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论许真君民间崇拜的文化特质

    时间:2021-03-26 08:09: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许真君是古代江西人公认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民间崇拜是古代江西地区一种较为突出的历史民俗现象,主要表现特征为民众对许真君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传说神异化和崇拜民俗化,在江西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许真君民间崇拜产生的文化内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探究万寿宫文化体系,可以进一步弘扬江西本土优秀的民俗文化。

    [关键词]许真君;民间崇拜;文化特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8)11-0229-03

    李 星(1974—),男,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万寿宫民俗文化资源整理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07FX207)的阶段性成果。

    许真君崇拜始于东晋。“真君飞升后,里人与其族孙许简就其地立祠”[1](P761),取名“许仙祠”,万寿宫是其后来的称谓。许真君崇拜最初只是一个地方性民间信仰,到明清时已发展成在全国范围内颇有影响的民间信仰。笔者认为,许真君崇拜是民众自发形成的,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它又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江西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

    一、区域文化

    笔者认为,许真君民间崇拜是一种代表江西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而万寿宫是江西人崇拜许真君的一个载体。一直以来,万寿宫都是江西地方文化和道教文化发展及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孕育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江西人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许真君民间崇拜形成的渊源很深。据载,许逊在世时治政廉简,爱民如子,为民治病,积功累德,在民众心中地位很高。又传说他镇蛟斩蛇,治水除害。所以,当他修道成仙、拔宅飞升后,江西人将其作为降妖除魔的神仙进行奉祀,被尊称为“忠孝神仙”,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世代平安。北宋徽宗时,追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赐额“玉隆万寿宫”。元初,净明道成为道教的一个派别,奉许真君为教主,以南昌西山为主要活动中心,以倡导忠孝、敬天崇道为主要特征。据《净明忠孝全书》记载,净明道主要教义是“垂训八宝”,主张只要按照“忠、孝、仁、慈、忍、慎、勤、俭”八字去做,就能达到“净明”境界。万寿宫是江西人供奉许真君的场所,历代来此祭祀、朝拜的民众络绎不绝,香火不断,逐步发展成为海内外著名的道教宫观。可见,许真君民间崇拜的形成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的一种顺应,也是它历经数千年得以传承和流行的原因。正如王安石在《重建旌阳祠记》中所说:“公有功于洪,而洪人祀之虔且久。”[2](P36)

    许真君民间崇拜是在江西这块土地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许真君被江西人公认为“修江砥柱”、“普天福主”,在民众心中具有崇高地位。西山万寿宫又是净明道祖庭、发源地,在教内外都有极大的号召力,有500多座万寿宫遍布江西城乡。而且,其影响的区域不只是在江西,可以说是遍及全国各地。万寿宫在外地又叫“江西会馆”,也叫“江西同乡馆”,是江西人聚集的地方。古时,只要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万寿宫。江西人在省外建立起600多座万寿宫(江西会馆),以维系乡谊并寄托故里之思。万寿宫后来逐渐衍变为赣鄱大地的文化象征。[3]从上可以看出,无论是许真君民间崇拜还是万寿宫文化都具有浓郁的江西地方特色,是由历代江西人参与创造、享用和世代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是历代江西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荟萃和缩影。

    但万寿宫又是江西人带往全国各地的一种文化载体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据章文焕的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的万寿宫在全国21个省都有,但主要集中在湖南和西南三省,其中湖南省93个、四川省166个、贵州省108个、云南省58个。[4](P141-165)如此之多的万寿宫遍布全国各地,南来北往的商人们在此交流商贸信息,同时也交流了各地的文化。还有每逢祭拜真君或节庆之日,当地的江西商人都会出资邀请江西和当地的戏班在万寿宫表演,即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又增进了各地戏曲文化的交流。

    二、商贸文化

    万寿宫由一个道教宫观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商贸文化中心,并在其周边形成热闹的集市,这种现象比较具有独特性。

    自古以来,每逢许真君诞辰、升天等重大日子,民众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在万寿宫举行隆重的祭祀、庆典活动。人们在表达对真君的敬仰之情、为家人祈福纳祥之余,还借机参加在万寿宫周边举办的庙会。庙会期间,许多商贾在此摆摊设点,出售各地特色商品,买卖和交换物资活动频繁;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戏剧演出和身怀奇技之人的表演。在各地万寿宫的周围不少已经形成了一个繁华的闹市区。西山万寿宫历来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庙会期间,所有来西山朝拜的车辆、船只,只要在上面插上“朝拜福主”、“忠孝神仙”之类的旗号,都可免予官府检查,所运货物一概免税,这对民众和经营小本生意的商贩来讲,无疑是个绝好的机会。故此西山庙会一直传承至今,现在每年庙会期间(农历七月二十至九月初一)仍有数十万信众前来进香朝拜,形成了江南最大的庙会。如今的南昌万寿宫商城也如同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为繁华市井中的一道景观。

    万寿宫商贸文化不仅体现在为商贾来商机、推动经济发展这个方面,还在维护商业道德、倡导诚实守信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古代,江西商人又被称作“江右商”。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达,经营瓷器、茶叶、大米、木材和丝绸的江西商人行走全国,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古时湖广就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的说法。江右商公认许真君是江西本土祭祀神灵当中最好的一个,将其视为江西人的保护神。随着江西商人和移民不断向外迁徙繁衍,别的东西可以不带,但许真君一定要带在身边,以表示对真君的虔诚和尊敬。在外的江右商,只要条件许可,就会在当地建造万寿宫,供奉许真君,祈求保佑他们财源滚滚,茂达天下。同时,多数江西商人认为在真君面前经商,一定要讲究诚信、注重商德、勤劳守信、保证质量,绝不能有欺骗行为,以次充好,坑害他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则就会遭到真君的责罚。正是由于江西商人在外十分注重商业品德,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同,也扩大了许真君在当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许真君崇拜增添了不少信众。

    由于全国各地的多数万寿宫都由江西商人捐资修建,故逐渐演变为赣籍商人聚会、行帮议事、结社集会的活动场所。南来北往的江右商人,到万寿宫或交流信息,或寻求帮助,同时带来了各地文化,促进了彼此之间文化的交流。江右商每年在祭拜真君时,还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期间邀请各地著名戏班来万寿宫表演,吸引当地民众前来观看,以促进商品交易量的增长。

    可以说,江右商文化就是江西商人带出去的江西文化的缩影,也是一种由许真君民间崇拜发展而来的江西本土文化与全国各地文化的大融合。

    三、生态文化

    民间流传着许真君镇蛟伏波的神话故事,许真君历尽千辛万苦擒获“孽龙”后,用铁柱将它镇压在当时南昌牙城之南一深井中,并安设八根铁链,勾锁地脉,以绝水患。据载:“晋朝豫章有巨蛟,长地水兽肆害于人,许真君与其□吴君得正一斩……役鬼神运铁数百万斤铸于井中,溢于井外数尺屹若柱焉。”[2]( P44-45)对于许真君“铁柱镇蛟”之说,研究万寿宫的专家章文焕的解释是:“(许真君)最终在南昌城南铸铁柱,象征树木;下施八索象征树根,而以铁柱镇蛟螭的谶语表达他抗御水旱灾害的用意。多少年来,人们还不了解他的宗教含义。随着现代科学实验证实,一株25年生的天然树,每小时能吸收150毫米降水,而22年生的人工水源树每小时吸收300毫米降水。一公顷树木蓄水量是300立方米,为无林地的20倍。3000公顷森林蓄水量相当一个容量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就是许真君铁柱镇蛟或铁树锁蛟的秘密。许真君谶语有‘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薄收’。不就是植树造林,保护生态,涵蓄水源,根治洪旱的科学箴言么?它正针对了江西水旱频繁的自然地理特征而提出的有效对策,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光辉思想。”[4](P277)这样的解释符合“道法自然”思想,镇蛟伏波对饱受水患的百姓来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由此而产生铁柱锁蛟的民间想象,暗喻要依靠植树造林,用扎根于地下的树木来保护生态,防止水患。

    据《云及七签》载:许逊年少时,有一次去田猎,射中了一只母鹿,母鹿腹中的鹿胎堕地,它不顾自己的箭伤,折回头来伤心地舔其子,不久就死去了。许逊见了,心中异常难过,怅然感悟,遂折弓弃矢,锐意为学。此外,民间还流传着许真君手下留情放过小蛟的传说。这些都隐喻着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的思想。

    四、祈福文化

    民间祈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和中国的许多民间传说一样,许真君被民众赋予了不少神话色彩。江西人把许真君由人向神进行了转化,对他的崇拜早已不再停留在为民治水治病的层次,而是把他上升到了神的高度,当作“福主菩萨”供奉,祈求真君保佑就是求神保佑。民众在遭遇自然灾害和受统治阶级压迫的情形下,生活苦不堪言,但又无力改变,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对神灵的崇拜上,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人们往往通过修建万寿宫、供奉许真君来寄托他们祈福禳灾的愿望。民间在当地传统节日和真君的重要日子都会举办各种庆典仪式来纪念许真君。民众认为只要诚心诚意拜祭,真君就一定会显灵,造福于民,保佑地方风调雨顺,人们生活安康。真君在民众心中就是祈求平安、趋利避凶的精神寄托。“水旱疾苦,事无大小,必恭请乞灵,争前密祀,煦煦若婴赤之恋慈,咸称江省福主,无不系心。”[2](P19)足见民众对真君的尊崇。

    五、词曲文化

    万寿宫词曲文化主要体现在诗词和戏曲两个方面。一是万寿宫诗词文化。历代文人墨客甚至帝王将相都不惜笔墨对许真君、万寿宫讴歌吟咏,诗词大多收集于历代《万寿宫志》,或散见于其他文集、著作。唐代诗人孟浩然、张九龄等经过西山万寿宫时,出于对许真君的崇敬之情由感而发,作《九月龙沙》、《彭蠡湖上》;北宋的欧阳修曾写了《赠许真人》等。它们或写于西山万寿宫,或题于南昌城内铁柱万寿宫,亦有见于省内外道观和各地名胜古迹。这些作品文风各异,字字珠玑,韵味无穷,实为文学的瑰宝、诗词的珍品。二是万寿宫戏曲文化。万寿宫戏曲源于民众祭祀许真君的需要,后逐步发展成江西人每年举行祭祀、聚会、庆贺活动的一种民间习俗。每逢许真君的重要日子,万寿宫都会邀请有名的戏班前来唱戏。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人山人海,甚是热闹。人们既可以观赏到许真君不辞辛苦为民治水、不顾生死斩蛟斗孽的剧目,也可以欣赏到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这种戏曲文化独具特色,内容丰富,既展现了许真君崇高人品和伟大功绩,又有利于促进各地戏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六、红色文化

    万寿宫曾经是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地方,红军把万寿宫作为革命资源使用,利用它进行革命活动,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革命文化。有的曾是苏维埃政权所在地,如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有的曾是红军反“围剿”的堡垒,如井冈山下的草林圩万寿宫;有的曾经召开过党的重要会议,如扎西会议旧址;有的是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如西山万寿宫至今还保存着“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的革命标语。

    总之,许真君民间崇拜是一个历史现象,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其崇拜的内容和性质都在发生变化,它所产生的文化特质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期,我们要坚决剔除许真君民间崇拜中迷信的成分,发挥它的积极因素,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使江西本土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明)张字初,张宇清.正统道藏[A].云笈七签(第4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2](清)金桂馨,漆逢源.逍遥山万寿宫通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3]傅修延.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视阈中的鄱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4]章文焕.万寿宫[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俞 晖】

    相关热词搜索: 特质 崇拜 民间 文化 论许真君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