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浅析国际化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1-04-18 07:50: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在回顾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比较,指出我国在课程体系设置、教材、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从教学层次设置、教材、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国际化接轨的对策。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国际化接轨

    西方经济学的渊源在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但其教学历史却非常短,教学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必须将国内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与国际教学水平对接。

    一、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演变过程

    (一) 计划经济时期对西方经济学的全面否定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一直采取敌视、批判的态度,这是二战后冷战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国内高校的经济学教育主要采用苏联的课程体系,是以斯大林版本的政治经济学为基本教材,以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以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国民经济核算等为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涉及西方经济学内容的课程是“外国经济学学说史”,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批判西方经济学的伪科学性,更好地论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性,为捍卫社会主义服务。因此,这一时期的课程体系带有明显的意识对立色彩。

    (二) 转轨时期对西方经济学的过分崇拜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其内容处于频繁地调整和创新过程之中,即使这样,仍难以从理论上解释改革实践,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日益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部分高校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使用高鸿业、吴易风以及梁小民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材。80年代末,全国有5所高校首先设置西方经济学博士点,预示着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复兴。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特别是在经济学专业里西方经济学被看作基础课程,从课时安排、教师配备、教材建设等方面备受青睐,最显著的标志是把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全面衰退:课时上一减再减,教材建设上且百家争鸣、莫衷一是,内容上一改再改,没有统一理论框架,师资力量薄弱。

    (三) 科学定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

    如何正确处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定位,成为经济学教育的基本问题。既不能批倒,也不能盲目崇拜,这成为当前较为一致的观点。应该承认,西方经济学是西方市场经济实践的体现,是市场经济内在运行规律的总结,是经过300多年理论积淀的结果。其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或者支出最小化、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框架有科学的成分,但也有其局限性,其最终目的是试图论证市场经济是最完美的经济形式(或资源配置方式),社会福利水平能够达到最大化。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市场经济的完美性只是书本上的蓝图而已。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原则,而不是其貌似完美的形式,关键是把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国内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本土化创新。

    二、 国内外经济学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比较

    (一) 课程层次的区别

    以美国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美国大学在设置本科经济学课程时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计量学以及经济分析与应用等方面课程细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层次,在经济学专业一年级,开设初级经济学原理,二年级学习中级经济学。在初级课程中对新生只讲授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不涉及高等数学方面的内容;在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后,才允许修读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级微观应用分析、中级宏观应用分析等方面的课程,有的学校在选修课程上还开设高级微观理论(见表1)。

    表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系课程设置

    课程分类课程名称

    必修课初等经济学、高等数学、统计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

    选修课

    理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高级微观理论(博弈论),政治经济理论、社会科学的博弈分析、计量经济学

    应用经济和制度分析产业组织学、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货币经济理论、劳动和人力资源、城市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经济人口统计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习班(专题各异)、组织经济学、法和经济学

    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史

    资料来源:转引自刘志彪、王国生《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教学的特色及启示》,教学与研究,1999。

    我国高校的经济学专业,一般一年級学习微积分,二年级学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三年级开设西方经济学说史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国内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就是高鸿业主编的版本,就其理论层次来说,介于初级和中级水平之间。只有个别高校,比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三年级开设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其难易程度介于中级与高级之间。一般来讲,国内高校的经济学本科专业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只有一个层次,即初级层次,缺乏中级层次。

    (二) 教学方式的区别

    为帮助学生领会所学理论的实用价值,教师往往从经济咨询、政策分析和理论研究中提炼和归纳出各种典型的经济模型,充予真实的数据,提供实际条件,将其编作例题、习题或思考题,要求学生完成,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和训练中能贴近现实、贴近时代。

    三、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国际化接轨的对策

    第一,科学设置教学层次。把经济学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明显的层次,初级经济学原理在一年级开设,不用数学表述。只是讲解基本原理,而且由教授轮流讲授。中级经济学分为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涉及数学语言。与之相关的计量经济学、中级微观应用分析、中级宏观应用分析等课程在三年级开设。在培养基本理论功底的同时,注意学生的选修课建设,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第二,教材的国际化。初级和中级西方经济学要使用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初级的教材有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斯蒂格利茨编写的《经济学》和曼昆编写的《经济学原理》。中级教材有范立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平迪克的《微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与费西尔的《宏观经济学》等。同时,编写并出版一批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国内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的教学辅助教材,以强化学生对国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第三,教学方式的国际化。一是建立初级与中级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轮流制度,并做到每门课程有至少两位教师讲授,以方便学生选择不同风格的教师学习同样的课程,打破教学“卖方垄断”格局,提高教学的竞争意识,力争教授讲授初级经济学原理。二是强化学生课程训练,运用经济模型和现实数据,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三是重视通过因特网络资源的使用来强化经济学的课程教育,丰富CAI工具,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配备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建立教师个人交流网页,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

    作者简介:

    王萍,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工商学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