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萨满艺术的传递

    时间:2021-02-19 07:56: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民族民间艺术作为成熟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固定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百年来,尤其二十余年来,我们迅速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在以科学和数字技术现代化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文化形态里,民族民间艺术从最初现实的“实用——审美”价值结构,正在为现代化社会所逐渐替代而退化。经济形态与文化形态的改变使得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原生态”性不得不渐成衰势,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它们终将成为遗产的现实。今天,方兴未艾的文化遗产技术的保护,能给中国的民族民间美术带来什么?与经济相适应当开发,使“民艺”成为商品而汇入现代的审美价值是否就是民族民间艺术新的生存姿态?诸如此类,都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

    黑龙江流域是世界萨满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满、汉、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朝鲜、达斡尔、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后裔,至今还保留着萨满文化的遗俗。

    萨满一词出自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语族,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古代北方民族都信仰萨满。他们认为萨满是沟通人和神的中介者,是氏族的智者、部落的首领、祭祀的祭司、祛病的巫师、占卜的卜师等。萨满文化还蕴含着其先民的原始信仰和原始意识,表现出积极进取、战胜灾难、驱除妖魔、保护人类安宁的愿望。萨满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弘扬氏族至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故土观念,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意识,崇尚勇武的抗衡大自然的不屈战斗精神等等。

    “高高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鄂伦春族世居在这大兴安岭地区所辖呼玛县白银那、塔河县十八站两个鄂伦春族民族乡。据《魏书》记载,拓拔鲜卑“国有大鲜卑山,是以为号。”此“大鲜卑山”就是北段顶巅东麓的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民族文化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狩猎生活以及解放后定居半耕半猎的生活更为接近的文化生态形态,是艺术和生产活动的一体化。千百年来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交融,创造了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并存的民间艺术。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就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鹿,狩猎在这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50年代,他们才走出白桦林,开始半耕半猎的定居生活。“食肉寝皮”是鄂伦春族的传统生活方式。鄂伦春族与众多世居北方的少数民族一样,信奉萨满教。

    萨满文化也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精神文化现象。至今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南亚等地都有很广泛的影响。萨满,大致分这样四类:一,所谓万物有灵论,俗称“泛物论”;二,万物有神论,也有说是“物活论”;三,萨满图腾崇拜;四,就是“拜物教”了,这是西方人说法。而东方的“萨满”则不同,它所主张的是积极进取,是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

    由大兴安岭地区申报并被列为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鄂伦春族萨满舞”。随着鄂伦春族最后的女萨满关扣尼的日渐年迈体弱,已经到了濒危阶段。虽然对关扣尼萨满的传承人选作了精心挑选,并由她的女儿来继承。但前年(2010年)的一场车祸使作为传承人的女儿去世而中途终止。不得不重新开始。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这两个当前讨论较热的话题,想要全方位和系统性地来论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简单的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统”,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系到一起,实质上就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就是过去如何为现在服务。这两者的合理结合一方面可以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并使这些遗产以新的方式造福于当代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这些遗产中有活力的因素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使含有精神特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产生新的经济效益。这种新的产业吐故纳新,以智力生产力和陶冶情操的双重功能凸显出产业特点,能够切中时代经济发展脉搏,具有和谐的演进逻辑和动态的衍化能力。

    一般来讲,文化创意从肇始到产业化可以分成这几个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来源、执行规划、物质形态、市场效应、衍化循环等。文化创意产业最初的思路来源一般离不开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各种形态,一个项目的决策者在制定最初的执行方案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己原初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文化创意产业由思路到现实的建构和完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的精神原生性和母核效应一直贯穿其中。迪斯尼乐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运作成功的代表,其各个景区的布置和相关产业的扩展,自始至终离不开欧洲和美洲各种文化的原型。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存不论历史形态的还原还是想象力的再现,都使传统文化由虚到实具有了生命力,形成了适度产业规模,并具有了扩张的能力。

    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大森林,丰富的自然生态赋予鄂伦春爱美的天性。无论是色彩单调的犴皮或狍皮,衬上黑色的宽边,再缀上五彩边,就会变得醒目动人。也因为用兽骨打制、拼贴、镶嵌的图案如同鄂伦春人的文字符号而承载了鄂伦春远古信仰和崇拜的心迹,记录和传承了鄂伦春人与大森林的渊源流程。而鄂伦春族兽皮工艺制品和桦皮工艺制品也就成为一种具备了双重文化特殊的地域民族文化现象,既是北方民族特有的一种物质文化,又是他们精神文化的产物。这在鄂伦春族萨满服饰上无不一一体现。

    “萨满”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庇护,而且总是作为回归家园的特征,凝入游子远离家的思念。萨满总是活在守望家园的老萨满心中,活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奋斗之中。中华民族的萨满,是那样的清晰明朗、深沉、和世界的萨满息息相连,又常常伴着无定律老歌的旋律,折射出萨满灵异世界中幻化了的影子。延伸出萨满神话的精魂蕴含缕缕神思,在相望中化为萨满图腾。萨满在中国东北各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一样都代表了人与天的中界。萨满神羽翼之下是温馨的家园,家园的上空是萨满神的呵护与眷顾。当我们俯望蓝天,就仿佛站在了南天牌楼之上,站在了众神的位置上。那黑白相间的萨满有时也扶摇无定,缄默无言,却承接着四时阴晴的三世星君创始天、地、人所创造的五光十色的世界。

    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产物,以工业革命为特征的城市现代化终究会对其产生无情冲击并使之面临消失。但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传型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仍在顽强支撑着,一方面是民族民间艺术自身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力,另一方面是举国上下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的呼声益高,这就是目前民族民间艺术面临的传承与发展或者说是生存与终结的两难境地。

    的确,孕生于狩猎、农耕社会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逐渐失去了“原生态”密林、土壤,老一代杰出的民间艺人也相继谢世,那些原创性的民间艺术也将失去它们夺目的光彩。我们今天的保护和抢救常常会显得苍白无力。“传承”和“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又是矛盾体,一方面要呼吁培养和扶植民间美术的传承人,保住民间艺术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又在号召把区域性经济搞活,将传统艺术产品开发为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产品。而作为阿尔泰语系满语北语支之一的鄂伦春族萨满教以及依附其中的其它艺术载体——萨满服饰、神鼓、神调、祭祀活动等都会被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取代而消亡。而作为记录人类文化进程的这种准宗教形式的繁衍、流传和逐渐衰亡的过程是我们研究民族演变的活化石,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如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是保护而不开发,那这种保护一定是有限的,并且保护力度相对脆弱。只有把保护和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保护的范围扩大,也才能使保护成为延续历史文化的有效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使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延续过去的基础上再创造出符合当代人要求的新形式和新形态,并通过市场化经营和产业规模的有效整合,满足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这种由思想创新而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的转向使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成为一体,并以当代的形式和多样化的媒介再现了历史,成为可触可感的新景观。

    如今人们带着他们对萨满艺术的崇敬和礼拜,带着祈愿世界和平繁荣的心意襟怀,为传播萨满文化而来,为世界人民的美好祝愿而来,我们以诚挚的心情热烈的欢迎艺术家们的到来,我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个充满智慧和世界和平精神的萨满,看到了东西方那个朴素的萨满彼此相望的本身。哲学意义上的大视野也许什么都没有,也许什么都有,但是,我们心中的萨满就在足下。

    髙韵环,女,59年12月生,祖籍山东临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职称。大兴安岭地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大兴安岭地区音乐家协会主席。

    相关热词搜索: 萨满 传递 艺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