲现在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市场,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来源地,也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重要舞台。因此,在非洲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对增强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政治影响意义重大。

    二、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在非洲面临的挑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伴随着中非关系中“中国形象”塑造这个重大课题建设的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诸多困难和挑战。中非关系研究者们从西方媒体宣传、中非政治文化分歧和非洲媒体报道、我国企业行为规范和国民素质提升三方面对这些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方面,不断扩展的中非关系对现存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震荡性影响,欧美认为中国等国家是非洲的新来者或局外人,将对西方在非洲的利益构成威胁。以互联网、卫星电视、移动通信等为主要代表的全球性传播手段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作用十分突出,但“西强我弱”是目前全球传播格局的真实写照,我国大多数媒体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更无法和西方强势媒体相比。西方媒体在自身国家在非利益空间因为中非关系发展受到一定缩小的时候,放大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的一些负面问题开展宣传,使得不少海外民众尤其是非洲民众形成了对中国不利的国家形象。中国被认为是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破坏非洲环境、冲击非洲本土市场的“殖民国家”,是鼓励非洲“暴政”和忽视人权的“专制国家”,是单方面输出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傲慢国家”[4]。这种印象不但影响中国全球形象提升,影响这些国家对中国企业和组织的开放政策,也影响中国全球范围内的利益拓展。

    另一方面,中非在民主、人权、主权等政治文化的分歧明显;新一代非洲领导人大多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对西方的政治文化有相当程度的认同感,在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感上易受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非洲媒体对于中非关系的报道也不尽是正面报道,在分析非洲媒体对中非关系报道后发现,虽然非洲国家对中非关系报道的数量和倾向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负面报道的内容却趋于一致,负面报道涉及民主价值观、社会责任、贸易和投资[5],这些负面报道也使得非洲国家民众形成了对中国负面认识的固有思维。

    此外,中国少部分企业和个人在非洲也存在不当行为:2013年5月南京一学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上了“到此一游”;有些中国企业忽视了对当地民族特点、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企业行为中存在着与其相背离的情况[2];2010年10月,赞比亚南部一处民营中资煤矿企业发生劳资纠纷,中方管理人员对正在抗议恶劣工作条件的工人开枪,导致12人受伤,该事件被赞比亚当地视为无视劳工法律、侵害劳工权益的恶性事件,这些企业和个人行为也客观上增大了“中国形象”塑造工程的难度。

    三、义乌非洲客商感知的中国形象

    从宏观上来看,中国形象塑造在非洲面临西方媒体和非洲媒体负面宣传、政治文化差异、少数中国企业和个人行为不当等挑战。从微观上来说,中国形象塑造工作需要我们深入到非洲民众中去,了解非洲民众对中国的具体感知,认识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判断非洲民众心中的中国形象与我国的真实面貌是否一致,剖析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方法。

    作为中非经贸往来的积极参与者,在华非洲客商感知的中国对于我国形象塑造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不仅是中非合作交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中非友谊的桥梁和传播者。珠三角的广州和长三角的义乌以其浓厚的商业氛围和丰富的商品种类吸引了大量非洲客商。据统计,广州有10万左右的非洲商人常驻,来自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非洲商人常驻义乌,每年临时入境义乌的非洲客商达8万多人次,本文选取在义乌的非洲客商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感知的中国形象。

    (一)来华前的中国印象

    访谈发现多数在义乌的非洲客商来华前对于中国的认知较少,仅通过社交网站、功夫电影、朋友介绍等少数渠道获取了一些片面的、过时的中国信息,中国形象在他们心中是模糊和缺乏立体感的。

    来自肯尼亚的瑶瑶(中文名)描述道:我经常访问我们国家的社交网站,肯尼亚的年轻人,他们跟以前的我一样,不了解中国,他们评论中国的言论是非常荒谬的。一个肯尼亚的年轻人在社交网站上评论:“我不想要去中国,因为它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对于这位年轻人我感到很遗憾,因为他没有真正的了解过真实的中国。由于语言障碍,大多数非洲人了解真正的中国,许多关于中国的纪录片都是中文配音,多数肯尼亚人理解不了。在肯尼亚,当你谈论中国时,多数人只知道成龙,中国老房子,朝代和寺庙,战争和功夫。这是他们仅知道的一点关于中国的信息。他们不知道上海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他们也不知道像广州、深圳、天津等很多现代而有趣的城市,他们甚至不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来自几内亚的阿米娜说,来中国前他是通过看成龙的电影了解中国的,他觉得中国人穿衣服就像影片中的成龙一样,穿着古代的服装。苏丹的安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来中国前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几张照片,一些旅游方面的图片和景点简介,他觉得中国应该满大街都是自行车,建筑应该都是红砖绿瓦,像故宫那种屋檐两边上翘的。几内亚的伊布来华前听朋友说广州和义乌商机多,便来华闯荡,其他的信息了解很少。

    (二)来华后的中国感知

    经过在中国的亲身体验及与中国人的相处,随着他们对中国了解的加深,中国形象在非洲客商心中渐渐丰满、立体起来,各类美妙的中国故事像友谊种子一样也在非洲客商心中生根发芽,为中非人民的友好交往结出了累累硕果。

    中国人友好、善良,家庭观念强。肯尼亚的特瑞萨来中国一年后,对于中国人及其的生活,她的描述是:我学了很多,我认为中国人都很善良。在我住在中国的一年里,我去了河北、湖南,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等地方,他们都很欢迎我。中国人的生活非常有趣。晚上,我经常会去公园散步,我观察到中国的家庭观念很深,你可以看到整个家庭(父亲、母亲和他们的子女)他们在公园跳舞、唱歌和聊天。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家庭观念,有一句谚语说,“慈善始于家庭”或“团结的家庭让一个民族更健康。”这让我很想把这种家庭理念传到非洲,非洲家庭并不是很重视这种理念。对比肯尼亚和中国文化,肯尼亚女士不喜欢结婚,因为肯尼亚的很多男人都没有责任心。大多数的肯尼亚女士们,尤其是住在城市地区的女士,她们更愿意有一个或两个孩子,靠自己抚养。就我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健康的,我觉得我们民族要向中国学习这些家庭理念。马里的劳拉说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中国的,有些不适应,但是周围的中国朋友很热心,很有人情味,帮她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在她眼里,中国人也很勤劳,一大早街上就有人在干活,这让她越来越喜欢在中国的生活。

    适宜居住,充满商机。中国较之非洲更好的居住、治安环境,给在义乌的非洲客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肯尼亚的瑶瑶对于中国的交通和治安赞叹有加:自从我来到中国,我很羡慕中国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医疗设施和良好的社会治安。去年第一次来到北京,北京的交通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么大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却井井有条,地铁、公共汽车都非常方便,而且很便宜。在北京我是第一次乘搭地铁,是一个很难忘的经历。由政府管理公共交通的方式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肯尼亚的首都,堵车非常严重,那里的公共交通是由私人控制的,这使运输系统非常混乱,每一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会惹来许多麻烦和一肚子气。另外,中国的治安也很好,我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偷。当我乘火车时,我可以离开我的行李去购买食品,没有人会动我的东西。这在我的国家是不可能的。我们甚至一步也不能离开你的孩子,因为你随时需要担心他是否会被人抢走。在中国的夜晚,你可以自由地去外面,没有人会碰你。在肯尼亚或博茨瓦纳,晚上8:00以后每个人都得守在家里,否则很有可能你会被抢走所有的东西。我记得我在博茨瓦纳的一次经历,那天我的车坏了,我从工作的地方独自走路回家,那是晚上九点左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我被抢光了我的一切,包括我的护照、我女儿的出生证和我的钱,直到今天,我想起这件事还心有余悸。在肯尼亚和非洲的许多地方,人们持枪是很常见的,杀害甚至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是在中国这种事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我觉得如果非洲能从中国学得一点安全管理的经验,都会令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此外,遍布城市的穆斯林餐厅,义乌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品类丰富的商品,也令在义乌的非洲客商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在义乌,我可以在稠州路和商贸区里吃到很多十分正宗的穆斯林饮食,见到许多非洲朋友,每周也可以和家人朋友到江滨路上的清真寺做礼拜,这让我感觉在义乌的生活很便利。”布隆迪的拉雅说。希拉来自马里,2001年第一次到义乌,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为非洲多个国家客商采购义乌商品。希拉说明了自己来义乌的原因:义乌小商品市场一个柜就可以装六七种产品,几十种产品,那时候非洲客户刚刚发展,没有大笔的资金,每一个柜拿一部分货,所以他觉得在义乌做生意很方便。义乌小商品市场不仅为希拉的生意打开了方便之门,更是了他新一段的人生之。在过去14年里,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希拉让自己曾经的人生梦想变为了现实。希拉刚来的时候28岁,没有什么钱,刚刚开始做生意。他说要谢谢中国义乌,他这里开起了外贸公司,还有10来个员工,自己在这里买房子,他感觉自己现在是半个中国人。

    服务周到,身份认同感强。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留学生杰西在调研在广州和义乌两地的非洲人商贸活动后指出,广州在人员管理、人性化服务等方面需要向义乌学习[6]。义乌给外商提供的服务确实受到了非洲客商的欢迎。2016年7月,义乌市社会保障市民卡服务有限公司对15名常驻义乌外商发放了首批外籍商友卡,他们将享受义乌市民的同等待遇,这在国内尚属首次[7]。“这张卡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义乌这座城市的包容。以前,我们每个外国人都需要随身带着护照,不仅容易掉,而且天气热,出了汗还容易损坏护照。有了这张卡,我们以后就不用随身带护照了,在义乌需要办什么事情,出示这张卡就可以。”塞内加尔商人苏拉拿到自己的商友卡后说到。义乌市第二届“商城友谊奖”获奖者艾哈迈德是来义创业、生活多年的苏丹客商,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艾哈迈德热心义乌社会事业,将这片助自己实现梦想的热土当成了第二故乡。但凡有苏丹商人在市场采购时遇到难题,都爱找艾哈迈德居中调解。2015年4月,艾哈迈德受邀加入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一名外籍调解员。在这里,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善于调解纠纷的特长,顺利帮市场经营户收回了300多万元的货款。艾哈迈德十分珍视外籍调解员这一身份,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苏丹商人来义乌做生意,并尽量减少纠纷,使双方继续保持诚信友好的贸易关系。”

    结语

    中国的亲身经历让非洲客商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从模糊、片面、陈旧变得清晰、立体和现代。在义乌的非洲客商感知的中国人民是善良、友好、热情的,在他们心中,中国是一个美丽、宜居、充满商机的国家,许多非洲客商把义乌、把中国当成了第二故乡,这里有他们学习的故事,奋斗的故事,生活的故事。在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在华非洲客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他们在中国的各类故事制作成短片、介绍册等材料,用非洲各国当地的语言把这些中国故事传播给广大非洲民众,让更多非洲民众加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感;另一方面,针对在义非洲客商的调研过程中,也有部分非洲客商提出受到肤色歧视、公众场合大声喧哗、环境污染等不悦体验,今后也需加强非洲客商在华负面感知这一课题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李安山.为中国正名:中国的非洲战略与国家形象[J].世界政治,2008(9):6

    [2]郭秋梅.中国在非跨国公司与国家形象[J].开放导报,2012(8):37-38

    [3]罗建波.中国对非洲政策与国家形象塑造[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9):18

    [4]肖丽丽.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及舆论应对[J].对外传播,2011(8):47-48

    [5]周玉渊.非洲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影响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2(11):86

    [6]杰西.中非关系视野下的在华非洲人商贸活动研究——以广州和义乌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32

    [7]张枝昶.义乌外籍商友卡享受当地市民同等待遇在国内尚属首次[EB/OL].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jhnews/201607/t20160727_1800623.shtml

    [责任编辑:潘洪志]

    相关热词搜索: 义乌 非洲 角度看 感知 中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