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浅析高校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1-03-18 08:03: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高校体育教学视觉提出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 终身体育 锻炼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203-01

    大学体育是我国高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及体育保健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修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1 国外大学生健身意识现状

    在国外,很多大学校园内都设有健身房等先进体育锻炼设施,而不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但学生依然能能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原因在于国外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任务相对轻松,加之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社会的重视,大多有自觉健身的习惯,就算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体育课,但他们仍然会自觉的安排闲暇时间去健身。而且这种习惯不仅表现在大学阶段,即使走出校园多年也依旧保持,健身运动成为他们健康文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成为工作和学习中放松压力的重要方式。

    2 我国大学生健身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

    反观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1)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总是围着课桌转,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只重视学习成绩,对体育锻炼很漠视,缺乏锻炼身体的概念。到了大学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众多学生不得不再次被拴到课本上,考研、找工作成了大学生内心中更愿意关心的问题,忽略体质锻炼的思维模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2)交通工具的改进、家务劳动的减少、办公自动化的推广、上网休闲及网络游戏成为人们主要的放松娱乐方式,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室外体育活动的机会。(3)有的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非但不参加锻炼,还染上种种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泡网吧,无规律的生活节奏导致其身体素质的下降。(4)由于对体育运动的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不善于安排时间、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因素而最终放弃体育锻炼。(5)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害怕吃苦,很多学生上体育课或多或少的带有完成任务之目的,较轻松的项目和易得高分的项目选修学生较多,学生的体育锻炼由“我要运动”变成了“要我运动”。体育课后,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很少部分。

    3 高校对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

    大学体育是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转折点,也是学与用的衔接部位。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能否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与他们在校期间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密切联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既是高校体育课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社会赋予高校的责任。

    3.1 加强领导到教师的重视力度

    领导的大力支持,如体育设施,师资配备等,对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追求专业成长,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运动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因为教师的素质、体育课的形式、教师采用的教法、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体育课是否能够培养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直接面向学生传导体育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第一,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奋性,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第二,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数、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第三,在体育实践课中,注意课内课外的结合,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对涉及到有关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要重点讲,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运动项目,改善运动条件,全方位广泛地吸引学生参加锻炼。第五,利用学校的宣传工作,如广播、宣传窗等,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知识面的来源,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避免和消除学生运动厌倦心理,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师生间的融洽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克服害怕和恐惧心理,增强“自己也行”、“我也可以”的信心和决心,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体验了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之后,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

    动机是人们付诸任何行动的内部推动力。大学生的体育课不同于中小学,并不希望老师满堂灌,希望自己多实践,教师应坚持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观念,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体验获到更多的快乐,逐渐增加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这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形成。

    3.4 重视体育课外群体活动的开展与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重视体育课外群体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而课余训练比课外体育活动又高一个层次。课外体育锻炼不同于体育课,它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展示自己能力的自由空间,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在这里发挥,通过其它渠道学到的东西在这里也可以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不断地参与运动实践,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竞赛是体育运动最为突出的特点,各类竞赛特别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从无趣到有趣,从厌学到爱学,从爱学到乐学到乐于参与。

    4 结语

    大学是学生接受课堂体育教学指导的最后阶段,是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增加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引导和兴趣培养,教会学生2~3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校对 浅析 体育锻炼 终身 意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