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客家文化史的思路与建构

    时间:2021-05-05 07:57: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构建一部文化史,应当有哲学的高度。尤其是客家这样一个形而上的民系,哲学的高度,正是在于对族群的文化精神之把握。一部文化史要有哲学高度,当然离不开诗意的表述——在这里,文(包括诗)、史(历史)、哲(哲学)就这么达到一种有机的和谐,这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不分家是一致的,三家互为依托,更互为辉映,并从中引出其思路来。

    关键词:哲学高度;世界视角;创新之魂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08)05—0038-08

    关于文化,已经有过很多的定义,我们在这里,不想过多地去纠缠哪个定义要合乎我们所要求的,因为,一个词的含义,不妨让它丰富一点,且为大家所约定俗成。

    有了文化,也就有了文化史。

    有了客家文化,自然也就该有一部客家文化史,这自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别说是客家文化史,甚至客家史,迄今也还未曾出现,我们刚完成的《客家图志》,固然属于史志的范围,但由于标名“图志”,即史的成分还不是很足,毕竟图的形象视觉为主。未有史之前,先有文化史,但似乎在顺序上发生了颠倒。

    显然,这为文化史的建构,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一般历史,均以编年史方式出现,人物、事件按顺序出场。而文化史,其纳入的内容,显然不同于历史,它并不一定以编年史为支干,为脊梁,而每每好以文化、以思想为线索。这一来,包括传说、神话,这正是族群精神所系,也就不能不进入文化史的范畴。因此,在未有史之前,建构文化史,似乎有某种僭越了。

    好在客家是这样一个民系,它首先是以高文化、高素质教育即“崇文重教”而著称于世,因此,从文化切人,先行构建这么一部文化的史论,也不为悖。也许,正是这一条,给了我们勇气,先做起来再说,毕竟,客家学上的空白,还是太多太多。

    怎么建构一部客家文化史,无论在酝酿中或者完成之际,都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问题,即便这部作品已交付出版,送到读者手中,也仍未有多少改变。本来,关于客家,几百年间,便是在争议中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它名称寓意的本身,还是它的发生与演进,抑或它的定位,都不可能靠这么一本书来确认。这是一个永远在迁徙中的族群,不仅仅在行为上,更重要是在思想上。

    我们之所以不能确定这一切,并不是我们缺乏必要的智慧,没有能力进行这样的建构,而是或明或暗的这么一种流动的文化,以其难以企及的高度或者无以言说之精微,早已在推动着我们的历史,而这种高度与精微之处,决非文字可以将其格式化的。这也许正是客家文化生生不息的理由之一。所以,开篇之际,我们首先不曾对这种文化下什么定义,对这么一部文化史划出怎样的规范。无论如何,客家人的“文化身份”是在不断的迁徙(包括思想上的)中不断构成又不断打破。他们的“文化记忆”也就是那么片断,纷碎状而难以缀连。巨大的历史时间的差异与巨大的地理空间的距离,使这样一个民系呈现出与众多的、一般的、可以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或族群名种的不同,从而具有其复杂性乃至矛盾性。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这样一种带有流变、拓展的动态性的文化,更因其遍及全世界而极富启迪作用。因此,一部客家文化史,就不可能简单地按一般的线性逻辑来推导,称其为汉民族文化史的一部分,而汉民族文化史又是华夏文化史一部分,进而是世界文化史的一部分,而应该称。客家文化史本就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这么一介定,也就从一开始,就应把客家文化的发生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上。

    一、世界视角

    事实也是如此。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提出,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正是世界民族大迁徙的一部分,即东方部分。它们,西方与东方的大迁徙,不仅仅是同步发生的,而且是同样的一个历史肇固:欧亚大草原千年不遇的大旱,逼使生活在那里的游牧民族——匈奴人。分别向西与向东南大举进犯,从而引发了东西方的民族大迁徙。如今,这一见解,不仅为客家学著作所认可,而且在中国史上也已经被运用了,把当年的五胡乱华归于这一世界民族大迁徙的范围之中。

    提出这一观点,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个历史事件的提法。而且提示出了更深刻的文化内容:正是以此为转折点,西方坠入了被称为“千年黑暗王国”的中世纪,而东方却不曾遭到灭顶之灾,反而走向了唐宋之文化巅峰,成为世界当时唯一的经济、文化中心。

    由此可见,世界史的视野,把东西方、包括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给我们全新的认识。

    这正是世界民族大迁徙的意义所在。

    无独有偶,同是东西方历史命运发生逆转时,客家民系脱离了汉民族的主体,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有着自己发展道路的族群,从而对东方的文化作出自身特有的贡献。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以降,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明大冲击之际。

    太平天国之宗教、戊戌变法之变制、辛亥革命对千年帝制的否定,无一不受西方现代文明冲击所至,而客家人正是凭借此崛起的,他们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敏感,当较内地为强,这与他们迁徙到了东南沿海地区密切相关。凭借太平天国,宣布这样一个民系的存在,从自在去向了自为,让世界为之震惊。无论后人有多少诟病,但这场革命与后来的历史进步,始终是无法割断的。

    也就是说,从大迁徙到大崛起,客家民系在一部与世界史息息相关的中国文化演进的历史中。均是不可或缺的。

    写好这部客家文化史,自是填补了世界文化史上的缺页,使之断裂的一环得以连接上。

    中国的国学大师、也是客籍著名文化学者郭沫若,在80年前便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殷切地呼唤:

    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在这时中国人是应该自己起来,写满这部世界文化史上的白页。

    80年后,这白页自然不完全是白页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疏漏、谬误、缺失的还是不少,包括对客家文化更是如此。而这一工作,理应由我们自己来做了。关于大迁徙、关于聚族而居、关于郡望、关于近代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揭竿而起……

    其实,中外的学者们,也早就留意到了世界史上东西方历史进程中这两次大的逆转,并视之为东西方“民族发展历史上的分水岭”。

    像世界民族大迁徙所导致东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命运一样,费正清就曾说过:“观察4世纪的世界历史,人们也许会认为罗马帝国国祚正长,而中华帝国已经完全被胡人占领,南昌朝诸国显然无力统一中国……不过,中华帝国最终得到了重建,罗马帝国却成为了历史的陈迹。入侵中原的胡人希望能代替汉人统治他们已经征服了的帝国,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入侵罗马帝国的蛮族并无二致。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终于达到了目标,在5世纪中叶几乎是‘复制’了秦一汉帝国,并最终在7世纪建立起更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史 客家 建构 思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