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广东台山民歌述略

    时间:2021-02-24 07:53: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台山民歌,是流行于台山的民间歌曲的简称,其历史悠久,根据记载,可以追溯到宋代理宗时期,至今有近800年的历史。民国期间已经搜集编辑出版《台山歌谣》和《台山童谣》等书籍。台山民歌主要有卖鸡调、禾楼歌、新娘歌、龙船歌、嫁女歌、咸水歌(渔歌)、客家山歌、刘三妹调和童谣等。台山民歌是岭南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之一,对岭南音乐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台山民歌;历史渊源;基本内容;重要价值

    【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

    一、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台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 东邻珠海特区,北靠江门新会区,西连开平、恩平、阳江三市,南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总面积3286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市之一。地势为半平原、半丘陵地形,东南西三面向海。台山境内,海(岛)岸线长649.2公里,海湾、港湾119个,川山群岛大小岛屿265个。有山地、丘陵、平原、滩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饶。

    台山是全国著名侨乡,市内常住人口98.4万,旅居港、澳、台及海外的侨胞130多万,分布于世界五大洲92个国家和地区,有“全国第一侨乡”之美誉。海内外乡亲来往频繁,形成了文化上中西交融的特点。

    台山市水陆交通发达。北有公益港、南有鱼塘港及广海南湾和上川岛沙堤等渔港,直通香港、澳门和世界各国。南北有新台高速公路连接佛开、京珠高速公路,东西有沿海高速公路直达珠海、湛江和西南各省市。

    这便是构成台山民俗民间文化的产生、承传和发展的地理条件和环境。

    二、历史渊源

    台山民歌历史悠久,据清代赵天锡编的《宁阳诗存》记载,“云谷老人,宋时人,不知姓名,居海晏都训蒙。白玉蟾尝造之,相与唱和云。白玉蟾,姓葛名长庚,福州闽清人,7岁能诗赋。两人的诗歌唱和,似在宋嘉熙以前。”

    元代著名诗人罗蒙正著有《罗希品集》,其中《春日闻莺》堪为诗歌佳作,歌曰:“旭日明台榭,微风散绮罗,树荫冻翠令,莺转落叶多。”民国期间民间编印出版了《金刚钻全集补遗》《台山童谣》《台山歌谣》和《金山歌集》等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台山的新民歌活动兴起,1953年开始,县文化部门成立了民间音乐艺术挖掘整理小组,掀起了新民歌活动的新高潮。通过活动,十多种民歌都进行记谱整理,并且得到提高,在形式上,由原来单声唱发展为对唱、合唱、二重唱、小演唱、民歌舞、民歌剧等。在唱腔上,由一段唱发展为上下句,并加强音乐伴奏, 1961年,台山民歌《绣花歌》《山歌论箩勿论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成唱片,并向海外华侨广播,这两首民歌还被编入《民歌集》一书。1964年,香港凤凰影业公司把由伍伯相、李安、陈哲深联合创作的台山民歌《巧姑娘》搬上银幕,这说明台山民歌登上了大雅之堂。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台山民歌曾一度被禁锢整十年。1976年以后,我市重新成立民间歌曲收集编辑工作组,把台山民间音乐歌谣进一步收集和整理,目的是把这一宝贵文学艺术遗产抢救和继承。经过伍伯相、陈品豪、陈英博、袁觉麟、陈哲深、李道强等民间艺人多年的努力,台山在民歌研究方面取得较大成绩,《欢迎您到台山侨乡来》《好村官》《二公上讲台》等一大批台山民歌作品,在市、省、全国发表、录播、表演和获奖,台山民歌不但成为市里大型文艺晚会以及重要的外事接待活动的必选节目,而且唱过了长江、唱出了国门,成为我市对海外华侨进行乡音传递、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同时,台山民歌被华侨带向海外,广泛传唱,对世界各国产生深远的影响。如:1988年,台山民间艺术团赴美国演出25场,表演的民歌节目《懒婆娘》《家乡风味请君尝》最受欢迎;1989年起,台山市连续举办了十届的艺术节,每届都有台山民歌专场表演;台山海外华人伍尚炽于1992年参加由美国国家基金会举办的全国民间传统艺术赛,在200多名参加者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国家传统奖”,成为美国有史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自编自演型的华人民间艺术家。1993年元月,伍尚炽应时为美国总统第一夫人希拉里的邀请,到白宫为总统府内阁要员献艺,并连续 13 天在百老汇献艺。1995年台山民歌表演唱《歡迎您到侨乡台山来》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演出,获金奖;1995年和1998年,我市著名民间音乐家陈哲深整理出版了《陈哲深音乐作品集》和《台山民间歌曲集》;199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研究员、汉学家稻叶明子,偕同学友生田美惠子,专程来到台山,深入城乡进行台山民歌采风,稻叶明子对台山民歌独特的音韵旋律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力,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并将采录到的台山民歌资料,存放在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2005年录制了《台山民歌专辑》CD,在海内外传播,深受欢迎;2005由杨艳芬演唱的台山民歌《侨乡水》赴南美洲六国进行文化交流表演;2010年春节,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春节录制台山民歌特别节目对海外华人广播,2012年由朱珊珊和程彩镁演唱的《上川岛渔歌》获省渔歌大赛金奖。

    三、基本内容

    台山县地处祖国的南方沿海,隋代开始建县(当时台山属新会县),到明代宏治二十年(公元一四九九年)自立为县,台山人民经过五百多年的辛勤劳动,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台山民歌是台山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象一面历史镜子,反映了台山历代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民俗风情习惯。台山地理环境分为台北片(丘陵地区)、东南片(围田地区、客家地区)、西北片(山区)、西南片(沿海平原区),还有几个海岛和盐区。因为环境不同,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不同,所以产生的民歌各类题材和品种也有所不同。沿海地区传唱的有“咸水歌”“龙船歌”“闹房歌”“牧牛歌”;北部和东南地区有孟兰节、功果会、元宵灯会、中秋庆丰收的“禾楼歌”“卖鸡调”“架桥歌”“赞酒礼”以及闹新婚时的“新娘歌”“嫁女歌”和“木鱼”。上、下川岛普遍传唱“山歌”。客家人聚居的赤溪地区盛行“客家山歌”“刘三妹调”。

    (一)台山民歌的种类和特点

    台山民歌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卖鸡调、禾楼歌、新娘歌、龙船歌、嫁女歌、咸水歌(渔歌)、客家山歌、刘三妹调和童谣等。其中主要歌种的特点如下。

    1.卖鸡调

    是从“跳禾楼”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民歌曲调。在“跳禾楼”祈神活动中,“喃呒”在演唱这种曲调时,是用一把剑托着一个雄鸡先唱一段“鸡歌”,由此而得名。传统卖鸡调采用徵调式,节奏活泼、诙谐,多为叙事性的题材。“卖鸡调”曲调优美,是最早流行于台山地区的民歌之一,因其最适合表演好人好事,被称为“逢会必唱”的台山民歌,深受海内外台山人以及江门五邑民歌爱好者的喜爱。

    2.禾楼歌

    源于台山民间习俗的跳禾楼。在过去,台山地区有跳禾楼的习俗,每年中秋节前后,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村民都搭起彩排楼,由喃呒带领童男童女,边唱边舞,村民有唱有和。禾楼歌采用羽调式,节奏明快,旋律高亢豪爽,多为赞颂性的题材。传统的禾楼歌采用七字对偶句,其结构与声韵都跟木鱼完全相同,两者可以互相通用。传统禾楼歌句数不限,格式自由。后来经过整理,采用了以四句七字句为一小段的格律体,就更加发挥了它那高亢激昂的特色。

    3.新娘歌(又叫夹房歌、嫁女歌)

    台山民间,过去有这样的风俗:青年男子娶新娘,都请些青年好友当“伴郎”。伴郎俗称“友仔”。他们一般都学会唱“新娘歌”。新娘歌大都于小孩子们在新娘床上拥(抢)了“床果”,新娘进入新房之后才唱起来,演唱时有问有答,有唱有和。内容或是向新人贺喜,或是劝导新娘敬老。新娘歌节奏自由,旋律优美。不受节拍限制,但除了第五句的三字句结束短促有力外,每句都有优美而丰满的拉腔。在新娘歌唱完一个段落后,往往还加上伴众人的和声“好……”以加强喜庆气氛。

    4.龙船歌

    源于广海民间习俗的打龙船。历史上每逢端午节拂晓时刻,各个村庄或寺庙的“打龙船”队便分头开展活动。在农村,则先贺村闸(村门)。然后逐家逐户去贺家园。在圩镇,则逐家商户去贺兴隆。龙船歌为七字句,每四句为一段。传统内容多为祈福字句,也可即兴颂扬事物,近年出现歌唱新人新事新风貌。因为是无伴奏式的演唱,歌手可以无拘无束选择歌词。主要是独唱,有时也对唱。

    5.咸水歌

    是沿海地区劳作的人们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因该地区长期同大海的咸水打交道,咸水歌之得名即与此有关。

    6.山歌

    是劳动人民在从事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创作的,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中如走路、割草砍柴、放牧等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民歌。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主要包括客家山歌、上川山歌、下川山歌和牧牛歌。

    7.童谣

    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台山童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游戏歌、猜谜歌等。主要特点: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二)台山民歌的内容和题材

    台山民歌的内容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反映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过节”(节日)活动时唱的禾楼歌(又称跳禾楼)、木鱼、卖鸡、新娘歌、吹打乐《万年欢》等;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旧社会不满的民歌广海龙船歌《忆旧》;有反映华侨飘洋过海的民歌《十二想》;有描写男女爱情的民歌《情歌对唱》《郎系花针妹系线》《情侣表心》:有反映风俗习惯和劳动生活的《嫁女歌》《绣花歌》《古兜山边打胜仗》《狮子落山》等。

    (三)台山民歌的语系与调声

    台山的语言基本上属广州方言语系。一般分为台山方言、客家方言两大类,(台山方言以台城地区语言为准;客家方言以赤溪地区语言为准)。调声就是指字音高低的声调。我国很多地方把字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台山方言语音试用音符代入分为上平简谱(1)、下平(54),仄声分为上上(2)下上(3)去(6)上入(20)中入(10)下入(60)等八个声调。台山民歌分调声音律和押韵,顺口、悦耳,易于传唱。

    (四)台山民歌曲调的结构

    台山民歌的曲调,一般由二个乐句、四个乐句和多乐句构成。传统的民歌大部分是由二个乐句构成,如金兰腔、《情歌对唱》,是典型的二乐句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由七个字组成,第一段的第一乐句句结音为“宫”音,第二乐句结束于“徵”音;第三段第一乐句句结音为“徽”音,结束又回到主音上。

    传统卖鸡调《绣花歌》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都是二小节,句结音都落在“商”音上,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小节不同,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结尾拉了一个腔,使曲调结构更完美。

    多句体为一段的是《新娘歌》由八个乐句组成,结束于“羽”音上。

    (五)台山民歌曲调的旋律特点

    《禾楼歌》《打字歌》是有代表性的羽调式民歌,全曲只用四声音阶6、1、2、3,偶然出现了“徵”音是当经过音处理,全曲强调了主音上方小三度的“宫”音,“宫”音的出现不但增加“羽调式”的稳定性,而且增加“羽调式”的特殊音色彩作用,旋律的进行有上下行级进,如:2 1 6、1 2 3、2 3 1、6 5 6等,因语言关系,有不少地方出现七度大跳,3—2、2—3和四度与五度6—2、3—6的上下行大跳。所以说,曲调的旋法决定了民歌的性质:节奏明快,宜于歌颂。如:

    四、主要特征

    台山民歌由发展至今已有九百年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下主要特征:1、台山民歌从创作到广泛流传和加工,均以即兴的口头歌唱见长,世代沿用口头传播的方式传承,具有很强的即兴性。2、台山民歌是以台山方言咏唱,演唱语言贴近老百姓,易唱易懂,唱起來很有亲切感,深受群众喜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3、台山民歌虽由老百姓随感而唱,但同样讲究语言的句式美、韵律美和修辞美,且音韵悠扬、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4、经过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将十多种民歌进行记谱整理,在形式上,由原来单声唱发展为对唱、合唱、二重唱、小演唱、民歌舞、民歌剧,并加强音乐伴奏,将台山民歌由民间即兴演唱发展成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真正是雅俗共赏。

    五、重要价值

    具有上述特征的台山民歌在侨乡的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独特,式样丰富多彩,影响深远,突出价值有:1、历史价值:台山民歌历史悠久,源于民间习俗、生活劳作而产生的,是人们的生活写照,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思想的寄托,是历史的产物,它反映出农耕文化和华侨文化形成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是研究各时期社会生活发展以及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历史资料,特别是研究近百年来华侨文化的珍稀资料。2、艺术价值:台山民歌是一种艺术性强、极具魅力的民间文化娱乐形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属民间音乐,是岭南音乐的典型代表之一,对岭南音乐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3、社会价值。台山民歌既然能为群众所喜闻乐唱,它对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台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存续状况

    一是台山民间习俗及依附于该习俗的民歌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如跳禾楼、孟兰节、功果会等这些活动曾被视为封建迷信被禁止,依附于该习俗的民歌同样失去传承的途径;

    二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冲击加剧,人们对音乐欣赏观念产生转变,台山民歌逐步被淡化,面临消亡的危险;

    三是民歌创作演唱者大多数年事已高,缺乏新创作的能反映当代人们情感生活的台山民歌,年轻一代渐渐对其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台山民歌渐入低谷并进入濒危状态。

    四是投入保护、扶持、发展台山民歌的经费少,严重影响台山民歌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吴惠敏.广东客家山歌研究综述[J].岭南音乐,2014(4).

    [2] 郑颖琼.客家山歌在校园的传承与弘扬[J].艺海,2015(7).

    [3] 李剑昌.台山民歌从民间走向舞台[J].广东艺术,2001(5).

    相关热词搜索: 台山 广东 民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