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凌云健笔意纵横

    时间:2021-02-08 07:56: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孙信德

    1934年生于浙江奉化,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20世纪60年代书法即蜚声书坛。曾出版《怎样写楷书》一书,深受读者欢迎。70年代,上海书画出版社约其编写《金训华日记》楷书字帖,印数达182万册。从1993年起,应邀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书法教师。后于日本、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览。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百幅书法庆世博的专题展览。进入新世纪,应邀于江苏美术馆、深圳雅昌美术馆举办展览,全国新建的各大名人纪念馆、旅游胜地、寺庙等多有其墨迹及碑刻。传略载入《历代书法名人大辞典》。

    孙信德老师是书坛大家,是我仰慕已久的书法前辈。在闯上海滩之前,我对孙老的作品就已熟知于心,其大名早也如雷贯耳。

    丁酉年重阳节前,我和画家贾运武先生一同前往孙老位于虹口区的工作室拜望,一进门,便看到孙老正在伏案工作,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令人敬仰。孙老见我们到来,连忙让座、沏茶。和孙老寒暄数语,他便直言近期准备出本书,嘱我写几句,着实让我减惶诚恐,受宠若惊。

    孙老书法是真草隶篆诸体皆善且佳者,这是我对孙老书法作品的直观感觉。孙老八十大寿那年,在上海市图书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我听闻后欣然前往。一进展厅,四壁悬挂着百余幅书法大作,琳琅满目,真草隶篆各种书体错落其间,或横幅,或竖幅,或长卷,或斗方,或巨制大作,或精制小品,或单字榜书,或精典经文,等等,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对我来说每一幅作品都是—种震撼、—种鼓舞、—种鞭策,更是—种赏心悦目的享受。虽然当时展厅的人很多,也很嘈杂,其场面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孙老作品的认真观摩和学习。我真的是很兴奋,这是大家之作,是扛鼎之作啊!因为来上海这些年,大大小小的展览也看过不少,让我为之动容者仅此也。

    当今书家能通诸体者少,通诸体而诸体皆精美者少之又少。往往是通—体而其他一两种字体勉强辅助而已,即便是当今书坛声名显赫之人也难做到诸体皆佳者,更别说书协、主席之官员书家、政客书家等,就包括学院派的书法专业之博导们也不敢夸海口说有如此本领。但在孙老的作品展览中,我看到了传说中的全能书家。儿时在老家曾听到过“双手能写梅花篆,各种书体皆善佳”的戏文,但在我真正见到的书法前辈中, “真草隶篆皆善佳”者,真的没遇到第二人也。

    孙老虽非是书协官员,但他对书法的感觉和领悟比之书协专职官员们更专业、更深刻、更通达。宋人晁补之说: “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也。”书法难能可贵的就是—个“妙”字,而对“妙”字的领悟,不是说写几年字便能得到。这必须有博大的胸怀志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学的充分理解,以及长达数十年的书法积累等,方能对此“妙”字有所认知。唐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说: “如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所便。”如此讲来,书法诸体不难学,但又十分难学,因为书道虽一,然性分各异啊。

    孙老的书法作品多呈大气磅礴之势。虽说是诸体皆佳,然我认为尤以其楷书为第一。如何认为楷书第一?且听我慢慢说来。楷书始于魏晋,在其之前,篆隶草等字体都已盛行,由于其难写难认,至三国之后便渐渐失宠,被楷书取而代之。尤其是到盛唐,楷书便成了官方书体,直至今日亦然。

    我不了解孙老的人生发展之迹,但就从其书法创作的严肃认真之风格上可以看出,孙老是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之人,所以他在创作楷书作品时,用笔严谨,结体大方,具有庙堂之气。我的脚力不足,不曾走过天南海北,也没去过普陀山。但多次听到朋友讲,普陀山佛顶山慧济寺门口,有一通石碑,上有四个真笔大字“同登彼岸”,便是孙老之笔。凡是来此拜佛、游览之人多在此拍照留念。为此我询过孙老,言为其三十余年前之作。三十多年前,我还是书法界的蒙童,刚刚介入,尚分不清书法之优劣。孙老就已经立标于佛法圣地了,着实让我由衷地佩服。

    孙老的楷书是唐楷的基础,点画到位,结体方正,端庄工稳,但细品则有一种刀刻入石之感,棱角分明,力透纸背。卫夫人《笔阵图》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此是评品书法之准则,我看孙老书写清代邓石如书房《沧海日、少陵诗》联,便具卫夫人所说多力丰筋者。此书在展厅一隅,虽在不明显处,却有惊人之效果。我当时看到此作,眼前一亮,顿足细品,骨力外拓,方中寓圆,转折自然,提顿有致。此楷书兼有隋、唐风味,隋中有唐,唐中见隋,隋之筋骨、唐之法则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过庭《书谱》有言:“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书的形成在楷之前,自汉以降,历代草书大家辈出。尤以张旭、怀素、王铎为最。孙老的草书应是融百家为一法。古气盎然又不失今意,气势跌宕,绵延如流水,乃其情性;行笔有横扫落叶之势,乃其形质。是谓名家風范也。草书文天祥《正气歌》四条屏,行笔利索明快,线条稳健凝重,有别于当今书坛清爽俊丽书风。此作看似小草,却有章意,古味十足。

    其隶书,由汉而来,又似明清韵味。无论是汉《乙瑛碑》,抑或是摩崖石刻,何绍基、陈老莲等书法,孙老皆能融会贯通。隶书在两汉时最为盛行,中间虽有一段时期断档,但至明清又是—个高峰。明清时期的隶书,不只是写其形,更是写出了其意、其质、其神、其韵。孙老的隶书,乍看中规中矩,非常讲究隶书法则,慢读时则可看出孙老的心思,行笔慢而均衡,起笔稳健,落笔扎实,蚕头如食,雁尾似飞,不落俗套。此最为可贵也。

    而篆书,孙老是走小篆—脉,承李阳冰遗风,又似邓石如之貌,乍看还有杨沂孙之笔。篆书极不好写,要求书者性格稳定,不急不躁,凡性急者不能为之。珊代书篆者甚多,但多剑走偏锋,要么古篆,要么楚篆,要么甲骨文,能认认真真书小篆者有几人?小篆则是出力不讨好之书,貌似好看,但不易辨认。通常观者难说一二,更不辨水准高下,故而观者懵也,书者恶也。如孙老小篆直逼邓石如者,又有何人哉?孙老所谓篆书,不为已书,不为人书,则是为社会责任书,为文化传承书。

    中国画,自董其昌以来,有南宗、北宗之说。中国书法于康有为时,也有人为其强分南北,即碑学和帖学。通常来说,北方人多喜写碑,而南方人则多喜临帖。故此,中国近现代大书法家中崇尚碑学的如吴硕昌、于友仁、康有为等颇有建树。那么如林散之、白蕉、沈尹默等则为临帖入法也做出了榜样。虽然他们的代表作有南北之分,但在他们的作品中通常均是南北兼而有之。他们传承了中华文化之精髓,然当今书法界硬把书法分成若干派别,如什么流行书风、丑书派、新古典主义等,此为书界之弊也。

    孙老的书法,不能说有以上几位大师的名分和成就,但就孙老的书法而言,是帖学碑学共融的,不分你我,海纳百川,有益则师,无益则弃,包容各家,转益多师,应该是我辈书法爱好者学习的榜样。

    相关热词搜索: 笔意 纵横 凌云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