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灵活运用于体育教学中

    时间:2021-03-11 10:04: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能起到特殊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其个性,进一步端正其体育态度,培养运动兴趣,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作好心理准备。

    心理健康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2)情绪、情感稳定。情绪情感稳定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情感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喜怒无常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还是导致癌症和其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意志健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顽强是意志健全的表现。意志的顽强性与我行我素的顽固性是不同的。意志薄弱也是意志不健全的一个表現,这种人常常碰到困难和挫折就气馁、心灰意冷。(4)人际关系和协。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交际活动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友好的交往不单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引导儿童与其他儿童交往,这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调控情绪与情感。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和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运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诸如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使人进入自由联想状态,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能促进思维反省和脑力的恢复,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2)、促进智力发展。智力功能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同时,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也得到加强,从而有效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和提高。体育活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的袖珍模式,是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体育运动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因素(如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或者意外等)和主观困难(如紧张、畏惧、失意、疲劳等),这当中包含了来自生理、心理、体内、体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身体强壮、健康,且能锻炼意志。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和磨炼后,不仅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勇敢、坚强、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道德意志品质。从运动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往往可以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4)、协调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活中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乐趣,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很舒畅;而那些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中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体育竞赛中,按照项目竞赛规则共同参与,在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长的同时,又相互配合、相互协助,共同享受获胜的喜悦,忍受失败的心酸,共同体会体育活动的无限乐趣和体育文化的内涵,使中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使其个性日趋完善。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点,也适宜于不同个性的学生。比如经常进行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的锻炼和球类课教学,在对抗比赛的过程中会让学生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学会团结互助,帮助学生建立起勇敢、坚毅、果断、坚韧不拨、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主导作用,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通过身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

    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学习压力,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可全面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特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论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完美结合[J].2008,10.

    [2]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2010,09.

    [3]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J].2008,10.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