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汉代文字瓦当之书法神韵

    时间:2021-02-08 07:53: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瓦当是融书法、绘画、工艺和雕刻于一身的“实用主义美学”的产物,其至晚在北宋时就见于著录。北宋以来,收藏家与致志研究的专家学者不乏其人,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本文从中国书法角度探讨汉代文字瓦当的美学精神。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画像纹样被发展得形神皆备,而且文字瓦当迅速风行并在数量上占据了主要地位。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仅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可以更加鲜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意识状态。

    汉代建筑较秦代更加普及,不仅皇室贵族的宫寝日趋豪华,一般士庶平民的居室也逐渐普遍地变得舒适美观起来。又因厚葬风俗,当时的人们事死如事生,墓室的建造规模也越来越大,出现了针对具体建筑进行专门纹样的设计并设窑烧制,使这一时期建筑装饰工艺和墓室装饰工艺在艺术上取得空前的成就。

    于是,作为装饰建筑物的瓦当充分调动和开掘了艺术家的才智——以相应变形的文字去吻合碗口般大小的空间,创造了既实用又寓书寓画的独特艺术品类。从西汉京师仓出土采集的瓦当来看,其大都刻铸有可识性文字。瓦当的铭文内容,涉及面很广,可分为很多类,有用于纪事的如“汉并天下”;有用于宫殿的如 “蕲年宫当”;有用于官署的如“都司空瓦”;有用于仓庾的如“京师仓当”;有用于私宅的如“吴尹舍当”;有用于冢墓的如“长久乐哉冢”;也有用于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如“长乐未央”。此外还有专用于关隘、祠堂和反映汉赋等方面的作品。汉瓦当以品类多样、文字内容丰富、书法精美在书法艺苑中独树一帜,为书法艺术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汉代之所以出现大量的文字瓦当,也是与书法的发展历史分不开的。

    汉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自觉期,书法逐步摆脱了实用的意义,而走向纯美的艺术境界,从而铸就了书法大盛的时代,同时也是书体大备的时代。汉代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生产与发展经济文化上,在文字的使用上一反常态,一改用笔繁琐、拘谨、速度慢的篆书通用文字,而吸纳秦诏版那种自由风格。变用笔“裹锋前行”为“逆入平出”,将圆转勾连的曲线改变为平直方正的笔画,变圆为方,结体由长趋扁,形成了“汉隶”“以趣约易”的独特法则。

    汉人在古隶的笔画中又加入了富有律动的“波磔”的修饰成分,意味着“人的生命过程与运动过程都在书法作品里开始找到了线条的对应……而且是一种规律与自由之间的吻合”,遂产生了分书。分书较古隶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更为散逸奇纵,据史料记载,汉代不少帝王将相都擅长书法,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当时社会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文字热”。所以,将文字刻于砖、瓦当、器物等是汉代文字审美向书法作品作为纯粹的欣赏品递进的重要前奏。

    遗憾的是,为汉代文字瓦当书写稿本的作者,都不涉“物勒工名”之风,无一留有名款,使我们如今已无法了解他们的姓名和在当时的社会身份。但是根据他们谙熟地运用已不再流行的篆书和具有高超的书法技艺这两点分析,我们足以得出他们绝非是当时一般以出苦力为生的工匠,而应该是当时的一批书法高手的结论。

    汉代文字瓦当分纯文字与图文兼并两类。文字书体大致有小篆、隶书、鸟虫篆、缪篆、龟蛇体,但以篆隶为主,且多阳文,阴文很少。其字有通假者、谐音者、省文者、上下左右互位者,往往一字多变达数十种,且字的排列也不拘一格。无论在书体的迥异、次序的不同、字数的多寡等方面,汉瓦当文字均在当面规范内圆转勾连,随意屈曲,布局千姿百态,既寓意又传伸,体现出了书法美学的精神。

    “书肇于自然”

    瓦当文字中的鸟虫篆书,似鸟虫形象,生动活泼别具一格。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图案化、装饰化,是从春秋末期开始的。出现了与绘画相似的字体,有的在笔画上加些圆点,有的故作波折,有的在应有的字画之外附加上鸟行用以装饰,这便是后来鸟篆、虫篆的起源了。其特点是用鸟形的特征构成基本笔画而成字,极富装饰性。如“永受嘉福”(图一),“千秋万岁”中“千”与字于瓦心皆作飞鸟状,离奇、诡异且有致。这种似字似画的风格,反映了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动植飞走,其动态与静态之物都是文字取法的对象,故文字之形体与自然物真实的形体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最古老的文字中多半是象形字,就是以线条模拟世间万物的外形特征。摹拟自然现象的,

    许慎《说文解字》揭示了中国书法的象形意义。这种相形意义首先来自于对文字起源的理解。“古者庖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像于天,俯则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许慎借用了《易传》的说法,强调了中国文字的本源在于象形。“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正因为中国文字有模仿自然物象的特点,所以它从一开始起便具有造型艺术的某些特征和审美的价值。这种主张开启了后来“书画同源”的理论。

    鸟虫篆书的瓦当文字正是对自然物的描摹,更加彰显书法艺术变幻莫测的态势,无疑是基于文字与自然景物相通的观念。但这种描摹并不排斥主观意愿在构成文字中的作用,而以抽象的点画来表现物象,并加以组合,既“师法自然”又融入了创造者的思想感情,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瓦当文字的创造者以智慧之眼观察、捕捉、体味自然和人事中一切符合客观规律性,可以令人愉悦的生动形象。在当面上自觉地创造性的运用和谐、对称、均衡、变化、统一、古拙、淡雅、秀逸,雄奇等技巧展现文字瓦当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阴阳虚实”

    “虚实”观念是中国道家学说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老子》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在中国古人的意识里,“虚实” “阴阳” “刚柔”相互转换“为天下式”。《周易·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自然不停的运动规律。阴和阳是构成这种规律的两个基本要求,阴阳互相对抗,互相渗透,便产生了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瓦当文字的创造同样也受到了这一观念的影响。正是因为受着阴阳虚实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瓦当文字才富有了中国书法的民族精神。同一文字的瓦当当面变化多端,有的“千秋万岁”,瓦当边框粗犷浑厚,文字却空朗轻灵,对比强烈,刚柔结合;还有的“万岁千秋”,“千”字因笔画少,作“双勾”处理,与其他文字虚实结合,相得益彰、独具匠心或者“秋”字大胆删减,干净利落,似有非有,若隐若现,回味无穷,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观念,并对后世书法艺术影响深远。

    “阴阳虚实”观念的根深蒂固,使文字瓦当艺术的创作体现了时代的思想和艺术审美风尚,开始了书法创作追求“意境”的艰苦探索。不仅讲究当面文字灵变、夸张、错落的造型及空间的布局留白,还将瓦当放置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来追求整体的和谐的“意境”美。瓦当布于屋檐,从早到晚都可见到阳光,由于光照的强弱、角度的反差、色彩的明暗,再加上瓦文阴阳凹凸的衬托,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美感。文字美的基础在于功力、气势,而文字瓦当作为建筑物的装饰部分与庄严宏伟的高大建筑相陪衬,相感染,就更显得肃穆。融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于一体,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美。正如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说:“书法具有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个性的美”。而且,不同的建筑物,不同的地域,文字瓦当具有不同的风格。这样,不论是书法还是建筑物本身都会更加显示出具有个性的美。

    “自由创造”

    中国书法常与诗、画配合在一起,文字瓦当也常用来书写富有情趣、祝愿、祈祷等含义的吉祥用语,或与图画结合相得益彰。书法便借着文字或绘画的内涵创造出更深更美的意境。

    瓦当往往在文字之余配以图案及乳钉等物,字为画添趣,画为字增色。例如“冢上”(图二)、“雀纹宫”等,虽字少却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无单调呆板之感;“年宫”当,曲折方正的文字和三个单线云文相映成趣,极富装饰风味;“长乐富贵”,文字与图画布局合理,搭配得当,毫无杂乱之态。

    瓦当圆圈的形状,因记载文字字数的多寡,而将其圆形分割为半圆、扇形或错落有致不拘一格,极大地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以万变应不变,获得了出神入化、神采飞扬的文字变形。突破了普通、普及意义上的结构架制,字入半圆,或扁或长,或半弧圆半方长,或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字入扇形,或右长左短,或右短左长,或间圆而方,或间方而圆,在变化中追求本质的和谐。瓦当文字的奇特形体正是被固有的空间形式“挤”出来的,大束缚造就大自由。这是充满全新意趣和生命力的创作,也是空前绝后的自由创作。

    可见,瓦当文字的排列组合千变万化,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

    汉代文字瓦当品类丰富、书法精美、字体多样、千变万化,淋漓尽致地阐释了中国书法的美学精神。“书肇于自然” “阴阳虚实” “自由创造”等理念的恰当运用使文字瓦当充满天真烂漫、意趣盎然的审美风尚,成为书法艺苑中不可多得的独特的艺术品类,令世人叹为观止。

    责任编辑:羽翔

    相关热词搜索: 瓦当 汉代 神韵 书法 文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