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构建

    时间:2021-01-21 08:03: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基于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我国政治主体性构建的路径: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主体性构建的基础;构建与完善公民政治參与平台;推动公权力与公民自由权利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政治主体构建;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063-03

    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人的政治主体性构建在社会民主政治实践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诉求,它不仅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动力,而且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价值。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和完善的今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主体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是由于特殊的政治和历史因素,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政治主体性的构建也必然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对“人”的优先思考和科学认识,必须将“人”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主体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一、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构建的背景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对人的主体性的深刻认识,并且提出了“人不仅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主体”的科学论断,首次将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的立足点,并通过分析人的实践活动中的能动性,深刻揭示了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认识为当代中国确立“以人为本”的政治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对于人的主体性论断指导我们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必须将人的发展置于核心位置;同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论断也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从“人”的核心利益出发去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矛盾。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民主政治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内涵所在。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发扬人民民主政治,人的政治主体性逐渐得到确认。发挥政治主体在当代中国政治实践中的自觉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诉求,同时也是我们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政治的文明程度是政治主体性的实践反映,所以构建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政治主体性,满足人的政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十分必要。

    最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转型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政治主体性的构建。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将我国社会从贫穷带向了富裕和美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历史的确认,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发展水平的适应程度还不是特别高,所以进行政治主体性的构建有着促进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此外,当前我国社会改革步入深水区,社会面临历史转型的巨大压力,同时国际上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坚持中国精神,发扬中国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主体性成为当代中国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

    二、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构建的路径

    政治主体性的构建是一项包含历史色彩和时代色彩的系统性工程,所以要进行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就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发展路径系统,也就是说依据某种逻辑结构进行科学的、有层次的系统化构建。我们明确的是要进行政治主体性的构建首先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其次需要有政治主体的自觉意识,实现政治主体在良好的民主政治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就能够有力地推动我国政治主体性的积极构建。

    (一)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主体性构建的基础

    对于政治生态环境的构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深化;二是精神秩序的重构。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以及经济制度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着政治以及政治体制的发展状况,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步入深水区,不断深化和巩固市场经济体制,使之能够与我国的政治发展情况相适应是政治主体性构建的一个本质诉求。所以,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经济制度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优化,努力为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其次,需要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所以进行精神重构就势在必行,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我国的社会精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通过对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重构努力营造良好的精神秩序,良好的精神秩序是我们进行政治主体性构建的思想基础。

    (二)平台搭建——构建与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平台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党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但是主体意识在国家层面上仍然表现为弱势心态,所以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进行政治主体性的构建需要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搭建良好的参与平台十分重要。首先通过基层民主政治改革持续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基层民主的优势在于为公民提供了有效的政治参与渠道,有利于公民主体意识的增强。当前我国社会基层民主管理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民主实践形式不断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所以接下来在基层民主管理上应该尽量为其自由而有秩序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减少行政干涉减少政府部门在基层民主管理中的行政影响,确保每一位公民都能够积极地进行政治参与。其次要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国家的体制架构模式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权利配置情况,所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非常重要。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应该明确人大的权利范围从而实现对政府有效的监管。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建立现代政府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空间。

    (三)推动公权力与公民自由权利的协调发展

    权利与权力是一对联系十分紧密的政治学概念,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表现,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泛,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人的本质属性等多个方面。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公民的自由权利都被严重的忽视或者扭曲,甚至是置于公权力的对立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民的自由发展也成了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积极协调好公权力和公民自由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极大地解放了公民的自由权利,满足了公民利益与公民发展的真正诉求,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依然要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确保公民的自由权利。此外由于公权力的存在在根本上仍然是保障公民的自由发展和核心利益,民主的发展目标也正是公民权利的自由发展,所以必须积极妥善的处理公权力与公民自由权利的关系。

    三、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构建的形态

    在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诉求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也就是说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政治主体性构建的最根本政治保障和政治途径,这其实就是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构建的形态。

    首先,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我党执政的合法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核心的执政力量,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这种政治领导形态的外在表现就是: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执政地位,党执政的集中体现就是党的领导。其次,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质,我们党从诞生以来就一直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可靠的支持者和保障者,永远将人民利益和人民的自由、平等、完善的发展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我们党的领导实质就是通过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广大的人民群众,依法进行国家事务的管理,最终达到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政目的。再次,要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就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能力,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非常重要,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提升:一是通过规范党和国家权力中心的关系,在民主制度的框架内充分发挥人大的积极作用,通过将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来实现执政能力的提升;二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尊重和保障宪法和法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权威,提高党和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和管理能力;三是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提升党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机制。提高党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也是确保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最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完善党内民主才能為更广泛的人民民主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够推动人民民主的健康、有序发展。

    由于政治的文明化程度与政治主体的实现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政治文明取决于政治主体性的良好实现,但最终决定于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实现和受保障的程度,所以必须通过制度的优化和政治的合理运作,将政治主体性的本质诉求转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实践。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社会整合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日益增强,制度建设作为政治对现实要求的积极回应,对于我国的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多年以来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是与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整个政治制度框架内不仅有时代因素和历史因素,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民主精神。尽管当代社会背景下,我国的民主价值形态已经得到了制度保障和政治实践的深刻确认,但是民主实现形式或者说是政治主体性的构建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四、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构建的意义

    构建政治主体性对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首先,一方面政治主体性的构建使得更多的政治主体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这就会极大提升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另一方面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可以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对于民主政治形态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政治主体性的构建过程实质上就是民主政治实现、完善的过程。其次,在当代中国进行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对于完善我们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的理性构建,能够有力地推动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以及一系列的政治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善,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政治管理制度的合理化将成为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财富。

    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的构建能够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首先政治主体性的构建有利于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解决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矛盾,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其次,基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哲学关系,中国特色政治主体性的构建,能够紧跟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且与之相适应,通过完善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最后,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加快推进政治主体性构建,能够最大限度地弘扬中国精神,实现对中国精神秩序的重构,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气氛。

    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对于公民个人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政治主体性的构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使人民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主人,从而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次,进行政治主体性的积极构建,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权,实现“人”的真正价值。最后,政治主体性的理性构建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政治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将有利于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政治主体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振亚.人的政治主体性建构的理性自觉——解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另一种视角[J].政治学研究,2005(5).

    [2]陈思聪.论我国当代公民政治主体性的建构[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王芬.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及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4]杨琅玲.公民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

    相关热词搜索: 主体性 当代中国 构建 政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