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基于协同理论的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实践研究

    时间:2021-02-08 08:05: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背景下,从国际学生教学、文化、宗教、社团以及日常服务管理特点入手,基于高校现有的国际学生管理队伍和服务模式,着重阐释了在国际学生管理体系中,建立与各职能部门一体化相协同的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学生管理實践,探讨建立国际学生一体化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国际学生管理 一体化协同

    国际学生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双重推动下,高校在创新管理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的人才队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教育国际化发展特点,结合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提出如下举措:将一体化协同管理理念运用于高校国际学生管理,通过人力、设备、资金、知识、信息、关系的共享实现管理的有序化,以适应高校国际化发展需求及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的双重目标。

    一、一体化协同管理概念与内涵

    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理论分支,协同理论强调系统与系统的融合,即在属性完全不同的系统中,将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系统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形成一些微观个体层次不存在的新的结构和特征[1]。协同理论的核心内涵强调基于相同目标的不同组织间的协调与合作,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协同,还包括系统与系统之间、数据与资源之间、不同体制之间的协同,以实现系统协调并产生协同效应[2]。它的本质是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等)之间的壁垒,通过系统间的“竞争—合作—协调”,将无序变为有序,最终实现“1+1>2”的效果。协同理论有效解决了组织管理中“信息孤岛”“应用孤岛”“资源孤岛”问题,最大化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业务的协作和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了组织的“战斗力”。[3]

    二、一体化协同理论

    在高校国际学生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一体化协同是高校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推进,离不开高校国际人才的培养。当前,由于各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国际学生规模不同,各高校国际学生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均形成了固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一般来讲,有独立运行模式、全趋同管理模式和半趋同管理模式三种[4]。不论是全趋同模式还是半趋同模式,都对高校内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离不开国际化的管理队伍,而要培养能够肩负“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就需要创新管理理念,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一)一体化协同实现高校多部门协同管理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创新高校体制机制、实现一体化协同成为推动国际学生管理“提质增效”的关键。国际学生管理涉及人、财、物、信息、交流等多个方面,同时国际学生语言沟通、文化和宗教信仰多元等因素增加了高校职能管理部门在国际学生管理中的难度,也对高校内部职能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通过对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人员协同、流程协同和信息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管理目标。

    (二)一体化协同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校园是中外师生交流融合的主要场所,高校管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际化校园建设的成败。国际化校园氛围的营造不仅需要本土学生,而且需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但不同国家学生的语言差异性、文化差异性、宗教差异性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性将极大地影响管理效能。区别与原有的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管人等多种管理方式,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更强调基于共同目标的指引,实现多个部门间人力、资源、信息等的协同交互共享,推动跨部门、跨组织的协作管理以实现“1+1>2”的实效,为两种或多种文化的交融创造条件。

    (三)一体化协同创新高校管理机制

    2017年3月,教育部、外交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的42号令,明确提出“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和服务制度”“为国际学生在中国境内学校学习提供便利,增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国际学生管理是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新挑战,由于涉外事务、安全保障等管理问题已超出单个部门的职能权限和管辖范围,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国际学生服务和管理要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是否能够通力协作。创新管理模式,为共同的管理目标打破固有的体系,创建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对高校有效实施国际学生管理,促进高校国际校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的构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教育学院是中国地质大学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接收来华留学生和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接收来华留学生,至今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直把教育国际化工作摆在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2014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率先成立了丝绸之路学院,积极为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多年来,学校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学有所长的来华留学人才和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学校党政领导挂帅、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门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及各学院协同的有效工作机制和大外事工作格局。学校致力于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重点打造以语言和文化传播为核心、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全日制培养为主体、长短期跨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相结合的综合性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服务国际地矿资源的优秀国际人才。

    (一)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五位一体协同管理模式

    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菜单式的服务体系,中国高校普遍推行的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即简单将中国学生管理中的诸多职能进行对接和“移植”,以实现学校共同推进趋同化管理的决心。然而,国际学生事务管理本身与中国学生事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跨文化管理环境下,面对来源多元、文化多元、去向多元、目标多元的国际学生群体,如何通过统筹一体化的管理,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双向培养的目的,不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同时营造出“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培养环境就变得十分重要。

    作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部分,明确国际学生管理的主体,是有效实施一体化协同的核心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学生的管理主体是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的教学、教育和文化管理趋同与中国学生协同进行,而交流、服务和保障等则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独具校本优势。其中,为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国际学生管理与服务功能中加强了专业化的跨文化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在交流和教育功能中突出语言的专项指导和中国特色文化课程的设置。

    中國地质大学(武汉)十分重视国际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为国际学生趋同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基本形成了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五位一体的协同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基础信息协同,通过优化信息资源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整合;二是人员管理协同,实现各部门管理人员无缝对接;三是资源管理协同,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四是管理流程协同,实现管理流程有序对接,增强执行效力;五是服务和保障协同,针对各环节,加强服务和保障功能。

    (二)构建国际学生一体化协同工作流程

    管理流程是实现持续高效业绩的重要因素。在任何管理系统中,每一个组织机构或每一项工作流程都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要避免摩擦、减少内耗,使各子系统有序高效运转,就需要构建协同管理流程。国际学生一体化协同管理的主体是国际教育学院,信息资源协同是基础,各流程协同优化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ei Fayol)将协调视为与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相并列的管理职能,并指出在明确职能分工的组织体系中,协调是保证组织活动相互配合并顺利实施的关键。

    国际学生协同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某个系统下某一环节的问题,而是各系统间的交流、沟通和协同,以使各管理环节有机联系起来,避免环节的脱节,实现管理的最大效能。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围绕国际学生管理、服务、教学和保障等工作职能,将国际学生的学习辅导、安全教育、生活辅导、行为疏导、文化交流、信息管理和公寓管理等多项工作贯穿全局(见图2),在人员、信息、资源和管理流程的约束下,与同一目标下的某一管理部门产生管理交叉,从而推动管理协同,实现既定的目标。

    四、高校国际学生

    一体化协同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秉承特色发展路线,通过顶层设计,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高校国际学生管理是管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相融合的综合应用学科,因此,中国高校国际学生管理不能脱离中国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思路,而是应该充分借鉴中国学生管理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果,保持中国特色[6]。同时,注重国际学生管理中的特点,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推动,尤其在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中,明确国际学生趋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趋同管理的理念来规划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国际师资的引进、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国际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同时,学校需站在系统战略管理的高度去实现各子系统的有序协同,通过明确划分每个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打通中英文界面的教务管理系统、选课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本科生管理系统,推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融合。

    (二)坚持国际化发展路线,完善规章制度,注重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

    为实现跨部门的动态组织管理,避免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构建协同管理流程应遵循“统一规范、统一制度、统一流程”原则。高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基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国际学生的各项管理仍需与中国学生保持一致,尤其在国际学生学籍、教务教学、日常管理、学位授予等方面。在国际学生培养方案制定上,用文化语言类课程替换思政、军事、英语类的课程,并纳入学校整体安排中,以加强各环节的责任牵制,推动流程管理优化。

    (三)提升校园国际化水平,注重网络平台建设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

    校园国际化水平是高校国际化能力建设的关键因素。网络信息技术为建设和完善国际学生培养、管理与服务体系、实现行政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健全校园国际教育体系、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以及校园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在全球一体化国际教育环境下,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寻求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实现教育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式转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体系[7]。提升校园国际化和网络化水平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紧张导致的大部分国际学生无法及时选修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问题,而且能弥补实践教学环节国际学生参与度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国际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提高校园学习、生活和身心体验,是实现中外学生趋同管理的重要的技术支持。

    (四)坚持跨文化教育,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兼收并蓄

    中外学生的趋同管理离不开跨文化教育的实践。跨文化教育提倡文化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共同发展,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关键。具体而言,在国际学生管理层面,帮助来华留学生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能力,在尊重和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增强其对自身文化的信心,以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应用国际语言和文化交际技能。中国高等教育本身肩负着中国文化传播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责任,国际学生作为自身文化的传播者和多元文化的接收者,为高校拓展文化包容性、健全校园管理制度、营造国际化氛围创造了可能。同时,国际学生社团和自治组织的建设,将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化为管理者,能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事务和监督工作中来,从而增强国际学生的主体意识, 加强协同监督机制的建设。

    五、结论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必经之路,其根本在于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国际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创建多元文化国际校园的关键。国际学生一体化协同正是基于这个目标,将国际学生的教育、培养、服务、保障等工作与高校各项管理融为一体,以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整体创新,最终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于成熟的中国学生管理制度,国际学生管理应围绕“知华友华”培养目标,加强与教务、科研、后勤、保卫等在不同层面的协作,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逐步形成垂直化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的组织架构,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8]。总之,高校应该积极开发和创新适合本校实际和环境的协同管理模式,通过制度建设、政策引导等措施增强各部门间合作和协同,提高国际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戴鸣钟,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14-15.

    [2]胡筱萌.协同理论视阈下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合作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5):167-171.

    [3]协同管理[EB/OL].https://baike.so.com/doc/4263286-4466027.html,2015-12-11.

    [4]赵奇栋,曹丽丽. 国内高校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制约因素探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3):56-59.

    [5]顾莺,陈康令.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5):88-91.

    [6]吴舒程,张轮,刘欣.我国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7(3):1-3.

    [7]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http:///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 269367.html,2016-06-07.

    [8]王云涛. 加拿大高校学生事务供给侧结构的启示与借鉴——以阿尔伯塔大学为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2):93-106.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相关热词搜索: 趋同 协同 实践 理论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