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背景下的校运会改革探究

    时间:2021-03-11 09:49: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运动会,它是学校体育教学,竞赛训练工作的助推器,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导火线。本文通过对有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实践证明,学校综合性的运动会模式,既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又展现了集体合作竞争的魅力。

    【关键词】小组自主合作;校运会;群众性竞技体育;改革;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29-02

    从1910年的第一届全运会之后,我国学校田径运动会便在全国各大中小学兴起,也成为了各大中小学最隆重的校园活动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学校运会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了。随着我校小组自主合作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根据我校的特点对校运会也进行了改革探究。

    一、2010年之前我校运动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入场式单调、无特色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有44个教学班,在校生2千余人。以往每次开幕式都是按年级班级顺序,学生成四路纵队,统一穿着校服,齐步走过主席台。整个入场过程只有单一的队形和班级口号,形式非常单调死板,没有任何班级特色。这样的入场式与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不相适应,无法体现中学生的阳光气质,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

    2.项目设计单一、竞技性强、参与人数少

    在项目的设计上是按照市运会比赛项目简化而来,从表1来看,除了4*100接力,其它都是个人项目,竞技性非常强,难度大,甚至有些比赛项目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没有完全开展。

    3.报名办法缺乏鼓励性

    在报名办法中明确规定每项限报2人,每人限报2项,可兼报接力。按照这样的限制,全校最理论化的报名人次总数为2112(见表2),以每班50人计算,平均每班每人还轮不到一次,而实际上每班报名人数在20人左右,有将近一半以上学生不能参加比赛。这样的报名办法没有起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作用,反而让学生对体验运动的乐趣无法得到体现。

    4.奖励体制和计分办法缺乏激励性

    在奖励办法中只按三个年级分别设了团体总分前八名,奖品只是一张奖状,单项都没有任何奖励。在计分办法方面采取的是每项录取前八名,按9、7、6、5、4、3、2、1进行计分。也就意味着每项只有8个学生能得分,只有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拿到分,多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在做“绿叶”,还得承受被嘲笑和指责的压力。甚至还出现了个别班级一名校田径运动队员得的分,比很多班级的总分还要多的现象,这样大大的打击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这样的奖励体制和计分办法限制了学生的参与性,缺乏激励性,也阻碍了师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5.竞赛时间的局限性

    在竞赛时间上安排2天内完成,在这2天中学生和教师都能享受到一定的体育乐趣,但是此種兴奋的心情仅仅集中在这2天里。这样集中的竞赛时间,导致学生只是在比赛前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激情,因为没有后续的体育活动,在两天的比赛结束后,这种参与体育锻炼的激情将一去不复返,这种竞赛时间的安排,不能通过运动会推动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对我校运动会的改进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改变观念

    2001年7月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学校领导及体育老师对新课标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要转变观念。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校运会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运动会的目的要在检验竞技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广泛的参与性,使项目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比赛,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真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运动竞赛更具有生命力。

    2.入场式上让学生大放异彩

    改革后的入场式,对各班学生的服装和队形不作统一要求,提倡通过主席台时各班同学进行3—4分钟的个性表演。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下,创编了能反映班级特色的节目。

    3.竞赛项目的改革是实现全员参与的有效途径

    (1)传统田径项目、集体项目与群众性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相结合

    从2010年开始,在项目的设计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控制个人项目数量,只保留了100米、400米、800米(女生)、1500米(男生)、跳远。这些项目也是市田径传统学校的大部分比赛项目,因为我校是田径传统学校,对田径竞赛选材有帮助,也给了体育尖子生一个展现自身价值的表演舞台。我校也是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所以设计了班际篮球赛和运球投篮项目,这也为篮球队选材提供了的平台。集体项目和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群众性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的曾加,能够充分发挥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优势,对比赛项目进行练习,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合理的竞赛报名办法和计分办法是实现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门槛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后虽然个人竞技项目的报名人次减少了,但参与总人次远远多于改革前,大约是改革前报名参与总人次的5.5倍。以50人的班级计算,平均每人大约有5.3次的报名空间,远远超过改革前的0.96次报名情况。改革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可以选择参加所有项目中的五项进行比赛,所以集体项目和群众性竞技项目报名人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门槛。

    (3)健全的奖励体制是重在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保障

    从表2可以看出,改革后的奖项设计有了明显的改变,在奖励形式上以精神和物质奖励配套。依附学校的小组自主合作教学改革,获得奖励的学生可以给自己的小组加分,这种多元化的奖励机制,更具有激励性、诱惑性。培养学生贵在参与,参与就是乐趣的理念。

    (4)终身体育是最终目标

    改革后的竞赛时间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避免了出现比赛过于集中过的现象。如此一来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就丰富起来了,学生也就能经常性的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也能经常性的参与体育比赛,校运会也就因此而变成一项长期性的体育活动,为了比赛学生长期的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实现终身体育运动的目标。

    三、我校运动会改革后的效果

    1.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

    (1)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时间明显加长,参与人数比例和活动内容明显增多。这是运动会改革后唤起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逐渐养成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自我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

    2.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稳步推进

    毛泽东主席曾经讲:“德、智皆寄与体”。人体完整,才能负载思想和精神。改革后的体育竞赛活动,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比赛的乐趣,切身体会遵守各种规则的重要性,在日常行为中树立规则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每一项集体活动的结束,班集体的凝聚力就上升一层,也给了平时行为习惯后进的学生一个转化的平台。这些都是体育运动所独有的德育功能,为学校德育工作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中考体育成绩连连丰收和市级体育竞赛硕果累累

    运动会改革后,对体育课堂小组自主合作教学的改革得到升华,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身体素质逐渐提高,各方面的技能也“水涨船高”,促使学校中考体育成绩(从2013年开始中山市取消了体育中考综合成绩评价)和市级体育竞赛双丰收。

    四、结论

    1.改革后的运动会唤起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参与运动会的人数明显增多,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成就感,享受到比赛的乐趣。

    2.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了,养成了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学校各训练队人才储备有着积极的意义。

    3.改革后的入场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4.集体项目和群众性竞技项目的增加,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朱万银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26

    [2]顾红伟,章永健,关于开展学校群众性竞技体育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9:228

    [3]沈钟,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校运会的改革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4,3:3-5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合作学习 自主 小组 改革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