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制造网络与装备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

    时间:2021-02-09 07:58: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装备制造产品的复杂性、集成性特征揭示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研发的跨组织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制造网络对装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水平的影响,为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制造网络;知识管理;装备制造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220-02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企业的总称,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包括系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技术服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科技进步水平及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装备制造业的定义以及其所涵盖的内容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是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的参与载体,具有高技术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关于社会网络与知识管理的结合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者普遍认为,社会网络对知识获取和共享很重要,而且,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创造、知识扩散等活动都是社会性过程,离不开组织的非正式网络即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评估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资本,知识管理则强调知识资本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两者殊途同归,目的都是提升企业管理和运营能力,帮助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何将知识管理应用于装备制造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一直是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

    一、装备制造企业跨组织的项目制结构与制造网络

    典型的装备制造企业集中在运输、矿山、电力、石油、化工、通信等重型机械和军事装备制造领域,其制造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与生活消费品制造企业和大规模原材料生产制造企业,具有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单件小批或按单订制的特点。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的产品具有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的特征,其产品与服务的设计、生产和交付具有典型的临时性和独特性特点,创新性活动普遍存在。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过程一般经历价值选择、价值提供与价值沟通三个阶段,涉及顾客细分、市场细分、价值定位、产品设计、服务开发、产品制造、产品与服务定价、分销服务、市场推广等多个过程。其产品制造过程的技术与工艺复杂、费用昂贵,经历需求分析与确定、方案设计、工程研制、生产、交付、维修保障等阶段,往往是具有特定目标与范围的非常规一次性任务,具有典型的项目特征,服务价值的比重较大,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开放与柔性的动态化创新型管理模式。

    装备制造产品的复杂性在于其对技术深度与宽度、新知识运用程度及客户化程度的要求高。装备制造产品通常由许多不同技术领域的元件、次系统集成而成,因此,装备制造产品其本质特征是不同技术在系统不同层次水平上相互作用的多技术系统。系统越复杂,所需要技能和能力的范围越广。不同于简单产品,装备制造产品的性能高度依赖其组成元件、次系统和集成结构。

    技术本身的宽泛性决定了不管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实力如何,都将在其所拥有的相关技术领域受到深度和宽度两个方面的限制,因此生产装备制造产品的企业很难在其内部完成所有部件的生产和系统集成工作。所以企业一方面考虑到社会分工后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为保持装备制造产品的成本优势,企业将装备制造产品进行“模块式”分解成为若干部件,进而选择性的进行技术产品外包;另一方面,围绕核心竞争能力来进行发展的企业理论也支持企业有选择性的将部分元件和次系统外包,以便企业能够集中资源来强化其核心竞争能力。

    尽管装备制造产品由许许多多的部件构成,产品的开发工作也涉及到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但是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通过市场来实现联结的,更多的是通过某个中心组织机构来实现,参与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生产的企业形成多层次的社会网络。该网络包括用户、买主、其它供应商、小型或中型企业、政府代理和调节单位。以企业间关系为划分维度可以将该网络中的企业分为三种类别:系统集成商、合作企业、一般供应商,不同类别的企业在该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网络中不同类别的企业间存在明显的界限,连接不同类别企业群体间的媒介并不尽相同。而网络中同一类别的企业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由于企业自身在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其各自所发挥的作用完全不相同。

    装备制造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研发、生产采用跨组织的项目制结构形式,而这种形式也就决定了装备制造产业内围绕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制造网络的形成。现代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往往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由联盟企业构成网络化的集群,即制造网络,这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互补性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不同企业为响应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动态联盟。

    二、装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如前所述,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制造具有很强的多品种小批量、单件小批或按单订制的特点,如果能将每次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交付的经验教训以及各类文件资料按照严密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整理归档,并按阶段设定项目监控点,进行项目进展状况、变更状况等有关管理与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够快速积累企业的无形资本,形成企业独特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大规模产品创新模式下,经过编码化的新能力和知识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而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多属于复杂产品,而复杂产品系统所蕴涵的知识有其特殊的专有性。即使没有知识专利的保护,竞争对手根据现有的一个复杂产品工艺进行反求工程也是相当困难的。对于装备制造开发商而言,客户群体和潜在的核心合作伙伴群体规模都不大,比较容易通过定期的面对面沟通和访问建立紧密的联系,这样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知识、用户需求信息就容易直接地在各个单位间流动。

    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将项目实施全过程所形成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信息、新数据进行有效积累,以形成企业的知识和无形资产。这使得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在实施新项目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最终使企业的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和知识管理不能有效结合,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指标提升较慢,创新能力难以持续提高,竞争优势难以保持。

    装备制造企业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地位,必须设法将以往项目的成功经验移植到新的项目中。装备制造产品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的合作者,多项目的公司和多公司的项目中的特殊学习的困难仍旧很难把握。与那些规模化制造的产品(例如汽车)不同的是,装备制造产品在最佳实践的范式上很难达成清晰的共识,学习曲线很少能够被清楚地界定,而且缺少经过验证的管理方法。

    虽然装备制造产品的学习过程比大规模产品更加艰难,但是在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相同的环节,这些活动的最佳实践经验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在不同项目和不同组织之间传播。人们认为模块化的产品创新结构为企业学习部件层面的知识和架构层面的知识

    带来了新的契机,是协调组织学习的有效机制。他们的结论引申到装备制造产品开发创新过程中,可以认为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战略性知识管理的重点就逐渐转移到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结构知识的学习,而部件层面的知识管理就主要针对于一些对于整个项目而言非常关键的部件或子系统,其他非核心部件和子系统的管理控制就主要依靠事先确定的界面接口规范来实现。

    装备制造产品的生产特性和市场特性决定其不能像大规模产品一样能够通过重复的累积学习来获取对产品和系统更深的认识,从而降低成本。虽然各种装备制造产品间存在很多的差异,但并不意味着不同装备制造产品间的开发就没有学习的机遇。实际上在装备制造产品开发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有着许多相同或类似的环节,比如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合作企业的选择、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方式等,都涉及到周期性的重复行动。基于这种重复性行动,装备制造产品的开发网络组织中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其战略能力、职能能力和项目能力,从而系统的提升其组织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学习和大规模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连续学习相比其特征是跳跃的、间断式的。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维持和提升组织能力的装备制造产品生产网络企业可以基于不同维度来建构其学习过程。

    三、制造网络中装备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

    广泛的跨组织联结对于知识扩散、知识学习和技术开发是非常关键的。对装备制造企业而言,获取外部信息和知识并将其应用商业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跨边界地吸收和整合知识已经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新话题。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市场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创新信息交换缺乏效率,导致交易成本大幅增加,尤其是涉及到高度内嵌型的技术资源和能力时,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需要信息的一方起初可能难以理解他们所购买、获取的知识,而提供信息的一方则往往不愿意出售、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跨组织的合作联系可以给各个企业带来互惠的信息交流,克服上述的交易风险,成为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相互交换的渠道之一,使企业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扩展自己的知识来源。

    在跨企业的制造网络中,知识转移过程可以通过工作轮换或者借调等方式(即组织成员从一个成功的项目团队调往其他的项目团队来进行)。随着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不断增加,组织成员(尤其是知识工作者)能够超越组织边界来传递和集成知识,从而使得合作或联盟各方更具有创新性。合作伙伴间的知识流动受到跨组织合作机制(相互信任度、联结强度等)的影响,而且丰富的知识交流将会潜在地影响到合作关系所能产生的绩效。

    制造网络中,为了帮助本地企业建立能力,以生产出期望质量与价格的产品,网络核心企业愿意为本地供应商,提供诸如机器、蓝本、生产与质量控制手册、生产与服务规格等编码后的知识(即文档转移),这些对本地企业来说都是新的知识。但文档转移来的这些显性知识是零散的,本地企业对这些显性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归纳整理形成体现本地企业特点的显性知识,如新的质量控制手册、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等。本地企业工程师与管理人员理解与吸收网络核心企业提供的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文档形式的显性知识后,然后在日常的实际操作中把其转化成技术操作与管理的经验,

    “内隐化”为本地企业的隐性知识。本地企业工程师与管理人员到核心企业工厂中学习,或者核心企业派遣工程师到本地企业进行指导,本地企业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隐性知识进行表达,或者核心企业派遣来的工程师对自己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表达,从而使知识得到编码外显化,形成显性知识。在大多情况下,单独的显性知识获取对本地供应商来说,吸收与使用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显性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需要大量的隐性知识。为了增强知识与能力的转移,网络核心企业会邀请本地企业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到核心企业的工厂参观学习,本地企业工程师与管理人员可以观察到生产系统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接受系统的实地培训,使得生产运作的隐性知识得以传递给本地企业(即社会化)。本地企业通过“社会化”获取的隐性知识通常植根在个别工程师、管理人员的脑海中,这种知识还只是个人隐性知识,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本地企业员工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相互学习,逐渐使个人隐性知识转换成组织隐性知识(即内部社会化)。同样,本地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各种互动,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从而创造新知识。

    四、结论与启示

    装备制造产品系统的复杂性使得装备制造企业研发、生产需要采用跨组织项目制结构,制造网络因此形成;装备制造产品所含技术的复杂性、知识的集成性决定了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高度依赖它所拥有的制造网络内、跨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

    制造网络是装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其知识的搜寻、转移、传递和创新,受到这一特定社会网络属性的限制和影响,装备制造企业知识的获取、传递、共享过程在网络互动中发生,制造网络对知识管理的影响不可忽视。以制造网络为特征的社会资本效率的提升既是知识资本发挥作用的需要,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邱进冬,大批量定制生产及其知识管理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2,24(12):28-30.

    [2]刘国靖,国内装备制造企业项目管理导入模式研究[J],航天工业管理,2004(08):12-15.

    [3]吴晓波,刘学锋,全球制造网络中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2007,26(2):1—19.

    [4]钱锡红,徐万里,企业网络位置,间接联系与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10(2):78-8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制造网络、知识管理与河南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研究”(B479)研究成果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制造企业 知识管理 装备 制造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